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如何高质量发展——湖北科技助力茶叶产业升级

湖北是“茶圣”陆羽故里,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湖北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支柱、绿色、特色和亮点产业。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协同创新,为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并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茶香业强科技助力

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迈上新台阶。目前,全省育成国家级茶树良种3个、省级良种17个。由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的“鄂茶1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鄂茶11、鄂茶12等6个良种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金茗1号”成为湖北省首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茶树品种。通过研究茶树工厂化快繁技术,制定系列标准,建成孝感福良山、恩施、宜昌萧氏等一批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根据生产、市场需求,从省外筛选引进中茶108、金观音、白叶1号等特异新良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省果茶办等单位大力推广下,全省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49万亩,其中“鄂茶1号”近100万亩,成为湖北省当家品种;全省茶树良种率由2015年的55%增长至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茶叶绿色高效生产获得重大突破。根据湖北省主产茶区的地理气候及茶类特点,省茶叶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在鄂东北茶区,构建“茶叶配方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开沟深施”技术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2015年的878千克/公顷减少到477千克/公顷,化肥减施45.6%,茶叶增产3.7%~15.2%。针对鄂东南黑茶产区全年采摘量大、夏秋茶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建立茶叶专用缓释肥模式,茶园化肥平均用量从954千克/公顷减少到679千克/公顷,化肥减施29%,茶叶产量增加20%以上,茶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9.7%和4.0%。针对湖北省茶园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构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用药相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我国广大茶区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湖北省茶园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全省生态茶园建设。

茶园作业轻简化呈现新态势。针对山地茶园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省茶叶科技创新行动团队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的“内环式”栽培技术模式。优选出茶园耕作机械3款,施肥机械2款,履带式采茶修剪多功能机1款,茶园除草、绿肥还田机械2款,集成内环式设置茶行、轻基质茶苗、起垄覆膜栽培、间作绿肥、机械化管理、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标准茶园,实现了“一年交园、两年采茶”。“十三五”期间,通过示范引领,全省80%以上茶园实现轻简化管理,提高工效80%以上,降低成本60%以上,节本增效明显。

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二次飞跃。湖北省茶叶加工在由手工到机械制茶第一次转型的基础上,整体进入连续化、清洁化阶段,部分达到自动化水平,实现了二次飞跃。其中名优绿茶“一线两用”关键技术,实现了名优绿茶、大宗绿茶共线连续化加工;研发出的工夫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与配套技术,创新自动化萎凋、精准称量、自动揉捻、智能发酵及控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机采茶鲜叶配套加工技术与关键装备,突破了机采鲜叶不能加工优质茶的难题;青砖茶数控渥堆设备和压制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现青砖茶渥堆工序环境因子可控和自动压制;萧氏集团茶叶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投产,整个加工全程自动运行、数据可视且工艺可动态优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湖北省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260余条,较2015年增加3倍以上。

茶叶精深加工拓宽了增值链条。湖北省茶叶精深加工成为产业经济新增长点。其中,大悟、恩施引进抹茶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建立抹茶加工生产线8条,年可加工优质抹茶4000吨,广受市场青睐。萧氏茶业集团引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了茶苕酥、茶月饼等茶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应用低温提取、膜分离等先进工艺,加工出无糖、无着色、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味茶饮料。采花公司应用单宁酶和多酚氧化酶偶联技术、膜分离技术、微囊包埋香气回收技术,建成了年产量1000吨高品质的速溶红茶生产线。湖北中鑫公司装备茶叶精深及植物提取生产线,具备年产500吨茶粉体加工能力。竹溪梅子贡公司、宜都市绿源公司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鹤峰源峰生物公司速溶茶生产线均已投产见效。

茶叶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湖北茶叶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湖北省荣获“采花”“萧氏”等22件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襄阳高香茶”“赤壁青砖茶”等3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字牌等3个中华老字号,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抓东湖茶叙、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中国杭州国际茶博会为契机,叫响了“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品牌。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连年组织抱团出击,举办“健康边疆行”“健康沿海行”等品牌推介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了“生态湖北茶,健康千万家”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湖北茶品牌的知名度。

茶叶科研教学平台夯实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茶叶学科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其中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建有“一岗三站”;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省现代农业茶叶技术体系、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与协同推广、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茶叶团队;省农科院果茶所建立了省茶叶工程中心、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新建青砖茶湖北省工程中心、省茶叶创新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211重点大学,茶学学科属国家双一流学科园艺学的二级学科,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形成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建有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萧氏茶业集团拥有国家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长江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涉茶专业;恩施、宜昌、襄阳、咸宁、十堰等市州农科院设立了茶叶研究所等。这些平台与基层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联动,形成了湖北省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联合发力,夯实了茶产业发展基础。

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结合《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宣贯落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持续推进“六化”进程。

