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家监管总局发布阿里巴巴涉嫌垄断处罚决定书,正式向互联网巨头开战了!
圈外的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情况,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事情来龙去脉:
2017年,阿里巴巴斥资177亿收购线下零售商银泰,这么重大的并购事项,阿里居然没有向国家反垄断机构报备,直接来了个先斩后奏。
这种无视国家《反垄断法》的行为狂妄至极,现在处罚终于来了!
阿里的狂妄,又何止这一件。
比如,2015年淘宝大战国家工商总局,炮轰工商总局监管程序失当、执法过激,最后总局服软,淘宝大获全胜。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某度吃大瓜。
回到正题上,监管总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拿阿里开刀?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因为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央政治局开会,明确表态2021年经济工作将“加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是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确加强反垄断,背后的信号昭然若揭!
10月底,国家反垄断法律进入修法程序;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针对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等巨头涉嫌垄断开刀。
一个多月来,中央接连放大招,预示着互联网反垄断时代已经到来了!
颤抖吧,巨头们!!
无法无天的巨头们!
从1994年中国接入第一条64K网络专线开始,中国互联网已经狂奔了26年。
国家反垄断的铁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打下来?
因为巨头们所作所为已经无法无天了!
第一,个体户越来越难
首先出来挨板子的是最近正在吞并菜市场的巨头们:
今年6月,滴滴推出社区团购品牌“橙心优选”,创始人程维宣布:“橙心优选投入不设上限!”
7月,腾讯8亿美元投资菜场“一哥”兴盛优选;同月,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王兴放狠话:不惜代价拿下市场第一;
8月,拼多多上线“多多买菜”社区团购;
9月,阿里成立盒马优选事业部,纠集六路资本拿下社区菜场十荟团;
10月,今日头条上线“今日优选”,成立电商一级部门;
11月,刘强东公开发声:成立京东优选,亲自带队下场,打好社区团购这一仗;
……
短短几个月,资本市场开闸泄洪,114亿资金流入菜场,倾销似的价格打得小摊小贩毫无招架之力,年轻一点的沦为打工人,年老一点直接失业。
今天,新一轮寒潮席卷全国,小摊小贩顶着零下几度的低温做一点钢镚生意,巨头们跺一跺脚,不费吹灰之力砸掉了他们饭碗。
挤垮菜场个体户后,接下来是什么?
两头通吃?买菜分期付款?
不寒而栗!
我们再看看那些堆积如山的自行车、一地鸡毛的P2P、杀人不眨眼的长租公寓……
只想着割小民韭菜,从不攀科技高峰,挣快钱永远第一名——中国资本界应该感到羞耻!
第二,制造业苦不堪言
商家去了淘宝开店,就不能去京东和拼多多;
去了美团开店,就不能去饿了么;
2019年,卖微波炉的格兰仕和拼多多眉来眼去,某宝一怒之下掐断了格兰仕的店铺流量,直接导致后者20万台存货积压在仓库里,白白损失1亿多元。
现金流被断的格兰仕,现在都没缓过气来。
这就是巨头霸道的价值观,它垄断流量优势,掌握了对制造业的极大话语权,乃至是生杀大权。
毫无疑问,这种互联网巨头高高在上。
实体企业是死是活?有没有现金撑下去?
对不起,平台利益至上,杀鸡儆猴,绝不手软!
第三,消费者沦为砧板鱼肉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同一件商品,平台根据顾客的画像和大数据,计算出哪部分顾客付款爽快、对价格不敏感,那么这部分顾客的价格就更高。
随便举个例子:
天猫有个88VIP会员服务,每年交88元,买东西就有折扣。
那么交了会费,就更便宜吗?
太天真!
别不相信,一箱豆奶,普通用户62元,到了会员价就成了73块。
差别待遇,专杀熟客,这就是巨头本色——淘宝、美团、携程……一个都逃不掉。
巨头们有恃无恐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低于成本销售打垮竞争者、搭售不合理交易条件……中国互联网被搅得乌烟瘴气。
这就是国家铁拳砸下来的大背景——巨头和资本集中垄断,通吃制造业、个体户和消费者,上下游全部沦为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