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深圳市的街面上有一家很普通的公司,这家公司也是那个年代在深圳特有的产物。它的母公司是深圳天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那个年代,尤其是在深圳,外贸企业的效益非常好,但是工资普遍不高。有明白人就出了一个主意,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国家、集体、个人分别出资入股,为天俊实业的外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然后把收益按股份分配下去,实际上就是找个渠道变相地发福利。这家用来发福利的公司就叫深圳市锦兴开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不得不说深圳的同志们觉悟还是高,敏感性强,觉得分红不如上市,而且当初是为了发福利,这家公司本身就是国家、集体、个人分别持股的,按照当时股份制和上市政策,也符合政府支持的方向,于是就申请上市。1992年5月7日深圳市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0008,数字很吉利,上市首日开盘价19.9元。
深锦兴的主业是仓储业务和贸易。不过,进出口贸易之前没有独立的进出口权,一直依靠与食出公司合作代理,1993年9月,公司才取得进出口权。90年代后期,国有外贸企业开始走下坡路。而且由于参与上市公司配股等因素,连滚带利地算下来,天俊反倒欠了上市公司几千万的债务。国企还是不太懂资本运作,实际上天俊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资产,但不懂怎么把这个资产装进来,也不知道上市公司可以圈钱。反而觉得上市公司成了包袱,最终天俊决定将上市公司转让。说来也可笑,那时候天俊也缺钱,甚至在股权谈判未成解约时连定金都无法退还。于是就拿股权抵扣定金,有些股权就流到小股东手上去了。后来深圳市政府出面,由深圳国资的商贸控股把上市公司深锦兴拿过来,勉强维持一两年后,也还是不行,这个时候,亿安集团就进来了。
第二世:亿安科技
1999年3月,亿安集团收购了深圳商贸控股公司持有的深锦兴超过四分之一的股权,成为深锦兴的第一大股东,亿安集团的老板叫罗成。
同年8月,深锦兴公布更名为广东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锦兴”股票随之正式更名为“亿安科技”。
1998年8月,亿安集团接手时,亿安科技的股价差不多是5.6元左右。
亿安集团当时的主业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江门和广州都有公路投资,还计划在广州周边建12个交通物流枢纽。但是基础建设行业的特点是资金量大,投入长,回报慢。于是罗成就想通过二级市场炒作赚一笔来缓解资金压力。随后,罗成指示手下张大伟和其麾下的操盘手们开始坐庄操作深锦兴股票。
1998年10月到2001年2月间,最多时持有的亿安科技股票占全部流通股的80%以上。这个期间,亿安科技的股票开始了上涨之旅,尤其是从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个交易日中,股价由25元左右不停歇地向上一路狂飙。到2000年2月15日,亿安科技突破百元大关,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家百元股,一度傲视群雄,2月17日站在了最高点的126.31元。
亿安集团的老板叫罗成,因缔造了亿安科技,罗成被称为“股神”,也因亿安的惊天大案而销声匿迹,人间蒸发。
罗成,原名罗湘江,1959年10月出生,广东廉江人。早年,罗成在东北倒腾手表之类的小商品,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在沈阳沈殊家电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最低层一直爬到副总经理的位置。
罗成离开东大以后,另立山头,创立了亿安集团。1994年之后,罗成注册成立香港亿安国际有限公司,任亿安集团董事长。亿安集团注册资金6.3亿元,罗成出资额达2.75亿元,占43.65%的股份。对于成立亿安集团的资本积累,罗成并不愿意对外说起,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主要是靠在香港做五矿公司进出口代理以及做期货赚的钱。
1997年,罗成企图控制上市公司黔中天(后来的世纪中天,现在是中天金融000540),但后来未果。
圈里的人知道罗成的意图,1998年下半年,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张大伟向罗成兜售吉轻工这个壳。罗成对吉轻工的兴趣不大,但是却对张大伟很感兴趣。当年8月,罗成主动邀请张大伟加盟亿安集团,负责资本市场运作。在张大伟的协助下,亿安集团最终选定的目标是深锦兴,1999年3月,收购深锦兴后改名为亿安科技。
对于操盘老手而言,在股市讲故事没有难度,内部一边抛盘,一边接盘,随时保持盘型稳定,与此同时,再配合股评、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发文造势。罗成一开始只想捞一笔就走,没想玩得这么大。事先也想不到后来会演变到如此疯狂的程度,更多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市场集体疯狂的结果。就在他们悄悄地坐庄亿安科技的时候,来自高层的一把助力,将中国的股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位资深股民回忆当时的场景说:“持有亿安科技的股民甚至自发地聚集在证券营业部门口。当亿安冲破每股100元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就像现场派钱一样。”
猪可能还是要养肥了再杀的。2003年9月25日“亿安科技”股份操纵案在广州一审判决,原亿安集团副总裁李鸿青等5人被判刑2年3个月至3年半不等。但操盘总指挥张大伟却均奇迹般地逃脱了处罚。而罗成,则彻底的人间消失了,他曾经发回一份传真,里面只有的两句:“关于这次股市操纵的事情,都由我一人负责,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另外,我拿走了8千万,以后由我负责。”在随后的岁月中,各式各样的坐庄和爆雷在股市中此起彼伏,亿安科技,作为中国股市的第一大案,在今时今日,无论是金额还是规模,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是中国股市中经久不衰的一个典型的缩影。
