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茶散文范文6篇(全文)

昨晚上课之前就想到这个题目,然而当时头脑一片混沌。因为无论是酒还是茶,它们都是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我们对二者的本性是否真的了解呢

或许是因为见惯不怪的缘故吧,很少人能真正的切入到酒或者茶的本性,更不用说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在这里,我不想对二者作字源学和历史的考察,而是从我们熟知的角度出发,来探寻二者包孕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以及其关系。

酒,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商店里,宴饮上,酒吧里等等。在商店里它是商品,在宴饮中它是喜庆、庆祝和沟通的一种方式或者手段。在酒吧里,它既是商品,又是享受欢乐、排解忧愁的饮品。不同的场合赋予了酒不同的品性。但酒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此还没完全真正的切近它。

那么,究竟何为酒的本性如果从从酒出现的场合以及其用途我们只能把握它的某种品性的话,那么,我们得回到酒本身。酒,是先人们经过多重工序酿造得来的饮品。它的原材料是粮食,如:稻谷,玉米,高粱,小麦等。劳动人民春耕秋收,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播撒的不仅仅是丰收的.种子,更是汗水和希望。所以,这些原材料不只是稻谷、玉米、高粱和小麦的名称,更是其背后人民的劳动付出,是劳动人民不辞辛苦的付出和饱含着一季丰收的喜悦。同时,劳动人民又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方法,让这些粮食成为他们企盼已久的琼浆玉液,他们满怀敬意地把酒作为他们丰收的馈赠,作为庆祝丰收喜悦的表达。(这尤其表现在祭祀、庆典和宴饮当中。)很自然的,酒从其实用功能性提升为文化礼仪性的精神寄予。这里,酒凝聚了劳动人民勤劳和忍耐,痛苦和欢欣,绝望和希望。它成为一种集聚,是劳动人民、劳动产品、、实用功能、文化礼仪的聚集。如果酒的本性是如此的话,酒的发展演变也就顺理成章了。酒的文化礼仪性在后世得到了彰显。从酒桌礼仪到敬酒礼仪。酒所蕴含的是儒家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成为范导人们的行为规范。

酒与茶,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儒道禅三种文化,也代表了儒道禅三种精神。国人在酒与茶的积淀中浸润着中国固有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赋予其时代特性则是我们努力对酒文化和茶道继承基础上的传承发扬和重构的方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一句话:“茶类隐,酒类侠”,觉得很是精辟

古时征战,侠士上马前,有盛在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葡萄酒虽是水果酒,味又甜,但一盛入夜光杯,便殷殷如血,浑不见女儿之态。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杯干。而茶不是这样喝的。最苦的茶,性也不烈,只让人感到深沉的余味,在舌上萦回。所以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适合往禅院经对时,僧人奉上,边饮边谈,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合午醉醒来无一事,孤榻对雨中之山,独自品茗

大致上,北方人近酒,而南方人近茶。倚剑独饮,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雨窗小啜,则如沐江南吴越之清风

云水里载酒,而松篁里煎茶

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

茶能消俗,得佛家钟爱,酒能养气,仙家饮之。如此,有茶时学佛听禅,有酒时,便乘云学仙了

喝酒宜于雪天。可惜江南多年未见大雪,不然便可到孤山踏雪寻梅,赏花酣酒,酒浮园梅片三盏。在断桥,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乘舟到亭上,铺毡对坐,一个小小的烧酒炉正沸。遇同道中人,拉与同饮。如此雅事,让张岱做尽,后人欲仿而不可得

雪气袭人,而酒意温肠暖肺更贴心。酒也无须如何上好的酒,下酒菜那更是多余,难道这万籁俱寂的所在,这纷纷扬扬的雪,这孤光自照的湖,这遗世独立一般的湖心亭……还不足以佐酒吗自斟自饮,肝胆皆冰雪。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

