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生态改善计划,7.0植被改善计划,8.0整体元素设计,9.0场地竖向设计,10.0分期实施建议,08080826262728292929第四章:焦点区域详细设计A组团设计详解,A组团设置内容,A组团规划指标,A组团规划指引,08323334第一章:规划建设条件1.0项目区位范围安溪茶文化博览园位于安溪县中心城区北部边缘,紧靠县城老城中心区,本次规划设计研究范围西起308省道,东至规划新区,南起西溪原206省道,北至城市快速外环,总规划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区位图,以及规划范围图)2.0区域交通分析安溪地处
3、福建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厦漳泉经济区,距离厦门、泉洲、漳州均在2小时交通圈内,现有308省道、206省道、漳泉肖铁路与之紧密连接。依据新一轮规划,“国高”沈海高速线复线途经安溪,规划将形成以安溪中心城区为中心沿安厦、安泉、安漳3个方向辐射的地区高速通道和沿206、207、307、308省道联系的县域交通主干道,结合已有的漳泉肖铁路及县乡道路建设,县城交通将得到迅速改善。县城内部城市道路呈带状衍生,规划茶文化博览园既是城市北部良好的自然绿色屏障又与城市主干道和河流绿地紧密相联,内部可达性好。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均沿博览园穿插而过,基地城市交通门户形象优越。3
4、.0基地特征分析规划茶文化博园北高南低,绵延起伏,主要由原凤山公园、茶叶公园、圆潭半岛、茶都、特产城、大龙湖、过溪、大厝等组成。3.0.1地形地貌安溪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形为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最高峰太华尖1600米,最低处城厢镇经兜村海拔32米。安溪地貌分区特征较为明显,素有内外安溪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盆地西缘的跌死虎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外安溪地势较为平缓,多丘陵、低山,平均海拔300米400米。内安溪地势较为高峻,多低山、
5、中山,平均海拔600米700米。规划范围内的山体主要有凤冠山、虎形山、岩岭、西溪南部山体。凤冠山:最高海拔518.4米,山势陡峭,由多座高低不同的山峰组成,山上植被繁茂,现已开辟为公园。虎形山:海拔186米,位于凤冠山之西,山脊线明显,紧靠西部城区。岩岭:海拔251.2米,与凤冠山连为一体,地势逶延曲折,呈东西带状,山上裸露岩石较多。西溪南部山体:海拔151.2米,位于基地的东南角。3.0.2气候安溪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不同气候特征。外安溪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C21C,年降水量1600毫米
6、,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无严寒。内安溪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受西北方气流的影响,加上山脉走向不同,形成夏秋季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气温16C18C,年降水量1800毫米,四季分明,夏不酷热,秋冷得较早,春来得较迟。3.0.3土壤基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4.0-5.5,土层深厚,加之每年的人工客土,耕作层达1m以上,土体松软,土壤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特别是土壤中锰、锌、钼含量较高,有的茶园在80-100cm深土层内还含有一定数量呈风化状态的碎石块。3.0.4动物植被现状山体植被较好,基地内主要有
7、松树、凤凰木、美国桉树和杮、杨梅、柑橘、桂圆、荔枝等杂草等,现状用地主要由林地、茶园、果园构成。公园范围内常见的小型动物有斑鸠、翠鸟、白头翁、白眼圈、百劳等鸟类和蛇、野兔、蝉、蝴蝶等动物。3.0.5文史遗址区内有茶叶大观园和1.3公顷宗教朝圣区,健身游览区三德亭、映月亭和涵虚阁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东岳寺,还有城隍庙、凤山大弥佛、廖长官纪念馆和詹敦仁纪念馆等。3.0.6主要建设凤山公园:现有水泥路2.6公里、游步道4公里、停车场2个,建有座椅、亭台、广场,环境绿化优美,灯光夜景突出。东岳寺:位于凤冠山脚下是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城隍庙、凤山大弥佛
