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贵州省铜仁市“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依据国家、贵州省和铜仁市有关规划与政策法规,立足于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客观发展阶段,围绕主导产业派生而出的主要物流服务功能,认真梳理了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和面临形势,详细阐述了发展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重点论证了发展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交通通道和物流节点角度设计了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空间布局,深入剖析了发展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建设工程,全面分析了发展铜仁市现代物流业的保障措施。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腹地,处于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圈交叉范围,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桥头堡,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境内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历史创举,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湘黔高铁经济带、“互联网+”战略、大数据和网络强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国内外大环境,为加快推进全市物流业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繁荣各类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优化“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整合与优化全市物流资源,完善物流立体网络,形成快捷、便利、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挥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黔东北、渝东南、湘西等地区的集聚辐射作用,特编制《贵州省铜仁市“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统筹指导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1)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2)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

(4)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

(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6)国家发展改革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3号);

(7)商务部等13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4〕60号);

(8)商务部《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流通函[2014]790号);

(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号);

(10)贵州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1)贵州省《贵州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12)贵州省《贵州省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

(13)贵州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18号);

(1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232号);

(15)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6)铜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铜党发〔2013〕19号);

(17)铜仁市《关于印发铜仁市现代物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发〔2015〕40号)

(18)铜仁市《铜仁地区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9)铜仁市《铜仁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20)铜仁市《铜仁市“十三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21)铜仁市《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22)铜仁市《铜仁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

(23)铜仁市《铜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范围覆盖《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编制》范围,面积1.8万平方公里,重点是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区县的城市功能区、重要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商品交易专业市场。

规划期:2016-2020年。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1年铜仁撤地设市以来,铜仁经济发展增速明显,经济发展指标始终保持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列武陵山片区各市州首位,实现高于全国、全省的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70.89亿元,年均增长14.6%;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85.8亿元,增加值达到167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33.24%,增速排全省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75户,增速排全省第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48亿元,年均递增15.9%,粮食总产量134.9万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4亿元,增长11.9%,增速排全省第4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80.31亿元、716.77亿元,分别增长31%、19.1%;旅游总收入增长23.5%,增速排全省第3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2%、11.7%,增速分别排全省第1位、第4位。经济发展已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巨大推动力,进一步要求现代物流业朝着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提升。

全市注重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与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物流仓储配送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已拥有31个物流园区,总投资281.86亿元。物流项目59个,占地面积814.5万平方米,总投资249.3亿元。全市拥有货物周转仓库141,405平方米;粮食储备库容23.6万吨,其中国家粮食储备库5.5万吨,地方粮食储备库18.1万吨,加上建成后的石阡县粮库、江口县粮库和德江、沿河粮食储备库,库容将达到36.1万吨;现有冷库13座,库容量21920吨,后续7000吨的冷库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规划建设的贵州省救灾物资储备库铜仁代储库,仓储面积达2879平方米。这些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高效地整合了全市物流节点资源,降低了物流转换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创造了规模集聚效应。

总体来看,全市现代物流业已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将步入快速转型升级、整合增效的新阶段。但仍存在不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一是物流业空间布局配合度不高,物流园区功能呈现“小、散、弱”的现象,对支柱产业配套服务不够,导致层级体系缺乏系统性;二是物流体系尚不完善,供应链整合服务能力较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高效物流模式还没大范围推广,物流多余耗费环节仍然存在,物流信息共享不足,最终导致物流成本总体偏高;三是自营物流占据主导地位,大型物流企业集中度偏低,规模小、水平低的企业较多,从事传统运输、仓储的企业较多,从事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的企业较少,尽管已有两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未能发挥品牌推动供需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铜仁市作为国家级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必须依托“四化同步,一业振兴”与“两区一走廊”发展规划,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数据、武陵山片区等战略以及贵州省主基调主战略,紧握经济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大力度打造武陵山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黔东北智慧现代物流集聚区,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物流业要求不断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随着铜仁市各项经济发展任务的开展,生产制造型供应链需要大量的外协物流,客户终端将激发更多更广的消费品需求,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物流运营模式,必将导致物流进出货运量大幅攀升。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全社会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78.5亿元,全社会公路运输量将达到6198万吨,铁路运输量将达到432万吨,水路运输量将达到184万吨;电商快递业务完成快件量达到445万件,年均增速11%。由此可见,铜仁市未来五年货运量将会突飞猛进。

现代物流业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分拣、信息控制等专业分工方面越来越细分,同时又需要综合型物流集成商进行资源和流程整合,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铜仁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强化物流服务链专业化分工,整合多层级、多业态、分散无序的物流资源,科学协调各级物流园区或中心功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集成能力,着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利用“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不断提高“门对门”物流服务模式的质量水平,使物流功能嵌入到产业链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效率,实现合作共赢。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电商、医药、快消品、物流金融和物流地产等新兴垂直产业不断涌现,需要重新审视和重构现有物流配送系统。铜仁市正在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创建步伐,创新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模式,必须结合电商O2O模式,着力发展区域性电商品牌,推广社区电商,培育跨境电商,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商流”,形成“四流合一”的高效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打造电商“铜货”品牌。此外,铜仁市也在全面推进以铜仁高新区为重点的生物制药产业园区与以梵净山区域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将铜仁建成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医药交易中心、全省医药创新产品制造中心、药品物流中心,这就要求加强物流的分拣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引入医药自动化分拣设备,突破物流的既定范围。综上可知,铜仁市加快发展电商和医药等新型产业必将要求跨界发展现代物流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部署以及“黔东北物流聚集区”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思路,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以产业联动、城乡融合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先进理念、高新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高效运行、技术先进、辐射广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力促进以“铁公水空”为基础的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竭力优化物流园区与中心等枢纽节点,着力提升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集装化、集成化、标准化水平,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制机制,促进交通物流与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助推铜仁社会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

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科学定位各区县现代物流服务功能,错位发展各区县特色物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坚持城市空间规划与产业、企业和谐共生,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现代物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兼顾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城乡物流配送。

