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勤政敬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起码职业道德。要当好干部,在自身岗位上有所作为并干出一番业绩,首先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关键词:官德党性敬业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当好干部,在自身岗位上有所作为并干出一番业绩,首先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自己的工作,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干部敬业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关系着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系着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一、敬业为民是好干部的首要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9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总结下来好干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奉献精神。我党目前存在的“四大危险”中,排在首位的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这说明了精神信念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党员干部热不热爱党的事业、有没有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是最关键的。作为党员干部不能给人以“假大空”、“庸懒散”的印象。弄虚作假可能一时得利,但最终会身败名裂;偷懒耍滑可能身体安逸,但必然导致精神空虚。
1、勤政敬业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倡导“敬业”,党员干部敬业奉献,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胡耀邦有幅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勤政敬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起码职业道德。干部要勤政敬业,就如同教师要传道授业,医生要救死扶伤,商人要买卖公平一样,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宗旨,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根本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日省吾身: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这个重要问题。周永康、徐才厚这样的干部留下的是千古骂名,杨善洲、文朝荣这样的干部却会流芳百世。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阅历有深浅、能力有大小、知识有局限,但只要自觉做到勤政敬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会得到组织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2、敬业精神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前提
从事任何事业都必须有一种敬业精神。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讲的是干工作、做事情一定要有敬业精神。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一个人假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你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假设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敬业,把工作当成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去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无限延伸。要对工作常怀敬畏之心,常有食不甘味、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唯恐力有所不及、想有所不全、虑有所不周。我们应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私献身精神,做到对待工作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服从组织需要,服从工作安排。
3、敬业的前提是要乐业
现实中经常听到有些干部抱怨工作累工作苦,这固然与工作性质及工作岗位有一定关系,但如果想想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孤灯下发奋苦读的学子,我们是不是比他们更轻松一些呢?正所谓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想最苦的莫过于终日闲游浪荡的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职工作的人吧。人生从出生到死亡,除了睡觉,无时无刻不在淘神费力,所以劳苦总归是免不掉的。我一向认为,凡是工作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坚持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自述生平时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生活状态,可以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奋斗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一份无比高尚的荣耀,一定要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奋斗并快乐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爱岗敬业终有所获。
二、敬业为民必须加强官德修养
一个干部能否做到敬业,与其自身的官德修养是分不开的。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德为官之魂,官德是检验干部素质的“试金石”,也是干部能否做到敬业为民的关键。
1、为政以德是从政者的基本要求
师有师德,医有医德,为官从政,就应讲“官德”。人有良好德行,才能敬业向上,积极进取;干部有良好官德,才能心系群众,为民谋利。作家箫军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首先是好人。”品德是做人之魂,官德是为官之基。领导干部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国家兴衰。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习近平同志今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做到了为政以德,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才会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党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官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
3、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多项“禁令”的出台,对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工作要求更高,作风要求更严,各种不应有的待遇和生活享受也随之减少或取消,为此,有的同志便发出了“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感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懒官”、“看官”。这些干部普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认为干事就难免会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于是为官不为、当太平官,满足于“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这种思想,背离党的宗旨,伤害群众感情,损害政府形象,危害很大。党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千斤重担,为党和人民履好职不可能轻而易举,因此如果把“为官不易”当成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工作动力则是必要的,但如果为待遇少了差了而感叹“为官不易”,进而“为官不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身为党的干部,理应站好岗,执好勤,来不得半点虚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昼无为、夜难寐”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这才是人民希望看到的好干部。
三、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官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官德建设。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如“明德慎刑”、“为政以德”、“公生明,廉生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等等,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本根作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尽孝。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俗话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最基本的孝道都不能做到,又怎能指望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儿子,像儿子孝敬父母那样对待人民群众,有如此情怀又怎能不被人民爱戴呢。今天,我们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扬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是慎欲。古人讲,“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为官者的情趣爱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行为,有时候甚至关系着国计民生。走私分子赖昌星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所以,为官者应慎重对待自己的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够陶治情操,提升品位,增进身心健康;低级的生活情趣,必然涣散斗志,消磨意志,使人的道德滑坡。正所谓“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一步很短,一生很长,有时一步即是一生,所以领导干部要做到面对诱惑保持平和心态,看到纷扰守住一颗初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
三是公正。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做官从政的人要有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正直坦荡、刚直不阿的气节,以权谋私与共产党人的道德本质是格格不入的。领导干部必须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端正权力观念,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背离了党章的要求,动了私心,有了私利,形成了既得利益群体,对当初的入党宣誓,对党的神圣性,丧失了基本的信守和敬畏,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是廉洁。“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领导干部要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立身之魂,执政之德,“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秉持“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观念,自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和生活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不见诱心动,见财心痒,见色脑昏。俗话说,“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明朝思想家吕坤说:“惟士之廉,犹女之洁,一朝点污,终身玷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身后留什么这个重大问题,是像杨善洲那样一身清白、两袖清风,还是像刘志军之徒那样贪污腐败、身陷囹圄?我想答案不说自明。
六是力行。对党员干部来说,勤政敬业是政治要求,更是行为准则,必须贯彻到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具体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力行,《周易》就讲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党员干部也要发扬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身体力行,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不办实事,老百姓的信任感就会降低、政府公信力就会打折扣。事有千件,贵在实干,想法很好,办法不妙,就会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再好的路线、纲领也实现不了,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变形走样。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官德修养,锤炼敬业精神,一方面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于“积善成德”,另一方面要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防微杜渐,切实做一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