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小明拍球8个,小军拍了多少个?

提问:这样的题目我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小明和小军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快乐老爷爷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小军比小明多拍3个;小军比小明少拍10个;小军拍的是小明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好,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快乐老爷爷高兴极了,还列出了三个计划,给同学们提供找到快乐的途径,老爷爷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快乐老爷爷决定让大家上街购物,看谁计算最棒!

1、(出示课件)计划一:上街购物我真棒

(1)出示:一条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a、一件上衣的价钱是多少元?

b、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c、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2)、谈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板书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那么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1+3”表示什么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并板书)。

(5)、解决第三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6)、比较:

师:这三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像这样要通过两步计算求出最后问题的实际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在解答两步计算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必须先求哪一步,再求哪一步。

2、(出示课件)计划二:乐于助人真开心

村里王奶奶养了许多鸡和鸭,星期天,小昕组织几个小伙伴帮助王奶奶放家禽。

(1)、练一练: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说说第一步求出了什么,第二步求出了什么。谈话:帮助王奶奶赶完鸡鸭后,伙伴们决定放松一下,玩跳绳游戏。

(2)、练一练: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三题。

弄清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说思考过程。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课件)计划三:智力大比拼:

出示:陈宇捐款2元

四(3)班每星期买零食的钱数比四(1)班多30元

四(1)班每星期买零食要花掉730元

钱吴超捐的钱数是陈宇的5倍

郭婷婷每分钟做的比他少4题

陈涛每分钟做20道口算题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信息,添加一个问题,使它变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列出算式。并说说看了计算结果,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小结:今天,同学们过得非常有意义,出色地完成了快乐老爷爷的三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

教材分析

两步乘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表内乘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体操表演的情景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的一个问题:3个方阵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学校开展运动会竞赛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练广播操的三个方阵的主题图,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探究其它的解决策略

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会有:每行有10人,有8行。每列有8人,有10列。有3个方阵。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两个方阵有多少人?三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最容易思考的解决方法:先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策略。预设:学生可能探究出以下几种策略:①把三个方阵作为一个整体横向看,先求三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再求8行有多少人?②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教育。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及时演示课件,让学生清楚看到方阵中的每行、每列。主题图为学生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发现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三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很强。所以,在学生汇报方法的时候,教师及时演示动态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3.优化解题方法。

4.小结: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鸡蛋问题,指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让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第1、4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比较这几种方法找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学生总结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探索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

同一应用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就会找到不同的“思路”,并能从“多解”中通过“比较”,找到“巧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先想后说,能完整、准确、有条理地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的训练,有利于规范学生有序严谨的思考过程,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板书设计

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1个方阵有多少?3个方阵一大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行?8×10=80(人)10×3=30(人)3×8=24(行)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8大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80×3=240(人)30×8=240(人)24×10=240(人)8×10×3=240(人)10×3×8=240(人)3×8×10=240(人)

(里面的问题都是用纸条贴出来的)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整堂课,我始终贯穿着阳光小学举行体育运动会这一主线,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说说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配合课件动态演示每种方法的每个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说算式的意义、说思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本节课中我觉得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清晰地理清解题思路及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方面掌握得比较好。

5.本节课我基本上是上得比较扎实,学生也有些所获,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学生解答出第一种方法后,我会让寻求到第二或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自己上台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有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更能加深理解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提高自己课堂的驾奴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

(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28元

一套衣服要?元

裤子

上衣

是裤子的3倍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让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1+3=4

28×4=112(元)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4.出示修改后的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学生改画线段图)

比裤子贵?元元

(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多个学生说)

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

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红布

花布

多?米

8米

(1)

26米

12米

一共修路?米

第一天

第二天

(2)

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说明

只有两个条件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力求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一,重视知识铺垫。课始复习中,通过动手画圆的练习,提示了基本的倍数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画线段图作好准备;同时还安排了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的练习,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

第三,强化应用练习。有层次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84,例题5.

1.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20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理解题意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

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3、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呢?

看看车上有多少个座位。

你准备怎样计算座位的个数呢?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4、检查

解答正确吗?

