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茶为何能相遇相通?一位法师做了深入研究!

1、佛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传统,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是佛教第二故乡,佛教大国,汉语系佛教强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指儒释道,释即佛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高僧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可见,中国禅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重要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可以说,禅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世道与人心。

二、禅与禅的故事

(一)佛教的特质为禅

1、何为佛教?《增—阿含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答案,既标准,又准确。答案告诉我们:凡是邪恶的,不要去做作,凡是良善的,努力去奉行;这还不够,还要自我净化自己的意念、思想、灵魂;这就是佛教,也是佛陀及诸佛的教导。

2、佛教的道理还体现在三大理论系统

第一:法界缘起,世界真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看破、放下、自在。

第二:法界缘起,世界妙有。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珍惜、提起、精进。

第三:法界缘起,世界真空又妙有。所以,再一方面,我们要中道、辩证、圆融。

3、何为禅?境界是: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入禅方法是:守心如一,摄心如无。次第是:闻思修、信愿行、戒定慧、空有中。种类如:默照禅、话头禅、念佛禅、止观禅。中华禅是印度禅法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

(二)关于禅的故事

1、故事之一: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宋、释普济之《五灯会元》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后来,迦叶尊者又传承阿难尊者,分别为印度禅门的一祖与二祖。

这故事告诉我们:禅法,靠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彼此默契、心领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拈花一笑、衣钵真传。

2、故事之二:达摩面壁,慧可断臂

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在南京,与梁武帝一言不合,便“一苇渡江”,去了河南嵩山,面壁九年,始才出山。其间,慧可前往求法,达摩未予理会。慧可想,古人求法,老师饿了,学生就将骨头敲开让吸取里面的骨髓,从自己身上扎出血让充饥,割下珍贵的头发掩埋泥里,让踏过去,或者,舍身跳崖去喂老虎,以救老师免遭饿虎侵害。我慧可,为求法,该做什么呢?便昼夜立雪、断臂呈供,以求安心。达摩与慧可的著名对话如下:

慧可禅师: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禅师:我与汝安心竟。

为此,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

达摩生前,预言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后世应验,禅门分五宗: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往生之后,“只履西归”,甚是传奇。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总是不易的,需要坚持,甚至牺牲。只要坚韧,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磨杵成针。

三、茶与茶的故事

(一)茶的种类与功效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中国茶叶主要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为加工茶等。

从喝茶到品茶,从茶艺,到茶道,中国茶的功效,大者,可以养身、养心、养灵。细分之,则如:以茶解渴,以茶消化,以茶清醒,以茶净气,以茶作药,以茶保健,以茶代酒,以茶作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配器,以茶祭祀,以茶代禅,以茶献艺,以茶旅游,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清心,以茶寡欲,以茶怡情,以茶养性,以茶促和,以茶致富,以茶强国,等等。

(二)关于茶的故事

1、故事之一:因为茶叶,导致一场战争,一个大国没落了,成半殖民地

清朝,中英茶叶贸易量很大,中国出茶,英国出银。作为英国,茶叶税收是财政的重大收入。由于中国茶叶源源不断地卖向英国,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绞尽脑汁,想多卖点什么给中国,但中国什么也不缺。

为此,英国想出一个损招,把鸦片卖给中国。因为鸦片输入中国,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快缩小,但中国人却因此陷入灾难,成东亚病夫。为此,有识之士,如林则徐等发起禁烟运动,导致中英双方因为贸易利益冲突,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是中国惨败,割地赔款并开放港口。大清因此开始没落,沉沦了,从一流帝国,成为三流国家。

2、故事之二:也因为茶叶,又导致一场战争,一个国家因此独立,崛起了

四、禅与茶的相遇与相通

(一)禅与茶的相遇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事记》说:“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关于佛教僧人种茶的最早记载。茶叶界有对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到了唐朝,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到宋代,吴理真被赐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茶园被封为“皇茶园”。今天,蒙顶山天盖寺还供奉茶祖吴理真禅师的圣象。

东晋时,庐山慧远是中国茶礼的倡导者,他还倡导念佛,不出虎溪,与陶渊明等谈玄说妙,说法品茶。有故事说:陶渊明没茶了,派一人,头带草帽,身穿蓑衣,去见慧远。慧远问有何吩咐?那人答:取一物。慧远见来人打扮,会心一笑,取包茶叶予之。这就是著名谜语:“人在草木间——打一字”,当然是“茶”字。

