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深夜不眠急诊科朝阳医院病床抢救室病房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戴轩摄影报道编辑郑新洽张湘涓校对贾宁王心

2022年12月26日,新冠回归乙类管理。新的管理方案提出,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进行探访。在病房外,一名曾支援武汉的急诊专家说,“我们希望大家能扛过去,我们有信心扛过去。”

━━━━━

高清图集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医务人员忙碌中。

2022年12月27日晚上10时许,北京朝阳医院地下一层,急诊科分诊台对面不远处,一双戴着医用手套的手从内将蓝色屏风拉开。几名身穿隔离衣的医务人员出现,一边冲里面喊着“再加一个”,一边将担架床上的昏迷老人和同行的120医生接了进去。

43步长的抢救室通道一共摆了16张病床,氧气罐、监护仪、移动工作站、输液支架等设备被塞进床与床的缝隙间。担架床时停时行,护士将工作站往办公室门口挪了挪,让床能进到内部。

抢救室大厅内,老人在此被转移至病床,之后由医务人员推着,在一条还有余地的过道处安置好。连接监护仪、氧气,医生与120医生交接病情、下医嘱,护士为老人脱掉鞋袜、盖好被子,治疗迅速开始。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医务人员为刚被送进抢救室的患者连上监护设备。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瓶救护车上的氧气瓶随患者进入抢救室,不间断供氧。待医务人员更换供氧设备后,这个氧气瓶才会重新回到救护车里。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台新增的监护仪刚通电。

疫情之下,医疗机构正不断承接增加的就诊患者。

朝阳医院急诊内科平时的日接诊量为百余人,近两周达450-550人次,24小时进入急诊的救护车高达75-90车次。2022年12月26日,该院急诊、发热患者共1763人,数倍于平时的接诊量,抢救室危重症患者85人。

▲2022年12月27日晚,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医务人员为患者输液。额定床位16张的抢救室里,放下了69张床位。高龄、白肺、病情危重,老人们躺在病床上,有的彻夜咳嗽不休。

在这个原本设计容纳16张病床的急诊抢救室里,所有空间(包括附近3条走道、原本用作更换防护及储备物资的区域)都被利用,但凡能接氧气设备的地方,都被平行排列、头尾相连、垂直拼接地摆上病床,最终诊区里塞下了近70张床位,是额定值的4倍左右。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张病床前贴着“加-30床”字样的纸张,每张新增的床位前都贴着对应的临时编号。

即便如此,只要还有地方,医务人员就尽力开辟新床。从下午5点接班到凌晨1点,抢救室医生蔡继飞和解雪飞已新收了11个病人。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安顿好床位后,医务人员为患者输液以控制其肺部感染。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病床已增至抢救室外的走道。“我们这儿空间不够,只能挪来挪去。”蔡继飞打比喻,“就跟‘华容道’(一种益智游戏)一样。”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滚动鼠标,变动的黑白影像呈现出肺部的不同截面,几个医生凑在显示屏前看了看:肺炎,双下肺磨玻璃影。

“我们没氧气瓶了,监护仪也没有了,还有人进来,用不上设备,麻烦你……监护仪能移动的就行,监测心率血氧……十台能有吗?你们能给多少?能给多少给多少吧。”

过了一刻钟,铃声再次响起,通知他设备凑齐了。蔡继飞从一旁打印机纸盒里抽了张黄色的单子,写下:“借条:急诊抢救室借监护仪十台。”

随着病人持续增多,急诊科的人力、物资也捉襟见肘。

在抢救室内,有氧源的地方已全部接氧,没氧源的床位接着氧气罐;不够的物资设备向后方求援,物资储备区几张空置的病床,是从其他科室借来的。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新到的氧气瓶。

比缺东西更难应对的是缺人。随着感染患者增加,医务人员纷纷“阳”了,在非战斗性减员最严重的时候,急诊科一度只剩下一位医生,需要外部增援。现在,内部几乎已“阳”过一轮,急诊减员有所缓解,而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倍以上。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一名患者刚被送抵抢救室,医务人员聚过来帮忙。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120救护车车组将一名患者送达,抢救室大夫紧跟过来交接病情。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合力将送抵抢救室的患者从担架转移至病床。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为送抵抢救室的患者连接监护仪、氧气。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护士站前,医务人员忙碌不停歇。

