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我去参加了,成都好地方,去了好多次了,数这次最有收获,感觉最棒!~
第一篇地址如下:
谦和屋白酒投资系列01——酒会永恒(第99届全国糖酒会游记)
这个糖酒会吧,都办到第100届了,我个人感觉,非常值得投资者去参加,里面的东西太值得看了。
基本上,酱香与浓香二分天下了。
但是,白酒这个行业,大的玩家,太多太多了,如果只研究几家企业,难免对整体行业的脉络把握不明晰,导致将来出现竞争格局的时候,不大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甚至,下一代都可以用得上。
研究白酒我是从2018年就开始了,整整沉醉在其中一年多了,各种各样的酒,大大小小买了十几万了,天天研究,天天琢磨。
我说说我的浅见。
白酒这个行业,好奇怪,喝酒的人,几乎都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甚至,沉醉其中,但是,不喝酒的人,几乎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这一点,有点像二次元文化。你看到很多年轻人,去参加什么COSPLAY聚会,打扮成游戏中人物的样子,你是一点也不知道来龙去脉,完全看不懂,但是,身在其中的人,却乐此不疲,彼此间,都是同道中人。
我宴请的时候,也几乎不喝酒,自己在家,也不喝酒。
我身边朋友,似乎都这样,奇了怪了都!~
后来,深度研究白酒之后,才发现,里面的道道,竟然这么这么多。
我认为,用传统的方式切入,恐怕有些不妥。具体的内容,我一一展开。
首先,中国到底多少人喝白酒,每年喝多少白酒,这个数量,其实,我认为,非常非常难以精确的统计。因为,除了上市的这些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大的玩家小的玩家参与其中,其数据难以较为准确的统计,除此之外,很多民间自酿的白酒,更是如同雾里看花,更别说,还有进口的,走私的洋酒等等。
这个数量太大太庞杂了。
再加上,很多人买酒,是存着的,也就是不见得开瓶,这个开瓶率的统计,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精确的。
目前这几个数据,能查到的,2018年1-12月全国白酒产量为871.2万千升。累计增长3.1%左右。我们大致可以用1升等于2瓶白酒来计算,那么,这样算下来,应该是,174亿瓶左右。(折合65度白酒。)我反复算,是不是算错了,这还是白酒啊。
啤酒是3800万吨啊,如果也按照每瓶一斤装的,那是760亿瓶啊!葡萄酒产量是63万吨左右,折合成1斤一瓶的,大概是,12亿瓶左右,葡萄酒进口量为73万千升左右,折合成1斤一瓶的话,是差不多14亿瓶。黄酒洋酒就不去算了。
按照这几个量加总下来,一年酒类产量和进口量能够有统计的,大概在960亿瓶的样子。
我还是有点怀疑这个数据。各位朋友帮我算算,是不是算错了,我数学体育老师教的啊!一年1000亿瓶一斤装的酒?(还有自酿的,小作坊产的,只多不少。)
这是产量。
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差不多是70瓶左右的产量。
就算数据无法精确,这个数量级,已然是惊人的了……
所以,首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特别惊人的数量感,就是,中国连生产带进口带自酿和小作坊啥的,大概一年要出现上1000亿瓶酒。(折合成一斤装的。)
这个赛道多么的惊人啊!
难怪,当时宗庆后都要做白酒,我认识的一些商界的前辈,好多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进军了白酒领域。
无他,量太大了……
然后,我们看到销量。
这个产量和销量并不是同步的啊,会有些差别。
白酒的销量,在2018年,大概是855万千升,而2017年,是1162万千升。是下降的。(折合65度。)
啤酒基本上生产后也不能长期存放,红酒,黄酒,洋酒啥的,量比较小。就不细算了。
总之,产量差不多1000亿瓶左右,销量也差不太多。
也就是说,酒厂生产出来,经销商,老百姓就买走了。
而买回去是存着,还是喝掉了。不好说。要看开瓶率。(尤其是可存放的白酒,红酒,洋酒。)
那么,这个开瓶率到底是多少,就是一个巨大的谜题。无人能够准确的知晓。
好了,这个概念也建立起来了。
首先,这个市场巨大到令人吃惊,每年1000亿瓶数量级的各种酒被生产出来,然后,这些酒,被老百姓买走了,酒厂得到钱,老百姓买回家之后,一些喝掉了,一些存放下来了。具体比例不知道。(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很有可能一些高端酒,将来可能植入芯片,能够准确测算开瓶率。)
其次,中国人真的对酒这件事,确实有着深深的爱。不要说什么喝酒伤身,这样的数量级,只能代表一件事,不喝酒,伤心……(对了,伤心时,好像也得喝酒……)
再者,这个惊人的数量级,是每年都有的,每年……
不像房子,车子,产生一次消费,管用几十年。酒这东西,产生一次消费,可能没几天就干光了。
那么,重要的是,这么大的销售量,其销售额是多少呢?