南朝的浙江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推行“以茶供佛”,还有“茶供罗汉”仪式。到唐代,日本和尚最澄到天台山学天台宗,回日本后,创日本天台宗,同时带回天台茶叶种子,被认为是中国茶最早传到海外。他将天台茶传到日本京都比睿山——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成日本天皇宫中供茶:“朝宫茶”。

在唐代,陆羽著《茶经》,这陆羽,小时候,经禅师兼茶师智积和尚启蒙,爱上茶,从此,走访茶、研究茶、弘扬茶、写作茶。

比如,他走访庐山,对庐山之茶,了解之深,贡献之大,为茶界赞叹。后来,还与爱茶如命的诗僧皎然禅师结为生死茶友,晚年,病死于茶友皎然墓边。这皎然禅师,还是“茶道”二字最早的创作使用者。他在《饮茶歌》中,两次用到“茶道”二字。而陆羽将喝茶,上升到茶艺,进而茶道的境界。

有个故事说:晚年,智积和尚受帝王之请,入宫弘法,久住宫中,双目失明,想念寺中之茶。皇帝见他经常念到陆羽的煎茶,便悄悄请陆羽赴长安,然后,悄悄为智积煎茶,当宫女端予智积和尚品饮时,和尚虽不知陆羽到了长安,但一品那茶,便马上问道:“莫非羽儿来了”。这让皇帝叹服。陆羽在长安煎茶,讲《茶经》,使长安兴起“茶热”,茶风、茶香、茶艺、茶道,因此从帝国中枢,向四方散播,乃至沿向丝绸之路。其实,丝路,亦佛教之路,更是茶叶之路。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了非常精美的唐代皇帝的煎茶金银茶具,唐皇以茶供佛,可见,茶叶在当时的影响力。

福州长乐龙泉寺,有百丈怀海,立百丈清规,其中,就有茶礼茶事制度。如年末普茶。出家人,把喝茶、品茶与参禅、念佛,修行办道联成一起了,成为一门功课了。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于寺院。

唐代诗人元稹写有宝塔茶诗,内容为: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二)禅与茶的相通

赵朴初大德写过一首赞叹弘一法师的诗,其中,有两句说: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在佛教界,有两大奇珍,一为禅,二为茶。

五、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是何味?

(一)第一、之于身,是敬畏、感恩、结缘、奉献之味。

1、茶是自然之赐,天地之赐,祖师之赐,我们要饮茶,当知敬畏。此是敬畏之味。

2、茶的功用,有如佛法,法无定法,千千万万种,前面,我们也说过,加持着我们的身心灵,所以,我们饮茶,当知感恩。此是感恩之味。

3、茶是我们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友谊、广结和平的增上缘、助力缘,我们要善用之,巧用之。不仅随缘,还要造缘。此是结缘之味。

4、茶叶新生,刚长出来,就被摘了,年纪轻轻,便被牺牲,就为了人类的享福,一年又一年,重复如是,茶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我们当珍惜之、赞叹之、学习之、榜样之。此是奉献之味。

(二)第二、之于心,是无贪、无嗔、无痴、无慢、无疑之味

1、茶境无贪:品茶或许有贪,茶艺,或许有贪,但茶道,是无贪的,是没有功利的。有贪,不可谓道。此是无贪之味。

2、茶境无嗔:茶道之中,心态平和,于一种身心灵非暴力中,没有仇恨、愤怒、生气,如水无波。此是无嗔之味。

3、茶境无痴:茶道之中,头脑清醒,安住醒乡,心如明镜,不像饮酒,坠入醉乡,使人昏昧,摧残理智。此是无痴之味。

4、茶境无慢:品茶之人,茶道之中,讲恭讲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傲慢、刚愎,非真茶人。此是无慢之味。

5、茶境无疑:品茶之中,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不思来日,不想过往,不问出处,只在当下,见者是友,来者是客,闻香品味,茶谊绵长,把盏举杯,茶喜充满。此是无疑之味。

(三)第三、之于灵,是无念、无住、无相、无我之味

茶与禅一样,之于人类,可以改造身心灵,净化身心灵,提升身心灵。禅茶一旦结合,甚至可以超越身心灵,达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1、茶道之中,茶的主人也罢,茶的客人也罢,已经不思善、不思恶,没有分别,也不思好味、坏味,当下无念,心如止水,心如枯井,如入禅定,一念不生,一心不乱,自然纯净,内外净化。此是无念之味。

