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卖啤酒,我卖的是gezelligheid。”
前喜力CEO、一手将绿瓶荷兰啤酒卖到全世界的FreddyHeineken,常把上面这句挂在嘴边。
Gezelligheid出自荷兰语,大意是欢乐,或“美好时光的感觉”。
诚然,世上借酒消愁的人不少;但谈到啤酒,绵密泡沫热闹碰撞的,更多还是快乐。
希望这个绿瓶啤酒的清新与豁达,能在夏日来临之际——greenyourheart。
说起来,欢乐并不是啥稀有概念。
很多品牌都会把“制造欢乐”、“提升用户幸福感”等,写入品牌主张。
点一杯喜力,会发生什么呢?
破落的酒吧,年迈酒保压下啤酒机,世界顷刻翻转。
欢快的音乐响起,歌手、舞者,partypeople们凭空登场,热闹的派对开场了!
《TheSwitch》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的openyourworld(中译:敞开星世界),是喜力与阳狮2011年策划,并一直沿用到2018年的全球campaign。
在这个营销主题下,喜力曾推出了一系列堪称“大型歌舞剧”的品牌片。
《TheEntrance》
《TheDate》
《TheCity》
《TheInsight》
派对上游刃有余,约会中无限耍宝,在陌生城市邂逅惊喜,为无聊的旅行打开新奇体验……
给人的感觉,喜力就像一个直接到你家楼下喊你去嗨的e人朋友。或许有点吵,却也给乏味的生活注入活力。
喜力的“欢乐”印记,还遗留在那些全球瞩目的运动赛场上。
赞助国际赛事、签约体育明星——体育营销,一直是喜力的长期策略。其中,对足球和赛车喜力格外长情。
相伴30年,喜力是欧冠史上合作最长的赞助商。
穿山越岭、上天入海也要到决赛现场;
《欧冠之巅,一路穿越》
船行大海上没信号?制造条件也得看球;
《船员》
喜力还会温馨提醒,千万别走神,当心错过重点!(看球的人,肯定懂这种想死的瞬间)
球迷们也逐渐达成共识:干一瓶清爽的绿瓶啤酒,是这场足球狂欢最好的助兴。多年来,一到欧冠,喜力就能顺势掀起一波销量增长。
与欧冠不同,喜力与F1的合作,开局就受阻。
2016年,喜力豪掷2.5亿美元赞助F1的新闻一出,就引来不少争议。酒类品牌赞助赛车,无疑触碰了“开车不喝酒”的准则。
《WhenYouDrive,NeverDrink》
不以品牌利益为先,反而让喜力被舆论谅解。
反向沟通开局,不怕损害品牌业务吗?
事实上,签约F1的第二年,喜力就推出了自己的无酒精啤酒。“开车不喝酒”的主张赢得好感之后,品牌就开始面向这些赛车迷及更广泛的有车一族,重点宣传自己的0.0系列新品了。
其中2023年的《TheBestDriver》,特别有意思。
出镜的依然是位世界冠军——马克斯·维斯塔潘。8年后,这位冠军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TheBestDriver》
巧妙的callback,让赛车迷记忆闪回。“开车不喝酒,但可以喝无酒精喜力”的心智,在双重反转中,更深入人心。
喜力的“长情”,还倾注在另一位全球流行的大众偶像——詹姆斯·邦德身上。
自1997年赞助007系列影片《明日帝国(TomorrowNeverDie)》,20多年来,喜力一直紧随这个国际顶级大IP的步伐。
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中出镜的喜力
2020年,喜力还上演了一处“丹尼斯·克雷格大战詹姆斯·邦德”的好戏。
《DanielCraigVSJamesBond》
另一点在于,它们都常常以干杯结尾:杯子与杯子碰撞,人和人交汇,美好的故事一锤定音。
前者,塑造了喜力独特的乐观且可亲近的品牌气质;后者,则更进一步突显了品牌,为所有欢乐时刻助兴的社交功能。
再看两个案例:
一瓶啤酒,能让两位对同一议题持迥然观点的人,坐下来听听对方的意见。
《openyourworld》
无需言语,爱情的产生,也能一次干杯就能意会。
《此刻,不言而喻》
连贯的场景记忆下,喜力的饮用场景,也从狭义的“酒桌”、“酒场”,扩展为一种更广泛的“干杯”情景。一个万能的社交工具,由此塑造: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喜力化解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再干一杯。
欢乐,是喜力一以贯之的品牌基因。
尤其是最近两年,喜力还专注于探讨两个问题:“谁能一起干杯?”“为什么面对面的相聚如此重要?”