8、、廖长官纪念馆和詹敦仁纪念馆等,规划区总面积179.7公顷,宗教朝圣区1.3公顷,茶叶大观园12公顷、健身游览区166.4公顷。其中,茶叶大观园建于1999年,园内种植有50多个名茶品种,建有茶艺坊、茶缘坊、茶圣陆羽雕像、大茶壶等。山上建有三德亭、映月亭和涵虚阁等。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投资多、品位高、功能配套齐全、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主要由茶叶交易市场茶文化博览馆组成。茶叶公园:内有一个茶叶研究所、茶园、湖、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墓等。大龙
10、5%以上。“藤铁工艺之乡”安溪是全国最大的藤铁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产品远销欧美、新西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同类产品交易额的40%以上。“华人华侨之乡”全县现有人口100多万人。旅外侨港澳台胞300多万人,其中安溪籍同胞有200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文化积淀深厚,人居环境优美安溪地处晋江流域的源头,置县已逾千年,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植被良好,空气清新,境内森林覆盖率近70%,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整体经济稳健,核心竞争力强
11、安溪县城集聚人口13万人,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0%。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经济发展连年位居全省十佳前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55亿元。全县基本形成以茶业、藤铁工艺、建材冶炼、服装鞋帽、包装印刷、机械化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安溪经济开发区占地60平方公里,成功引进台湾百大企业、旺旺集团、三安钢铁、波特鞋业等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的企业,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5.0综合发展条件天时: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咖啡、可乐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从种茶、采茶
14、源。与之相比较,安溪的茶产业也实现了三次“大转变”,即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元经营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项目特色:云南茶文化大观园是云南省政府通过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变,积极推动云南茶文化的结晶,使云茶产业由茶城一一公共空间模式向茶文化大观园一一区域一体化模式提升。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安溪来借鉴的。云南境内有26个民族,多种民族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造就了云南旅游文化的五彩缤纷。这些民族文化在云南茶文化大观园里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展示。云南共拥有4千多万人口,他们种茶、制茶、饮茶,将云茶产业及文化不断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安溪如云南一样,既有充足的劳动
15、力,同样也具有丰富的茶文化。云南茶文化大观园充分利用了云南现有的多民族文化和多彩茶艺及充裕的茶产业资源,为云茶产业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为云茶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窗口,为普洱茶的发展及推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与即将建设的安溪茶文化博览园的目的是相似的。6.0.2浙江安吉竹博览园面积:占地1200亩,遍植各类竹子300余种。关联:安吉集中国竹乡、转椅之乡、白茶之乡、竹地板之都于一身,竹产业、转椅产业和以白茶、笋干为代表的土特产产业,在全国都走在前列。这与安溪现有的“乌龙茶之乡”和以茶产业为主要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相近形势。项目特色:安吉竹经济发展壮大的秘诀: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竹产