2、茶道之中,茶也无茶,茶也非茶,只是空性。以茶做菜,即菜,做香即香,做药即药,没有自性,随缘而变,因缘生法,茶字只是假名而已。

3、茶道之中,茶无茶相,人无人相,金刚经说:菩萨若有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圣人圣物是无相,无相才可以万相,如观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就显现何身而度之,一月千江。所以,佛离一切相。茶叶变成茶液,万相已无。为此,也别太执着于茶的品牌,质量好差,一份好心,便是一份好茶。因为,万相已无,所以,万相可起,不可测度,不可思议。此是无相之味。

4、茶道之中,更是无我。茶人无我,茶叶无我,茶汤无我。佛教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在此世界,无法主宰自己,哪有个我。茶道之中,进入无我,舍弃小我,证得大我,就如坐禅,入得三昧,融入世界,融入宇宙,融入法身,遍于世界、宇宙、法身。此是无我之味。

(四)中国禅茶界还总结:“禅茶一味”意味着“正、清、和、雅”,为儒道释茶的有机交融,即儒之正,道之清,释之和,茶之雅,四合为一。还有,茶界亦将禅茶一味境界归结为:和、敬、清、寂。释讲六合、和合,道讲中和、阴阳和谐,儒讲和为贵。儒释道三教都讲虔诚、虔敬,敬自己、敬他人、敬天地、敬圣贤、敬万物。佛教就有“常不轻菩萨”。清为清净清纯清爽,君子六根清净,圣人六境无染,如天上云,如山中泉,时时保有清净。什么是寂?佛谓本来面目,儒谓人之初,即本性、自性,一心不乱、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而茶道,正富含这和、敬、清、寂之四德。这四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如: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静寂。儒释道的修身养性,就是如此。这“正、清、和,雅”,“和、敬、清、寂”之说,也被日本茶界广为接受。

六、禅茶不一味的反面教材

有人喝茶,不是禅茶一味,而是禅是禅、茶是茶、禅茶分离十万八千里,禅茶不一味。

当年,苏东坡到一寺院,求见住持。因苏学士未把身份告诉寺院,这寺院的客堂与丈室皆有点小看而怠慢他。

苏学士进到寺院时,住持漫不经心地对侍者说:茶。于客堂,对苏学士说:坐。与苏学士聊一会儿,住持觉得此人,可能非富即贵,便热情起来,忙向侍者说:上茶。把苏学士请到寺院接待厅,对苏学士说:上座。待谈到深处,获知此乃大名鼎鼎的苏学士,苏东坡,赶紧呼侍者:上香茶!急把苏学士请到方丈室,巴结地对苏学士说:请上座。待到苏学士要辞别住持时,住持斗胆请苏学士留下墨宝,以资宝刹留念。为此,苏学士便写下对联:

茶,上茶,上香茶。

坐,上坐,请上坐。

住持一看对联,面红耳赤,惭愧不已。

对呀!喝茶品茶,要有平常心,哪能这么势利眼,哪能这么离禅十万八千里呢?