在这里,喝得微醺即可,因为寒冬不比十里荷花的季节,可以酣醉后悠游湖上,任小舟自己飘着。为免寒气刺骨,还是趁早回来,围炉夜话罢。松枝在炉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沁着这样天然的油脂芳香。小炉上搁一壶,正煮着酒呢。谈话无拘无碍,饮酒也无度,再无推搪犹疑。屋外雪大片大片地落在树上,直到枝丫承受不住了,“豁裂”一声降下来,或细脆的枝便断裂开来,竟也清爽好听。自顾投床酣睡

以上所说的,是较烈的酒,所以不适合与爱人一起喝。太醉了,会欣赏不到她那时候盈盈的醉态,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在眼波中流动的,比酒更醉人。却也可以假装醉了,惹她心疼,教她怜惜,令她以微凉的手覆住你的额,呵气如兰的唇,轻轻地吐出关怀的语句,纤手为你破新橙,再递过来一杯浓茶,说是给你解酒。解酒解什么酒,何物可解这样醉着一生一世,不好么……

喝茶宜于雨天。最怀念小时候住过的老屋,有檐,可是听着雨扑簌扑簌地敲在瓦上,像清凉地落在额头上一般。然后雨水在瓦槽里汇流而下,成为透明的水柱,击在院里的石板上,声声入耳。更好听的是雨打在芭蕉树上的声音。多少人怨着“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的芭蕉倍添愁绪,其实只是移情而已。以愁眼看世界,则天地日月无一不愁,怨不得芭蕉。若是捧一盅茶,恬淡地听,这雨打芭蕉的声音,胜得丝竹,清入肌骨。但雨天气温低,茶易冷却,而冷茶又伤胃,所以旁边还是要有温茶的小炉才好。这和温酒的却不同。酒越温,醺香便越是四溢,但茶较脆弱,长久地煮,会变色变味。所以用烛火来温最好,可以放在窗台上,一烛如豆,在雨声中一颤一颤。若无香可焚,雨气与茶气萦绕在一起,也已经好闻得很了。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独自地做任何事,到得后来只怕总会淡淡地惆怅。只因“茶类隐”,而并非我们是真正的隐士,真的离得开尘世的繁华,与朋友促膝的快乐。那便约位朋友,一同来品新茶。看她如何细致地用茶水拭着清洁的白瓷杯,微温的杯壁散发出肉眼几不可辨的白雾。看她如何含着恬静的笑容放入茶叶,着盖,静静地等待。看她斟茶时低着的眉,像水中绽开了一枚修长的茶叶。真要苛求这程序的完整才肯喝茶,才认为不辜负,那未免失随性之乐了。便静静地喝着茶,在雨声里想想心事。茶叶长在天空下时,沐着这样柔和的雨,也会舒展开枝叶而润泽地微笑着了若聊天,这话题也必熨帖而亲昵,随着茶中的烟袅袅升起,又缓缓飘散去,融入窗外的竹影雨意。于是燃一炉香,用结着绿色铜锈的香炉,在遥远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倚窗凭栏的女子,用她秋水似的双眸,望断了青春。锦瑟年华,无人与度,而闲情正如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也许唱着古老相思曲,在玉兰树下弹着箜篌时,身畔放的,正是这个香炉。而炉边的这一盏茶,无由地便染上了这千年的幽微愁绪。

玩赏着杯中的茶叶,像看到采茶女柔软纤长的手指,在呼吸间,随你到前生来世。

《散文》第3期

答:

2.作者在第二段中写道“茶不是这样喝的”,“这样”指的是什么(4分)

3.作者说“喝酒宜于雪天”,“喝茶宜于雨天”,这是为什么(6分)

答案:

1.酒性烈,茶性淡;(2分)酒能养气,茶能消俗。(2分)

2.不像喝酒那样,喝酒需要豪气,在痛饮中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而茶不然。(4分)

3.下雪天下皆白,开阔而爽朗,最适宜在醉中品味人生;(3分)

雨天四周皆静,有雨打芭蕉的静美,在雨天品尝茶的幽香,能让人移情,甚至忘情。(3分)

4.CD(4分)(对一个,给2分,两个都对,给4分)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把这句话回归原文,然后划定答题区间,虽然通篇都在讲酒与茶,但真正谈的酒与茶的区别的文段是第二段和第六段,所以把这要点归纳一下即可。看分值答题。

2.

