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前言2.湖南出口现状3.湖南出口存在的问题4.湖南茶叶出口的对策前言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饮料市场将是茶饮的天下,人们崇尚自然和健康的时代已经到来。茶以其绝对的保健优势、幽香芬芳的品味、茶道茶艺之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及医学上的开发和研究证明,茶饮较其它饮料具有绝对的自然优势。茶的利用也已从单纯的饮料渗入到旅游、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多种行业。这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正在兴起。谁能把握商机,谁就能占据主动。茶叶是湖南出口农产品中的主导产品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湖南茶叶出口竞争力已经势在必行。1、湖南茶叶出口的现状李赛君等人对湖南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作
2、出了分析。2006年末全省有茶园8万亩,产茶7.63万t,产值11.96亿元。与2000年比分别增长了9、33和190。纵向比较,发展速度快,来势相当好。同时他认为,湖南茶叶的高速发展有着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茶叶市场红茶产区调整,绿茶消费比重增加,为中国绿茶拓展了市场,扩大了获利的空间;国内经济条件明显改善,茶叶消费水平从量与质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全国茶叶得到了普遍发展,但和先进省份比,湖南茶叶量、质、效三个方面的增长幅度都不是很快,所以横向比较,形势并不令人乐观。他指出,一些省份的名优绿茶比重已经达到了30,而湖南2006年生产的7.63万吨茶叶中,名优绿茶只有7560吨
3、,不到总产量的l0,这说明湖南可以通过增加名优绿茶的生产来提升茶叶出口竞争力。同时茶树良种普及率不高也是湖南茶叶生产的一个问题。根据湖南省农业厅的统计,到2006年底止,全省无性系良种茶还只有2.47万亩,不到茶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在全国是比较低的。省财政厅发布的一份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茶叶是我省仅次于生猪的第二大创汇农产品。2008年我省茶园面积145万亩,茶叶总产量超过10万吨,其中出口3.2万吨,创汇5490万元,居全国第二位。我省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第一。在对湖南茶叶出口和国际市场战略进行定位时,刘畅指出,摩洛哥是湖南绿茶出口传统市场,绿
6、信息,所以他们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消费者感觉自己存在着购买风险。比如质量与安全风险,可能茶叶产品质量名不符实或卫生农残标准未达到国家要求,对自己或他人健康造成危害;又比如经济风险,茶叶顾客担心购买的茶叶价格过高招致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会产生犹豫,但在商品市场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茶叶企业的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的茶叶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消费者,实施有损于消费者利益的隐蔽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茶叶市场交易中,不管是茶叶消费者还是茶叶企业都受到不利影响。沈佐民与宛晓春认为湖南茶叶出口贸易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7、1)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茶叶出口经营和管理体制滞后和不完善,加上经营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国际贸易法规、法则、维权等方面的知识,造成经营秩序混乱,同时也侵犯了海外茶叶企业的商业利益,加快了欧盟、日本等进口国对中国茶叶的“设限”速度。由于出口茶叶的质量达不到进口国标准,拒收、退货事件偶有发生,从而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的声誉。(2)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3)茶叶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4)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杨波认为湖南茶叶出口最近还遭遇了绿色贸易壁垒,他认为原因有二:(1)
8、外部原因,如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和对本国利益的保护;近年来,国际上接连发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茶叶出口国家的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是绿色法规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2)内部原因,如生产技术落后及茶叶品质低和信息不对称,茶叶企业缺少自己的品牌。夏丽雯指出湖南茶叶包装上的环保问题也比较突出,她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废弃物越来越多,因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迫切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类包装废弃物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公害日益严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设计模式所
10、的安全标识放心购买茶叶,降低消费者对市场上茶叶产品“搜索”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抬高了进入茶叶行业的门槛。因此通过行业管理,可以避免“逆向选择”的结果使茶叶企业之间能展开良性竞争。其次实施茶叶名牌战略。名牌可以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茶叶企业如果通过诚信经营和特色定位,创建和维护茶叶名牌,对于吸引更多茶叶消费者,增加茶叶商品的销售,有着积极的意义。信息越不对称,品牌越重要。沈佐民与宛晓春认为,为了提高出口茶叶产品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政府应从发展方针、产业政策上加以指导、调控,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第二、生产者在进行茶叶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的过程中严