围绕矿产采选、大健康医药、再生橡胶制造、农牧渔、文化旅游、石材加工、化工、批发与零售、电力生产、电商等各类产业,建设与之配套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完整产业集群,延长产品加工链条,合理嵌入物流流程,丰富供应、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物流增值服务,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融合。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融合发展交通物流、园区仓储物流,建设“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扶持第三方、第四方等综合型社会物流企业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导下,结合共享经济发展理念,着眼盘活物流资源存量,合理新建物流资源增量,打破市内外、区县间的物流条块分割,强化彼此之间的服务协作。构建物流综合服务公共平台,集约利用物流规划用地,打造大物流体系,获取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引进和培育大型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或企业集团,试点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制度,支持发展多式联运经营人入驻,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加快定位识别装备和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推广智慧港口、智能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新型应用。提高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程度,推行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集成运输、仓储、集拼、流通加工、分拣配送等功能,推进物流流程一体化,实现全程物流跟踪定位和问题追溯。

发挥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引领作用,坚持理念创新、市场创新、定制化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物流园区或中心新型运作模式,推行“一单制”、多式联运、甩挂等运输方式,提倡融资租赁、物流地产、自动化立体仓库等仓储管理模式,引入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应收账款保理等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态,依托交通枢纽建设保税物流开放高地,全方位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物流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赶超周边地区的发展动力。

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高效运行、辐射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区县、乡镇、村社”的多级交通物流通道网络,其中乌江经济走廊重要物流港口1-3个、航空口岸1个;建成配套城市功能区、工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物流枢纽园区和中心等节点系统,其中省级电商物流示范园区1-2个、省级现代医药物流配送基地1个、武陵山回收物流试验区1个;打造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共享与监管服务平台。铜仁市成为黔东北物流聚集区、武陵山片区区域物流中心。

到2020年,全市集装化货物公铁、空公、铁水、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比例超过30%;具有集聚能力的物流园区、铁路站场、内河港口达4-6个;乡镇“最先与最后一公里”配取点覆盖率达80%;食品医药冷链自动化分拣配送线1-2条。

到2020年,全市建成铜仁市现代物流大数据中心;建成铜仁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争取建成物流金融结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90%的物流企业建立门户网站,培育现代物流信息化示范企业3-5家。

到2020年,全市航空保税物流、石材物流、烟叶与茶叶物流、快递物流、医药物流、救援应急物流、化工物流、物流金融等新型业务模式普遍推广。其中,电商和旅游快递业务完成快件量445.39万件,年均增速保持在11%;医药物流、石材物流具有一定规模。

到2020年,全市新培育3A级物流企业2~3家,4A级企业1家以上,争取5A级企业1家;引进1-2家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百强知名物流企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社会化率超过30%,重点培育5-6家本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改造和提升数十家传统物流企业;为企业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级物流人才。

专栏1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平均增速

预测依据

1

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42.6

78.5

13%

贵州平均增速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5.5

9.0

——

2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19.5

17

行业经验预测

3

货运量(万吨)

3441

6814

14.6%

数学模型预测

#公路

2998

6198

15.6%

#铁路

295

432

7.9%

#水路

148

184

4.5%

#航空

0.003

0.005

4

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30

80

5

快件物流数量(万件)

264

445

11%

6

第三方物流量比例(%)

10

7

3A-5A评级物流企业

围绕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物流,打通产业链与物流服务的壁垒,有机联动重点支柱产业与物流业,化区位交通优势为物流优势,充分释放物流外包需求。

一是构建现代工业物流体系。立足全市工业的地域优势,整合供应、生产、销售和逆向物流的供应链集成化服务,积极引进先进现代工业物流管理经验、技术和企业,巩固轮胎回收、矿业加工、汞回收、机械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依托铁路和水运通道,推进工业大物流跨区域发展。

二是构建新型商贸物流体系。统筹规划全市城区中心商业区与商贸城、城镇与农村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线下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从物流的交通运输、配送等环节建立多层次、强辐射、有重点、有特色的商贸流通物流体系。用电商信息平台整合升级旅游、农产品、非物质文化等特色专业市场,完善专业市场的管理与规划,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城乡配送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满足城市供应、工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进出口贸易等物流需求。

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区县、乡镇等各级交通通道建设,大力发展“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合理利用甩挂运输,提倡“门到门”的一站式定制化物流服务,实现交通物流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加快对外大通道和内部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对接水运、铁路、空运、公路等对外通道,推进渝怀铁路复线、黔北(德江)支线机场、乌江水运港口群等项目进度,建成或规划研究一批外联内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加快国道、省道提档升级,加强县域干线公路衔接,为交通互联互通、多式联运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建设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建设货物集散中心及小商品、特色旅游商品、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配送网络,发挥县城及乡镇节点的辐射能力,形成以主城区(包括碧江区和万山区)为中心、以区域性配送基地、县级配送中心和乡镇配送点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着力打造综合型、平台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地产等多种增值服务模式,鼓励优秀物流企业进行国家等级评估,扩大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产值,培养冷链物流、商贸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性物流配送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工贸物流企业,进一步培育本地大中型商贸企业,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吸引力强、流通量大、辐射面广的专业交易市场。积极引进大型连锁超市,打造农副产品服务平台,提升农副产品竞争力,满足游客和全市消费需求。扶持或壮大一批对行业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加强供应链业务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请进来”,鼓励本地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与外地和国外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参与物流资源的整合,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进程。

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全市高速宽带网络、移动无线网络、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智能运输、智能仓储配送、智能调度、智慧金融与结算等高端物流功能,实时监管物流全过程,生成铜仁物流价格指数,满足现代物流业各参与方对信息的综合需求,降低全市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建设开放式、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全市物流网络数据信息。建设基于VR/AR的旅游电子商务全新体验平台,以全新的网络视角打造“空中旅游”营销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预定、“一对一”服务。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大力打造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流通渠道环节,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建设大数据中心,搭建性能高效的服务器集群,融合大型数据库、云计算、物联网的数据分析与管理软件,实现对各行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和集中管理,提升内部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以及对外服务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梳理阻碍物流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消除条块分割、部门交叉和多头管理的现象,建立高效有序的综合管理归口部门,重点抓好政策落实、壮大主体、示范带动、机制创新等工作。充分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物流业政策,有效衔接各类补贴保障措施,开辟多元化的建设融资渠道,改善用地难、融资贵、税费重、通行难等政策环境。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率先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发挥物流协会的决策参考职能,做好物流行业基础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工作。

