逝去的“水烟文化”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离开我的故乡苏中农村来大西北工作。两年后,我第一次回乡探亲。在随身携带不多的行李物品中,最为贵重的要算是两捆用旧报纸包好的“甘肃水烟”。其中一捆是“甘”字牌的,另一捆是“肃”字牌的,每捆10包、每包两块,每块78×70×9㎜。这些水烟是我行前在兰州几家农副产品门市部买来的,虽然都是质量低劣的蜡纸包装,但带回老家,可都是人见人爱的上等好水烟!

在苏中沿海农村,甘肃水烟有相当的消费群体。无论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还是平民百姓的寻常农户,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不分男女,都有吸食水烟的嗜好。茶余饭后,农闲在家,亲朋相聚,总是很享受地吸上几口,算不上陶冶情操,也是消除疲劳,放松心情。

在家乡一带,如果你要说甘肃省在中国的西北黄土高原,它的省会是兰州市,可能没有什么人知道;如果你要说“甘”字牌和“肃”字牌水烟,是出自于甘肃的上等水烟,不敢说是人人皆知,至少是家喻户晓。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甘肃水烟是家中待客的必需品,同时还是家庭亲情的媒介。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唯一的爱好就是吸食兰州水烟。逢年过节,他都要来我家住几天,每次吃完饭一放下饭碗,就坐在桌旁的凳子上,跷起“二郎腿”,一手拿着水烟台,一手用拇指和食指指尖搓一团烟丝,搓实后按在烟锅上,拿起已点燃的长纸捻,“噗”地一声吹出明火,接着用嘴噙着水烟台上端的烟嘴杆,屏住气,用纸捻火点燃烟锅上的烟丝,然后轻轻一吸,随着水烟台里的水咕噜噜几声轻响,外祖父悠然地张开嘴巴,丝丝缕缕的烟雾缓缓地从口中逸出,一股烟香味飘然而来。他的动作是那样娴熟,神情是那样陶醉,高兴的时候还砸巴砸巴嘴,眯着眼睛,点点头,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好生享受过后,又慢慢地把烟锅从烟台上拔出来,对着嘴"哧"地吹了一口气,烟灰就弹到地上了。

其实,江苏人偏好甘肃水烟古来有之。乾隆年间,江苏人杨芳灿(1753-1815年),在甘肃作官二十余年,曾作五言《水烟》:“西陲产灵草,也号淡巴菰。品逸桐君录,形遗柏翳图。化烟还淡荡,借水得甘腴。时俗争奇味,良工出巧模。罢携斑竹管,别制镂金壶。润逼琼丝细,清回兰屑枯。半星阳焰迸,一缕冷云呼。齿颊炎凉判,满怀冰炭俱。龙涎凝晻蔼,蜃气湿模糊。酒恶醒能解,诗狂兴不孤。好教如愿婢,亟唤引光奴。试问餐霞客,尘心涤尽无”如果杨芳灿对甘肃水烟没有特殊的感情和喜好,何以能把甘肃水烟及吸水烟的烟壶和陇人吸水烟神态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

儿时留下了对“甘肃水烟”的深刻印象,没想到青年时却来到它的产地生活和工作,这倒使我对它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打从来到甘肃,有事没事的时候,我总要到城里农副土特产门市部转转,看看水烟的行情和货色,收集和了解“甘肃水烟”的历史与现状。

令我有所不了解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竟是“甘肃水烟”的始祖!

《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中记述,诸葛亮率大军南征,行军到了现在云南省的西洱河山区时,军营中发生了瘟疫。因天气炎热,军马疲惫,误饮毒泉,感染瘴气,无药治愈。诸葛亮为此闷郁不安,叹息曰:“如此则南方不可平亦。蛮南不平,安能并吞吴、魏,再兴汉室?有负先帝托孤之重任,生不如死也。”就在此时,突遇一老叟进柬曰:“此去正西数里,有一山谷,入内行二十里,有一溪名曰万安溪……,庵前有一等草,名曰薤叶芸香,人若口含一片,则瘴气不染。”诸葛亮遂令众军尽意采用,瘴气果不再来侵。见此草如此神奇,诸葛亮便将草带回。及至后来六出祁山(今甘肃礼县)时,为避山岚瘴气,诸葛亮又命更多将士口含芸香草,结果将士个个身体健康,也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实际上,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率军南征时,士兵受到瘴气感染,是当地居民送薤叶云香草,燃烧而吸其烟以驱瘴毒的。

