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受烟草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卷烟消费量占全球的43%以上,同时中国也是卷烟生产大国。据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卷烟产量为24427.5亿支、万箱,同比增长0.44%,产量连续五年增长。
一、定义及分类
卷烟是用卷烟纸将烟丝卷制成条状的烟制品。又称纸烟、香烟、烟卷。有滤嘴卷烟和无嘴卷烟,又有淡味和浓味之分。卷烟开始进入中国商品市场是在1890年,设厂制造则始于1893年,产销逐年增加。卷烟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烤烟型、混合型、新型混合型、雪茄型和外香型。
二、行业政策
现在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制度,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制度。因为烟草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国家对其实行专卖专营政策,对烟草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严格管理,所以卷烟不能像其它商品那样随意生产和流通。由于烟草产品的特殊属性,必须实行行政管制,集中统一生产销售才有更好的控制力和经营秩序,故实行由国家管制发展的烟草专卖制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力求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最优的制度安排。国家管制、计划生产、许可经营和政企合一体制成为烟草专卖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发展历程
我国卷烟行业起步于20世纪前半叶,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一些外国烟草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规模较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卷烟行业开始实行国有化和集中化管理。这个阶段我国的卷烟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卷烟品牌也开始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卷烟行业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卷烟品牌数量大幅增加,产品种类丰富,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卷烟行业经历了初期发展、国有化与集中化、市场化三个阶段。
四、行业壁垒
1、法律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
2、规模经济壁垒
烟草加工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对新企业就有很高的规模经济壁垒。年产30万箱的生产规模是烟草加工业最小最优的适度经济规模,因此若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基本的价格竞争力,就必须克服这一壁垒,而烟草加工业对规模经济的这种要求,也直接导致了同样较高甚至更高的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卷烟制造是一个大规模的自动生产规模是烟草加工业最小最优的适度化生产过程,成套专用设备需用量大,一次性投入资本较高。
3、地方贸易壁垒
四、产业链
我国的烟草产业链由烟叶种植与购销、烟标制造、烟叶加工与卷烟制造、卷烟批发、卷烟零售五个主要环节构成。上游以烟叶种植与购销为核心,我国卷烟制造所使用烟叶基本依靠国产,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的各省烟草公司集中采购。上游另一生产活动为卷烟包装,主要包括卷烟工业用纸和烟标两大产品的产销经营。中游为各省级中烟工业公司负责卷烟的加工和生产,将集中采购的原材料按类型分配至各卷烟复烤企业和卷烟材料生产企业,最后由卷烟生产企业制成品。下游为成品烟销售活动,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统筹规划,再由各省级烟草专卖公司通过颁发烟草专卖许可证管控批发与零售渠道。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