积极推进全市各行业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借鉴和采用国际国内物流通用标准,制定和推广一批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服务标准,开展物流标准化认证试点。重点推进物流技术、无车承运人、航空口岸、内河港口等服务标准化,支持运输仓储、转运设施、包装标识、冷库储藏、装卸货站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采用产品特别是农牧产品的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成组运输设施设备,推出城乡“最先或最后一公里”的配取衔接标准,推进各种物流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处理标准化,促进公路货运电子“一单制”标准化,开展物流术语、计量、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全市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及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争取成为国家标准化试点城市。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铜仁市积极构建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贵州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铜仁市定位为黔东北物流聚集区、武陵山片区区域物流中心;《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物流园区、医药与电商物流建设。结合铜仁市交通枢纽分布,围绕批发与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白酒制造、建筑用石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生产、金属矿采选业、金属船舶制造、文化旅游、饮用水制造、再生橡胶制造、大健康医药、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构建外联内通的“铁公水空”综合交通网络,做到快速抵达周边省份或地区,有机联接县、乡、村配取线路;建设“一带两角四园五枢纽八中心多末端”的多层次物流节点体系,明确各层节点物流服务功能,实现多式联运、甩挂运输、“一单制”等物流服务模式。从物流体系角度破除全市对内对外物流瓶颈,带动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步伐,促进黔东北物流集聚区、武陵山片区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物流节点体系具体包括:“一带”指梵净山以西县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带;“两角”指以思南县、印江县和石阡县以及茶店街道为顶点的西南石材金三角、环梵净山和思南以及石阡为顶点的旅游文化小商品展示交易金三角;“四园区”指主城区商贸与电商物流园区(碧江区A组团、万山区B组团)、印江县农村电商物流园区、武陵山现代医药物流园区、大龙工业物流园区;“五枢纽”指大龙铁路枢纽、铜仁东站铁路枢纽、孟溪铁路枢纽、乌江水运港口群和大兴航空枢纽;“八中心”指除上述圈层、园区和枢纽以外的8个县城物流中心;“多末端”指多个布局于街道、乡镇、社区和部分村庄的各类终端节点。

“十三五”期间,全力破除市内物流瓶颈,打通出省出市交通通道,衔接省内外经济圈,建成更加便捷快速、无缝衔接、辐射广泛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对外构建“一江二场四铁十一射”的综合运输“大动脉”,形成通江达海的交通物流融合格局;对内利用“一环四快七圈十一联线”的公路运输通道,全覆盖所有区县、乡镇、村庄,疏通铜仁交通“毛细血管”。

在乌江水运、公路、铁路和两大机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干线通道工程建设,构建“一江二场四铁十四射”的“铁公水空”综合运输网络,建成铜仁市对外物流“二十一条大通道”,以融入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大湘西经济圈、渝东南经济新区发展,发挥黔东北物流枢纽对外的辐射和集聚作用。

二十一条外部物流通道具体包括:“一江”是指乌江水运通道;“二场”是指铜仁凤凰机场、黔北(德江)支线机场;“四铁”是指湘黔铁路玉屏至怀化、渝怀铁路(复线)秀山至铜仁至怀化、贵阳至襄阳高速铁路铜仁段(铜仁至吉首高速铁路)、沪昆高铁玉屏至新晃;“十四射”是指思剑高速思南至剑河、江瓮高速江口至瓮安、德务高速德江至务川(建设中)、沪昆高速大龙至怀化、铜仁经新晃至天柱高速、杭瑞高速遵义至铜仁至吉首、铜仁至怀化高速(建设中)、铜仁至从江高速(建设中)、德江经沿河至酉阳高速、德江至余庆高速(规划中)、沿河至彭水高速、印江至秀山高速、铜仁经松桃至秀山高速、环省高速以及开工或规划的其他对外通道。

内部物流通道布局重点是促进区县、乡镇彼此畅通,实现客流、物流的顺利流动,进而对接内外通道。依托境内铁路、水路、公路(包括高速、国道、省道、乡村油路等),打造四通八达的联通区县、乡镇、村庄的物流立体网络。建成渝怀铁路(复线)、铜玉城际高铁,在玉屏站、大龙站、孟溪站形成公铁联运;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在乌江两岸的乡村渡口形成公水联运中转点。构筑铜仁市“一环四快七圈十一联线”公路运输通道,有效联接市内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蛛网状内部物流通道。

基于铜仁市“十三五”期间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总体上规划“一带两角四园五枢纽八中心多末端”的物流空间布局,形成市级物流枢纽、县级物流中心、街道或乡镇配送末端布等三级节点体系。

市级物流枢纽布局于传统或主导产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功能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形成东部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西部以农业和旅游等为主的格局。

专栏2铜仁市市级物流枢纽布局

名称

描述

一带

梵净山以西县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带:依托乌江航道、沿榕和杭瑞高速,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和冷链物流。

两角

环梵净山和思南以及石阡为顶点的旅游文化小商品展示交易金三角:依托印江、江口、孟溪高等级公路,打造文化旅游“金三角”,在重要景点和服务区设置旅游商品展示区和快递点,发展旅游快速物流。

思南县、印江县和石阡县以及茶店街道为顶点的西南石材金三角:依托铜大、石大、思剑、杭瑞等高速和乌江航道,打造石材深加工基地,发展石材产业。

四园

主城区商贸与电商物流园区:分为碧江A组团和万山B组团,依托铜大高速、铜松高速、铜玉高铁和渝怀复线,整合资源、错位发展商贸与电商物流。

印江县农村电商物流园区:依托小云工业园区,以全国第一个县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为带动,服务于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武陵山现代医药物流园区:位于碧江区铜兴大道,依托铜大高速、铜松高速、铜玉高铁和渝怀复线,打造现代医药物流园和现代医药电子商务园。

大龙工业物流园区:依托湘黔铁路、玉铜高铁、长昆高铁、杭瑞高速以及铜大高速,打造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力发展钢铁、煤、化工、矿产、电力等产业。

专栏2铜仁市市级物流枢纽布局(续)

五枢纽

大龙铁路枢纽:依托湘黔铁路、铜玉高铁、沪昆高铁、杭瑞高速及铜大高速,融入泛珠江经济区,辐射黔东南、铜仁、怀化等地,服务于烟草、农资、工业等。

铜仁东站铁路枢纽:依托渝怀复线、玉铜高铁、杭瑞高速、铜大高速、铜怀高速,辐射川渝、桂西、黔东以及湘西,服务于商贸、农产品、烟叶以及工业企业。

孟溪铁路枢纽:位于孟溪镇与松桃县城之间,依托渝怀复线、松铜高速、国道G352,经秀山进入成渝经济区,经铜仁辐射怀化进入珠三角经济圈,服务矿业、农产品。

乌江水运港口群:打造思南、德江、沿河港口群,依托乌江、杭瑞和沿榕高速,辐射黔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服务于石材、矿业、农产品。