2、小结: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呢?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四、总结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前准备

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5+4=5×7+1=4×9+8=

6×8+5=8×3-6=9×9-9=

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1)谈话引人: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

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a.4+4+4+7=19(人)

4×3=12(人)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12+7=19(人)

6×2+7=19(人)

c.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

师先引导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10+3-4=9(只)……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作业设计(视情况,投影出示)

1、小白兔种了7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个练习本,每本1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板书:

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4×4=16(人)16+3=19(人)

教学反思:

乘加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学生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好”、“优”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l0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1、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理解每一步过程解决的.问题。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72÷4÷396÷2÷6135÷3÷5168÷7

2、解答问题。

(1)学校图书馆买来《海底世界》系列丛书24本,放在3张阅览桌上,平均每张放几本?

(2)商店里有90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水果箱里,每个水果箱装多少千克?

(3)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解决问题。

(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

①一共有60人表演团体操,②平均分成2个方块,③每个方块里又分成5个小圈。(或一共有10个小圈),④也可能出现,每个小圈有6人。

(2)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依据以往的知识,结合”旧知铺垫”的准备题,可能提出:①每个方块有多少人?②每个小圈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对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60÷2=30……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30÷5=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通过引导,得出60÷2÷5=6(人)

②5×2=10……每个方块有5个小圈,2个方块有10个小圈。

60÷lO=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4)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获得成功体验。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100页的“做一做”。

这是一个图文结合的情境题,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收集信息数据。

(2)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960÷6÷8=20960÷(6×8)=20

先解决“一共可以装多少盒”,或先解决“一箱装多少个杯子”,再解决可以装几箱。

2、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①认真审题,收集信息数据。②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③列综合算式计算。完成后,展示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4、15、16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62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它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尝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尝试用递等的格式进行解答。并在具体情境意义的支撑下,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除的知识,对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用分布列式,极个别学生已在平时接触综合列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列综合列式。

根据上述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经历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寻找有效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找到关键的中间问题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小朋友,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幅出示主题图,配着音乐、师描述场景,整体呈现主题后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生找到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

1、师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生找到数学信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每辆坐3人

2、但是小朋友的总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3、为什么解决碰碰车的问题而去找划船的小朋友了呢?

4、列式计算

5、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的。

请2个学生反馈说一说。

6、师小结解题方法,并初步提炼从问题——信息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信息——问题综合分析法的思想。

请1个学生说一说。

(三)列综合算式

1、能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道算式吗(生独立尝试)

2、反馈综合算式,教学递等式,理解计算顺序。

师边板书边说: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6?

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算式,一般从左往右算。

3、发现得到: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的异同

发现格式不同,意义相同:都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人?所以属于同一种方法。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1、出示蛋糕图

(1)师:几个小朋友春游玩累了,几个好伙伴打算休息吃些蛋糕,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不能用今天刚学的本领来解决。

(2)生独立解答,同桌互说想法。

(3)投影反馈学生的作业

生1:3×8=24(块)生2:3×8÷6

24÷6=4(块)=24÷6=4(块)

(4)请学生自己解释算式的含义,肯定两个学生的解答,鼓励其他学生向生2学习,马上运用今天所学的新知。

2、分可乐

(1)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2)请4位学生来板演

①3×3=9(人)②18÷(3×3)③18÷3=6(瓶)④18÷3÷3

18÷9=2(瓶)=18÷9;6÷3=2(瓶)=6÷3=2(瓶)

(3)生生互动,你问我答,理解解题思路

如:××,请问: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4)找相同意思的算式,真正明白分步和综合的具体含义。

3、鸡妈妈找算式

(1)课件播放母鸡和小鸡的叫声,请学生猜一猜谁来了,鸡妈妈捉了24条虫子,每个孩子分鸡条?帮母鸡妈妈找到正确地算式。

①24÷(2×4)②24÷4

(2)学生伸手指表示,说说为什么选?