薤叶芸香草后来被移植到甘陕一带,逐渐成为当地家种的烟叶。最初的“甘肃水烟”便是用兰州当地原生烟种黄花草制作的,烟农称黄花烟草就是薤叶云香草。据说,解放前兰州的所有烟坊,家家都敬供诸葛亮像,将诸葛亮视为甘肃水烟的始祖,并称为“芸香事业”。当时,很多烟坊还贴有这样一副对联:“嘉种传南方,可解山岚瘴气;奇货产西北,原出薤叶芸香”。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甘肃兰州种植和加工水烟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确实不争的事实。

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大多背山临水,土壤为淡粟色粉砂质,含有丰富的石灰质和钾素,极利于水烟的生长。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社稷,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定诸王之制,将十四子封在甘肃,跟随十四子肃庄王同来甘肃的一周姓大族,因历年征战有功,肃庄王奖赏其物,让他自己挑选。周氏祖先选中了离兰州百余里的条城(今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开始种植烟叶,并首创“广东红”水烟,行销两广。公元1644年满人入关,大清取代明朝,以满清贵族为主的上流社会人士嗜好水烟,并渐成时尚。丝条整齐、色泽鲜亮、气味芳香,被称为“丝、色、味”三绝的兰州水烟,声名鹊起,需求日增,兰州水烟空前发展。鼎盛时期兰州的水烟坊多达140多家,产量近千万斤。大烟厂除在兰州设立总号外,还在西安、上海设立分号;在南通、苏州等地设支号;在汉口、天津、包头、洛阳、太原、成都、重庆、潼关、安化、宝鸡、天水等地设立临时驻庄。

对此,各类史书典籍都有记载。清代杰出的药物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有云:“水烟真出五泉,如葵叶,光泽形如红寥,色黄”。嘉庆时陈琮编辑的《烟草谱》,是一部专门辑录有关烟草历史、吸食、栽培等方面内容的著作,据其记载:“衡烟出湖南,蒲成烟出江西,油丝烟出北京,青烟出山西,兰花香烟出云南……,水烟出甘肃之玉泉,又名西尖。”道光时《皋兰县续志》载:“五泉山水清土沃,性宜种水烟。”光绪时《重修皋兰县志》载:红泥泉所灌烟草尤佳。《兰州古今注》载:红泥沟“泉水下灌城南田,产烟叶颇盛,制为烟丝,销及川、陕、津、沪以东至牛庄、营口。凡丝烟以兰州为佳,兰州又以红泥沟为佳,故兰烟则标红泥,而陇烟无不蒙兰州之称。”

兰州水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水烟台制造业的兴起,制作水烟台的能人巧匠层出不穷。在我故乡的镇上,都有加工制作和经销水烟台的店铺,那些制作、修造水烟台的匠人,常常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或现场来料加工,或推销自己制作的水烟台,与那些叫卖糖果百货、针头线脑、零碎物品和收购破铜烂铁的货郎担一起,构成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中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水烟台,是苏中农村的称谓,有些地方则称之为水烟管、水烟筒、水烟袋,多用青铜或黄铜制成。它的主体部分是壶身,其上部是犹如鹤头的弯杆,为吸管,与其相连的下部呈圆筒状,作“水箱”用,上下部相连处一侧伸出一圆管,装一活动烟锅,另外还有一储存烟丝带有翻盖的烟丝筒,与壶身并列安装于呈扁而长圆状的壶托之内。高档的水烟台的壶托双面通常施以浅錾、阳刻、浮雕、深镂、掐丝珐琅等技艺,做工精细,壶托上所錾凿雕刻的图案亦是花样百出,不拘一格,使水烟台成为可作观赏怡性的独特的实用器物,同时又是炫耀身份和地位的一个象征。

吸烟时,壶内装多半水,边点火边吸,壶中上部空间形成负压,致使烟丝燃烧时烟气从烟锅细孔下行,穿水而过,经烟嘴杆吸入口中的烟气得到水的充分过滤净化,烟味醇和。

吸食水烟还有一种用具,就是长纸捻。这种纸捻点燃之后无明火,一吹之后明火就会燃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苏中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除了晚上点燃清油灯,做饭烧火点燃柴草外,更是吸食水烟不可或缺的物品。它的原料是代销店卖的专用黄色火纸,大小大约有一市尺见方,使用前,先裁成寸把宽的长条子,然后卷成像竹筷一样大小和形状的纸卷。卷纸捻可是个细心活儿,卷得紧了,容易灭火,卷得松了,光冒火星吹不出明火来。

