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小酒馆门店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各种风格小酒馆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所以,小酒馆市场虽然红火,但生意并不好做。甚至,小酒馆赛道现在还被视为“尚未被市场完全验证”的模式。
二、小酒馆的落败,在于消费降级?
对于小酒馆的败落,大家普遍认为经济环境影响是最直接的因素。
毕竟,小酒馆生意,本质上对标的是改善型需求。而在消费降级的当下,人们疯狂追求平替,改善型需求显然需要让位。
用哈夫酒馆创始人厉星的话说:酒可以喝,但不会每天喝。如果太贵,也可以不喝。
也就是说,消费者喝酒,其实不一定要去酒馆喝。
其实,当前小酒馆生意主要难在两方面:
首先是前端的运营和体验。包括了店型、选址到酒馆氛围的营造以及酒水的品质等,酒馆的综合体验决定了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
其次是后端的供应链,是否能够高效支撑前端的运营。也就是供应链是否可以满足当下门店商业模型对效率及利润的要求。
其实,从整个小酒馆市场来看,行业目前还处于导入期,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小酒馆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还在路上。
三、小酒馆这门生意应该怎么做?
按照预期,小酒馆赛道将会产生近2000亿的市场规模,是典型的小酒馆,大生意。模式看似虽小,却能通过品牌商业模型的差异化跑出市场规模。
那我们就看看,要做好小酒馆这门生意,什么样的动作才是有效的深耕。
(1)圈层运营——代表品牌:跳海
2019年8月开出第一家店的跳海,如今在全国已经有20+门店。
跳海目前单店的毛利率可以做到70%,好的门店一个月仅夜间就有上万的客流量;在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几乎开一家火一家,成为都市打工人的“精神收容所”。
同样是做年轻人的生意和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空间体验,跳海酒馆有哪些值得从业者借鉴的:
其次,跳海奉行的是“去中心化”服务。在跳海是允许客人自己服务自己的。酒馆的一切,客人都可以参与。
据了解,跳海北京的5家店,每年大约会产生200场活动,客人可以是活动发起人,一个活动最快当天就可以落地。跳海的这些活动有80%的损耗率,20%效果好的活动会保留下来。
其实,跳海就是以酒馆的方式,做年轻人需要的所有社交。
得到专栏作家蔡钰老师把跳海酒馆称之为“新龙门客栈”——龙门客栈是一座特殊的信息交换平台,也是江湖人士心中的情感寄托。蔡钰老师说,在今天的环境下,人们仍然需要龙门客栈式的聚合场所,跳海酒馆正好填上了这个位置。从本质上说,跳海的灵魂,不是酒,而是品牌与用户的精神共鸣。
(2)便利店零售模式——代表品牌:哈夫酒馆
2019年10月4号,厉星开出第一家店哈夫酒馆,目前在北方地区已经有64家直营门店的规模了。厉星表示:当初选择入局这一赛道,是因为北方市场是完全空白的。
“我们产品的毛利不超过50%,我家科罗娜只卖9.9,可乐只卖4元,薯片只卖7元。我们,就是在年轻人最需要情绪价值,钱又最少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服务。”
同时,为了践行哈夫酒馆真诚、平等、爱顾客的价值观,哈夫酒馆花费近一亿元开发了自由社交APP,聚集了80万用户,链接服务用户。
现在,中国有4个超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更多的是区县,有2843个。
“哈夫酒馆的目标就是用极致性价比去占领更广大的五环以外的市场。”厉星表示。
“小酒馆市场的本质是一门荷尔蒙生意。而18~35岁这个阶段,正是荷尔蒙最为旺盛的时期。但这个年龄段,恰恰有可能又不是那么有钱。所以,极致性价比就显得尤为重要。”
“便利店模式的酒馆,逻辑本质上跟中国茶馆是一个生意。所以,我不会升级,也不会涨价。而是坚定且长期地服务18~35岁这个年龄群体。这样,哈夫这个品牌才可以穿越生命周期。”