(3)如果选②,问题该怎么改?(“每个”改成“每窝”)

(4)师小结:每窝相对应的是窝数,每个相对应的是个数,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信息和问题要一一对应。

四、激发兴趣,闯关营救

师讲故事:美羊羊被红太狼抓走关在一个秘密的山洞里,狡猾的灰太狼设了三道机关,只有破了这3道机关才能救出美羊羊。

第一关:来到山洞前,只见很多盆鲜花拦住了去路,必须摆好这些花才能进去,每行摆4盆,可以摆几行?(学生反应缺少信息,不能做。)

再出示信息:有3堆红花,每堆8盆

第二关:出示信息

①喜羊羊每餐要吃1千克的`青草

②懒羊羊每餐吃得是喜羊羊的3倍

③暖羊羊吃得是懒羊羊的2倍

你能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第三关:见到了美羊羊,可怜的她被一条有机关的绳子五花大绑,这根12米长的绳子被对折了一次后,再对折了一次是多长?

a.12÷2=6(米)b.12÷2÷2=3(米)c.12÷(2×2)=3(米)

高兴的同时,我们静静的回忆一下,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六、看书练习,个别指导

学生看书后,做课堂练习,师批改。以动态的方式整体呈现主题图,让学生看懂两幅图的含义,清楚之间的联系。优美的轻音乐,让枯燥的、理性的“解决问题”有了一丝地生动,自然激发学生解决图中问题的欲望。

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尝试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突破中间问题,明白图中红色箭头的意思。

——同桌交流

初步建构分析法模式,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信息——问题来思考,渗透综合分析法感受不同的思考方法。

递等式格式第一次出现,需要详细讲解书写格式,在具体情景依托之下,顺理成章地明白了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打通了分步和综合的意义。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基本练习,巩固新授,放手独立思考完成,投影反馈两个不同的列式方法,通过比较发现,都是先算“一共有几块蛋糕?”再次建构两步计算的解题模型。

——独立完成后,黑板板演

本题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体现解题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反馈,通过生问生答互动的形式,大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油然提升。

课至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让二年级的小朋友略有些倦意了,有趣味性的游戏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小朋友保持学习的热情,选题中突出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特征区别,并渗透信息和问题一一对应的思想。

有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美羊羊”故事是小朋友的最爱营救任务急不可待,在紧张而又刺激的氛围激发着学生的聪明才智。练习巩固,深化变得水到渠成。虽是虚拟的情景,但学生的情感却是真挚的,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每条坐4人先算:

有6条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再算:

每辆坐3人需要几辆碰碰车?

4×6=24(人)4×6÷3

24÷3=8(辆)=24÷3=8(辆)

课后反思:

带着自己的理解把一纸的设计付诸于实际教学,当中有欣喜有质疑,有收获有遗憾,我都一一珍藏,正是这些使我的教学走向更加成熟。退去上课的余热,静静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选材不必“舍近求远”

听过很多公开课,为了教学新颖,创设了很多不同于教材的情景。我认为教材是课堂的载体,不应轻易地脱离教材,花很多精力去另起炉灶。如果教材提供的材料不适合该地区的实际教学,那该另当别论了。于是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前后尝试了两种呈现方式。其一:先出示第一幅小朋友在玩划船图,引导学生找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再描述这些划船的小朋友去玩碰碰车,解决“需要几辆碰碰车?”把两幅图分解成2部分,把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了,教学实施的非常流畅。但流畅的背后我在思考:这样是否违背了教材整体呈现的意图呢?虽然在图中有一个红色箭头,表示“玩碰碰车就是划船的小朋友”,但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分步呈现,是否削弱了学生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于是我又尝试另一种方案,其二:动态逐幅出示,老师用简洁语言描绘情景,直接发现问题,从问题开始入手,层层寻找需要的信息,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个人感觉第二种方案更加贴近教材的意图,使得课堂显得更加大气,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分析数量关系不必“羞羞答答”

三、教学尺度应该合理把握

在例题中出现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其中递等式的书写格式第一次出现。曾经我也犹豫过,既然教材里出现了,是否该落实教学,让每个学生掌握呢?翻阅整套教材,发现四下有一单元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教学递等式和运算顺序,于是我思量斟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用递等式来书写,但并不作为教学重点,要求人人掌握,运算顺序也是建立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的,真正体现学生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愿望是美好的,实际教学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都如视珍宝,使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走的更宽,更坚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至例2。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3、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温州乐园图】

成人票:90元人;

儿童票:半价(1。4米以下)一天的售票情况

成人票儿童票

上午280张一天共80张

下午150张

1、师:请你观察这副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同级运算:共售出多少张票?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加减)

儿童票共卖出多少元?(乘除混合)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共需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

(一)生汇报

(一步计算的可以直接解决。)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儿童票卖出后共得多少元?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共需多少元?

(二)同级运算

1、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问题一: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

问题二:儿童票卖出后共得多少元?