这种传统的吸烟工具和吸烟方法,民间曾流传有七言短句:“取出烟丝捻成团,轻轻摁进铜烟锅。吹燃烟媒点着烟,咕噜咕噜吸一口。提起烟管微微吹,烟灰弹出再重来。”也有人编过一条谜底是水烟台的谜语:“外国进来一只船,船里装水船外干,孔明定下烧船计,只烧货物不烧船”。通俗的语言,把吸食水烟的方式、方法和器具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有那些文人墨客们,纷纷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描述这种传统的吸烟工具和吸烟方式,吸食水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宋诗人黄庭坚曾出过一对联的上联,曰:“风浪井、博浪风,风自浪兴。”长久无佳对出,后来有人从吸食水烟中得到启发,对曰:“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真是一个绝妙的下联。

清代诗人舒位,是乾隆年间的举人,善工诗且堪为一时之绝,著有《瓶水斋集》。他所著的《兰州水烟》一诗,今日细细读来,仍然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诗全文如下:“兰州水烟天下无,五泉所产尤绝殊。居民业此利三倍,耕烟绝胜耕田夫……。南人食烟别其品,风味乃出淡巴菰(烟草的译名)。迩来兼得供宾客,千钱争买青铜壶。贮以清水及扶寸,有声隐隐相吸呼。不知嗜者作何味,酸咸之外云模糊。吁嗟世人溺所好,宁食无肉此不疏。青霞一口吐深夜,且知屋底炊烟孤。且勿呼龙耕瑶草,转缘南亩勤春锄。”

外地人尚能把“兰州水烟”入诗,甘肃的文人也不是等闲之辈。清乾隆时的兰州诗人王光晟春游五泉,登高俯瞰,烟田满目,特作七律《春日游五泉登三教洞千佛阁》:“南山山麓碧云连,迢递寻幽向五泉。可惜楼台销劫火,空馀山洞霭春烟。登临万象收胸次,凭眺千村列眼前。虢虢溪声流泽远,巴菰种遍水花田。”其注曰:“烟草名淡巴菰,五泉所种最佳。”

历史上,甘肃兰州的水烟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先把宽大肥厚的翠绿烟叶,去掉茎根阴干,再加入槐花、紫花、碱、白矾、石膏等混合蒸煮;并搓以清油、食盐、姜黄;加入当归、香草、薄荷、川芎、苍术、冰片、麝香等香料,搅拌均匀,压制成一公尺见方的烟墩;然后人工推成细丝,刨丝后在模具内压成小方块,即可包装出售。

正是这种独特的配方和加工制作工艺,使兰州水烟具备了奇特的功效,比如消瘴耐寒,防虫蚊伤害。也许正是这种奇特的功效,使兰州水烟得以在苏、沪、浙和湖、广一带广泛流行。江南地区水田纵横,地气潮湿,农民常下水耕作,极容易受潮染病。吸食水烟,除了可以消湿防毒外,还可以预防虫蚊伤害。怪不得我和弟弟小时候被蚊虫叮咬肿痛时,父亲就用水烟台内的“烟油子”水涂抹,很有效果。据说,“烟油子”对轻微的毒蛇咬伤也有奇特的疗效。

说起“烟油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妻子回乡探亲。一天,我们随父母亲并带着我三岁的侄子,到临乡探望外祖父和舅舅、舅母们。傍晚时分返回时,侄子突然烦躁、恶心、肚子疼,一时痛的哇哇叫。父母亲也就是侄子的爷爷奶奶十分着急,说是侄子他刚刚过世不久的太姥想他了,就附在他的身上作法,让他在这里多住些时日陪陪太姥。于是,爷爷奶奶又是烧纸,又是点香,又是磕头,祈求太姥保孩子平安。结果,纸烧了,香敬了,头磕了,侄子的肚子仍然疼痛难忍。

