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改革开放后中山市对全国最具重要意义的事件,当首选中山温泉宾馆的创建。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它本身己经是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运营和管理模式都曾吸引过国人的注意,启迪过国人的心智。更重要的是,一声发自邓小平“不走回头路”的呼喊成为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让其更加增添了一份历史厚重。
一、在中共动员下霍英东投资中山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纪元,但万事开头难。中国人的思想处于解放伊始的状态,国内基础设施仍然陈旧落后,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资本自然是踌躇不前。为了打开不利的沉闷局面,中央指示当时驻港澳地区的党组织(香港党组织的公开名义是新华社香港分社;澳门党组织的公开名义是南光公司),要他们动员有代表性的有实力的爱国商人,带头打开国内招商引资的局面。
新华社党委副书记柯正平决定发动中华总商会来带这个头,因为中华总商会的商人资金相对充裕,也有投资的热情,是打开新局面的重要依靠力量。当时,霍英东是香港中华总商会的会长,何贤是澳门中华总商会的会长,他们都是爱国商人。霍英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的时候,就无视港英政府的禁令,将中国大陆紧需的西药、棉花、纱布等医疗物资运到大陆。何贤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打破西方禁运封锁,向中国大陆运进战略物资。他们与中共高层建立了联系和友谊。
通过动员,霍英东等决定到中国大陆投资。霍英东籍贯番禺,为什么会把投资地选在中山呢?从思想深处说,对孙中山的感恩是其重要原因。筹建并担任中山温泉宾馆总经理的李晃叠说:“霍英东出生于贫苦的水上人家,被称为‘疍民’。孙中山先生解救了疍民在内的苦难中国人民,是他一直景仰的伟人。他想先在孙中山先生的家乡试验一下。”至于到中山投资什么,一开始霍英东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项目,为此他对珠三角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调查。
在调查中,霍英东注意到当时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两大不足:一是交通配套差;二是住宿接待差。以中山为例,中山的公路只有岐关路、广珠公路,而且,大部分道路都是泥路;中山到广州有四个渡口,汽车去广州必须通过渡车船一个渡口一个渡口地过。住宿方面,中山也没有一个招待所是优秀的。霍英东考察中山时下榻139招待所,这所中山当时规格最高的招待所,实际上也只有楼上的两间房是稍微好一点。招待所没有自来水(事实上,当时整个中山尚未通自来水)。霍英东只能把暖水壶的水倒进瓷盆,才能洗澡洗脸。使用瓷盆的时候还要用暖水壶的塞子堵住瓷盆的放水孔。这样的环境,如何能吸引海外的人过来投资?商人的意识是敏锐的,后来,霍英东在中山投资的主要方向,一是投资修建宾馆酒店,二是修筑路桥。
成功的酒店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力相助。三乡雍陌村有温泉,叫雍陌温泉,温泉眼在田里,泉水很烫,除了村民杀鸡时用泉水褪鸡毛外,泉水基本上都浪费掉了。如果在温泉边建酒店,将是独特的资源。雍陌村是近代大思想家、维新改良先驱郑观应的故乡,易聚人气。三乡是著名的侨乡,距港澳也比较近,易吸引较发达的港澳地区游客。雍陌村有一座罗三妹山,此山因孝女罗三妹而得名,山不高,但草木葳蕤,风景秀丽,只是距离温泉还有一段距离。霍英东精明独到,他依照中国传统,计划挖管道将温泉水引到罗三妹山脚,然后在山脚建酒店。这就避免了在温泉边建房地基不牢和多占农田的不足,又发扬了依山而建的传统审美观。
二、霍英东签约确定中外合作形式
确定了投资项目和地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双方业务的进一步洽谈和签约。参与洽谈的人员有很多,甚至省长梁灵光都一度参与进来,但日常负责洽谈的双方人员,一是中山县统战部副部长、中山旅游公司和中山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李晃叠;一是霍英东的秘书柯少奇。洽谈地点在广东迎宾馆。
谈判首个议程是决定酒店规模、规格。聘请了广东省设计院、广州市设计院两所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最后,由广州市设计院总工程师莫伯治、佘峻南提出一个方案,建设一座岭南风格园林别墅式的宾馆,此形式既有苏州园林风格又有岭南风格,获得大家一致同意。莫、佘二人是国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中国很多大使馆都是他们设计的。接着,就是确定酒店的性质。既不能是合资,因为中山没有出一分钱;也不能是独资,当时国家形势还也不允许,因此,霍英东就提出了“合作”这个办法。于是,中山温泉宾馆就定性为中外合作酒店,中方不出钱,但产权却占一半。李晃叠说:“霍英东是发自内心的爱国,他提供全部的建设费用,第一个合作期投资资金是4000万港元,不需担保,不计利息,不要利润,在13年合作期内还本即可。旅游区建成自开始营业之日起,即归国家所有。”
中山温泉宾馆原总经理李晃叠讲述中山温泉建设历史
三、一年建成宾馆创造效率奇迹
中山县石岐建筑公司承包了中山温泉宾馆建设任务,面对压力不失信心。总经理周磊明在每次回忆这段历史时充满了激情,他亲历了中山温泉宾馆当年的整个建设工程。他说:“那时,很多人都不太信任中山本地的石岐建筑公司,我就立下军令状,如果温泉宾馆没有按质按期完成,我带着手下1000多号兄弟从三乡爬回石岐。”