喝喜力的是些什么人呢?
2009年这则喜力与W+K合作的《尖叫》,令人印象深刻。
《尖叫》
一边是摆满华丽衣饰的房间,迎来了女生的尖叫;另一边是摆满喜力的冷藏库,让男人们为之疯狂。前后类比下,品牌的受众倾向,似乎显而易见。
但渐渐的,喜力开始打破品牌性别标签。
一方面,与欧冠的合作中,喜力变得更强调“与所有热爱足球的人同频狂欢”。
早在2017年,品牌就用通过一场事件营销,告诉那些想抛开女友去看球的男性:足球可不只是男人的运动。
《TheCliche》
2022年的《CheersToAllFans》,进一步赢得了女球迷们的好感。
《CheersToAllFans》
看欧冠的快乐属于每个人,喝啤酒的快乐也是。《CheersToAllFans》之前,品牌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CheersToAll(为所有人干杯)的主张。
《CheersToAll》
打开性别面向之外,喜力也重新定义:喝啤酒的人≠喝酒的人。
《cheersornocheers》
通过宣扬“干杯自由”,喜力告诉大家,无酒精的喜力0.0啤酒,能让不喝酒的人一起体会干杯的快乐。
喜力无酒精之:阿sir,我没喝酒哦
总之,通过阐明“喝酒的人不止女性”、“不喝酒的人也能干杯”,喜力也重塑了自己的人群标签。
2018年,喜力停用了openyourworld这个全球主张。当时,喜力品牌全球高级总监GianlucaDiTondo对此解释是:
openyourworld的基本洞察,是‘为了让人生更进一步,你必须突破自我的边界’。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生活已经压力,很难再对此产生共鸣。
ForaFreshWorld
——喜力品牌全球负责人Bram
喜力一直鼓励人们出门社交。
《We’llMeetAgain》
在大家都很丧的时候,喜力也会安慰人们:没关系,还好假期依旧如常。
《HolidaysAsUsual》
疫情之后,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意识到线下相聚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喜力又将“劝你出门”纳入品牌表达的重点,并将箭头指向了线上社交、网络依赖。
与日本导演柳沢翔合作《ALockdownLoveStory》,短片再现了一场在线爱情的崩塌,揭示了线上社交的虚幻与不可靠。
2022年,元宇宙大热之季,喜力还办过一次元宇宙新品发布会。
“以数百万像素酿造”、“没有卡路里,没有隐藏成分,也没有啤酒”……通过一款略显讽刺的虚拟啤酒,喜力又对那些狂热追逐元宇宙的品牌,发出抨击。
在喜力看来,互联网并不能缓解社交孤独。在真实世界碰面,人与人才能相连,生活才有色有味。
2022年,喜力向那些已经深夜依然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发射投屏攻击。
“WorkingLate?TheClosercanhelp”(工作到很晚?thecloser可以给你帮助)
TheCloser是什么?
这是喜力研发的一款黑科技开瓶器。当你用它开启一瓶喜力,就能一秒关闭四周的工作程序,打开“下班”模式。(前提是通过蓝牙,把它连接了工作系统)
《TheClose》
“当人们习惯了加班,很多时候他们甚至忘了,断开连接也是一个选择。”
虽然只是脑洞黑科技,但大力推广TheCloser,喜力是希望用这款脑洞黑科技,鼓励大家workresponsibly(适度工作)。
同一主张下,这则催你下班的恐怖故事,也很有趣。
《TheOfficeCleaners》
正如喜力全球设计总监markvaniterson对啤酒的理解,啤酒是欢乐的助兴,也是生活的佐料。
呼吁干杯自由、为生活的“呼吸感”摇旗呐喊,这样的喜力,也在e人特质下更多了几分智性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喜力说的是:
“别冲浪了,出门去吧”
“别加班了,生活去吧”
潜义词都是:
“走吧,喝一杯去”。
人们投入夜色与人群的欢乐,喜力借此进入大众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0年欧盟的人均酒精消费量下降了23%。2023年,IWSR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全球10个酒精消费国中64%的消费者声称正在减少饮酒。
从涉猎足球、赛车、电影等领域,到探讨线上社交、适度工作等议题,喜力在啤酒之外的“跨界”,都便利了品牌人群策略的推进。
如果说1889年A酵母的发明,奠定了喜力流行了一个世纪的风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