这时,妻子突然想起,临走前,侄子一个人拿着一个水烟台玩来玩去,还学着大人吸烟的动作。莫非是他把烟台里的“烟油子”吸到胃里了?于是,妻子对我说:“我知道孩子肚子疼的原因了,可能是把‘烟油子’吸到胃里了。你快拿一根筷子过来。”

“烟油子”什么滋味,我可深有体会。小时候,看到大人吸食水烟有滋有味,就趁大人不在的时候。曾经偷偷把家里的水烟台和水烟拿出来,学着大人吸烟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吸了起来,结果,刚吸第一口,就把“烟油子”吸到嘴里,又苦又辣,嗓子里呛得直咳嗽,好在还没有吸进胃里,一口吐了出来。

我立刻拿来一根筷子。妻子一边哄侄子,一边把筷子伸进他的嘴里,在舌根附近压了一下。只见侄子“哇”的一声,吐出了一股褐色的液体,果然是“烟油子”。妻子又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侄子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爷爷奶奶端来一杯茶水,让他漱了漱口,好了!

多亏妻子细心的观察分析、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很快化解了因“甘肃水烟”而引发的一场“危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城里和附近的镇上,都能很方便的买到甘肃产的水烟。到了六十年代生活困难时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甘肃水烟相当紧俏,成了凭票定量供应的商品,一般人家很难买到。因此,在我临出发来兰州报到的时候,亲友和邻居们纷纷来到我家,托付我从兰州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多买些甘肃水烟带回来。父母亲也一再叮咛一定要记住这件事。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没有忘记乡亲们的嘱托,将早已买好的甘肃水烟带回老家,分送给亲朋好友和邻居,不少人当场就用我家的水烟台,连连吸了几口,乐的直翘大拇指,连声称赞:“好烟,好烟上等的好烟!还是大侄子想的周到啊。”