16、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传统的竹加工产业和转椅产业在提升的同时不忘与其经典的竹乡旅游相结合,共同打造安吉这个“中国美丽乡村”。安吉竹博览园是以现有市场发展状况、区位及周边地区产业基础等为依据合理规划布局的,为推动安吉竹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吉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璀璨的民间艺术,竹雕、竹刻、竹编等工艺技术精湛,巧夺天工。安吉竹博览园里合理的利用其民间艺术及竹文化,为推动竹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同样是安溪需要借鉴的地方。作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的安吉竹博园,向世人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奇篁异筠。安吉竹博园集旅游、娱乐、休闲、科研为一体,置身
18、度假、户外运动等多项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已建成的茶溪谷,兼有“茶、禅、花、竹”等主要元素,体现了西方山地小镇的风情、茶禅文化的融合、岭南茶田的幽雅和湿地花海的浪漫。“以古镇承载文化,以茶园昭示理念”的表现手法建设的中式风格的古老茶翁古镇,向人们展示了茶田风光。这与传统的茶园建设稍有区别,虽表现了深远的茶禅文化,却是借用西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对安溪茶文化博览园的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茶溪谷区内竹林茂密,溪水潺潺,连绵起伏的数百亩优良茶田,是了解茶知识的绿色学院。置身茶艺坊、茶酒坊、陶艺坊中可体验采茶、制茶、做陶的乐趣、
19、鉴赏禅茶礼仪、品味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区内有机组合山地自行车、电瓶车、湿地游船、老爷车、电瓶车、木栈道、缆车等交通设施,使游客自由穿行于各个景区之间。面积:占地1200亩,遍植各类竹子300余种。关联:安吉集中国竹乡、转椅之乡、白茶之乡、竹地板之都于一身,竹产业、转椅产业和以白茶、笋干为代表的土特产产业,在全国都走在前列。这与安溪现有的“乌龙茶之乡”和以茶产业为主要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相近形势。第二章:总体设计纲要1.0、总体发展原则A资源导向原则茶博园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优化的基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优化有必须以旅游资源为基础。茶博园的旅游资源主要特色是以自然生
20、态乡村民俗为主体的自然民俗生态文化,以铁观音茶为主体的特色茶叶主题文化、以历史为背景地域为依托的历史人文科教文化、以城市为基础产业经济为导向的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因此在具体产品开发战略上,应以此为背景,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开发各种不同系列的旅游产品,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线路网络,从而吸引境内外的目标客源。B市场导向原则从1978年旅游业在中国产业化以来,旅游产品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观光产品阶段(以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为主)、1982年开始的主题游乐产品阶段(以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为主)、1992年开始的休闲度假产品阶段。从旅游投资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看,观光休
23、2小时交通经济圈,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悠久,铁观音茶文化独具特色,具有相当高的开发价值,素有“龙凤都城”的美誉。安溪茶博园开发应与城市产业及周边景区形成互动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总体定位应是:依托凤山风景旅游资源,以铁观音茶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以闽南文化为底蕴、乡土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茶文化为亮点,打造以中国茶文化、安溪本土文化和满足市民日常需求为主体的,集休闲旅游、教育科研、种植加工、居住展示、商业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山水茶园。市场驱动铁观音世界知名的绝对地位地区休闲经济消费潜力提升地处厦漳泉2小时的交通圈战略驱动以茶为主构造区域旅游品牌的重要名片竞争驱动创新茶文