第三世:宝利来
面对亿安这个残局,当务之急是找个接盘者。
接替亿安集团入主亿安科技的是掌控宝利来大酒店的深圳松岗本地人文炳荣。
2002年3月,宝利来实业以9200万的价格,受让股权,成为亿安科技大股东,实控人。
不到1个亿买了一个壳,2002年公司继续亏损,而且已经是资不抵债了,股票被ST。
2005年5月23日,亿安科技这个在A股市场让投资者刻骨铭心的名字终于成为了历史,公司更名为宝利来。
2005年12月13日实施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2股。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ST宝利来一直没有确立主营业务,其实也没有主业,做过烟酒批发、租赁,以及收管理费,甚至还通过打新赚点小钱,就是为了保壳而已。
陆陆续续的拖到了2010年7月23日,文炳荣所持股份全部解除股改限售,正式流通。
2012年ST宝利来通过定增收购文炳荣自己的宝利来国际大酒店,重组后摘掉ST的帽子,同时发布10送10的高送转,随后,在重组+摘帽+业绩大增+高送转的多重刺激下,股价暴增两倍。
2014年6月,宝利来再次停牌重组。9月发布方案:拟通过定增收购北京新联铁100%股权,同时,现金增发募集6亿配套资金,新联铁是一家轨道交通服务商。
当时,恰逢南车北车合并,在中国神车的刺激下,重组方案一发布,宝利来的股价就开始飙升,3个月涨了3倍。
这一路走来,文炳荣靠着重组+高送转+摘帽+重组+高送转+更名的一套打法,将A股市面上能用到的路数都用了一遍,有的还不止一遍。
2022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比上年的7489亿元下降5.07%,迫近7000亿元大关。国铁集团在2023年1月3日召开的全路年度工作会议上披露了这组数据。
铁路年度投资峰值在2010年,当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426.52亿元。2011年~2021年分别完成5906.09亿元、6309.80亿元、6638亿元、8088亿元、8238亿元、8015亿元、8010亿元、8028亿元、8029亿元、7819亿元和7489亿元。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2018年~2021年,全国铁路及高铁投产里程分别为4683公里、4100公里;8489公里、5474公里;4933公里、2900公里和4208公里、2168公里。
对比发现,2019年为铁路及高铁开通新线最高峰,2020年开始铁路及高铁投产新线开始大幅下降,分别同比下降41.89%和47.02%;2021年,两项数值同比再降,分别为14.70%和25.24%;2022年,两项数值同比还在降,分别为2.57%和3.97%,但下降幅度大幅减缓。
根据国铁集团在2023年1月3日召开的全路年度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2023年,国铁集团将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预计投产新线约3000公里,包括高铁2500公里。对比2022年的投产新线4100公里、高铁2082公里,国铁集团在新一年总投线目标降低近三成、高铁投线目标增加两成。
国铁集团称,2023年,铁路投融资改革要大力提升国家铁路资产运营质量,提高资产资本化率。培育更多优质企业股改上市,完成粤海轮渡基础设施REITs试点发行。加快推进区域合资公司重组整合、路地股权划转工作,改善合资公司经营,优化国铁资本布局。健全铁路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破除民营企业进入铁路市场壁垒,为民营企业发展开辟更多空间。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较2013年铁路改革之前增长58.6%和351.4%。10年间,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国铁集团介绍,未来投资建设将着力补齐通道“缺失段”、打通路网“瓶颈段”、畅通网络“微循环”。
一名地方铁路局人士对财新称,铁路发展的格局已从原来的干线铁路大规模建设走向城际铁路、支线建设、中西部铁路“补白”等,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可能还会下降。
一个预期收入几百亿的项目,一次以小换大的投资,一场引人追问的败局。
故事要先从三洋铁路说起。这是一项被多方寄予厚望的大型铁路通道项目。
据禹亳公司官网,三洋铁路西起河南三门峡,东至江苏洋口港出海,全长1200多公里,途经豫、皖、苏3省13个地级市、30个县区,在助力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经济的融合上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以安徽宿州为中点,三门峡至宿州段属于新建线路,全长664公里,总投资430亿元,分四期建设。宿州至洋口港段则是既有线路,已经开通运营。
据2021年业绩预告,禹亳公司在疫情、洪灾及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下,经营出现困难。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开始,大量金融机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情况加速恶化,已经影响到员工工资发放。
截至2021年底,禹亳公司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约37亿元,其中已有超过19亿元本息逾期,涉及10家金融机构,禹亳公司42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存在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风险。2021年,禹亳公司共有诉讼案件22件,涉案金额约15.6亿元,其中判决生效待执行案件12件,7起案件对方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资金紧张下,三洋铁路项目的建设进度也不及预期。多年过去,三洋铁路项目仍然只有一期工程建成试运营。而该路段在2016年1月就已建成通车,这意味着,三洋铁路项目已经六年没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