试题分析:题干中已经设定了答题区间,所以要注意题干中的任何一点。既然用了代词“这样”肯定是前文出现过,所以只需从前文去找,然后概括出来,但本题概括起来有一定难度。

3.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不可能洋洋洒洒一大段,所以我们必须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化成自己的概括性的语言去答题,因此,理解作者的情感是第一位的。

4.

朱光潜老师在我北京大学毕业前夕,为我题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但就朱先生本人来说,他的人生态度主要是入世的。他一生一直热衷于政治,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不仅加入了国民党,而且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还为国民党的《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的稿子,集成《谈文学》和《论修养》两本书出版。他担任过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代理过北大文学院院长。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他的积极入世态度。解放后,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民盟中央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在他的交往圈中,不仅有文人书生,而且有高官。解放后,如邓颖超、胡乔木、周扬等都与之有过交往。

朱先生性格如酒,一生与烟酒为伴。一小盅白酒是他餐桌上必备的饮料。他说:“少喝一点酒,舒筋活血,益智安神,睡得香甜。”朱先生喜吸烟,气魄很大,用烟斗。饭后小憩或与来访者谈话时,他的烟斗就会飘出缕缕青烟。小小的房间,便笼罩在温馨的氤氲中。

宗白华不饮酒,不吸烟,喜品茶。他出生于安徽安庆,老家是江苏常熟。江南的风雨洗涤出他洒脱的人格和平易的风范。他喜饮江南的绿茶,六安瓜片、毛尖、龙井、碧螺春皆可。纵观他的一生,除五四时期加入当时最大的团体少年中国学会之外,再未加入任何党派团体。当少年中国学会解体后,他对政治厌倦,发誓说:“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不仅如此说,而且如此做。五四时期他虽然是郭沫若新诗的第一位编辑和发稿者,被郭称为“《女神》的催产婆”,并与郭沫若、田汉出版过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而且在田汉1935年被捕后与徐悲鸿一起营救田出狱;但之后他与郭、田这两个后来成为高官的朋友很少交往,敬而远之。20年代初他在德国曾资助过徐悲鸿,但解放后徐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人物时,他也采取回避态度。他一生在美学艺术中浸淫,以学术艺术为生命,远离政治,淡泊名利,不担任任何带长字的官员。他推崇老庄哲学和魏晋风度,超然物外,“是真名士自风流”。

从求学态度和学历上看,宗先生不重视文凭。他曾先后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留学5年,但都没有取得毕业文凭,是肄业。而朱先生在英法留学8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朱先生和宗先生,前者注重身体锻炼,后者从不锻炼,顺其自然,但两人都享寿89岁。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有句云“酒是色媒人”,说明酒的入世性和世俗性。色——性是人的动物本能,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酒后乱性,酒喝多了会变得色迷迷的。酒会把人类作为社会人的往往隐蔽在其后的兽性充分调动起来。酒酣耳热后,无论男女,都会燥热无比,遇到特定场合,免不了宽衣解带,成就好事。

有人喝酒本来是为了摆脱现实,实际上却陷入更加的世俗。“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越想逃避,结果越无法逃避。酒的阳刚性和现实性使人入世更深,“一樽还酌江月”。

“李白斗酒诗百篇”,白居易的诗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与酒有关。诗酒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见酒的入世和实用性。饮茶往往没有这种直接效果,饮茶的情景和心境只会让你超然、洒脱,进入无为之境。

