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GB/T4754—2011已经废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8未更新,沿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
新版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已于2017年10月1日实施,新版行业分类共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与2011年版比较,门类没有变化,大类增加了1个,中类增加了41个,小类增加了286个。其中,为体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主要增加以下行业类别:“种子种苗培育活动、畜牧良种繁殖活动、畜禽粪污处理活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扩展阅读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记者:此次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一)需求导向,注重创新。以XJP总书记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经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文件为依据,为满足国家研究制定产业政策的需要,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转型升级中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跟踪与监测,分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程,反映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对行业分类的要求,以及派生产业分类对行业分类细化的需求。
(二)注重实际,切实可行。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将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体现在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中,同时又要考虑修订后的行业分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总体稳定,部分调整。鉴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适用广泛,为尽可能确保各方面统计与核算数据基本稳定,此次修订拟在不改变原行业分类基本结构和划分原则的基础上,主要对部分行业中类、小类进行细化、增补、调整或删减。
记者: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鲜祖德:新行业分类共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与2011年版比较,门类没有变化,大类增加了1个,中类增加了41个,小类增加了286个。其中,为体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主要增加以下行业类别:
农、林、牧、渔业门类中的种子种苗培育活动、畜牧良种繁殖活动、畜禽粪污处理活动;
采矿业门类中的海洋石油开采;
制造业门类中的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加工、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特种玻璃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高铁车组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门类中的生物质能发电、海水淡化处理;
建筑业门类中的节能环保工程施工、核电工程施工、风能发电工程施工、太阳能发电工程施工;
批发和零售业门类中的互联网批发;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中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多式联运;
住宿和餐饮业门类中的民宿服务、露营地服务、外卖送餐服务;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中的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
金融业门类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服务、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网络借贷服务、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门类中的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中的工业设计服务、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三维(3D)打印技术推广服务、创业空间服务;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中的土地管理业等。
记者:这次修订将给统计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对推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会起到哪些作用?
记者:新行业分类出台后,对国家经济管理工作有哪些推动作用?
一是编写配套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通过对行业分类内容的具体解释说明,为新标准的贯彻实施奠定基础。
二是将在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中实施新标准。便于统计数据的衔接和对比分析,2017年年度统计数据的汇总发布执行2011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8年进度统计数据的汇总发布执行2017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同时改进统计调查中行业类别数据收集和代码认定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智能技术准确赋予行业代码,提高统计调查单位行业类别数据质量。
三是根据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我局现行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生活性服务业分类(试行)》等一批派生性分类开展修订工作。
四是加强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宣传培训。针对技术性较强的分类变动内容,拟在统计刊物和网站上进行解读。为了更好地使用新行业分类,拟在统计系统内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培训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行业Industry
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主要活动PrincipalActivity
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单位Unit
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
——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法人单位CorporateUnit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原则和规定
3.1划分行业的原则
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
根据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4),本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采用产业活动单位划分行业,适合生产统计和其他不以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为对象的统计调查;采用法人单位划分行业,适合以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为对象的统计调查。
在以法人单位划分行业时,应将由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等联合性企业中的每个法人单位区分开,按单个法人单位划分行业。
3.3确定单位行业归属的原则
本标准按照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则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
编码方法和代码结构
4.1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代码由一位拉丁字母和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门类代码用一位拉丁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依次代表不同门类;大类代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打破门类界限,从01开始按顺序编码;中类代码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三位为中类顺序代码;小类代码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为小类顺序代码。
4.2本标准的中类和小类,根据需要设立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项。为了便于识别,原则上规定收容项的代码尾数为“9”。
4.3当本标准大类、中类不再细分时,代码补“0”直至第四位。
4.4本标准的代码结构图如下:
(一)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
(二)企业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三)与同一企业登记机关登记、核准的同类别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