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之路系列报道①:食品工业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国内

联合推出:“中国食品工业博览会”、“食品观察CFIB”、食闻传播网。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轻工业“三品”战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业大国。轻工业更是显示出了韧性好、发展稳、优势持续等产业特征。食品工业作为与民生烟火最近的产业也迎来新发展机遇。

数据展现总体复苏态势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透露,2022年,轻工业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1.53万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工业约12个百分点。

营收稳定增长的同时,产需总体保持平稳。2022年,轻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部分轻工行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电池、助动车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近50%。轻工消费市场整体继续保持增长,轻工十类商品零售额69164亿元,同比增长0.4%。

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回升,轻工行业活力不断增强。2022年,轻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37%,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

2022年,轻工商品出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累计出口额9535.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5%,同比增长4.2%,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其中:塑料制品出口1078.1亿美元,同比增长9.3%,家用电器出口855亿美元,家具出口696.8亿美元;太阳能电池、鲤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除造纸行业外,2022年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且增速高于全国及制造业投资增速。酒饮料精制茶、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投资增速超过20%。

《指导意见》绘就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据了解,轻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的20个大类、68个中类行业,全口径带动就业3500万人。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具体内容围绕六项发展目标、部署五项重点任务、实施五个工程、采取五项保障措施。

发展目标:到2025年,轻工业经济保持稳定运行,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取得新进步。

重点任务: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

五大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升级创新产品制造工程;数字化发展推进工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工程。

五项保障: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强化高素质人才支撑;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加强组织实施。

除此而外,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的出台,立足于加强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以市场化手段补齐轻工业发展短板弱项,对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起着巨大作用。

食品工业蓄势发力向前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食品工业在轻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有畜产品业、水产品业、发酵制品业、粮油制品业、果蔬行业、饮料行业、食品添加剂行业、糖果业、保健食品、和其他食品行业。食品工业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原料主要是农、林、牧、渔及副业部门生产的初级产品。

食品工业围绕“扩大内需”、“六稳六保”等战略布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开发新空间、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体现出强劲的韧性。

四川绵阳莱仕顿精酿啤酒

2022年全年食品工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占全国工业5.1%的资产,创造了7.1%的营业收入,完成了8.1%的利润总额。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的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食品工业为稳经济、促民生、保就业做出积极贡献。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9%,增速较上年收窄5.8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同比实际增长3.6%。从当月看,12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较前一月加快2.3个百分点。

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5.3%,拉动全国工业增长近0.2个百分点。分大类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全年增长0.7%,食品制造业增长2.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3%。分中类行业看,18个中类行业,9个正增长,8个行业负增长,1个持平。

2022年以来,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落实落地,食品工业是保民生的基础产业,主要产品供应充足,基本满足消费需求,鲜冷藏肉、熟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别增长7.6%、4.2%、3.3%、2.0%。

食品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大幅低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的物价涨幅,涨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全年上涨2.8%,去年是下降1.4%。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分月看,各月同比变动幅度在-3.9%—8.8%之间,低点在2月,高点在9月。其中,猪肉价格自3月份起触底回升,10月份同比上涨51.8%,11月份和12月份涨幅有所回落。全年看,猪肉价格同比下降6.8%,蛋类价格上涨7.2%,鲜果价格上涨12.9%,水产品价格上涨1.9%,粮食价格上涨2.8%,鲜菜价格上涨2.8%,食用油上涨5.8%。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实现利润总额6815.4亿元,同比增长9.6%,高出全部工业13.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0.2%、7.6%和17.6%,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4%的情况下,食品工业3个行业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其中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还保持了较快增长。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万亿元,同比增长5.6%,比全部工业低0.3个百分点;发生营业成本8.3万亿元,增长5.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8%。

2022年食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亿元)

食品工业(不含烟草)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进出口增长水平接近。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出口食品近1.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5091.8亿元,同比增长10.0%;进口13872.7亿元,增长10.4%;逆差8780.9亿元,进出口增长水平接近。

就进出口产品种类看,食用水产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鲜瓜果及坚果为主要出口食品;粮食、肉类(包括杂碎)、食用水产品主要进口食品。