26、真:以经济为依据、以文化为寄托、以生态为本底、以回归为情怀经营文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项目带动、产业拉升铸造特色:改善环境、提高品位、形成特色、经营城市2.0、功能建设构想规划依据地形地貌,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将整个茶博园用自然民俗生态文化、特色茶叶主题文化、历史人文科教文化、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四条文化线串联起来,划分为凤山公园组团、岩岭茶园组团、东岳寺公园组团、城东综合住宅组团、西溪南商贸加工组团等五个特色功能组团,凤山公园组团自然民俗生态文化规划风山公园片划分为“一会一区三园”五大组成部分。“一会”即迷你高尔夫球会;“两区”即指生态密林区和
27、其他环境保护区,“三园”即民俗文化园、百果艺园、有机茶园。迷你高尔夫球会:规划主要考虑城市商务旅游度假需求设置高尔夫会所、高尔夫球道、美食城、室内冲浪馆、室外游泳池、度假别墅生态密林区:规划主要针对大量不适宜建设开发的山地、险地、高压走廊用地,结合原有的自然山林绿化设置简易的林荫道、观光道、休憩平台组织好视觉观赏。重点进行绿化美化、动植物的保护、生态灾害防护等优化设计民俗文化园:规划主要结合安溪闽南本土生活习俗设置安溪书院、安溪剧院、闽南作坊、茶农小镇、民俗文化广场等五大特色项目。其中,安溪书院主要围绕棋、琴、书、画、茶的展示、教育、培训、休学度假,安溪剧院则主要用于
28、开展本地高甲戏、木偶戏、绝技、芗戏、现代舞蹈等,闽南作坊则集中展示陶瓷、剪纸、藤艺、茶具、塑泥等民间艺术的制作、销售、培训。茶农小镇则主要体现闽南农家茶镇的休闲文化、民俗文化广场则用于的观光、表演。百果艺园:规划结合原有坡地、谷地和大量已经果树区域设置以荔枝、龙眼、蜜橘、香蕉、板栗、石榴、柿子等不同主题的果园,辅助结合少量农家乐休闲开发。有机茶园:茶山、茶园、茶村、茶庄、茶馆、茶农小镇岩岭茶园组团特色茶叶主题文化规划位于圆潭山、岩岭一带,具有重要的入口形象。规划以原有的茶科所茶园为基础,结合地等要素,将整个岩岭茶园分为“一城一园”即茶博城、茶博园等两个部分。茶博城:主要沿山
29、脚设置,主要项目有茶叶广场、铁观音研究中心、茶文化演艺中心、茶叶博览中心、茶叶会展中心、贸易金融大厦、旅游咨讯大厦、高档居住区、配套中小学等具体设施,具体分为中央茶艺景观轴、商居区、销售展示区、会展表演区、商务办公区等“一轴、四区”五个部分。茶博园:主要围绕山体、沟谷、丘陵坡地划分为“一轴一谷,两区一园”共六个组成部分“一轴”主要指以佛茶文化为主题的佛茶轴,规划设置铁观音主题雕塑、铁观音广场、佛茶殿、参茶神道等功能空间。“一谷”即茶溪谷,规划依托主题水景,以闽南古建风格建设茶会馆、老街茶楼为特色,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乐园。“两区”即山顶密林区、
30、山脚主题酒店区;山顶密林区是以原有山顶绿化植被环境为基础,强化保护鸟类、兽类的自然生活环境,设置简易的观光步道、休憩平台等,山脚主题酒店区主要指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五星级主题酒店。“一园”即百茶园,规划以现有的茶科所茶园为基础,以铁观音为主调,并在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祁红、黄山毛尖、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冻顶乌龙、苏州茉莉花等众名茶中选取气候适宜的多个品种进行沿山种植。东岳寺公园组团历史人文科教文化规划位于老城区与凤山公园的交接地带,具有重要的入口形象。规划结合原有的东岳寺景区和已有的历史遗址、茶叶大观园等建设基础,将整个组团划为“三园一院”四个组成
31、部分,即:东岳寺文化园、茶叶大观园、新加坡花园、职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园规划结合原有东岳寺景区的文庙、城隍庙、凤山大弥佛、廖公祠、詹敦仁纪念馆等设施,结合安溪古代和当代的名人遗事,增添名人雕塑园、名人纪念祠堂、改善原有健身游览设施,同时强化入口形象设计,将此区打造成为文化观光休闲、观光体验区。茶叶大观园规划维持原有的茶艺坊、茶缘坊、茶圣陆羽雕像、大茶壶、三德亭、映月亭和涵虚阁等建设基础,结合地方品茶习俗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主要强调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传达“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新加坡花园是保留已建的高档住宅设区。职教育学院主要开设茶叶旅游商贸、
32、艺术美食保健、体育语言戏曲、电子信息技术等。西溪南商贸加工组团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规划位于西溪以南,规划在保存修复已有茶都、特产城、水厂等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周边自然山体、河流道路分为“一城一都,两园三区”七个部分。“一城”即特产城,主要经营茶具、茶叶、藤艺、药物、铁艺、书画、药物、地方土特产等特色品;“一都”即中国茶都,主要经营铁观音茶的批发、零售、外贸、检测等。“两园”分别指茶都公园、山体植物园,“三区”即茶叶加工区、生活居住区、市政水厂区三个部分。城东综合住宅组团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位于本次规划区最东部,是整个东部茶叶加工区的综合中心。整体结果划分为“一轴一园,两带四团