(1)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生汇报

师: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题目。

课件出示:

A成人票上午卖出280张,下午卖出150张,儿童票一天卖出80张,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

B成人票90元,儿童票半价,卖出80张儿童票共得多少元?

(3)独立思考解决。分步列的同学能不能试着列成综合算式。

(4)做好了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5)生汇报算式

师:你是怎么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这一步?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

A180+120-80180-80+120120-80+180

=300-80

B90÷2×8090×80÷2

师: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两级运算

师:如果把加减乘除混在一起又怎么计算呢?请你们来解决一下第三个问题。

问题三、买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要多少元?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展示生汇报:90÷2+9090+90÷2

=45+90=90+45

=135=135

师:这里有两位同学做的,他们这样算对不对?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吗?

师:他们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什么?为什么都先算除法?

师:这两题的运算循序和前面这几题有什么不一样?

预社生:有除法和加法在一起,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师:那跟减法在一起呢?乘法跟加减法在一起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1、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100×3+10200-10×516-20÷2

(1)师:这些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师:你能不能联系生活,来解释一下。选择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加减乘除在一起,我们按照怎样的循序来计算?

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THE END
1.小零食简笔画简笔画红豆饭小学生简笔画大全 简笔画手账素材小零食zizzt图片 食物简笔画图片大全,可爱小零食简笔画 美味零食简笔画薯片怎么画 的点赞加收藏零食简笔画文化绘画食物简笔画图片大全可爱小零食简笔画 简笔画小零食296107 61 610629小零食简笔画人文 简笔画手绘教程之食物小零食篇2食物简笔画 手账画法怎样画食物简笔 https://www.en369.cn/jianbihua/xinxi-4-13600-0.html
2.100幅甜品插画打卡(98/100)哔哩哔哩100幅甜品插画打卡(84/100)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啊 68 0 100幅甜品插画打卡(83/100)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啊 77 0 100幅甜品插画打卡(85/100)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啊 79 0 100幅甜品插画打卡(65/100)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啊 103 0 100幅甜品插画打卡(71/100)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好啊 167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hzGYmEgF/
3.跟随抖音,用简笔画轻松描绘诱人美食跟随抖音,用简笔画轻松描绘诱人美食阿燕姐说育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儿子一脚踹爸爸,不料被爸爸直接撂倒,网友:这爹有点狠呀! 巴比伦生活 733跟贴 打开APP 奶奶拿安眠药给孙女吃,竟然只是这个原因 娱姐做实验呀 1跟贴 打开APP 妈妈美若天仙,看到女儿的长相,终究是干不过爸爸的基因! 皮球看https://m.163.com/v/video/VYGO7VV23.html
4.90后小零食简笔画简笔画可可爱爱的小零食简笔画 一组图兔寻可爱小零食简笔画教程 超级简单 可可爱爱的小零食简笔画 简笔画100个小零食来咯 存着慢慢画 可爱零食简笔画 简笔画教程零食之薯片 简笔画教程之零食篇 薯片 零食简笔画 原创 简笔画教程之可爱哒巧克力棒 简笔画教程之零食篇 可爱巧克力棒 休息热门http://m.99phb.com/jianbihua/99173.html
5.食物卡通图片简单可爱信息服务行业资讯1. 哇,我超爱那些简单可爱的食物卡通图片,看着就心情好!2. 每次看到这些卡通食物,都觉得食欲大增,真是太可爱了!3. 食物卡通图片真是治愈神器,看到它们就感觉整个世界都美好了。4. 这些卡通食物图太有爱了,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笑出声。5. 简单可爱的食物卡通,让我觉得https://m.ruimei8.com/news/show-225090.html