(作者本性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开元寺方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禅茶一味,澄净心灵喝茶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活动,与精神有关,与灵魂有关。几千年来,人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茶的幽雅与清纯,沉醉了多少代人。连佛教,都与茶结缘,所谓“禅茶一味”,意思是说,没有一定修为和境界的人,是不懂茶的。 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则促进了制茶技术的进步。在实践http://www.ririo.cn/n815939.htm
2.为何儒释道都提倡“吃茶去”?到底指的是什么?一苇国学人文知识百科02:55 什么是阴宅?什么是阳宅?两者的区别和讲究要分清! 03:31 老子:牯神不死,是谓玄牝,是什么意思?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03:22 一指禅,是什么样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 03:03 僧人与和尚这两个称呼,是不是一回事?和尚不是一般人能喊的! 04:22 佛教中常讲的“禅净双修”,是什么意思?如何修? 网易https://www.163.com/v/video/VPGMDSMAH.html
3.禅茶一味什么意思禅茶一味什么意思 禅茶一味是指在禅宗思想的指引下,品味茶饮时抱持一种纯粹、专注、冥想的态度。这个词语起源于禅宗文化,意为通过茶的沏泡和品饮,来体验禅宗所倡导的意识觉醒、内心平静和静心修行的境界。这种态度还可引申为在任何事物上都追求专注、专一的境界。https://m.yxlady.com/jingyan/2673470.shtml
4.禅茶一味是什么茶叶?详解禅茶一味的真正含义及口感体验在我国的茶文化中有一种独有的茶品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禅意,那就是“禅茶一味”。它不仅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那么禅茶一味究竟是什么茶叶?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正含义?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并带您体验禅茶一味的特别口感。 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130632.html
5.“禅茶一味”的几个意思“禅茶一味”,恐怕是坊间最多见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几乎每一个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茶是什么? 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遇不快,喜欢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而在一盏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却能看清几多人世间的分寸。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4989057_947189902.html
6.禅茶一味什么意思禅茶一味什么意思 夏至一过,蝉声就响起来了。 记忆深处的茶与蝉总是难舍难分,如影相随。 小孩子不懂得喝茶的乐趣,只有在蝉鸣聒噪的夏日过午,才在父母的督促下把那微苦的茶汤喝下去。热茶入喉,满口生津,不禁让喝茶的人抬起衣袖,抹一下嘴巴,发出“啊”的一声轻叹。https://www.mpegnet.cn/qtc/157401.html
7.一味禅茶翻译为什么意思,英文翻译,读音,发音,朗读,中文怎么说匿名 关注:1 2013-05-23 12:21 求翻译:一味禅茶是什么意思?待解决 悬赏分:1 - 离问题结束还有 一味禅茶问题补充:匿名 2013-05-23 12:21:38 正在翻译,请等待 匿名 2013-05-23 12:23:18 一味禅茶 匿名 2013-05-23 12:24:58 一味禅茶 匿名 2013-05-23 12:26:38 正在翻译,http://www.zaixian-fanyi.com/query_414989
8.禅茶一味lsgxeva禅茶一味 作者:丁不二和张无为 唐代有一个禅师叫赵州从谂,因为大家都听说他很厉害,是个大师,所以就总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求佛问道, 有两个人从很远的地方专门过来询问禅师,就叫他小丁和小张吧, 其中的小丁问赵州,请问老师什么是禅?禅到底是个啥意思?我琢磨不明白。https://www.cnblogs.com/lsgxeva/p/14397380.html
9.禅茶一味禅茶,须得禅和茶贯通相和。即是禅,也是茶。禅,说到底是一一杯馨香,一杯清冽。一碗相思,一碗寻觅。 我喜欢品茶,在沉静脱俗的香气里,平和心境,涤净浊尘,进而在杯盏转换里,看见跌宕人生里不同阶段的光辉、色泽、体味生命里程里不同的感动与惊喜。 禅茶一味的意思是 ,一是本来就有 ,二是知行合。 禅不说,佛不语。凡所有念,都是杂念,凡所有心,都是妄心。只有不思,不https://www.meipian.cn/1tqr56jc
10.大慈寺佛性禅心,禅茶本为一味茶道资讯大慈寺 佛性禅心,禅茶本为一味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淘沙,大慈寺也没有铅。初秋的阳光明媚,大慈寺竹门的红墙令人眼花azz乱。阳光下,在大慈寺正门上,光绪六年级“古大圣慈寺”黄云虎的笔迹十分灿烂,似乎保留了昔日“极光第一丛林”的光彩( “极光第一丛林”,即“中国第一神庙”的意思。极光,古印度语中“中国https://www.yiduocha.com/news/show-6605.html
11.“茶禅一味”到底是什么意思,“茶禅一味”怎么理解?当今之世,资本主义全球化环境之中,社会浮躁,人心浮躁,人们利用其联系,结合旅游业之需,大力开发寺院禅茶产业,皈依佛门,皈依禅心,以安宁社会浮躁,清静人心焦虑,本无可非议,但为了突出寺院,突出禅意,开发“禅茶”,走产业化、市场化之路,而背离祖训,使“禅茶一味”大行其道,谬种流传。此种寺风不可助长,文化观念不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28/16/7255173_969417612.shtml
12.她学习古人生活细节30年,痴迷野外喝茶:心柔软了,日子也就顺了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在大陆做静心茶会,我好开心啊。在寺院里面做静心茶会,那我们就更贴近禅了,离禅更进一步了,因为禅茶一味。 晚场茶会 Q:办完这次茶会后,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打算吗? 解致璋:回去之后,我们要在溪边办一场没有桌椅的静心茶会,也叫“跪夫人茶会”。只有两个礼拜的时间,茶人们要练习在地上泡茶,拿茶https://www.douban.com/note/73875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