喝酒的境界是英雄豪杰的境界,是慷慨悲歌、横刀击节的激越。蕴涵在烈酒之中的是那种辛辣尖锐的坚硬和陽刚之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酒为壮行而设,壮行必备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梁山好汉的豪气。鲁达醉打山门,武松醉打蒋门神。景阳冈上打虎更需醉拳。

红学大师冯其庸从64岁开始重走玄奘路,六次去甘肃,七次去新疆,75岁高龄登上五千米的红其拉甫口岸和明铁盖达坂,越是人迹罕至之境越能激发他的豪情。在大漠,他一次喝下一斤白酒!酒醉后狂毫挥笔。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历史上多少鸿门宴都以掷酒杯为号,孙二娘的黑店又麻倒了古往今来的多少英雄好汉!酒浸透在历史和文学艺术中,又为后者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

酒的入世和阳刚,使得喝酒多了的人脾气更坏,酒后误事已成定论。张飞醉酒鞭打部将,酿成杀身之祸,又引出刘备征吴,遂有火烧连营大祸。杨志一帮子人在黄泥岗丢了生辰纲,还不是误喝了吴用等人的迷魂汤?

酒是动的,茶是静的,不仅表现在品性上,而且表现在后果上。静观杯中旗枪飘飞,如美人起舞,让人心释神凝,顿生怜爱之心;俯视碗中酒沫翻腾,激发壮士豪情,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就连酒歌、祝酒歌也浑厚高昂,催人奋起,尽显阳刚之气!拢翠庵里的妙玉,热衷烹茶;花果山上的孙猴儿恣意喝酒。

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多为老者;因为他们洞察世事,少了功利之心,少了入世之累,少了刚性,多了柔情。

小心翼翼地将一套紫砂功夫茶具的壶、碗、杯、盘、托就像孩提时玩家家一样摆开,再把家里珍藏的所有茗茶取出来,一段别富情调的人生拉开序幕。插上电源打一壶纯净水开上,开始选择首品的茗茶。“碧螺春”,好诗意的芳名,先尝的非它莫属了。捏几粒放在杯里,壶里的水正好沸在八九十度,端起壶冲着茶慢慢冲去,深绿色的叶粒在紫砂杯里翻滚跳跃,宛若成群的青螺潜入水中,叶芽儿舒展着身肢翩翩起舞,我不禁为这生命的图腾而震撼了,心便随了杯中这些小小的自然精灵一同狂欢。沏好茶盖上盖,似乎泡在水中的不只是茶,还有我的心我的情。是太湖云雾的滋润,碧螺峰才会生长出如此香味别致的野茶来,从野生到茗品,蕴含着太湖儿女超然的勤劳和深邃的智慧呀!我迫不及待地掀起盖,嫩绿的叶片沉积于杯底,水质碧绿清纯,醉人的清香自序鼻而来。我极用情地把杯中的`茶水倒入砂碗放在托上,轻轻抿一口,哇,果然清新爽口。一碗一碗静静地品着,仿佛自己就是那太湖峰巅上的采茶女子,披着晨雾,踏着朝霞,背着竹篓,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岭……

尝过碧螺春,我的目光锁定在驰名天下的浙江嘉兴梧叶牌“蕾菊”。盛开的菊花可以还原成玲珑袖珍的蓓蕾,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捏几颗放在杯里,突然感觉这兰质惠心的菊茶需要点缀,需要修饰内心深处的品位。于是,我又捏来五六粒枸杞放入杯中。受开水的作用,风干的蕾菊欣然焕发出青春的光华,丝丝缕缕、层层叠叠、细细密密的花瓣舒展着娇媚的玉姿怒放了。干瘪的枸杞顿时雍容饱满、珠光四溢,像极了一颗颗耀眼的红宝石偎依在白菊身边。红与白的相映成趣,花与果的相得益彰,谁又能说不是珠联璧合的完美诠释呢更确切地说,是爱的诠释吧!如果说水是爱的桥梁,那么我就是爱的见证了。瞧这对绝美伉俪,缠缠绵绵、亲亲喔喔,怎能不叫人顿生嫉妒之情呢享受过视觉的大美,该是体验口福的时候了。从大杯倒在小杯极用心地抿一口,涩中带酸,苦中有甜,宛若一股清凉的山泉淌过体内的每一根神经,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亢奋和激越燃烧在心底。我随手从沙发上拿起琼瑶的《浪花》随意打开一页文字,婉约凄美的爱情故事沐浴着菊香倒带似的在眼前回放……