2018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大概在8122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0%左右。利润大概在1500亿元左右。同比上年增长24%左右。
其中,白酒销售收入在5364亿左右。同比增长13%左右,利润约1250亿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
啤酒在1475亿左右,同比增长7%左右。
葡萄酒在288亿左右,同比下降10%左右。进口葡萄酒在238亿左右。差不多持平。
也就是说,2018年,白酒,啤酒,葡萄酒这几个,连生产带进口的,差不多在7000多亿人民币。
这7000多亿的钱,被目前这广大的酒企一一瓜分,年复一年,年复一年……
作为类比,中国瓶装水大概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亿左右。大概能占中国软饮料的20%左右份额。
花在酒上面的钱,远远超过花在瓶装水上面的钱哩!~
好了,这是一个大概的印象。每年的产量,销量,营收,利润。这几个关键点。先拎出来。
白酒每年的产量差不多在900万吨左右。销量也差不多。产值在5000亿左右,利润在1500亿左右。
这是白酒的基本印象。
那么,基于此,我们再接着往下走。
白酒这个领域,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这三者,哪个最好?
我个人认为是高档白酒最好。或者说,我自己最看好高档白酒。
原因要从商业模式来看。
我看了很多商业模式之后,认为,能够超越白酒的商业模式,并不多。
原因在于——库存减值逆转。
我先举几个例子。
服装行业各位都知道。业内经常有一句说法,服装赚钱,最后都赚在库存。(好看不见得好赚。)就是说,你别看服装生意很好,最后算总账的时候,真金白银的利润不见得有多少,但是,库存却非常多,而这些库存,是不能按照原来的价格卖掉的,要减值的。鞋子也是如此。
所以,zara,优衣库,某种程度上解决,优化了库存这件事,一下子就变得极其极其赚钱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服装还算好的,库存再怎么说,是款式过时,还能打折卖,还能有残值。
再看食品。我个人认为,这就是算一个辛苦的行业了。
食品的库存是最麻烦的。基本上,残值都没有了,要归零,甚至,还要多花钱处理掉卖不掉的库存。
比如,咖啡豆,定型包装食品等,卖不掉,只能倒掉。还有餐饮,也是这样的,库存一旦过期,就归零。
科技行业,也是这样的,手机,电脑,电视,等等,都是一旦卖不出去,库存减值特别特别厉害。
而白酒,高端白酒这个行业,是反过来的。
库存不叫库存,叫做——老酒。
不但不减值,反倒增值。而且,这个增值,请注意,不是自己说,自己爽,是有真实的市场进行承接的。也就是说,老酒是真的有市场的,不是有价无市的啊。
比如邮票,就是属于自己说自己爽的,有价无市,你说涨了好几倍,但是,市场没什么人给你做承接。量上不去。这就是虚的。
这种模式,给了酒企很大的护身符。
就是啥呢?经济好的时候,过得很好。经济不好的时候,酒卖不出去,熬几年,经济好转过来了,发现,这些卖不出去的酒,涨价了,把前几年的损失一次性补回来了。
在熬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减产,不需要减员。只要能融到资,熬着呗,扛着呗,几年,十几年,这些库存,全部都是大把的利润。
这就是这种模式的优美之处。
我认为,投资白酒,最好的投资,是在这个上面。
因为,这种方式,是能够把白酒的——库存减值逆转,这个特点,优势发挥到最佳的方式。
所以,我才认为,高端白酒,是最好的模式,因为,高端白酒把这个行业特殊优点借力到自己身上了。
所以,我投资白酒,第一选择的类别,是看这个白酒的库存能不能持续每年增值,另!关键点,是市场能不能大量承接。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酒企,我会认为,他借了行业的优势,特性,能够比其他酒企其他行业多一层护身符。
类似的行业,我目前还只看到房地产行业是这样的。库存不但不减值,还是增值的。
好了,那么,怎么看库存是否增值呢?这里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确定,我观察到,也有很多酒企是每年提价,但是,销量跟不上去。那么,这种提价就是虚的,不扎实。因为,市场没有办法承接。
我自己的浅见是。
要看——拍卖市场。(收藏品市场)
我认为,只有拍卖市场稳定,才表明,消费市场能有可能承接。还不能100%确定,只是可能性大一些。
我自己喜欢喝点普洱茶。在2006年左右的时候,普洱茶被疯炒过一次,我也跟业内人士接触过。当时疯炒的,是一些港台,广东人和一些北京人在做这个。他们怎么做呢?
