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习惯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必须明确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因为,功能,或者说为什么要在政府服务、商业服务之外,开展志愿服务,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初心”。

一、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

1.增进社区福祉:社会幸福感是由相互支持、信任和归属感来衡量的。志愿服务作为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的有益补充,除了可以改善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服务提供外,正如《2011世界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报告》中提出的,还能够增强社区“恢复力”,可以减轻、影响或改变不可控风险造成的影响,减轻社区内部冲突,降低犯罪率,使人们可以享受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

3.引进社会力量服务社区的平台:相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需求,社区内需求非常具体,长期存在并相对容易满足。对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而言,在实现自己的意图、完成有关任务方面,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运营成本较低。对于社区而言,也成为引进外部资源服务社区内部建设、居民需求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从以上三项主要功能来分析,社区志愿服务首先是一个内生性的行为,关键是社区内部居民的参与和归属感,而外部资源则是补充。

二、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误区

前两天我又看了一遍纪录片《大国重器》,中间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意思是讲: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仅仅设计出来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能够生产制造出来。

这句话也非常适合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专家们也都有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但为什么许多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着缺乏活力、缺乏自主性、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关键还是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具体实施者。

我认为当前社区志愿服务的具体实施者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社区管理者

1.社区只是志愿服务的被动接受者:由于我国社区还不完全成熟,社区内部组织还不发达。虽然社区委员会,名义上是社区自治组织,但其职责更多的是政府服务执行者。由于大多数社区居委会人员、资源的限制,只能依靠外部资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2.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助老、助残。这也与我国当前社区居委会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助老、助残是需要持续人力资源支撑的工作,这是居委会无法承受的,需要志愿者的参与。而社区环境整治、社区秩序管理等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服务,则可由居委会或者是物业管理公司来承担。

3.老年人、残障人士只是志愿服务的对象。这与我国敬老助老、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相一致。即使是可以动员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也只是社区工作力量的补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社区治安协管等。但对于动员残疾人参与社区工作,则要慎之又慎。

(二)社区居民

在社区管理者中存在的误区,也通过日常管理和服务,传递到社区居民中。

同时,居民中还普遍存在着政府服务、商业服务具有普惠制,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自己最低生活需求的认识。而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只是特定对象,社区内大部分居民享受不到,感觉不到,因而也就想不到、参与不到。

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造成社区内动员力度不够、社区内常态化项目不够、社区内居民参与度非常低。而这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造成了社区内生志愿服务的不足。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关于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到社区志愿服务应该是内生事物。一个成熟的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而我国大部分社区,特别是新社区,由于缺乏居民的普遍参与,尚缺乏具有特征的文化,只是一群人、一批家庭堆砌形成的物理集合体,由一批人管着(居委会)、有一批人维持着基本运行(物业管理公司)。应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是动员居民参与,实现社区治理、建设社区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而不仅仅是社区服务的补充。对于外部组织而言,要树立“与社区合作,而不仅是为社区工作”的理念。

2.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采取“引进—吸收—自我发展”的思路。首先可以引进外部力量,如企事业单位、高校,在社区成立工作室,常驻社区,负责社区内部志愿服务的规划、协调;然后,吸纳社区居民进的入工作室,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最后,形成社区居民与外部资源合作互动、甚至独立运行的模式。我觉得这方面,广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5.要在青年人中树立“志愿服务回归社区”的思想。青年人中蕴藏着巨大的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但现有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难以满足青年人的需求。当今很多青年人,热衷于到远离自己居住和生活地域的地方参加志愿服务,有的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去一两个地方,将志愿服务当做了一种休闲生活方式。但他们对于自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却少有耐心和兴趣长期提供帮助和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到远离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域开展志愿服务,满足他们强烈的猎奇和挑战自我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害怕让志愿服务成为自己的负担。应针对青年人这种对于志愿服务能够体现独特性、展现个人价值,随愿而为、快乐生活等需求,设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便捷的报名渠道等,引导青年人将志愿服务的热情回归到自己的社区,将对社区“家的所在地”的认识上升到社区是“家园”的认识,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内生动力的形成,而内生动力的形成的关键是将志愿服务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习惯。

THE END
1.服务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服务因情动人,沟通从心开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客户至上,服务第一。对赣州兴业的同仁们来说,服务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是我们最大的无形资产。如果我们失去了顾客,就意味着公司生命的停止。尊重客户,理解客户,永远把顾客放在第一位,虚心接受顾客的意见和https://www.meipian.cn/1zb9j27a
2.服务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服务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 “服务因情动人,沟通从心开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客户至上”每当走进网点,我们都应该时刻用这些话语提醒自己:在这里我们要提供的是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面对http://www.tbankw.com/xiuxianbank/qingsongyike/2017-06-27/248245.html
3.服务是一种态度服务是一种态度 作为客人,我对三号技师服务印象深刻。三号技师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从一开始的热情接待,到对需求的精准把握,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在服务过程中,三号技师手法娴熟且精准,力度控制得当,让我感受到了极度的舒适与放松。其对细节的关注更是令人称赞,不断询问我的感受以调整服务方式。 总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185998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闺女”说:服务是一种态度“服务是一种态度,不要把它当成负担。你要时时地保持一个好心情,时时保持一个好态度,只有这样客户看见了心里才会高兴,工作才会更好做。”这就是赵慧对工作的理解,也是她的座右铭。 初来村镇银行时,赵慧技能并不突出,为响应行里号召,做一名高素质、高效率的综合柜员,她在工作闲暇时、下班后,点钞券、计算器时刻http://finance.hnr.cn/yhzx/article/1/1259100311348449280
5.服务意识也是一种态度.docx服务意识也是一种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服务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它不仅仅是提供服务,更是关注他人需求并以积极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的表现。服务意识可以在各个领域中体现,包括工作、生活和社交等方面。 工作领域中的服务意识 在职场中,服务意识是一个专业和正确的态度。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5/6000230220010012.shtm
6.上一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开除党籍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第一款减轻处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一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http://www.ftjj.gov.cn/ftjj/zcfg/20151109/006001001_d3bb7e28-a0f5-477f-b0ed-c2b28c399bb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