加力推进创新集约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茶行业社会组织和农科教、产学研推联动的作用,广聚“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强化茶产业发展有关项目支撑,加强“一懂两爱三过硬”茶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着力组织开展茶叶标准制定、品质评价、技术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推介、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等工作,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全产业链双向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实现“两端”(生产端、消费端)齐发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共提升,“三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优质高效型)同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新跨越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加力推进品种良种化。主要挖掘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创新性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开展特异、专用、优质茶树良种及配套技术研究,根据市场需要,选育高氨基酸、高茶多酚、低咖啡碱、低氟等新优品种;大力培育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专用品种,实现“五大茶区”茶树良种差异化发展;开发花香浓郁、栗香持久、滋味绵长的地方特异性品种。结合老茶园低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率提高到75%以上。

加力推进生产绿色化。大力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及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进一步开展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与土壤信息系统研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茶叶减肥减药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在主产区积极推进全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循环农业示范、茶园“四机”等集成技术,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实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力推全域绿色和有机茶发展再上新台阶,创建新“三品一标”示范县市。

加力推进加工精准定向化。重点开展茶鲜叶精准机采,高品质绿茶、红茶、青砖茶精准定向加工,出口茶轻简化精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大对茶叶精准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主要茶类专用核心装备研发推广;青砖茶降氟、出口茶降农残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培养一批茶叶加工工匠和评茶大师。实现湖北省茶叶加工第三次跨越。

加力推进茶产业多功能化。积极倡导“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增值短板;大力开发抹茶、茶食品、现代茶饮、茶工艺品、茶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茶主题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作者单位:宗庆波曾维超关永东,湖北省果茶办公室;龚自明高士伟,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THE END
1.科学·好书《茶树生理生态学》茶叶茶学科技奖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第五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研究方向为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品质调控。主持“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等10余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创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4QOQ2P05325Q3L.html
2.制茶工艺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莓茶传统家庭作坊制茶工艺探析建瓯其中,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松阳县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项目中茶及功能成分在食品加工中应用课题实施,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的松阳茶肉制品颇具特色,茶味卤肉制品、茶味腌腊肉制品、茶味熏制火腿、茶叶香肠、茶香肚、葱花肉(含茶)等系列新型茶肉制食品产值可观、效益显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925/8130107116004010.shtm
3.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研究团队在茶叶细胞壁富集氟机制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茶叶加工课题组在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ide accumulation in tea plant and changes in leaf cell wal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fluoride conditions”的研究论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80462&moduleid=21
4.借形题研究的野鹿盖亲子游由于孩子的学校发起了让孩子们在假期积极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倡议,所以钟老师决定结合遵义在茶叶方面的市情带着孩子们进行相关的探索,于是在周叔叔的帮助下联系了凤冈县野鹿盖茶叶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也算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把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号召,让孩子们能在玩耍中,实践摸索中潜移默化的树立研究意识、培养https://www.jianshu.com/p/01ac1cf6316e
5.茶文化调查报告精选(3篇)一、调研课题 以支教为纽带,探究贵州凤冈茶叶的发展现况 二、调研背景 凤冈概述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https://www.liuxue86.com/a/5080637.html
6.茶文化结题报告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 茶能祛病,茶能抗癌,茶能护牙,茶能净化血管,慎之饮茶。 茶叶的抗癌机理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掌握了许多关于饮茶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了解人们https://www.77cxw.com/fl/1044544.html
7.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篇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 ,我们小组5人与指导老师一齐提出了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分析与取证 ,结合茶叶的生长环境 ,与海南主要种植茶叶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相比较 ,得出结论 。这个调查报告主要结构是:先介绍茶树普遍的最适生长条件 ,再依次列举海南茶叶主要分布地五指山 ,白沙及万宁中的http://www.db51888.cn/gongzuobaogao/554963.html
8.《农业考古》编辑部开展江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调研5月16日至26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农业考古》主编施由明率“江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先后赴南昌茶叶交易市场、靖安县、浮梁县、婺源县调研。 课题组就江西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现状、经验成效、困难挑战等情况开展调研。围绕江西区域茶品牌整合与重点打造、区域综合大型茶叶交易市场建设、茶产业http://www.jxsky.org.cn/Wap/newsview.aspx?id=556895
9.研究性学结优秀范文(6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 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料,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珍惜品种多种多样,茶叶加工技术纯熟,产茶地面积广阔,特色茶叶风靡全球。为此,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课题: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http://touxiang.qt86.com/lizhi/wz/7327.html
10.关于茶产业发展与武夷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双赢建议加强产学研协作,与武夷学院茶学院合作,建立茶产业6.18虚拟学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建立武夷山茶产业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开展DNA指纹图谱课题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鉴别武夷岩茶不同的品种;建立武夷山大红袍、肉桂、奇种、桐木菜茶等种质资源点(圃)7个;武夷星争取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800万元,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19-11-07/1309284037.html
11.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方向http://www.hbaas.ac.cn/guocha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