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企业归根结底最最基本的是生存法则,也即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做企业就是做品牌,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品牌的经营之道,品牌运作得越成功,企业自然生存得越好。那么如何把品牌做好?或许人们会从品牌经营之道和传播炒作里告诉你如何做大品牌,但在这里,从根源上思考,正杨认为品牌要做好,除了常规条件以外,更必要的是“福报”,只有良好的福报作根基,企业才能稳健地走好,走远。
福报案例A:李嘉诚
李嘉诚的这番话,说出了成功的秘密,那就是自信、谦虚、奉献。李嘉诚是一位慈善家,做了很多善事,也正是因为行善积德,他才成为首富。他在最后说出了成功的秘密----奉献、行善、积德。他说,真正懂得如何奉献国家、民族及世界的人,才是真英雄。这样的人,福报自然降临,人有福报,企业的福报自然不小。
另外,从企业传承的角度来讲,李嘉诚也深得福报。李氏家族的继承问题,早就尘埃落定。2012年5月25日,长和系股东大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嘉诚公开宣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计划。根据李嘉诚的安排,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将会交予长子李泽钜管理。他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这三块业务也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权重最大的资产。次子李泽楷将得到父亲的现金资产,用于并购他喜欢的公司,其金额则以“倍数计”。李嘉诚说,李泽楷所并购的公司不会涉及目前长和系旗下的“六个系”业务,也不是传媒、娱乐项目而是传统和长远的项目。即使并购不成功,他也会预备用这笔资金让小儿子发展新事业。分家之后,家族资产几乎由李泽钜“一统天下”,他掌管着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为代表的、总市值超过8500亿港元的22家上市公司,使他个人名下总资产达到2900亿港元,身家超过其父,一跃成为华人新首富。而李泽楷也凭借自己敢拼创新的精神成功开拓了自己事业的版图。
另一反面的例子则是亚洲电视,亚洲电视是香港的一家免费电视台(另一家为TVB)。它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全球首家华语电视台,旗下开设有本港台、国际台、岁月留声等电视频道。在亚视的黄金时期,与无线并分天下,制作了一大批经典的节目,如《纵横四海》、《鳄鱼泪》、《雪花神剑》《银狐》、《仙鹤》、《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神针》等。至2000年中期,亚视的节目质量及竞争水平不断下降,又因股权数度易主,收视长期积弱,经营陷入危机。2014年,因多次拖欠员工工资,不断有亚视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的消息传出。2015年4月1日,香港政府决定不给亚视的本地免费电视牌照续期,4月20日又宣布:2016年4月2日免费牌照届满时将撤销配予亚视的所有频率。亚视这样一个老牌的电视台面临这样的结局,除了当时网络兴起客观因素外,更主要是股东数次易主,目光短浅,不顾社会环境和公德粗制滥造一些节目,加上拖欠员工工资,如此福报有减无增,每况愈下。所谓“德不配位,反受灾殃”正是如此。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做什么品牌都成功,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有钱也守不住。更何况钱只能这辈子用,而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累加乃至传承。
做生意,做企业,做品牌,靠的是福报,智慧是第二,两个合起来则是福慧双修,要达此法,唯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学习和思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作为一位学习型的品牌领导者,关键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读书学习和演讲交流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启示,然后回归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很多品牌的难题才迎刃而解。
品牌是多面性的综合门科,大到供应链关系、市场营销、公关策略、产品美学、力学等,小到质量、设计、色彩、造型、气味、材质等方方面面,品牌的创新无所不在,稍不注意,品牌就会被市场淘汰,只有学习,谦虚的,走到哪,学到哪,善学善思,善谋善为,为品牌的发展不断积累善缘,他朝一日方得更大福报。
品牌和人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碰到天花板,难以突破;此时仅靠表面的学习是不够的,而应当有深度地学习——修行!通过修行的方式来对待你的产品、感悟你的品牌,放下过往有限的认识,放下自我,与世界与自然与众生连接,不断地站在承担与奉献的角度,终会灵感源源不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缺一不可,而深度的思考则是境界的形成,企业家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修行的过程。
福报在品牌或企业里应如何积累?
首先珍惜已有的,这是惜福!对员工和客户和各种资源的珍惜,团队才会更上心,才能物尽其用,发挥更大的作为。在这个阶段的增缘就会形成下一个阶段的果报,品牌的发展要不断的结善缘,才有大量的人和物来助缘品牌。企业的责任最终应该是成为企业公民,即企业对社会所作的福报多寡,这个成长具体分为几部分:珍惜当下已有的福报,珍惜品牌已经有的人、物、一花一草,在同等条件下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就有了发展;不断对外结善缘,从惜缘到结善缘,也不断带来新的善缘,再惜缘,再发展,构成一种成长的模式。于是产生品牌的认知度和知名度,企业以好德(社会责任)为已任,通过社会的奉献和回馈,产生品牌的美誉度。由此,品牌与社会产生一种默契的生态链接环境,谁也离不开谁,在依赖度和作用度的日益趋大,企业由此得到更多的尊崇和另一层面的机缘,循次上升;品牌与福报的关系,落实到每个人和每一企业,即是个人的修为力和企业的修为力,通过修为,在不急不躁的前提下稳步强健。做企业就是做福报,做品牌也是做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