所以,他们先把老的普洱在市面上的全部收集起来,一点点的,收集了很多很多。
然后,就是控制产业链的生产端。把茶厂茶山给买了,控制产量。这时候,是不抬价的,就是在低位慢慢的买买买。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要出专业论文。
不要小看这个论文,这种专业论文,不是简简单单的论文所阐述的内容,关键之处在于,论文发表人,发表单位,刊登单位的信任背书,是事实上的正府背书。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可以说道的东西。
再来就是拍卖会了。经常见到几十万几十克的普洱。超级天价。
这些动作全部都是打基础,这个基础做扎实,做牢固了,后面的价值发现(炒作)就比较惊人了……
我认为真正的大鳄,不见得都在二级市场。一来,二级市场监管严格,二来,金融知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就是对手盘在成长。
我发觉有很多厉害的资本,都在老百姓平常接触的行业。比如茶,酒,农产品等,你去看他的手法,非常非常专业,很惊人的。
这种市场,一来监管很松,二来,对手盘相对较弱。尤其是监管,比如,很多产地正府是很支持当地这些产品的——价值回归的。各种绿灯。因为,这个产业好了,带动的可是当地老百姓啊,造福的也是当地老百姓啊。
东西都是好东西,只是价格高。那市场经济,价格高有价格高的道理。你说冰岛的普洱,100块一斤有道理,难道2万一斤就没道理了吗?有人愿意要,卖了之后,当地老百姓能多赚钱,他们就会觉得,为啥不行呢?
当上述的基础打完之后,等同于他们就控制了产业链的上游,造势也完成了,各方利益也打点完毕,通路也建设好了。
剩下的。就是——让价值回归了……
这比二级市场好多了,操盘的就能自己控制价值回归,二级市场只能等待价值回归。这操盘,跟巴菲特买股票买到大股东进而控制董事会一样的道理啊……
对敲,饥饿营销,拉抬,出货等等专业手法,这一下,价格就起飞了,价值也就迅速回归了。
但是,普洱茶有个非常非常大的罩门。这个导致其注定无法和白酒相媲美。
那就是普洱茶太耐泡了……
一般来说,一饼普洱茶为357克。大概要喝一个月左右。
一饼普洱茶花2000块左右,那就是相当不错的茶了。可是,要花一个月才能喝完这片两千块的普洱茶。
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太大了。
所以,普洱茶归根结底,只能是波段性炒作一次。
炒作到很多喜欢喝普洱的人,都有很多普洱了,这一波,也就差不多了。比如我,家里的普洱可能几十年都喝不完……现在新产的普洱茶,我几乎不怎么买了。等同于过去十来年,把将来几十年的普洱茶全部一次性买齐了。接着,那可不是不再买了么!~
白酒,高端白酒,很难做到这样。
相对来说,商业模式健康很多。
其他白酒根本难以望其项背。
在2010年的拍卖会,1988年左右的老飞天,就溢价成交,估价是5000元左右一瓶,成交价是25000元左右。
1991年的铁盖飞天,估价3000左右一瓶,成交价1.1万左右一瓶。都是溢价好几倍的。
这其实,已经有预示了。
这代表什么?
再看看2018年的拍卖市场。
2004年飞天茅台,估价3000左右一瓶,成交价4000多一瓶。
其实,可以透过拍卖市场看到很多东西。
一般来说,这种昂贵的嗜好品。拍卖市场是先行指标。
类似雪茄也是这样的情况。我平时也有点爱好雪茄。经常发现,雪茄屡屡创出天价。不同的是,雪茄几乎是整个西方世界来做承接。再加上新进的中国。
而白酒,高端白酒,几乎都是中国市场在做承接。西方世界暂时还没有入局。
这两年,明显承接不给力。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觉得,完了完了,高端白酒不行了。
请回头看我的推论。
这就是高端白酒的护身符。
你别看现在承接不给力,流拍的流拍,折价的折价。过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阵风起来了,这些当年折价的,流拍的,又会带着七彩祥云重新回归。
这才是白酒的美妙之处啊!
我个人认为,二级市场,投白酒,首选高端白酒。
而高端白酒中,首选能逆转库存减值的白酒,且逆转的程度越大越好。
具体怎么判断,将多年的拍卖市场梳理一下,大概心里就会有底了。
这是首先做的第一步。
唉呀妈呀。这第一步就写了近万字了。这个坑短期内是填不完的了……
第二步看什么?
我个人认为,得看营销定位。营销定位是战略,市场政策,市场执行是战术。
而低端白酒,肯定也是好生意,但是,挑选方法肯定是和高端白酒的逻辑截然不同的。甚至,我认为,由于我并非专业人士,在我心中,没有将二者根据统计要求都放在一个科目中,在我心中,低端白酒,应该是快消品。
将来我也会好好写。这也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市场。粘性也不见得低。
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场景不同,逻辑不同,人群不同,要求不同,价位不同,肯定是不可用一类指标进行机械化对比的。
你说,苹果和梨子哪个好吃?是说不出来的啊!~
另,好的行业,好的企业,没有好的价格,也是不构成重仓的充分条件哈,请各位切切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