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柱产业有:电子信息、半导体、计算机、软件、通讯、数字家电、化工、精细化工、汽车;
2、新兴产业有:生物技术、制药、新材料、光电子、纳米、新能源、环保、食品和农产品精加工、印刷与包装、钻石珠宝、化妆品及洗涤用品、服装服饰、纺织、轻工;
行业分类,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详细划分,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等。行业分类可以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行业分类从区分目的来说有两大种类:管理型和投资型。前者目的旨在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比如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国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2]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领域如下:
1、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2、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上述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具体又分为两大部门: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2)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