(3)高价值用户深耕——代表品牌:COMMUNE公社
作为2016年成立的餐酒吧代表品牌COMMUNE,经过8年的发展,如今门店已经遍布30+城市,开出110+门店,年均客流量超4000万人次。
COMMUNE初出茅庐,便打出了“差异化”的牌面,其创造性地将酒水自选、超级吧台与经典餐饮融合在一起,成为了餐酒吧新物种。随后,COMMUNE开始将门店开进了全国多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在COMMUNE,餐、酒及氛围的打造都做到了极致:
据了解,每家COMMUNE都设置了“酒水自选区”和“超级吧台”。在酒水自选区,没有过度服务,顾客可自选的洋酒和啤酒多达数百款;而在超级吧台,则有专业的调酒师现调鸡尾酒。
而在餐食方面,品类同样丰富。汉堡、意面、披萨,以及几十种小食,还有生椰拿铁、手打柠檬茶等十几款现制饮品。仅仅是餐食方面,产品的总SKU就接近70个。
而在氛围管理,COMMUNE店内的声、光、味、触、服务和环境都被当作了超级产品来打造。
COMMUNE首席品牌官范夏萌表示:餐厅中的餐和酒,包括氛围、体验都是商品。任何用于价值交换的东西,都会产生价值。
“这两年不少人表示,小酒馆赛道不好做。其实是赛道发展进入了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阶段。
不好做的根源在于同质化,也就是消费者成长了,但商家没成长。”范夏萌说。
“优衣库也是诞生在日本老百姓最没钱的时候。所以,小酒馆的生意,归根结底还是要对你的目标用户负责。像COMMUNE,今年会把产品价值增长作为发展战略。我们要持续深耕目标用户的品质消费和美学消费,持续聚焦热爱欢聚、享受生活的高价值人群。”
范夏萌表示:现在的消费者不会再为虚高的泡沫买单,但依然会为真实的价值买单。所以,COMMUNE就是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持续优化产品品质,永远要做更好的东西。”
(4)餐+酒馆——代表品牌:策两杯
2021年开始入局小酒馆赛道的策两杯,在经历了3年发展之后,开始了门店转型的尝试。
曾经,凭借着十年多的酒水销售经验,策两杯以“做超高性价比的社区酒馆”为定位,聚拢社区用户,人均消费控制在80元左右,在疫情下的市场疯狂生长。在成都市场,门店一度拓展到10+直营门店。
“但这两年,疫情退去,如今的小酒馆更多开始回归餐。”策两杯联合创始人陈志表示。
陈志介绍,策两杯也在转型,门店装修风格在“去露营化”。同时,开始提高餐的经营占比——从过去的25%,提升到了35%,新店的用餐占比更是在往35%~40%方向运营。
“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做小酒馆自身的基础功底——餐够不够强?私域好不好?供应链强不强?餐+酒能够走通的关键,就是将你的目标用户与酒和餐做好匹配。”
四、结语:小酒馆的竞争才刚刚打响
“小酒馆门店一百家以上,不仅仅在全国,在全世界都能排得上号。”哈夫酒馆创始人厉星表示,“这是最容易做到全世界第一的一个品类。”
而且,现在的小酒馆市场,95%以上都还是独立酒馆,这种高度分散化的状态,也给了连锁小酒馆很大的发展空间。
像成都的贰麻酒馆,上海的先启半步颠酒馆,已经开始用加盟的方式,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出门店。哈夫酒馆也坦言,今年的门店目标是做到80家,明年就要突破150家。以后每年要制定一个翻倍的市场拓展任务。
哈夫酒馆创始人厉星表示,现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暴利了,小酒馆也是。小酒馆市场的深耕就想好四个问题——你为谁(目标消费者是谁),要通过什么方式?提供什么服务?解决什么问题?梳理出你的品牌对顾客的价值,去践行就好了。
虽然,小酒馆赛道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绝不会止步于当下。毕竟,未来情绪价值越来越重要,承载了情绪价值的小酒馆,也一定会在消费市场中,被玩转出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