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傣族文学艺术中,诗歌与故事传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傣族诗歌包括古歌谣、情歌、叙事长诗三个主要部分。古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产歌、仪式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等几个类型。
情歌以主体内容而论,可分为“求爱诗歌”与“失恋诗歌”两大类。其特点都带有“情音”、“情话”、“情书”的混合含意。
傣族的叙事长诗有550部之众,包括创世史诗、神话史诗、英雄史诗和悲剧叙事诗几个大类,神话史诗《鸟沙巴罗》、《粘芭细敦》、《兰嘎西贺》与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英雄史诗《沾响》称为“五大诗王”,长诗中有6部有名的悲剧叙事诗,即《线秀》、《娥姘与桑洛》、《叶罕佐与冒弄养》、《葫芦信》、《楠波冠》、《宛纳与帕丽》。
傣族民间流传的故事多为口头流传,少数的手抄本。故事的种类有神州、历史传说、风流传说、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童话寓言等等。[27]
傣族创造了民族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其绘画主要有壁画、长诗文本插图,版漏金水装饰图案等。壁画主要绘制在佛寺的墙壁上,多是佛经故事和佛本生故事,有“三魔女斗法”、“萨陲太子出游”、“鹿本生经”、“舍身喂虎”、“六象朝拜”、“菩提树下诞生”、“涅般”等。此外有少量以叙事长诗为题材的壁画和反映傣族生活、劳动、狩猎、沐浴、出征活动的画面。[27]
民族歌舞(5张)
傣族称歌曲为“甘哈”。傣族传统的歌曲有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也尚”的劳动歌,称为“浪笙”的欢喜欢调以及山歌,用胡琴伴奏的歌曲、诉苦歌等。
傣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有孔雀舞蹈,主要有孔雀舞、金鹿舞、白象舞、歌舞、象脚鼓舞、武术舞等。表演孔雀舞、金鹿舞和白象舞,分别以孔雀、马鹿、白象的模具为道具,由表演者披戴模型,模拟孔雀、金鹿、大象的各种动作。
歌舞,常见有《依腊灰》、《花环舞》、《软苏舞》、《荷花舞》、《腊条舞》、《帽子舞》、《扇子舞》等。
象脚鼓舞,是以象脚鼓为道具,挎鼓边走边舞的男性舞蹈。舞者自作伴奏,配以蹲、踢、蹬、扫等腿部动作。节奏铿锵明快,动作刚柔兼容。
武术舞,是舞蹈与武术兼容的舞种,包括拳术舞、精术舞、刀术舞。舞者为男性,或赤手空拳、或手持刀、棒、双人对舞,作击、刺、劈、砍、配以腿部的跃、蹲、蹬、扫动作,以锣鼓作伴奏而舞。[27]
傣文贝叶文献包括两个大类:佛教经典、傣文文献。傣族的贝叶文学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部分:记录、整理和改变傣族民间古老的口承文学作品;引入信奉南传佛教的诸民族国家的文学作品;由佛寺培养的傣族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27]
民族习俗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男孩到11岁左右,即请人文身,文身的图形大多以虎、豹、狮、龙、蛇、鹰为主。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24]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楼近方形,上下两层,
傣族民居(4张)
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24]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民族节日
2017年西双版纳告庄水灯节
傣族重大传统节庆有“桑堪比迈”(泼水节)、豪瓦萨(守夏或入雨安居,俗称关门节)、奥瓦萨(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称开门节)等。哈尼族(阿卡人)主要有“嘎汤帕”、“耶苦扎”等传统节日。[28]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特产美食
编辑
地区特产
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在勐海有一株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著名的茶叶品种有:南糯白毫、佛香茶、云海白毫、岗绿、旋云茶等。[29]
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为哥伦比亚湿法加工的小粒种咖啡一类。[29]
特色产品及特色饮食(8张)
西双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番荔枝、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29-30]
番木瓜傣语称“麻贵沙宝”,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勐养,橄榄坝等低海拔河谷盆地。[31]
勐板橘是柑橘类碰柑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傣语称为“麻租勐板”,因原产地在今勐海县打洛镇勐板,曼桑一带而得名。[32]
椰子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西双版纳低海拔河谷盆地一带均有栽培,主产于橄榄坝,景洪坝。所植椰子有高脚椰子,矮脚椰子。[33]
柚子俗称大泡果,西双版纳傣语称“麻景掌”或“麻哦”。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河谷盆地。[34]
树菠萝又叫菠萝蜜,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蜜”,是西双版纳地区所产水果中果实最大,气味最香的水果,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坝区。[35]
傣锦
西双版纳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36]
傣锦是傣族著名的纺织品。织锦用线用木质纺车纺织,以红,蓝靛叶和其他染料浸染成各种色彩,织锦时,要先设计图案,制作“纹版”(图案样本),再按“纹版”式样在木织机上安排色彩各不相同的经线,维线,织出色彩斑斓的傣锦。
传统的傣锦,除用作床单,被面,门帘横头。挎包裙饰外,还织长幡用于拜佛。[37]
特色食品
主词条:傣味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5年底,全州共有17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3个,5个小镇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