33、”共计七个部分。“一轴一园”者主要指公共服务轴、主题游乐园,“两带四团”主要指两条滨水绿化带,四个高档居住组团。3.0、空间景观规划3.0.1整体景观分区规划茶博园以西溪为界是整个安溪县北部自然生态保护屏障,整体地势起伏,呈凤型跌宕,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织部分。规划据此划分为:西溪南商贸风貌区、城东生态居住风貌区、东岳寺人文历史风貌、岩岭茶园生态博览风貌区、凤山公园自然民俗风貌区五个特色风貌区。西溪南商贸风貌区:整体空间环境上突显商业贸易氛围,建筑形式、建筑色彩、雕塑小品、灯光照明、绿化环境小品以现代风格为主。植物园部分强化了对自然山体山型的合理保护利用、通
34、过优选引进国内外特色植物植被丰富了整体环境绿化的多样性。城东生态居住风貌区:空间设计上突出生态绿化的人居环境,适当提高公共绿化水面、加强大公共设施建配标准、加强节能生态技术的运用,整体建筑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成片集中建设,风貌统一。东岳寺人文历史风貌区:空间设计上突出历史人文特色,强化古典的庙宇、亭台、碑牌、楹联的运用,广场铺地、座椅雕塑、绿化植栽与周边历史文化氛围相复合。在处理分区之间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的时,留出了必要的过度缓冲地带、和空间视线。凤山公园自然民俗风貌区:空间设计上以突出自然绿化生态本底,减少大量的地形开挖和植物替换,人行步道路依山就势,
35、整体建筑设计以体现闽南特色的名居形式和以现代生态环境保建筑为主,绿化环境改造主要采取现代自然生态手法。岩岭茶园生态博览风貌区:空间设计上突出茶博园文化主题特色,精品意识。整体绿化植被以茶树为主,穿插地方特色高大树种、并适量引进特色花卉名贵乔木,局部沟谷平缓地带并沿现状水体打通整个水面水系,使之与西溪互动。建筑风格环境设计上依据不同的主题分区分别采用中外古典和现代的不同风格,集中建设与整体环境氛围统一协调。3.0.2主体景观结构规划茶博园主体景观可以概括为,“一心多园、一河三山、点线结合”的整体景观结构体系。一心主要是指观音塑像、多园是指多个特色主题园。一河主要指西溪,
36、三山主要是指整体气势挺拔的三个主要山体。规划结合主要的山体高地平台以及人为地标建筑构建多个景点,并且依据茶博园基地朝向面向城市界面展开多条景观视觉廊线。4.0道路交通规划规划茶博园道路分为城际铁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园区支路共四种结构形式,其中,城际铁路和联系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城市主干道为穿越性道路,园内部用于联系整个凤山公园组团、岩岭茶园组团和东岳寺公园组团的主要靠园区内三个环型网络放射状的园区支路进行联系;其余组团与组团之间,茶博园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交通联系则依据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其中主要出入口共有5个口,分别与县城老城区、城东新区、中国茶都
37、以及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出入方向联系。茶博园停车场站主要结合主要独立景点景区分散设置。5.0公共设施规划规划主要考虑的公共服务设施土下:6.0生态改善计划6.0.1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1)规划区特色自然资源,如峭壁、陡坎、沟谷、险地、天然植被、河漫滩、森林和优质土壤等资源不宜开发,维持区域自然特质;(2)景观植栽尽可能采用本地植物种类作为,设计雨水收集花园等自然雨水蓄积设施;(3)建筑开发采用符合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评估标准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4)设置消防通道、消防站、报警点,规划截洪沟、泄洪沟、泄洪区、边坡固化(5)新技术
38、应用:应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作为铺地、路基、路缘材料。6.0.2潜在栖息地保护(1)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使野外种群得到良好保护;(2)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时恢复本地植被,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3)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栖息地管理工作;(4)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6.3.0环境宣传和教育(1)提供开展野外环境教育活动的场所;(2)设计相应的环境教育标识物与宣传设施;(3)传授和推广适当的生态和环境技术,帮助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7.0植被改善计划7.0.1现状及问题STATASANDISSUE(1)种群中的优势种现象非常明显,结构较简单,层次较少,生态稳定性