大兴航空枢纽:位于大兴科技园区,依托杭瑞高速、包茂高速、渝怀复线以及铜仁凤凰机场,辐射渝、湘、黔,为黔东北航空保税物流枢纽。

县级物流中心主要布局于县城区域或高速公路匝道出口,为县域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提供功能完备的物流配套服务,并与县城已有商贸城或电子商务园加强物流、商流与信息流的互动,建设冷库、商用储备库、商品展销厅、果蔬气调保鲜库、电子商务平台及相应配套设施,满足县城生产生活物资的集疏运需求。

专栏3铜仁市县级物流中心布局

沿河物流中心

位于沿河县淇滩镇,依托沿德高速、沿酉高速、G326和乌江航道;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烟草种植、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牲畜饲养、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生产等产业。

德江物流中心

位于德江县经开区,依托乌江航道、黔北(德江)支线机场、沿德高速、德思高速、德务高速、G352、G326,打造成为黔东北农特产品物流集散加工中心,服务于谷物种植、烟草种植、蔬菜种植、茶叶种植、中药材种植、牲畜饲养等产业。

思南物流中心

位于思南县双塘镇,依托德思高速、思剑高速、杭瑞高速、G211和乌江航道;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烟草种植、蔬菜种植、茶叶种植、中药材种植、建筑用石加工、金属船舶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

专栏3铜仁市县级物流中心布局(续)

印江物流中心

位于印江县峨岭街道小云村,依托杭瑞高速、印秀高速、S303、S304;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茶叶种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白酒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

石阡物流中心

位于石阡县工业园区,依托沿榕高速、安江高速、乌江航道;服务于茶叶种植、中药材种植、家禽饲养、土砂石开采、建筑用石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

江口物流中心

位于江口县,依托杭瑞高速、环线高速;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谷物种植、茶叶种植、屠宰及肉类加工、白酒制造、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肥料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

松桃物流中心

位于松桃县,依托于铜仁凤凰机场、渝怀铁路(复线)、松铜高速、沿松高速和G242;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谷物种植、蔬菜种植、茶叶种植、中药材种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屠宰及肉类加工等产业。

玉屏物流中心

位于玉屏县火车站旁,依托沪昆高速、铜大高速、湘黔铁路、G320、G201省道;服务于批发与零售业、油料种植、煤炭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乐器制造、电力生产、再生橡胶制造等产业。

结合全市城区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发展趋势,将乡镇配送末端布局于街道、乡镇、社区和部分村庄的各类终端节点,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最先或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网络,真正实现物流的“门到门”、“一站式”服务功能。各类终端节点依托本地物流资源,提供多品种、少批量、以配送为主的特定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地为上级物流枢纽或中心提供配送服务。

融合渝怀铁路、湘黔铁路、乌江港口群、铜仁凤凰机场、黔北(德江)支线机场、各区县通用货场以及公路货站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中转设施,着重解决铁、公、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减少交通物流过程的装卸搬运作业量,切实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率。

铜仁铁路东站位于铜仁市区东部,货场面积1431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00亩,到2020年实现年货物吞吐能力500万吨的中期目标。该工程紧邻渝怀铁路铜仁东站,主要依托铁路干线运输通道,需要进一步完成货场道路配套建设,提高仓储、装卸搬运能力,整合黔东物流、鹏程装卸、东九物流等企业,消除货物积压、设施设备超负荷、员工进出不便等现象。建成后主要满足市区、灯塔工业园区物资的大进大出要求,服务于农夫山泉、百丽鞋业、天龙啤酒、海螺水泥等重点企业,便于黔东工业聚集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乌江港口群包括沿河坝坨和洪渡港区、德江共和港区、思南港区、石阡河闪渡港区,占地970亩,水域全长247公里,到2020年实现1000吨级货船可直达长江、港口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的目标。该工程按照Ⅳ级航道标准,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重点,突破闸坝碍航,建设岸线、码头及公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各物流园区厂房、住宅、商业等配套设施,建成乌江水系农村渡口码头网络,实现乌江流域全线通航,进而打造“水公铁”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将思南新港、德江共和港建成物资中转集散、水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水路运输成本优势,成为黔东北综合交通枢纽,成功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贵阳、重庆、怀化等三地的4小时交通圈,使乌江走廊真正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

铜仁凤凰机场航空港位于松桃县大兴镇,占地面积2437亩,到2020年满足货邮12000吨目标要求。该工程将对铜仁凤凰机场进行扩建,加长加宽和沥青盖被跑道、新建2个C类停机位的站坪,配套建设空管、供油、助航灯光、消防救援、安防及必要的生活辅助设施,同时增加新的目的地航线,打造“公空”、“铁空”多式联运交通物流体系;争取海关、国检入驻,建成黔东北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基本具备航空口岸、保税物流等功能。建成后主要满足全市航空运输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提供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吸引日韩、东南亚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客人到梵净山旅游,培育壮大全市及周边地区临空产业群,促进全市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

渝怀铁路松桃站货场扩建工程位于松桃县孟溪镇,工程紧邻渝怀铁路松桃站。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货场规模约200万吨,货场内设货物线3条、车站对侧增建发线1条,货场配套设备设计仓库2座、货物站台2座、散堆场1处、危险化工物品储存库1座。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松桃县与黔中城市群、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的物资交流,为地方经贸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加快培育和促进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及产业升级,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成渝地区及贵阳的产业转移,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黔北(德江)支线机场位于德江县东南偏南部,距离德江县城直线距离约16公里、公路距离约32公里,建设用地3316.18亩。该工程将进行开工新建,主要建设1条2800米×45米的跑道,1条垂直联络道、6个机位的站坪、6000平方米的航站楼、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设货运区、消防救援、辅助生产及生活设施、各类公用配套设施。建成后具备保税物流功能,为德江县及周边县域走出贵州、面向世界创造必要条件,从而加快建设“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

在主城区、思南县、印江县、松桃县、玉屏县(大龙)等重要城市功能区、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按照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和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经营集约、外包为主的枢纽型物流园区。