一杯蕾菊飘飘悠悠消失在情潮激荡的《浪花》中,别致一格的菊香提醒我,又到换茶的时候了。尽管华丽堂皇的包装争奇斗艳地招摇着各自的身价,我的目光还是被身着纸质外装的普洱七子饼吸引了。从精巧的碧春螺到娇贵的蕾菊,再到普洱茶饼,炮制的各具千秋,简直就是智慧的灵性凸显,创新的奇思妙想。掰一块冲过水浸泡在小砂壶中,心儿乘载着普洱的羽翼穿越在历代王朝的皇宫深廷。普洱茶虽然多少年来一直被尊为皇宫贡品,但真正钟情普洱茶的莫过于慈禧太后了,她不仅日日喝普洱,漱口水也用的是普洱茶,老年时洗澡用的水也是普洱水。

如果说谁是最懂普洱茶的皇帝,唯有乾隆。他不但赐予云南贡品“普洱茶”高贵的雅名,基于茶人互通的那份缘,即兴赋诗抒怀,“独有普洱号刚坚”正是他所追求的帝王风范。走出尘封的历史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端起紫砂壶把一只只小杯斟满,洁白如玉的大理石茶几上如同绽放出一朵朵艳丽的红玫瑰,又像一块块奇异的琥珀正等待着人们来观赏。浓而不浊,深而不暗,晶莹透亮,古色古香。啜一口,醇、爽、甘、滑,再细细回味,是叶的纯香,什么叶呢是樟是荷是兰即使是茶圣陆羽在世,也难以作出准确的答案吧!其实普洱茶究竟是什么叶原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斟一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云之南群嶂叠翠、江水奔腾、云雾缭绕、修竹茂林、鸟语花香、古茶葱郁的自然神韵,淋漓尽致地感受没有喧嚣,没有污染,一切都那样纯真和谐的天然灵气之美。

茶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灵性的,择山而居,选水为邻,可见茶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境界和精神。我恍然大悟,这套茶具的设计者为什么不伦不类地加了一尊佛塑原来意在搭架起一座茶佛畅通的心桥。我毫不犹豫地打开铁观音精美的盒盖捏一撮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稍后倒在小砂碗,绿中带黄,黄中带绿,品一口涩苦交加,但爽怡舒畅。再泡再品,清洌淡雅,素香沁心。如此说来,茶人茶心也就在于此,当你把名利视为粪土,当你把所有的美好淡如残茶一杯时,其余香也许是你不曾想到的迷人和陶醉。茶是一汪溪流,茶是一缕清风,在物欲横流的尘世里,时时事事有一杯清茶相伴,物我两忘,回归生命的本真,活出最自己的自己,人生漫漫,馨香一路,乐哉!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在我老家屋后的山坡上,有一片茶园。茶园不大,三十来株,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丝缝隙儿,就象飘浮在天际的绿色蘑菇云。

每年这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季节。茶园里披上的新绿是她新一年的希望。母亲隔三差五就要上山采摘一次茶叶,茶叶的产量并不多,每次采摘的茶叶只能做二三两新茶,一年下来也就能产四五斤。

每当母亲在禾坪翻晒新茶的时候,路过的乡邻老远就会冲母亲喊:“儒婶,新茶好呷,我们来讨茶呷了……”