39、差。(2)植被品种较单一,缺乏景观效果明显的树种。(3)现状山体裸露严重,为丰富风景林景观增加了难度。(4)茶树覆盖率较低。7.0.2改造原则REBUILDINGSTANDARD(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针对不同地块的特点、立地条件及要求,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和营林措施。(2)选择多种适宜的名贵茶品丰富茶山景观。(3)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优先选择亚热带高山的乡土树种,并适当选用优良外来景观树种。(4)分步实施,稳步改造不要求“处处开花”,应分区、分段,建设一块、成功一块。7.0.3主要任务MAINTASK景观树种以中等生长速
40、度以上树种为主,适当配置速生树种以涵养山体水土,引入具有显著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优良乡土及外来树种,通过营林技术措施,建立景观与生态功能并重的城市风景林。根据各区景观主题,体现景区特色。7.0.4概念规划IDEAPLAN(1)西溪南风景林:别墅区需要宁静祥和的氛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宜选用树形完美,较高大的乔木及优良景观树种。如:蒲桃、凤凰木、银杏、香果树、玉兰、山茶、紫薇等。在植物园谷地可选用台湾杉、香榧(榧树)喜树、白豆杉、伞花木、红豆树、紫檀、福建桫椤、灯台树、闽楠等珍稀树种以供游人观赏及学习。同时以黄金槐营造绚丽热烈的氛围,配以厚朴、香樟、玉兰、厚壳桂、福建
41、柏等多种常绿植物,并以红枫、紫叶小檗、瑞香、苏铁、山茶、含笑、榆叶梅、多季玫瑰、紫薇、连翘、红瑞木、等灌木为衬托。(2)东岳寺风景林植物选择及配置:宜营造庄严的氛围,具体以雪松、福建柏、圆柏、侧柏及各种杉树表现庄重气氛。以栾树为主,山体的山坡可片状或带状植入景观树种,形成不规则块状或带状混交。可选用马尾松、栲树、青果榕、山杜英、鹅掌楸、红椿、钟鄂木、枫树、香樟、青朴、榉树、国槐等乡土树种。(3)凤山公园风景林:已开辟为公园,改善计划以“游山、观茶、赏果”为目标。植物选择及配置:生态密林区:园内适当选用一些彩叶树种以丰富公园内的景观层次,如金叶国槐、红花槭、红桂木、挪威
42、槭等彩叶树种。高尔夫园区:开阔的草坪,周边搭配合理的高大乔木以提供庇荫的场所,如:凤凰木、栲树、蒲桃树等,中层灌木选用杜鹃、桃花、美人梅、女贞、扶桑、朱砂根等。有机茶园:开阔坡地人工林下,适当开辟小片区茶山,散布在茶镇、茶庄、茶村周围。百果艺园:设计有果林道路,按坡位种植多种亚热带名优果树,如荔枝、龙眼、蜜橘、香蕉、芒果、板栗、石榴、柿子。(4)岩岭茶园风景林:岩岭茶园是安溪茶博览园景区的核心,尤其是观音坐莲是作为登高茶山欣赏市中心区景色的关键位置。配合观景平台和营造庄严、向上、绚丽的氛围,注重游人休憩、登山的环境,因此在茶香弥漫的同时,应营造绿树成荫、满园春色的意境。植物选择
43、及配置:将荒坡荒地逐步绿化,保留松林,上山茶道两旁植入优良景观树种,形成一道自然的佛茶轴以引导游客游山观茶。沿山从山脚至观音坐莲处开辟梯田式茶山作为百茶园。植物配置以铁观音为主调,并在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祁红、黄山毛尖、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冻顶乌龙、苏州茉莉花等众名茶中选取气候适宜的多个品种进行沿山种植以丰富景观层次。山顶密林区是以原有山顶绿化植被环境为基础,强化保护鸟类、兽类的自然生活环境,植物以地方特色高大树种为主、并适量引进特色花卉名贵乔木。茶园瀑布处设置一茶溪谷风景带,植物配置方面既考虑水域范围的需求,又搭配多种形态较好的景观树种。具体以乡土树种为主,需用
44、亚热带观赏植物合理搭配。(5)水体斑块水源林园内水体周边,宜丛植或散植落羽杉、池杉或水杉、水松等。8.0、整体景观元素设计塑造具有地方及人文特色的景区空间,各景区、景点除依据整体景观分区对园中的建筑风格与体量、雕塑及小品的配置、夜间景观照明等提出具设计意向外,规划还选取铺地及灯光照明设计、特色水景、驳岸处理、游园道路、植载概念这五大元素进行设计,以保证整体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8.0.1铺地及灯光概念设计主要行车道(1)仅为6米宽的双车道是为了控制公园内的车行速度,深色和浅色的沥青构成了具有特色的铺底图案。(2)曲线形的灯柱将让6m的车道形成一种隧道灯光的感觉,他带来一种舒适的感受,使游客沿着行车道进行游览广场和林荫路(1)广场铺装要能满足不同活动的要求,规划将选择2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