主城区商贸与电商物流园区分为碧江区A组团、万山区B组团,分别位于碧江区和万山区,占地面积总共800亩,到2020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级。该工程将利用市区的综合交通优势,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错位发展商贸与电商物流,减少重复建设和内部恶性竞争。由碧江区原有的笑哈哈中国西部商贸物流城、现代商贸物流园以及高新区电商园区组成主城区商贸与电商物流园区A组团,重点发展电商线上交易结算与线下物流配送、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由万山区原有西南现代商贸物流有限公司综合型商贸物流项目、铜仁购.义乌城、电商生态城等组成主城区商贸与电商物流园区B组团,重点发展城市商品交易展示与城市共同配送。建成后主要满足主城区五金装饰建材、快消品、家具、汽车、水果、服装、粮食、水产、糖烟酒等生活需求,方便市民采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武陵山现代医药物流园位于碧江区铜兴大道芭蕉村路段,占地面积300亩,到2020年交易额达到500亿级。该工程将利用独特的生物资源和适宜的中药材生长环境,利用铜大高速、杭瑞高速、铜松高速以及沪昆铁路的交通优势,建设中药材的冷链加工配送体系以及医药器械的展示交易大厅,提供网上药品交易服务,增加医药冷链自动化分拣配送线。建成后主要满足中药材交易的“贸易、加工、仓储配送、检验检测、商务配套”等物流功能需求,打造成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现代医药物流园和现代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大龙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程位于大龙货运站以北、龙凤大道以南,占地57240.79平方米,属于保税物流中心(B型)。该工程将推进海关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利用国际采购、国际运输、通关、报检、保税及冷链仓储、分拣、加工配送等保税物流服务功能,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进出口和投资经营自由,成为黔东、湘西地区进口商品和农副冷冻冷藏产品的交易中心、分拨配送中心。

印江县农村电商物流园区位于小云工业园区,基于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信息通信网络,依托杭瑞高速、印秀高速、S303、S304,充分发挥印江县作为全国第一个县级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等技术,建成线下实体店、产企孵化园、培训实训基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四大服务体系,构建集电商大楼、平台建设和维护、高端智能化仓储物流以及电商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平台,成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型电商物流园区,服务于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全市共建设8个县域型特色物流中心,分别位于江口、石阡、思南、德江、玉屏、印江、松桃、沿河等八县县城周边。该类物流中心结合县域的区位特点、交通条件和产品资源,围绕农产品、茶叶、烟叶、锰矿、铁合金、钾矿、朱砂等特色产业,建设县域物资进出集散基地,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物流配套需求。利用县县通高速的交通优势,选择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匝道口,形成小商品快件的配取点,降低县域物流集配中心的建设成本,去除快件配送的冗余环节。

加快建设梵净山以西县域冷链物流加工配送基地,依据各乡镇的特色生鲜农畜产品,打造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石阡等物流节点,形成高效便捷的冷链物流“门到门”配送网络,建成辐射梵净山以西县域的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生鲜电商,以订单为纽带,把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紧密联系起来,提供生鲜农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包装、冷链仓储、专业配送、销售等功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冷链物流配送各乡镇物流节点的冷链集散作业区、加工仓储、生鲜农畜产品物流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具备信息发布、电子采购、物流配送管理、会员业务管理等功能子系统,使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石阡等县域更快地融入黔中、成渝、武陵经济圈,从而加速梵净山以西县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西南石材加工产业园以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万山区茶店街道为金三角顶点,辐射面积约6471平方公里,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级。该工程依托金三角丰富的石材原料,引入石材高精尖加工技术,提档升级石材加工种类和品质,扩大石材加工规模,建设一体化的完整供应链,完善石材开采、加工、运输、存储的配套物流功能,便利资源点与加工地的交通运输,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统一展示的石材产业链。建成后主要是提升金三角地区石材的品牌效应,满足黔、川、渝、湘、粤等省份石材采购的订单需求,使铜仁石材在邻近省份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环梵净山金三角旅游文化商品展示交易基地包括江口、思南、印江、石阡等县乡镇,辐射面积8241.5平方公里,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级。该工程依托梵净山与佛顶山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思南、印江与石阡的温泉、石林、乌江画廊、民族村寨,将在江口、思南、印江、石阡等县城建设旅游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旅游文化商品展览、展销和商务交易提供专业服务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文化体验区、旅游文化商品展览展示区、企业展示区、商务交易大厅、餐饮休闲娱乐区、管理大厅、多功能厅等。建成后主要是利用新型O2O物流配送模式,提升游客出行体验,丰富旅游服务内容,增强金三角旅游品牌竞争力,推动全市的大健康、药材、生态茶、工艺品、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等产业链不断壮大。

万山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中心扩建工程占地面积约50亩,到2020年实现汞、朱砂、生活垃圾等再生资源年回收能力50万吨的目标。该工程主要建设再生资源的回收站、回收仓储设施、分类设施、处理系统等。建成后主要是用于全国废弃汞、市区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提高再生资源的使用价值,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粮食物流储备库建设工程位于主城区、玉屏、万山、碧江、江口、松桃、沿河、德江、思南、石阡、印江等地,满足未来全市粮食、食用油储备需求。该工程需要涉及地方粮油储备、仓储设施建设、储备粮油管理、粮油市场调控监督及“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等内容。建成后能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总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管住守好铜仁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统筹推进粮食流通改革,促进全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物流市场主体引进与培育工程强调积极引进工业、商贸物流集团企业参与物流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和经营,鼓励其参与本地物流企业重组,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吸引力强、流通量大、辐射面广的专业交易市场,促进物流园区产业集聚,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扩大传统物流企业规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该工程还要大力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扶持或壮大一批对行业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加强供应链业务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鼓励本市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与外地或国外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参与物流资源的整合,增强其聚集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带动全市现代物流业全方位、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

全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需要科学选址,达到防震级别标准,建设云计算分布式架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和网络设备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建立互联互通的市级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配送、智能分析等功能。科学设置大数据中心组织架构,通过数据云存储、数据分析加工为物流、电商、旅游、农业、金融等产业提供增值服务。广泛采用条形码、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感知与智能监控技术,通过通信网络集中数据到云计算中心,提高现代物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做到车辆合理调度与路径优化,及时跟踪货物,准确回溯物流过程,使智慧物流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赶超发达地区的物流水平。

七、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保障措施

由铜仁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委员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道路运输局、市邮政局、市质监局以及各区县对应部门等牵头成立铜仁市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任务,做好规划政策引导工作。认真落实《铜仁市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铜仁市现代物流业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对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标准研发、推广应用、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发展、物流园区和运输枢纽建设、物流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出台统一的资金、土地、税收、人才等促进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物流信息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着力破解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物流行业协会收集整理物流行业基础统计数据,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要求,组织推广使用先进物流技术,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促进公平竞争。

