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坛丨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圣人

《传习录》上记载,弟子王艮一天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王艮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曾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

在王艮看来,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王阳明说的“圣人”,就是致良知的人。从孟子到王阳明,一以贯之:人人皆有良知,皆有善根。

良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世界上,贤者与作恶者、智者与愚者、成功者与普通人,其中差别并不在于内心良知良能的多寡有无,因为良知是每个人的本性;而在于,每个人多大程度上认识到、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这种良知良能。

所以王阳明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2-

正是因为良知人人皆有,所以善才成为人的本性本心中自然而然的存在。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

人之所以作恶,并非是因为泯灭天良,并非是因为没有善根,而是因为后天养成、熏染的恶习遮蔽了人的本性。

根据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正如太阳驱逐雾气一样。

-3-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在于体悟良知、致良知。而致良知的要点正在于反求诸己和知行合一。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即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深有所悟。

-4-

在王阳明看来,知和行本来就该是一体两面。一方面,行必须有知的指导,行必须借助知的反思;而行则可以检验、修正知。

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THE END
1.满街都是圣人是谁说的“满街都是圣人”是明朝王阳明说的,出自《传习录》,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哲学论点之一。从本质上看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本心,也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 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尝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这是上句“古称佛国”之由来。而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中心转移,衣冠人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g4Dp1Yp4Om.html
2.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来自专走猫步王阳明:“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只有对自己和别人狠下心来,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他的“修心”就是极度理性,用现在人的话就是无情。他认为:“百死千难,但为此心。一个人一生的修为,其实修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一个人万般的忙碌,最忙的也https://weibo.com/1258201927/Meu7zzDLb
3.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走马泉州记看这长长的石板路得用多少条石啊,不过在水头,这都是小意思,水头镇的支柱产业就是石材加工,号称“中国石材之都”,满大街都是石材厂。 小小水头镇有两处国保,郑成功墓名声不大,但安平桥在中国古桥界的地位可是响当当的。 “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桥也称五里桥,全长2070米,虽不到五里,但也是中国最长的古石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06/14/64075777_9758344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