6.100种小零食画法相信很多女生都很爱吃甜食,尤其是蛋糕之类的,尤其是在蛋糕店看到蛋糕就走不动了。那么今天就分享一款蛋糕的简笔画,一起来看看吧。材料:纸张、铅笔、彩色笔。1、先画出蛋糕的底座。2、画出蛋糕的身体。3、画出蛋糕上面的草莓。4、最后涂上好看的颜色就完成了。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9560535374428180.html
7.100种简笔画零食,100种零食简笔画步骤图简笔画图片大全简笔画零食零食的简笔画怎么画 零食简笔画图片大全 简单可爱小零食简笔画图片大全 零食怎么画好吃的零食简笔画 手帐 简笔画 手绘教程之食物小零食篇2 儿童简笔画零食与小甜品的画法让人胃口大开 零食简笔画图片大全迷你小零食简笔画图片大全 100种简笔画零食零食的简笔画图片大全 各样零食简笔画 零食简笔画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124506611e5c7fbd.html
8.画零食100种:薯条的画法,你学会了吗教育视频哇塞,好厉害,特别是第一! 2019-09-29 4 天天八卦社 大大,你能不能画一只小龙虾呢?我觉得我好像喜欢小龙虾翅,可不可以? 2019-09-30 蕉仔博 姐姐,我只想说你画的好看吗? 2019-09-29 madmanSiu 姐姐你什么时候直播啊 2019-09-29 / 21/ 2/ 2https://tv.sohu.com/v/dXMvMzM4NDUwMTg3LzE1NDg2MTgxMy5zaHRtbA==.html
9.绘画教程甜蜜的冬季回忆:探索冰糖葫芦的多彩世界随着冬季的到来,街头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美食——冰糖葫芦。这串色彩缤纷的甜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更成为了温暖与快乐的象征,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一丝温馨。小朋友们,你们吃过冰糖葫芦吗? 冰糖葫芦:冬季的特殊美食 冰糖葫芦,也称为糖葫芦,是一种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kyNTU5NQ==&mid=2247655583&idx=2&sn=a676def15cf9d7eaadfc0639bccb122f&chksm=eae82ddc3cdfa879d709a013cd227a75d069d66259a7b6965d7571f6773e24063c63c929666c&scene=27
10.儿童简笔画:十几款零食与小甜品的画法,简单的美食更充满诱惑力今天,Yoyo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食物简笔画教程 美味可口的甜品,大家有足够的定力去抵挡吗? 千万别画着画着溜去吃零食了哦! 薯条 雪糕 纸杯蛋糕 更多精彩的简笔画教程请关注 幼儿园创意亲子手工(kidsdiy95) 雪条 面包 披萨 饮料 甜甜圈 汉堡薯条 咖啡 三角蛋糕 西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2/07/11222586_647547423.shtml
11.?多种零食的手绘画法,零食简笔画大全多种零食的手绘画法,零食简笔画大全。零基础担心学不会画画?其实,这些问题你都无需担心!因为轻微课会指导你好的学习思路,让你熟练掌握画画技巧,让你画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画!同时跟客服联系可以获得免费漫画教程,教程资源包括:素描头像、水彩人物画、漫画招贴画、插画海报、人物原画等等。零基础想学画画的同学点击轻微课https://m.qingwk.com/baike/46367.html
12.视频指南(分类)【六种唇妆画法 |变美小技巧系列 1】#幼熙美妆#你不知道的唇部打造方法,解决6大唇部问题!开春干裂、嘴唇干瘪、嘴角下垂、唇形不明……根据唇部特点画出最适合自己的唇妆。超强干货!港风、日系、韩系…唇妆全搞定。纠结患者也不怕,教你选择唇膏颜色和质地~唇妆大不同,改变唇妆改 ?https://weibo.com/a/hot/7564313350969346_1.html
13.达芬奇艺术教育——炫彩一夏零食写生 宝贝们最喜欢的“零食们”这次搬进了自己的画面中, 一起来欣赏下吧! 立体色彩装饰画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色彩的搭配 边框轻粘土围边塑造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装饰出凹凸质感的作品,从中培养了孩子的细心与耐心,让孩子了解绘画不止局限于画笔,还可以运用身边的种种材料。 https://www.meipian.cn/1jqgym6j
14.水彩湿画法:先从小幅开始杨同学的水彩小作品合集湿画法的风景对控水要求很高先从小幅作品去理解[强]后期就可以尝试大幅作品啦#水彩 #合肥画室#画室#成人画室#零基础学画画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262507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5.妆给你看7种常用眼线画法画出大眼睛生活【妆给你看】7种常用眼线画法 画出大眼睛 生活 手把手教你化妆护肤 12月11月10月09月 2017-09-21 7种常用眼线画法 画出大眼睛 2017-09-15 学生党必会的伪素颜妆容! 2017-09-08 参加婚礼气死前男友的妆! 2017-09-04 100%不会出错的实用眼影画法https://www.mgtv.com/b/317969/41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