统筹全市各个领域用于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继续通过政府贴息、补助、投资、土地出让金入股等方式扶持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突出支持现代物流业的薄弱环节、关键技术、标准研制、重点企业和物流园区建设。重大物流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拓宽物流企业投资融资渠道,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大政企合作,加快推广PPP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我市物流通道、物流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允许企业自筹,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创业、产业等基金投资于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的重点物流项目,并积极参与重点物流企业重组、并购。

研究出台鼓励物流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大中小微企业,给予不同的补贴、减免等税收优惠;积极争取和落实物流企业用于设备技术改造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抵免税收的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物流项目建设成本;对重点物流企业和项目的仓储用地、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出让金等给予适当减免或减半征收、延期或分期付款等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依法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研究调整不同类型的物流车辆、船舶等规费征收办法和收费标准,制定冷链运输车、甩挂运输车、大件货运车等物流专用车与集装箱运输通行费同等优惠政策,明确各类车辆的检验、证件管理、保险、税收等管理和实施方案并落实。

集中资源组织建立铜仁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行业物流金融结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核心,加快定位识别装备和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推广物联网感知、智能监控技术、智能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等新型应用,完成智慧运输、智能仓储配送、智能调度、智慧物流金融与结算等具体物流功能,实时监控管理物流全过程。推行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集成运输、仓储、集拼、流通加工、分拣配送等功能,推进物流流程一体化,实现全程物流跟踪定位。

加大铜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用地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合理界定交通物流公益设施的范围,依法供应物流用地,在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保障。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在主要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匝道口、工业园区、大型专业市场附近安排一定物流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物流用地。对纳入铜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重大物流企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为生产配套的仓储物流项目用地,按照规划用途优先予以保障,用地规模较大的可根据投资强度和带动效应等分年度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给以价格优惠,同时跟踪监督企业用地行为,阻止和避免盲目圈地,禁止转变物流用地用途,为未来物流预留发展用地。

加强区域物流协作,建立“短程、中程、远程”物流协作联运网络。运用多式联运,加强与贵阳、遵义等省内主要城市的短程物流合作,加强与湖南(长沙、怀化)、重庆(酉阳、秀山)等周边城市的中程物流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远程物流合作。加大物流领域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铜仁建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在铜仁市设立商品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并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铜仁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鼓励企业进入水路运输,加快港口建设与经营的开放,大力提升铜仁市现代物流业整体水平,提升铜仁在武陵山地区的物流等级水平。

根据铜仁市“十三五”纲要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发展要求,铜仁市将继续秉承《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发展理念,在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内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生态服务功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改进车船等运输工具的技术条件,推进节能减排,鼓励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完善污染防治标准,加强危险品运输的监管和污染物的及时处理,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应用。要做到在发展铜仁现代物流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合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能源基地。

项目名称

项目所在地

建设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总计项目数:89个

总计

4252244.06

多式联运运转项目

小计

1603600

德江县共和黄金水道物流园一期

德江县共和镇

总建筑面积3.65平方公里;新建物流港口、仓储等。

330000

2017-2022

德江县人民政府

沿河县乌江航运物流园建设项目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1000吨级综合码头建设、75亩物流仓储建设等。

63000

2016-2018

沿河县人民政府

沿河县三峡物流中心

沿河县工业园区

55000

2015-2020

思南县思南港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思南县城区

水陆联运港口建设,建成5万平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100000

2017-2019

思南县人民政府

思南县塘头农业园区水陆联运综合性港口建设项目

思南县塘头镇

水陆联运港口建设,建成7万平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250000

2017-2020

思南县关中坝园区水陆联运综合性港口建设项目

思南县

石阡县本庄物流园及水运码头建设项目

石阡县本庄镇

拟建水陆联运的物流园,完善乌江码头的仓储运输设施,建设库房、门面等经营用房10万平方米,建设货场停车场8万平方米。

30000

2018-2020

石阡县人民政府

8

碧江区现代物流货运专项项目

碧江经开区

1000万吨铁路货运专用线、铁路货物运输、转运货场、集装箱中心、集装箱场站建设。

31600

碧江区人民政府

9

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物流园项目

大龙开发区

依托大龙铁路物流专线项目建设,项目总占地800余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

200000

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大龙经济开发区东九物流园建设项目

占地500亩,统筹火车站、保税仓,建设包含仓储、商贸、货运集装、电商孵化基地等五方物流功能设施区及其他配套设施。

68000

11

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物流园

松桃县孟溪镇

项目依托渝怀铁路,建设仓储2万平方米、物流中心1000平方米及配送中心50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建设。

6000

松桃县人民政府

12

铜仁高新区空港物流园项目

铜仁高新区

依托铜仁凤凰机场,建设占地面积205800平方米的空港物流园区。

铜仁高新区管委会

13

德江县黔北(德江)机场空港物流园

德江县

主要建设仓储、物流加工包装、货运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

20000

重要枢纽节点物流园区项目

1171353

铜仁市碧江新区现代商贸物流园建设项目

碧江区桃树寨

建材区7.5万平方米,副食百货区7.5万平方米、道路、下水道安装、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

398000

2012-2018

铜仁市碧江区九州物流园仓储物流项目

碧江区

电子商务中心1500平方、物流中心1万平方、物流信息大型仓储38000平方米、停车场2万平方米、场平已完工马上进入仓储。

2015-2017

铜仁万山现代物流园建设项目

万山区

占地157.83亩,总建筑面积163010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型仓库区、货运快递服务区、物流信息中心、综合办公、检验检测大楼、司机纸家,新增大型货运停车位约290个,购置配套物流信息设备、各类运输工器具及其他辅助设施等。

50000

万山区人民政府

大龙经济开发区公用型保税仓及现代物流商贸城项目

用地面积57240.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288.61平方米,新建保税仓库7567.83平方米,建设农产品交易厅、快销品交易厅、海关办公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及生活配套设施;集装箱设计年吞吐量7万TEU,年货物贮运量140万t/a。

30628

2016-2017

印江县商贸物流综合体建设项目

印江经开区

规划占地面积260亩,以印江至思南快速干道交通枢纽聚集效应为依托,提供仓储、交易、物流等各效率平台,新建客运站、综合批发市场、商业中心、公寓酒店、商务住宅等,总建筑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打造集商、住、游、娱等“一站式”物资交易、商品批发、休闲购物、居住养生为一体的地标式城市综合体。