母亲笑盈盈地迎她们进屋,麻利地张罗坐椅让她们坐定,然后烧一壶滚烫的开水,泡一壶上好的新茶招待。自然,茶点是不能少的,母亲总会从里屋的坛坛罐罐中搜罗一些南瓜子、红薯片、炼瓜皮之类的招待客人。

茶过三巡,乡邻们也不久坐,将杯底的茶叶用“二指禅”挑进嘴里,抓一把瓜子儿起身要走。母亲则拿出早已用火纸(旧时店铺里的包装纸)备好的茶叶分发给她们,一人一包。乡邻们也不推辞,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拎着小茶包儿,乐哈哈地出门。

也有喜欢开玩笑的乡嫂边走边寒喧着要给茶钱,母亲应和着,“要给就给张大团结吧。”乡嫂亮着嗓子道:“今天没带大团结,明年给你罗。”这种交易寒喧了好多年,从来没有成交过。山谷中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母亲乐陶陶地目送她们走远。

又是一年采茶时,母亲却不能上山采茶了。她生病了,她住进了我工作所在的城里的医院,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农村到城里来。迷糊中,她还没来得及看清陌生的周围,就被推进了重症病房。这次母亲病得不轻,是在众亲友一再劝说下才肯来城里治病的。起初,她总以为自己只是感冒,象往常一样扛几天就过去了,谁知这一拖便拖出了大病,感冒引起的肺炎,肺炎导致胸腔积水,病痛威胁着她的生命。

吊瓶的点滴流向母亲瘦弱的身体,她的脸有些惶恐,有些不安,有些无所适从。从她脸部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她内心的歉疚,显然,她怕她的病痛成为儿女们的负累。

经过几天的救治,母亲终于好些了,她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就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眼光里充满了好奇。在她好奇的眼神中,荡漾在母亲眉宇间的是久违的童趣。她担心护士打针会很痛,有时发点脾气撒点娇,甚至与病友抢遥控争电视看。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痛。

于是,在没事的时候,我就陪母亲看动画片、陪她读小人书。一到周末,我就把读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带过来陪母亲玩,女儿也乐意和奶奶讲故事、画画……这是七个小矮人,这是灰太狼,这是红太狼,这是喜洋洋,还有奶奶象懒洋洋在睡觉……一张,二张,三张,……女儿稚嫩的儿童画贴满了母亲的床头,一老一小,你来我往,玩得忘乎所以。

看着母亲和病前已判若两人,心中感慨万千。原以为母亲是儿女们永久的依靠,是最温馨的港湾,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受到多大的委屈,遭遇多少艰难困惑,在母亲那都能找到温馨的答案,她会用世上最柔最软的`温言细语解除我心中的种种疑虑。让我感知,她就是为我撑起的一把伞,天晴能够遮挡太阳,下雨可以抵挡风雨的袭击。而随着母亲一天一天地变老,行动的不便,病痛的缠绕,她已不是可以撑起一片蓝天的伞了,她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一个可以安心颐养天年的栖所。

记得早些年漂泊在外,孤单寂寞的时候,思念家乡,思念母亲成了我慰抚心灵的寄托。听母亲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全身长满了疮,医生说,要用老茶叶水擦洗。由于家中没有种茶树,母亲便漫山遍野地去寻,后来,在后山的半山腰找到了两棵野茶树,母亲采摘了一些茶叶煮水帮我擦洗疮疤。为了让我长期得到治疗,母亲对这两棵茶树呵护有加,她除去周围的杂草,为茶树培土、浇水、施肥,茶树便成了母亲的心肝。

到解散集体那年,家里正好分得了那片山林。母亲就带着一家人开荒拓土,硬是在两株野茶树周围辟出了一片小茶园。母亲悉心经营,除草,施肥,捉虫……为了这片茶园,母亲花费了不少功夫。