2023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食品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好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增强行业活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THE END
1.2025202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万亿元,营收规模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低,实现营收同比下降0.1%,低于一季度1.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4.8个百分点,较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分别低3.7、2.9个百分点,食品工业营收增长亟待改善。https://www.ocn.com.cn/industry/202411/jztsz29082742.shtml
2.龙岩市统计局2024年18.农副食品加工业 -5.1 -2.4 0.6 9.食品制造业 -7.1 -0.5 7.8 1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9.4 10.0 0.4 11.烟草制品业 5.1 6.5 -0.9 12.纺织业 -11.1 -5.5 11.7 13.纺织服装、服饰业 -36.3 -38.5 4.2 1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5 -2.4 -26.3 15.木材加工和木、竹、http://lytjj.longyan.gov.cn/xxgk/tjxx/jdsj/202411/t20241122_2179679.htm
3.无烟烟草制品行业2024年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无烟烟草制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无烟烟草制品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431335.html
4.食品加工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将加大涉及诸多产业食品加工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将加大,涉及屠宰及肉类加工、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番茄制品制造等诸多产业。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此项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协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72846.html
5.韩国:实际GDP增长贡献率:制造业:食品饮料和烟草韩国:实际GDP增长贡献率:制造业:食品、饮料和烟草 起止时间:1971 — 2012 年份 单位:% 2012 购买后可见 ? 2011 购买后可见 ? 2010 购买后可见 ? 2009 购买后可见 ? 2008 购买后可见 ? 2007 购买后可见 ? 2006 购买后可见 ? 2005 购买后可见 ? 2004 购买后可见 ? 2003 购买后可见https://xw.qianzhan.com/xdata/detail/x5xoxnyeygxOjPxv.html
6.制造业分类制造业共有31个分类,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http://www.lx0797.cn/page37?article_id=99980
7.沪环规〔2021〕11号)地方法规政策法规食品法规中心十二、酒、饮料制造业 15 25 酒的制造 151* 有发酵工艺的(年生产能力1000千升以下的除外) 其他(单纯勾兑的除外) / 26 饮料制造 152* / 有发酵工艺、原汁生产的 / 十三、烟草制品业 16 27 卷烟制造 162 / 全部 / 十四、纺织业 17 28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171*;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172*;麻http://law.foodmate.net/show-212935.html
8.中国的制造业分为三类:1一类是轻纺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加工中国的制造业分为三类:1、一类是轻纺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加工、服装、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印刷等,占我国制造业比重为30.2%。2、一类为资源加工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学纤维、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黑色金属等,占33%。3、一类为机械、电子制造业,其https://xueqiu.com/1355071594/187086414
9.生态环境局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规〔2019〕24号)精神,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作为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评估和审查的依据,自2020年6月http://www.hbjingmiao.com/zhengcefagui/zhengcefagui/2020-05-29/785.html
10.2024年食品专用设备行业前景分析2024二、国家重点扶持食品专用设备制造制造业生产设备中、高档技术层次 2 三、行业相关政策标准 8 第三节 2024年中国食品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6 一、人口环境分析 6 二、教育环境分析 8 三、文化环境分析 产 四、生态环境分析 业 五、中国城镇化率 调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研 第四章 2024年中国https://www.cir.cn/7/77/ShiPinZhuanYongSheBeiHangYeQianJ.html
11.《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附件6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 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 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 地方、企业三级温室https://doc.mbalib.com/view/613c268eb5588d571ff33438ec787180.html
12.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90年代后,食品工业继续稳定快速增长,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食品业的发展每年平均以10.2%的增速提升。 1999年,食品工业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17.86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统计范围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和烟草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38%;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销售收入7829.89亿元,https://news.21food.cn/24/2806503.html
13.澳大利亚食品及饮料行业介绍澳大利亚的食品和饮料加工业是为澳大利亚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主要行业之一。澳大利亚农副产业的总产值,包括农业在内,已达大约600亿澳元,大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10%。 食品和饮料加工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生产制造行业。其从事制造业的工作人员已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一。年销售额大约为400亿澳元。其三分之二的营业http://china.embassy.gov.au/bjngchinese/fo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