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1)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生境分布】生于荒坡、低丘陵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多已折断,长约30厘米,粗约0.5厘米。老茎红褐色,细茎红棕色,三角状,棱上被粗毛。叶片红棕色,革质,叶柄具翅,与叶片相连。气香,味微甘。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化学成份】叶中含鞣质7.1~8.6%,二氧化硅0.5~2.32%,氧化钾1.3~3.0%。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涩微甘。"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微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HúLuChá
【英文名】HerbofTriquetrousTadehagi,TriqretrousTadehagi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dehagitriquetum(L.)Ohashi[Desmodiumtriquetrum(L.)DC.;Pterolomatriquetrum(L.)Benth.]2.Tadehagitriquetrum(L.)Ohashisubsp.pseudotriquetrum(DC.)Ohashi[Desmodiumpseudotriquetrum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500-700m的荒地、低丘陵地草丛中。
2.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路边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l)葫芦茶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楼,棱上疏被租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
(2)蔓茎葫芦茶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荚果仅背、腹缝密生缘毛。均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显微鉴别葫芦茶茎横切面:呈三角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4-5列类图形薄壁细胞,棱角处有3-4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较大部位;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髓部三角形。本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表面中央有尖突的棱脊,叶背中脉向外凸起。中脉维管束5个,下方3个较大,排成弯月形或连成槽状,韧皮部在木质部下方,上方2个较小,韧皮部位于本质部之上。中柱鞘纤维成环。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气孔及毛茸均较少。下表皮细胞垂周轴式。腺毛易见,腺头3细胞,直径15-20μm,腺柄2细胞。非腺毛百2种,一种为单细胞,长达14μm,基部直径30-50μm,壁厚,表面有疣状突起;加一种2-3细胞,长60-85μm,直径为8μm,壁薄,顶端常弯曲呈钩状。
【化学成份】叶含鞣质(tannin),二氧化硅、氧化钾。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碎叶10g,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滤过。滤液加盐酸3滴和锌粉少许,溶液呈粉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肺;肝;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