35200

2019-2020

印江县人民政府

德江县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

配套建设专业市场、仓储、综合调配中心、物流加工区、货运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等。

180000

印江县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双创+互联网)建设项目

占地100亩,新建标准厂房16栋、总建筑面积为96600平方的物流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成特色产品交易区25800平方米、商务生活配套区21400平方米、物流仓储区39600平方米、配送调度服务区9800平方米等及配套设施。

11725

沿河县物流中心

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

28400

2016-2019

铜仁高新区综合物流园项目

铜仁市高新区

建设占地面积28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600平方米的综合物流园区。

41400

大龙经济开发区无水港建设项目

占地1500亩,建成集工业、综合物流服务、国内外贸易的大型港口,具备集装箱联运中转、城市物流配送、流通贸易加工、国际物流采购交易、综合保税及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和辐射黔东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350000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占地1073亩,仓库240000平方米,集装箱设计年吞吐量15万TEU,年货物贮运量400万吨/年。

40000

城乡配送网络设施项目

258820

铜仁罗列现代物流中心

铜仁市城郊及各乡镇、村

总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购物广场50个

20020

2016-2020

各区县人民政府

碧江区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碧江新区现代商贸物流园

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3000

万山区城乡物流配工程

在新桥(或茶店)建设数字化、自动化控制、服务能力能够覆盖全区城乡各居民小区、村镇的大型仓储、配送中心,配套购置运输车辆、建设办公设施。

10000

玉屏县黔东商业物流中心(康华花园)建设项目

玉屏县城区

该项目由水果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食品批发市场组成。

2014-2017

玉屏县人民政府

玉屏县农特安配送中心物流建设项目

建设城乡物流配送中心设施等。

4000

2017-2018

玉屏县田坪产业集聚区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玉屏县田坪镇

25000

玉屏县舞阳河生态物流工业园

物流园5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5000

松桃县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松桃县城区

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55200㎡,设计理货能力100万吨/年。

江口县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

江口县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物流仓储设施设备。

12000

江口县人民政府

印江县西南国际商贸城建设项目

印江县甲山村

该项目规划占地76亩,主要内容包括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地方土特产交易中心、小商品交易中心,配套电子商务大厦、酒店式公寓等多功能服务区,总建筑面积202841万平方米。

21800

思南县生活必需品应急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生活必需品储备库、监测中心等。

沿河县洪渡综合配送中心

沿河县洪渡镇

建立综合性物流中心,占地20亩。

2017-2021

沿河县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建设

沿河县

新建配送中心5000平方米。

18000

农产品物流设施项目

349948

碧江区粮油体系建设项目

碧江经开区6号公路旁

主要建设内容为:总占地面积90636平方米(约135.96),总建筑面积46698.3平方米,仓储规模5.5万吨,设计理货能力:70万吨/年。建设现代农村农副产品加工、粮油仓储,重点开展农副产品、粮油交易、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其他配套服务。

19448

万山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

万山区茶店新区

江口县粮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江口县城区

该项目占地面71亩,新建3万吨粮食储备仓容、1千吨食用油储备罐、1.5万平方米粮食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

11000

松桃如阿雅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000吨恒温冷藏库及50000吨果蔬成品运输中转项目

松桃县蓼皋镇枇杷村

16000

玉屏县双桥冷链仓储物流项目

玉屏双桥工业园区

果蔬、药品等产品冷藏以及果蔬深加工。

玉屏县朱家场镇农业园区物流加工项目

玉屏县朱家场镇

建设占地300亩,10000平方米仓库区2000平方米装卸区以及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玉屏县康华山体绿色冷链物流项目

山洞冷藏库9000平方米(3.15亿元),冷藏库办公楼3000平方米(900万元)。

32400

印江县5万吨食用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印江县

规划占地58亩,建成仓储区28000平方米,产品保鲜及冷库3700多平方米,配置链条输送机、单梁起重机、托架式货架、升降平台、恒温运输车、叉车等设备,并配套电子商务、农产品检验中心等设施。

11500

印江县畜禽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规划占地37亩,新建办公、生活用房等2100平方米,新建仓储、冷库等4350平方米,检测中心及相应设施,配套购置4台冷藏车等配送设施设备。

12500

印江县大综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蔬菜水果原材料仓库,清洗分级包装车间、蔬菜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鲜活农产品保鲜储藏库、行政办公服务设施等。

2016-2018%

印江县1万吨农特产品冷藏保鲜库建设项目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云经开区

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新建仓库40000平方米,冷库2000平方米,交易场所5000平方米,办公设施5000平方米,配送车辆等。

13800

石阡县黔东粮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石阡县

该项目占地面100亩,新建5万吨粮食储备仓容、5千吨食用油储备罐、1万平方米粮食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

10300

石阡县茶叶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建设占地面积100亩茶叶冷链物流服务中心。

8000

14

石阡县鲜蛋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占地5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15

沿河县官舟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沿河县官舟镇

建立冷链物流中心,规划占地30亩。

16

沿河县果蔬冷链配送中心

物流仓库、冷藏配送车间、产品加工车间、冷冻库、办公楼、综合楼、综合楼、信息化建立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沿河县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沿河县和平街道

18

沿河沙子农产品农副产品配送物流中心

沙子街道

建立农副产品物流基地,规划占地100亩。

19

沿河县农产品物流园建设

1、建8000平米物流仓库;2、10000平米交易平台;3、建1200平米程控信息交流室。

38000

20

德江县煎茶镇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园项目

德江县煎茶镇

60000

21

思南县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冷冻机房和水冷却塔70平方米及其设施设备。

物流信息平台类项目

98800

铜仁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

依托铜仁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大物流云计算分布式架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和网络设备等软硬件基础设施。

武陵山物流大数据中心

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设武陵山物流大数据应用平台。

9800

武陵源融颐智慧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总用地面积82311㎡,总建筑面积79623㎡。

