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香菜还有颇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菜可消谷,补虚,治五脏。香菜又称“芫荽”,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芫”字为“鱼毒也”;“荽”字为“香口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发汗透疹,利尿通便,祛风解毒。现代研究发现,香菜之所以香,获得“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为它含有挥发油和挥发性香味物质。
俗话说:“男人不食烟和酒,活着不如一条狗。”下面,有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你听,听完之后你会发现,这段故事更优美动人……从前,有个书生,与邻家小姐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后来,书生进京赶考,因未行贿主考官,从而落第,小姐的父母闲贫爱富,就强迫女儿嫁给财主的儿子,小姐性子刚烈,悬梁自缢了。
古时候的顺州南河县,有一个人名叫何田儿,何田儿从小体弱多病,整天没精打采,没有一丁点儿男子汉的样子,远远近近的姑娘小姐都不肯嫁给他,因此,何田儿到了五十八岁还是孤身一人。何田儿在家闲着无事,觉得不如去拜个道士为师,一来学点仙术,二来也可强身,于是就拜了个道士为师,并跟随师父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
华佗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他博学广识,精通各种疾病的治疗,在百姓中享有盛名。人们遇到疑难病症时,总会满怀希望地去找华佗,而华佗也总是不辜负人们的厚望,治好了一个又一个病人,得到“妙手回春”的赞誉。有一天,华佗忙了一整天,到了傍晚稍稍空闲下来,诊所里也暂时没有病人,华佗便趁着这难得的空闲坐下来,研读医书,总结经验。正当他看得认真时,却听到有人喊他:“华佗先生!华佗先生!快救救我吧!”华佗急忙抬头,只见一位妇女用手捂着半边脸跌跌撞撞地进了诊所。
核桃属于胡桃科落叶乔木干果。我国栽培核桃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核桃的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现今核桃分布全国各地。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抗氧化之王”、“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
神农一生下来就很奇特,肚子光亮透明,像个水晶,脏器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用火烧东西吃,花草鱼虫全都是生吞活咽的。这样,人们就常常闹病,甚至死掉。神农看着好难过啊!于是下决心,把看到的东西都尝一遍,看看它们在肚子里面是怎样变化的。好吃的呢,就放在身子左边的袋子里,给人吃,不好吃的呢,就放在身子右边的袋子里,留作药用。
中国各地人民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有白糖年糕、红糖年糕、猪油百果年糕、枣子年糕、桂花赤糖年糕、水磨年糕……名目繁多。老人们都说,过年吃年糕是盼望“生活节节高”,是一种讨取吉利的旧俗。年糕,到底始于何朝何代?何人所创的?还有一段古话呢!相传,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采纳了大臣伍子胥的建议,修建王城,并交由伍子胥督建。几年之后建成,名为“阖闾大城”。
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即是寒食节。这个民间约定俗成的节日,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有一段动人心魄、令人思索的历史佳话流传至今。相传,公元前655年,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流亡国外。一天,途中寻不得食,介子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感激零涕,说:“让我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说:“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大业,臣岂图他报啊。”公元前636年,重耳返回晋国成为国君。复国后,晋文公论功封赏诸臣。功分三等,跟随其流亡者首功。介子是从亡者之一,又割肉啖君,理当首功。但封赏时,介子不在场,晋文公竟把他给忘了。
白菜,古时又叫菘,有“菜中之王”的美名,据说这是齐白石老先生提出来的。齐老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于是,“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胫而走,流传开来。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故有“冬日白菜美如笋”之说。大白菜属于芥菜属,是芜菁和油菜的野生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