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韩愈《师说》知识点梳理

师说来自高中语文学习助手00:0005:35

师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低于)

2.吾未见其明也。(形作名,高明的地方)

3.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4.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以……为耻。)。

5.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小学而大遗(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小学而大遗。

2.则群聚而笑之。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吾从而师之。

(二)之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6.郯子之徒。(代词,这)

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9.彼童子之师。(的)

10.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11.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四)乎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4.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五)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六)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如果)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5.齐师伐我。(军队)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惑而不从师(有疑惑)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四)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实行)

3.必能使行阵和睦(队伍,行列)

4.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品行,行为)

5.行弗乱其所为(用行动)

(五)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又)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繁复)

5.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回复)

(六)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七)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3.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德)

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8.废先王之道。(治国策略)

(八)解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理解)

六、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七、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略句)

4.吾从(之)而师之。(省略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6.学于余。(状语后置句)

7.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10.不拘于时。(被动句)

八、其他重点词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

4.小学而大遗(丢弃)

5.士大夫之族(类)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九、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十、情景式默写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THE END
1.论语中表现师生关系的句子有哪些天气预报> 论语中表现师生关系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中表现师生关系的句子有哪些更新时间: 2024-11-26 09:11:16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无友不如己者,过则http://m.15tqc.com/show1112946/
2.赞美师徒情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http://www.tianqibo.com/show_259370/
3.校园师生情名人名言(校园师生情摘抄)这种师生间的情感,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传授与接收中,更深藏在一次次心灵的碰撞与灵感的激发之中。正如古人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段关系,不只是师与生的身份定义,更是心与心之间的默契连接。而历史的名人们,也从他们的角度,阐述了这种微妙而深刻的情感。http://www.yaolizhi.net/mrmy/30980.html
4.描写师生关系的名句有哪些描写师生关系的名句有哪些茉莉清茶 精选回答 名句如下: 1、疾学在于尊师。出自于《吕氏春秋》 ;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出自于元代关汉卿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出自于韩愈《师说》; 4、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出自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 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出自于俄国哲学家https://edu.iask.sina.com.cn/jy/2yV7CF4wMqF.html
5.师生感情论文范文5篇(全文)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也是社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就在于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行动加以示范和引导, 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来调节师生关系, 以完善的人格培育人格, 以纯净的灵魂塑造灵魂, 只有这样, 才能浇灌出永不凋谢的师生感情之花。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8px2uax.html
6.形容轻生的句子有哪些?什么是重义轻生的荀巨伯?中国文化古人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5种人伦关系为“五伦”。在“五伦”关系以外,还有一伦关系很重要,就是师生关系。古时候,人们对老师非常尊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师生关系与父子关系是同等重要。古代对于老师的丧礼都是守丧3年,跟对父母完全一样。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50986.html
7.关于互动的句子关于互动的句子 1、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2、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人生平静便是福,平静生活,真实而洒脱。面朝大海,总会春暖花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心情总是左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从内心发出欣赏别人的目光,你会发现别人有许多闪光之处,人际关系就是要相互温暖、相互照耀https://www.zhilimingyan.com/juzi/2121
8.赞美老师的句子通用15篇14.公交路线要正确,讲课答案要正确,教育方法要正确,创新观念要正确,师生关系要正确,祝福时间要正确!教师节到了,亲爱的老师,学生俺在这给你送祝福喽! 15.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先生,您的严厉让我从此坚强! https://www.qunzou.com/haoju/413483.html
9.关于赞美老师的优美语句(精选7篇)应该说表扬出创造力,表扬出有特点的学生,鼓励表扬出学习进步的学生,鼓励表扬出学科兴趣和对老师的深厚感情。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狄更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s35qh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