万山区物流信息平台工程

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物流信息中心。

沿河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新建物流信息平台。

思南县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物流共享平台、交流平台及支付平台。

印江县西五县运输指挥中心及物流调度中心建设项目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

139000

万山区丹砂湖物流交易中心

万山区高楼坪乡老山口

万山区老山口能源化工物流园区

主要是开展合金、汞产品、铝制品、钢材和电解金属锰产品的储存、运输、装卸、包装、加工、配送、销售、质押贷款。

32000

沿河县坝坨新区浙江商贸物流中心

建立日常生活品商贸物流基地,规划占地142585.84平米。

沿河县淇滩建材能源批发物流中心

沿河县淇滩镇

建立建材、能源基地、规划占地50亩。

2000

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

293500

碧江区武陵山医药物流园

碧江区滑石乡

2014-2018

万山区朱砂工艺品物流建设项目

万山区万山镇赶场坝村

建设快递周转中心、大型智能仓储、物流商务中心、建设面积50000平方米。

3500

万山区药房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万山区谢桥新区

物流配送仓库及经营办公场所,经营项目:药品批发及销售、内科、中医、理疗等,建设所需医疗器械、配套附属设施以及仓储办公用房。

玉屏县中和石油库建设项目

玉屏县飞凤工业园

建设3万立方米石油储备库及其配套设施设备。

玉屏县医药物流建设项目

新建、扩建符合GSP标准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库2万平方米。

48000

2016-2021

思南石材园区物流综合性建设项目

建成石材园区港口、仓储、展示中心建设等。

石阡县石材物流园区建设

石阡县汤山镇(鸭背工业园区)

拟占地100亩,年交易石材1000万平方米。

印江县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配送物流基地项目

该项目规划占地76亩,主要新建固废集中处理中心、生产加工区、拆解加工区、交易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及配套物流设施等。

2016-2010

电子商务物流项目

337223.06

铜仁市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建设服务站和物流配送中心等。

22000

铜仁市碧江区应用大数据和电子商务智慧云农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项目租赁4000平方米办公楼进行装修,主要研发经营: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综合服务平台、社区购物便民服务平台、机关食堂/事业单位食堂智慧云综合服务平台、农业生产主体食品溯源机制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万山电商生态城

建筑总面积9778.79平方米,建设网商园、孵化园、服务园3个板块。

1323.06

万山区电子商务产业现代物流园建设项目

建设面积50000平方米,打造现代物流园区,快递周转中心、大型智能仓储、物流商务中心。

2013-2018

铜仁市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园

占地172亩,建设邮政处理行政办公楼、快递物流车辆停车场及附属设施,上线全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建设五通一达等快递公司铜仁及辐射武陵山片区枢纽转运中心、职能管理中心以及自动化分拣基地。

17000

玉屏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玉屏县

新建6个乡镇运营站,6个集中仓储物流中心,84个村级配送站。

松桃县电商现代物流示范园及仓储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松桃县蓼皋街道

49900

松桃县武陵山生态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

新建5万吨农产品仓库,2000吨冷库,2000吨食用油罐,农产品加工厂,贵州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湘黔渝边区大宗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国家级生态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农产品智能物流体系,农产品科研检测平台,农产品基地建设。

印江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线下交易市场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县乡电商农产品交易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配套建设准化农产品销售专区,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链运输、包装及仓储物流、市场交易、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现代流通设施。配套建设365个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服务点,260个特色电商产业基地,建设120个特色电商基地交易市场。

德江县电子商务配套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石阡县电子商务物流园项目建设

石阡县境内

46000

沿河县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建设

新建电子商务物流园区10000平方米。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

THE END
1.中国茶叶行业市场需求茶叶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中国茶叶行业市场需求 茶叶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茶叶行业市场多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持续增长,去年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了3120亿元,同比增长7.99%,年轻人也开始逐渐接受并在多个消费场景享受“茶消费”。这样的市场状况也带动了茶叶企业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有153.5万家,2022年1~11月新注册企业16.7https://m.chinairn.com/hyzx/20230403/173715988.shtml
2.智研咨询智领产业研判未来产业前景投资趋势门户智研咨询(www.chyxx.com),原产业信息网,是中国专业的产业情报服务机构,是专业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的综合型咨询平台。主要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以及各类定制研究报告;网站提供全面深入的产业资讯,对当下热点及潜力行业深入https://www.chyxx.com/
3.中国酒精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及未来发展规划报告20253.4 中国酒精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中国酒精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4.2 国内酒精行业面临整合 3.4.3 酒精企业的原料风险 3.4.4 废液治理制约薯类酒精业发展 第四章 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4.1 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经济规模 http://www.zyhtyjy.com/report/406940.html
4.投资一家烟酒茶店的条件有哪些?门槛高吗?问:投资一家烟酒茶店需要多久才能正式营业? 答:具体需要根据投资门店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过,一般来说1-3个月左右即可。 烟酒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在巨头连锁及电商的夹击下,中小型烟酒茶若想拥有立足之地,便要从自身的管理、服务做起。而在现今互联网时代下,智慧烟酒茶势必是未来趋势的产物,也极可能是中https://www.jiamengfei.com/news/905542
5.it市场调研报告(精选18篇)调研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xx-20xx年中国卫生巾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优胜劣汰的市场整合趋势明显,市场供给量的增加主要是大中企业的扩产。与全球女性卫生用品的平均增长水平(2%-3%)相比,中国仍然是增长较快的市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小https://www.027art.com/fanwen/diaoyan/18678385.html
6.茶饮料行业趋势预测及绩效考核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茶饮料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4 茶饮料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政策法规 4 茶饮料所处行业分类 https://doc.mbalib.com/view/2d6682ffc758de697b02283c0bcd4647.html
7.市场洞察:茶烟酒批发进货渠道变革加速,迎来新机遇。展望未来据业内人士透露,茶烟酒批发进货渠道的兴起,正是烟草行业应对监管压力的一种尝试。通过拓展茶烟酒等多元化产品,企业可以降低对传统烟草业务的依赖,从而规避政策风险。 二、市场行情分析 当前,烟草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消费者对烟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除了传统的香烟,还涌现出茶烟、果烟、电子烟https://m.fa877.com/jianz/63926.html
8.中国饮料行业分析(精选8篇)直面,饮料行业发展新趋势到底是什么? 饮料行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从诞生至今,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瓶装水、果汁、凉茶、含乳饮料等细分市场层出不穷。饮料赛道从来就不缺“新手”,瑞幸咖啡、喜茶、奈雪の茶等新品不断涌现,竞争十分激烈。但随着产品同质化、消费升级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饮料行业也面临着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51ueemw.html
9.茶行业营销策划方案8篇(全文)茶行业营销策划方案 第1篇 茶餐厅营销策划方案 茶餐厅被称为“绿色产业”,它的工作性质是直接为顾客提供以茶品为主的,集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在公司办公区、商店聚集区、行人往来众多的地区,人们进行商务洽谈和各种社交活动需要茶餐厅;人们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约上三五知已,休闲消遣时,茶餐厅是他们最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nx512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