有了茶园,做茶是少不了的活,说起做茶,母亲摸索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她一般选在晴天的晌午去采茶,她告诉我们,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鲜嫩度适中,水分少。到下午,她就把采回的茶叶用簸箕薄摊一层掠一会儿,待到叶片光泽转暗,手摸叶子柔软了,她就把茶叶收起来做青,再经过摇青、炒青、揉捻、火焙等工序。这样冗繁的工艺母亲却能一气呵成。

做茶是一项辛苦活,掠、晒、搓、揉,捻、炒、焙、烘,样样都有讲究。母亲却从不叫我们干。她说,搓茶时,茶汁会把手弄脏的,染了茶汁的手难看,你们在外面跑的人形象重要。每到采茶的季节,母亲的手就呈铜黄的茶酱色,洗不白净,有些吓人,邻里的小孩见着都躲得远远的。一旦有陌生人来家里做客,母亲总是把手掖着藏着,生怕人看见,那种窘态就象做错了事的小孩。

几个星期之后,母亲病情好转,终于能下床了,我便扶着她到医院外散步。初春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暖融融的。母亲的影子被阳光拉得越发清瘦……母亲真的老了,岁月的侵蚀,病痛的折磨,步履蹒跚中已找不到母亲从前的坚毅和稳健。

走过一条细碎的石板路,母亲示意在道旁的小石凳上坐下,才坐定,一片还没来得及吐出新芽的小灌木丛吸引了她的目光。母亲定定地看着,神情专注,口中喃喃道:“是采茶的时候了……”

“过几天,它就会长出叶芽,三叶一丫,上好的绿茶。”

我道,“这是茶树没长叶子你也认得出来。”

“茶树,烧成灰我也认得。只可惜,今年的茶采不成气了,老了,老了呀……”母亲叹道。

母亲说,明前茶也就是清明节前采的茶,这时候采的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但这个时候由于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也慢,产量也很少。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一说。

第二天响午,四婶辗转了好几趟车来城里医院看望母亲。一进病房,她就打开行囊,拆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包装,掏出一包茶叶,递给母亲,说:“儒婶,吃了你这么多年的茶叶,今年你不在家,我帮你采摘了园子里的茶叶,我亲手做的,你尝尝。”

母亲如获至宝,用手拈了一小撮,仔细端详,道:“搓揉欠些火候。”然后拣一叶在口中品了品,说:“干焙时火大了些。”然后吩咐我去开水房打一壶开水来,她要尝一尝今年茶园新茶的味道。

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禅宗主张以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无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很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其次主张逢苦不忧,得乐不喜,无求即乐。这也与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接近。

禅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觉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道家从饮茶中找一种空灵虚无的意境,儒士们失意,也想以茶培养自己超脱一点的品质,三家在求“静”、求豁达、明朗、理智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们过于疏散,儒士们终究难摆脱世态炎凉,倒是禅僧们在追求静悟方面执着得多,所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