11、格遵守茶叶出口的标准和要求。第三、经营者应根据茶叶商品的特征和特性及茶叶出口的要求,在经营的各环节中尽可能保持茶叶原有的品质特征。在这一点上,杨波在分析湖南茶叶贸易所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时也提到过,他认为,应该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和茶叶品质来提升出口竞争力。一是积极开发茶叶新品种、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方式;二是必须尽快改善茶叶的种植方式,发展规模化生产。三是积极进行国际认证,他认为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必须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提高自身产品的生产标准,努力符合国际标准,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茶叶产品,实行绿色包装,并且加强与环境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
12、国际标准认证。关于湖南茶叶包装上的环保问题,夏丽雯认为现代茶叶包装已经开始从各方面贯彻“环保意识”;茶叶包装设计不论是从图案、色彩、文字信息方面还是从功能、结构、材料、印刷方面都在体现着“环保意识”。作者认为茶叶公司的品牌名称要从茶文化内涵、图形设计与信息传达上体现出“绿色标志”的气质。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的挑战使人们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很多茶叶企业和设计公司已经开始从设计包装入手贯彻环保思想。而一个公司的标志具有任何语言和文字都难以确切表达的特殊作用,它通过一种视觉传达的方式将公司的理念直观、快捷的传达给受众。所以我们不只是要重视在包装设计中贯彻环保意识,在标志设计中也要体
13、现环保意识,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等方面体现环保意识,使其一直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拓宽“绿色设计”的范围,传播“绿色标志”的概念。刘畅认为,促进产品多样化,发展深加工是提高湖南茶叶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他指出,目前湖南年产茶叶约75万公斤,深加工茶叶只有约5万公斤,深加工比例约6.7,而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约为22,产品品种方面也主要以散茶为主。在茶叶初级产品出口不可能大幅增长的总趋势下,促进产品研发创新,发展茶叶深加工为主的方式是目前茶叶产品的突破点。这一点关键在于提高茶产品的技术含量,仔细研究世界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步由少数的花色品种向多元化、多种类茶叶转变,开发袋泡茶、速溶茶、有机茶
14、、保健茶饮料等新型茶制品来迎合现在“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组建高标准茶叶深加工企业,使其成为科技型、高效型、创汇型的产业龙头,这将是保持和提高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总之,在研究湖南茶叶出口问题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其所存在的三个大方面的问题:(1)产品本身。首先,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集中程度不够;其次,茶叶技术含量低,深加工不够;(2)市场方面。营销策略(茶叶归根到底是一种产品,是产品就必须有一定的营销策略。湖南茶叶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牌的造就和管理(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湖南茶叶经过多年的努力涌现出一系列的著名品牌)、统一的行业标准(茶叶作为
15、一个古老的行业,茶农生产一直受传统行业标准的约束。尤其是技术贸易壁垒盛行的今天,湖南茶叶因为技术标准的问题吃了大亏)、出口市场因素(我省茶叶出口主要是以绿茶为主,而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饮食传统和消费习惯,他们主要进口红茶,口味的差距导致欧洲人偏好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的大叶红茶,对于湖南的红茶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3)外部其他问题。第一、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出口压力。随着茶叶出口竞争的加强、进口国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茶叶所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我省茶叶出口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第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
17、质量。打造湖南茶叶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居于强势地位,最主要的是增强品牌意识,尽快改变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名牌的现状,加强力度整合资源,使名茶向名牌转化。(3)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外贸人才的培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人才是一切的关键,人才缺失会导致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出现脱节。在目前的湖南茶叶出口企业里,真正能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用市场信息来指导生产的人才非常欠缺。因此,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利用,让人才去叩击市场,才会有“芝麻开门”的效果。(4)发挥规模优势。充分发挥行业的力量,走“强强联合”之路,培育茶叶出口核心企业,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湖南茶叶企业单凭自身的规模和实力难以应对日趋同际化、规模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