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史载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建台礼天,榜名“灵台”,可以说是历史上匾额雏形。自秦始皇统一始,真正意义上的匾额就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得以颁布施行。秦《会稽石刻》记载:“秦圣临朝,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其中的“显陈旧章”,确立了匾额的地位与使命。秦朝的书体定为八种,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署书又称榜书,就是写匾额用的字体。
《太平广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三国魏明帝时建凌云台,韦诞奉命“题榜”,但“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绳亘引之,使就榜书之”。皇帝为了匾额的完美已经不顾臣子的生命安全,匾距地面有二十五丈,数十米高,韦诞“因致危惧,头须皆白。乃掷其笔,比下焚之,戒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其意为,悬挂高空去题写匾额,因为恐惧,韦诞头发和胡须转眼间变白了。回到地面,他把毛笔烧掉,表示再不写榜书,并且还将不准子孙学习榜书写入家规中。
2.商铺挂匾额招揽生意
匾额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是从唐末开始的。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开店,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匾额就更多了。
在《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能看到汴京街道上,两旁并列着各种店铺、作坊,其中有酒楼饭店,也有金银铺、裱画铺和医药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香药铺)、“王家罗锦匹帛铺”(绸缎店)、“刘三叔精装字画”(博古斋裱画铺)以及“赵太丞家”等医铺。
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流入民间的匾额逐渐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铺的品牌。著名的招牌,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标,它往往同优质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同顾客的认同感、信任感联系在一起。
店家的招牌常喜欢用吉利字眼,比如北京老字号“内联升”中的“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可口可乐的第二任总裁伍德鲁夫曾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一夜被大火烧掉了厂房和设备,只要给我‘可口可乐’这四个字,我照样可以东山再起。”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百草厅”被人接管后,白家二奶奶以“白家老号”的匾额作为白家私产为由参股。电视剧并非虚构,民国年间的一场大火中,“六必居”店里一位老伙计,闯进火海,冒死将“六必居”的牌匾抢了出来,六必居的老板很是感动,将这位老伙计命为“终身伙友”,并终身“高其俸”。
上世纪30年代,上海老字号童涵春堂曾因债台高筑,不得不把部分产权出售,经过出、受盘人双方协商,在出盘的时候,将牌誉这块无形资产作价80万两白银,折合112万枚银元,可见名店招牌的珍贵。
3.祝寿匾额成清代风尚
除了为建筑物和商铺“标识名称”外,匾额在古代还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一家世代忠良,忠心报国,宋太宗赵光义赐金五百万敕建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满朝官员凡经天波府门前经过,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宋徽宗还曾赐唐朝大将陈元光之庙以“威惠庙”的匾额,以追思其开发漳、潮地区之功。在当时能获得官府或皇上的匾额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不仅是家族的光荣,能够泽被后代,还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光荣。
明清之际,牌坊匾额成为最高统治者褒奖功德孝贤的重要形式,需经皇帝降旨或恩准才能建造,在正楼檐下和顶枋之上的正中间建有一个小龛,内有一块小石板,上镌“圣旨”“恩荣”等字样。牌坊的主楼写有匾额文字,匾额下方刻有旌表人物名,或者记录表彰的缘由。在云南纳西族“木府”前精工细作的牌坊正中,就安放着镌刻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的匾额。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标志,更是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
清朝律例规定,匾额作为一项特殊的旌表物品赏赐给寿民,从而使得匾额被广泛运用到祝寿之中。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中所说的:“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之署,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萱花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康熙称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为“此吾家老人也”以及为其题写“萱瑞堂”(古人以“萱”喻母)匾额,充分显示了康熙对曹家的恩宠和信任。
据说,乾隆登基后的第一块匾,是赐予山东按察使黄叔琳,因其母吴氏年近九十,赐“德门寿母”额,而且在其执政的六十年中,凡朝臣七十寿诞,要员父母八十、九十高寿,乾隆都不忘题匾赐匾以彰庆贺。他的做法深深影响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多位皇帝,使得老人祝寿匾在清代成为一时风尚,至今仍有大量实物留存。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一般有四条垂脊,垂脊上装饰着很多动物,檐角顶端是一个骑...
《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
佛像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中国制作佛像常用来放在寺庙中供奉,中国各尊佛像的...
垂花门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
泉州传统民居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泉州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具有很强的可...
为加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挖掘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
在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主体建筑群——常住院西北2公里处,五乳峰下的山丘上...
永泰为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历史上的永泰,处崇山峻岭之中,乃封闭之地,交...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