THE END
1.喝茶,万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看淡忙碌,身轻在平淡中寻真趣。 15. 轻嗅茶香气,识万事从心起, 看淡欲求,身轻赏那山河四季颜。 16. 端起茶一盏,悟万事从心起, 看淡烦恼,身轻沉醉茶香忘忧怀。 17. 茶韵心中绕,知万事从心起, 看淡纠结,身轻随茶香飘向远方。 18. 坐在茶台前,感万事从心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9/18/11222586_1139774048.shtml
2.人生不过诗酒茶,能放松,有诗书,有酒喝,有茶喝,这样的日子就是好人生不过诗酒茶,能放松,有诗书,有酒喝,有茶喝,这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 冯唐https://weibo.com/5622566397/P0XsGniSC
3.人生有三害,俗号烟酒茶人生有三害,俗号烟酒茶。持之呈君子,献芹复自夸。 烟为百害首,灼灼芙蕖花。舶来非国粹,盛行推中华。一支燃在手,焚香熏白发。暗夜见明灭,清宵练吐纳。喷之驱蚊阵,如鹤舞云霞。个中观世相,何似雾中花。冉冉作云游,功效胜大麻。 酒是万恶源,亦乃食精华。哲人千古醉,醒者皆堪杀。白眼夹醉眼,酒花掩泪花。一https://www.jianshu.com/p/57483589a13d
4.人生哲理当我们仇恨他人时就等于给了自由人生要做两件事:一件感恩,一件感悟;人生要迈两道坎:一道情缘,一道金钱;人生要喘两口气:一口精气,一口神气;人生要蓄两种力:一蓄财力,一蓄能力;人生要有两知己:一个思念,一个相伴;人生要持两状态:一为谋生,一为乐生;人生要悟两箴言:一要诚信做事,一要宽以待人。 https://blog.csdn.net/lzq_csdn_th/article/details/52002366
5.人生如茶的经典语录集锦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如茶的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如茶的经典语录1 1、品茶是一种心境,一种囊括天地万物的心情。风和日丽时,是天上云卷云舒;夏雨滂沱后,是荷花别样红。 https://www.wenshubang.com/shuoshuo/2367572.html
6.人生百态——劝酒人生百态一一劝酒 TYM-- (读此文,只为消遣,求得一乐,不必较真) 一碟小菜,一壶白酒, 劳累一天身心疲惫。 一杯酒下肚,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二杯酒下肚,一天疲惫烟消云散; 三杯酒下肚,念念有词大话不断; 四杯酒下肚,晕晕乎乎对影成三; https://www.meipian.cn/34f8oyk5
7.我与茶初中作文(通用14篇)都说:“白茶一年为茶, 三年为药, 七年为宝”。存放越久, 价值越高。而随着白茶的走俏, 它越来越多的功效被认可, 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 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也许正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wli55yj.html
8.那些关于烟酒茶的江湖传说烟草消费怪不得有人说,现实里的烟酒茶,就是梦里向往的生活。现实挤压、窘迫、无奈,梦中的你我,却还是和我们一样,希望遇见可以触摸的真实,就这样在烟酒茶的世界里成为了自己的选择和模样。爱你爱我爱我们爱生活,就无法离开这现实中烟酒茶的味道和熏染。人生这三样,你总需要一样的。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xf/668836.shtml
9.天海邮轮怎么样天海邮轮新世纪号介绍特别推出三小时时长、五道菜式的欧式贵族晚餐,让您在天海之间感受纯正贵族气息,并与所爱之人共存美食提供二十四节气养身食肆,配以窖藏高档白酒、黄酒以及中国名贵茶叶,亦植入中式茶道、茶文化等元素。细致和家人、朋友来一场小小的高尔夫球赛,尽情享受天海之间的快意人生!尽享海阔天空的动力cool感!https://m.cncn.com/lxs/61697/news-551364
10.人生与茶的好句子茶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https://bbs.openke.cn/thread-457137-1-1.html
11.品茶论道语句3篇.doc9.好茶一杯,精神百倍。10.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11.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12.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13.杯清新的绿茶,一曲舒缓的音乐,一本优美的文字,一个人,一个安静的下午。14.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0483715.html
12.慢品人生细品茶(慢品人生静品茶的下两句)05品茶数人生(品茶的诗句品人生) 平生烟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只要有空闲,便喜爱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 查看全文>08好茶需慢品为什么品茶要三口? 喝茶,由来已久。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时至今日,https://www.ksrmyy.com/special/126988.html
13.书衣文录(增订版)最新章节孙犁著然较用名牌烟酒,文雅多矣。书籍成为一种物质,用来送人情拉关系,乃古时“书帕”之遗意,亦当前社会之新风也。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下午(以上第二册)这比“人一走茶就凉”,厉害多了。无怪人都愿去上任,不愿退休。 一九八七年三月 挥麈录 此书,余尚有丛书集成影津逮秘书本。 书内四三二条“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09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