THE END
1.被爆出精神有问基利安·麦巴比姆巴佩德尚水烟皇马众所周知,水烟袋是一种传统的阿拉伯习俗用品,用来吸烟。此前,多位英格兰球员曾被《太阳报》拍到吸水烟,并因此遭到球迷的批评。 《阿斯报》透露皇马球迷对姆巴佩如此放纵的行为很是不满,甚至是愤怒。过去4场比赛,姆巴佩都没有进球。皇马球迷对他的耐心已渐渐消耗光。 此外,姆巴佩还被《队报》爆出了精神问题。这家https://m.163.com/dy/article/JHBQA65F0556ACUT.html
2.水烟的解释水烟的意思汉典“水烟”词语的解释条目水烟(水煙) 拼音shuǐ yān 注音ㄕㄨㄟˇㄧㄢ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水烟词语解释 解释 1.亦作"水烟"。 2.水上的烟霭。 3.用水烟袋装烟丝吸用的烟。吸时,烟从注水的筒管中通过,故称。 --- ? 汉典 水烟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水烟(词语) https://www.zdic.net/hans/%E6%B0%B4%E7%83%9F
3.水烟介绍开罗水烟介绍和别的烟不同,水烟是从水果中提取的精华,点燃烟膏之后,通过水过滤,再吸进鼻腔和肺部的,最后再从鼻口喷出来,抽起来芳香四溢。每当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水烟馆及咖啡馆总是坐满了抽水烟的男人。他们在此交朋友或聊聊家庭琐事,偶尔抽上几口水烟,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你可以抽出点闲暇,找个水烟馆抽上几口水烟,看着瓶https://abroad.cncn.com/kailuo/food/5358
4.水烟素材水烟图片水烟素材图片下载觅知网为您找到15个原创水烟素材图片,包括水烟图片,水烟素材,水烟海报,水烟背景,水烟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水烟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PT、视频等设计素材就来觅知网https://www.51miz.com/so-sucai/189051.html
5.水烟价格:70元se75945164其他烟具零售7788收藏统一编号: se75945164店内编号:60 品种: 其他烟具 属性: 组合烟具,文*(67-76) ,,, ,,, ,,, , 简介: 早期烟厂出品,兰州水烟制品厂出品,残件,雕功精i甚,美观大方,收藏烟标的朋友不要错过,不是现在的工艺品。 备注: 浏览量: 0 点评: 0次进行点评 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479_75945164.html
6.“水烟”的意思“水烟”词语解释词语名称:水烟 词语读音:水(shuǐ)烟(yān) 词典解释: 1.亦作"水烟"。 2.水上的烟霭。 3.用水烟袋装烟丝吸用的烟。吸时,烟从注水的筒管中通过,故称。 相关词语: 水饰水筩水丝水犀甲水溲水屏水亭水泉水南山人水弩水刷石水祇水沫水母水牛水上水器水桥水嬉水佩风裳 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61/42412561586.shtml
7.什么是水烟水烟是一种起源于中东地区的烟草制品,主要是以烟草和蜂蜜或者水果制成的,用水过滤后使用水烟袋吸食。 阿拉伯水烟最初起源于十三世纪的印度,从十六世纪开始在中东地区流行。最初的水烟具包括烟瓶、烟管、空气阀、壶身等各个部分,主要由椰子壳与空竹管来制作成的,主要用来吸食老式黑烟草的。在古代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https://edu.iask.sina.com.cn/jy/3rgAwHK0D9t.html
8.水烟是什么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水烟就是用纯水过滤烟,主要有三种.1、高氏水烟.主要过滤盒装香烟,抽烟基本没有危害了.2、中国云南与广东西边的水烟筒,抽烟丝的,基本落伍了.3、阿拉伯水烟.也是抽烟丝的,也落伍了.现代人大多用高氏水烟了.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eb0369bc402f16f1287358e6ea8fbbe5.html
9.水烟图片(水烟是什么)大家好,小晋来为大家解答以下问题,关于水烟图片,水烟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它使用的烟草混合了蜂蜜或各种水果,有苹果、橙子、菠萝、草莓甚至咖啡、口香糖和可乐的味道。 2、 阿拉伯水烟起源于13世纪的印度,16世纪开始流行于中东。最初的水烟烟具由瓶子、烟斗、气阀、壶体、烟盘、烟湾https://www.cooboys.com/internet/202301/909209.html
10.福建打水烟20世纪中叶以前,福建民间吸水烟的风气浓厚,遇有数人在一起共同使用一把水烟壶时,每人一轮最多只能装烟三次,即使还没过瘾,也不能抽第四次,而必须装上烟丝,传给下一人,以示礼貌。如还想抽,只有等到下一轮。 旧时福建尤其是在闽东闽北,有一种“打水烟”的职业,专门给吸水烟的人提供流动服务。他们使用一种特http://ah.tobacco.gov.cn/ahsycgsww/bsfw/bsfwbswd/xfz/webinfo/2020/01/1579624054185252.htm
11.水烟其他视频其他视频:水烟https://m.tv.sohu.com/u/vw/15635340.shtml
12.水烟和电子雾化烟哪个更好?有何区别?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吸烟器具,所以如果你对水烟和电子雾化烟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那并不奇怪。 电子烟,也称为vaping,是一种新型烟草,因为它具有顺滑且可靠的口感。然而,电子烟实际上不会产生烟雾,这一点稍后会详细解释。水烟也很受欢迎,缘于其用于吸烟的设备和独特的水烟体验。 https://www.zinwi.com/news-detail/id-159.html
13.水烟在欧洲和北美热销国际视野近年来,水烟文化逐渐散播开来,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其发源地中东和北非。水烟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烟草市场流行起来。 水烟热销的原因在于欧洲和北美有大量移民来自中东、北非,同时当地许多人认为吸食水烟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 尽管传统水烟品牌比如阿联酋的AI Fakber、埃及的Nakhla和约旦的Mazaya等,仍在国际水烟市场上占据优势地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gjsy/598844.shtml
14.水烟对身体有什么伤害吸食水烟对身体有多种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影响呼吸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和引起多种癌症。 水烟一般是由烟斗、水烟壶、炭和水等组成。烟斗里的烟草在炭的加热下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水烟壶内的水后,被吸入人体。虽然与香烟相比,吸食水烟的频率、时间可能较少,但是吸入水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时,仍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首先https://mip.meilo.cn/xwz/1618047.html
15.水烟的危害问答频道病情描述: 我一直喜欢吃水烟,它和普通香烟比危害是大还是小呢?具体的危害有那些呢? 共2个回答 庞昶 副主任医师 去挂号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三甲 呼吸内科 烟膏的燃烧将无数有害化学物质送入了人体,它是更高级的致瘾物,这是连水烟制造厂商也承认的。水烟中含有尼古丁,这种物质以极快的速度在血液中蔓延,是https://m.bohe.cn/ask/toutiao/10406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