老人是新冠的高危人群,抢救室病床上罕见年轻面孔。近一个月,医生蔡继飞接过年龄最大的肺炎患者超过九十岁,最年轻的也有四五十岁。

无论哪个角落,都能听见监护设备滴滴答答响个不停,提示患者心率、血氧或血压异常。一部分老人沉睡或沉默,另一部分从嗓子里发出无法遏制的嘶鸣音或咳嗽。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名患者抬手呼唤附近的护士,氧气面罩下,微弱的声音变得难以分辨。

一手扯开氧气面罩,一手将纸巾捂在嘴角,1分钟内,92岁的患者陈圆(化名)在病床上咳了21下,鹅黄色的被子上,“皮一下开心鸭”的可爱字体不时颤动。

陈圆2022年12月26日入院,新冠抗原阳性,肺炎,血氧80%多,属重症范畴——但在抢救室不算重,更重的患者血氧只有70%多。由于咳嗽不断,白天医嘱中增加了止咳药物,考虑到陈圆年事已高,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用药需尽量克制,医务人员决定只通过调整卧姿来改善血氧和咳嗽。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值班护士来到病床前,实时监测陈圆的情况,商讨什么办法能让老人好受一点。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另一张病床上,老人不断掰扯着脸上的氧气面罩,护士赶过去阻拦。“憋得慌。”“您坚持一下,忍一忍,听话。”在护士安抚下,老人镇定了下来。

总务处、物资器械中心通过积极协调氧气瓶和急救设备,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水平。针对急诊科转运床吃紧的问题,2022年12月22日上午,朝阳区卫健委紧急协调的3张转运床、20张折叠床投入使用,该院紧急协调为常营东院区购置的10张转运床,也已送至院本部使用。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病床旁挂着家属为患者准备的水果。

急诊深夜不眠。

▲2022年12月28日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患者家属在抢救室外等候消息,医生不停出入,与患者家属沟通。

▲2022年12月27日晚,朝阳医院外短暂停靠的救护车。

在急诊科ICU病房,记者碰见了曾经支援武汉的医生唐子人,他刚刚完成一名患者的收治。

THE END
1.有图夜幕下的医院夜幕下的医院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 Canon 相机型号:佳能6D(单机) / Canon EOS 6D 光圈:f/4.5 曝光时间:1/30 ISO:160 焦距:16.0 拍摄时间:2020-09-26 20:17:12 镜头型号:EF16-35mm f/4L IS USM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 Canon 相机型号:佳能6D(单机) / Canon EOS 6D 光圈:f/4.5 曝光时间https://bbs.fengniao.com/forum/11798130_p115725767.html
2.晚上的第一人民医院晚上的第一人民医院 #0元玩转这座城没有白天那般嘈杂拥挤和喧闹,门诊都停了,前厅空荡荡,只有儿科有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人都集中在急诊,一楼病房外走道里都是单人床的病患,老人居多,插着管子的,有家人在忙着擦拭身体的,各种各样,顿时多少心中有点凄凉。医院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创作者赏金计划 #优质笔记萌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7602141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夜晚医院图片夜晚医院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夜晚医院图片素材专题,该夜晚医院图片大全提供:夜晚医院高清图片、夜晚医院摄影图、夜晚医院素材等。助您夜晚医院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夜晚医院图片设计模板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yewandeyiyuan.html
4.病床图片大全病床高清图片下载疗养院的护士与老人们医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保健产品 医院的病床医院内部3D渲染 女儿拉着病床上母亲的手护士坐在病床旁边的一个年长的妇女帮助 h 一组白色背景上的现代医疗服务图标 现代医院空置病房内的病床现代医院的病床。医院的空床,有医疗设备。医疗概念。生病了 https://www.51miz.com/so-tupian/18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