还有最后一个多月,温泉宾馆建设发动了最后的冲刺。李晃叠回忆当时情景说:“大家憋足了一股劲,我们还专门从澳门租了广播器在建设现场调度指挥,2000多人没日没夜地干,三天三夜,宾馆外围的绿化环境全部种下树铺上草皮,10万件家俄、用品也在1个月内从美国运抵。”霍英东更是经常顶着烈日到工地巡查,查质量,抓速度。最后两个星期,霍英东甚至将自己家里的管家、维修工、花匠都调来中山帮忙,加班加点,昼夜施工,终于赶在开业前完成内装工程。
1980年12月28日,中山温泉宾馆隆重开业。开幕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尚昆主持,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各地嘉宾客人来了1000多人,宴开100多围,这在中山还是史无前例的。
四、宾馆建成运营产生巨大影响
作为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中山温泉宾馆的建成运营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山、广东乃至全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一,有力地冲击了旧有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伊始,计划经济体制作为惯性仍然存在。而中山温泉宾馆作为新事物,用榜样的力量冲击了这种体制。在吃“大锅饭”体制还很盛行的时候,这里率先实行了承包制;在一盒火柴涨价一分钱被视为严重违反政策的时代,这里卖起了“高价面包”。中山温泉宾馆的面包在当时非常有名,远近游客为求购得,不惜排起了长队。一位女士在多年以后回忆当时的场景:记得第一次去中山温泉宾馆,转了几次的车才到。大家最渴望品尝到的是宾馆里的面包。周日等候买面包的长队伍见头不见尾。那次,一番辛苦之后,我终于买到心仪的面包。我先是闭上眼睛细细地闻闻味道,再将面包小心翼翼切开,放一块进口后,慢慢地咀嚼,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咂巴几下,就连无意中掉下桌的面包屑,我都偷偷地拣起,悄悄塞到嘴巴里。
第二,解放了思想,培育了市场经济的理念。中山温泉宾馆直接面向公众开放,直接面向市场。宾馆开业头两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员络绎不绝。据李晃叠回忆:“天天有人排队参观游玩。由于人太多,把草地上的草都踩死了,我们为限制人流,开始收取门票。即使收门票,也不得了,每天收了几万元。门票是1元,后来才升到几元。中山本地人不收,外地的才收。收取门票本意不是为钱,而是限制人流。”通过参观,中山温泉宾馆向全国公众做了什么是改革开放、什么是饮食宾馆服务业、什么是市场经济理念的宣传。在宾馆营业之初,由于宾馆大量供应乳鸽、面包及其他食品,引得乳鸽及许多物品供应告急,当时很多人不满地说,宾馆的客人把三乡的肉、鱼、蛋吃光了,只剩下一堆大小便。但市场供求规律很快就发生了作用,消费的增长很快刺激了生产,石岐乳鸽从1979年生产两万只,发展到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只。雍陌村几乎一半的村民进了温泉宾馆工作。这些无不培育了市场经济理念。
第三,开了国内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中山温泉宾馆一改国内经营管理方式,派人去港澳学习酒店管理方式,进行相应改革。在人事制度方面,用人由董事会、总经理决定,不用报给人事部门;在工资制度方面,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不是人人都一样,而是拉开一定距离。总经理三份奖金,副总经理是2.5份,部门经理是两份,部门副经理是1.5份,职工是一份。奖金高,责任也大。如果某个部门做得不好,部门经理要负全责。改革后成效显著,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中山温泉宾馆调研学习。据李叠回忆,1980年胡耀邦考察中山,住温泉宾馆,问他多少钱一个月,李晃叠说“算上奖金,有时三百,有时三百多一点。”胡耀邦说,“你这样岂不是比我还爹。”后来李晃叠查看了一些资料,当时胡耀邦的工资也是三四百块钱。
五、邓小平“不走回头路”的政治宣言
中山温泉宾馆自建成之后,接待过邓小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迈克尔^杰克逊等国际政要和名人。这些经历大大增加了中山温泉宾馆的历史厚重度。其中最辉煌的一页,就是1984年1月28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此发表了他的著名政治宣言“不走回头路”。
据李晃叠回忆:“邓小平来中山考察,我接待了他。……当时我站在他旁边,向他介绍中山温泉宾馆的情况。之后,我就对他说,‘时候不早了,下山吧’,还补充说,‘刚才上山的那条路您走过了,这条路比较好走。那边还有一条路,但比较难走。’我当时只是介绍情况,但邓小平却要走另外一条路下山。另外那条路没有经过清理,也没有做好安保工作,旁边有很多蜘蛛网。因此,我补充说,‘那条路很难走’,希望他能走上山的那条路。邓小平却说‘我不走回头路’。我劝他的时候,他重申,‘我从来不走回头路’。所以,我只好对陪行人员说,‘邓伯不走回头路,要走另外一条路下山、因为没有安排另一条路的清理工作,警卫马上就紧张起来。所以,他们加紧清理,用棍子扫落蜘蛛网、把伸出来的树枝折断等。就这样,邓小平由另外一条路下山。”
来作为登山的小插曲,在2月11日《南方周末》登载后,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成为全国注目的政治宣言。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1984年初的中国,改革开放处于紧要关头,深圳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到了质疑,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当时,大有走回头路的趋势。邓小平1月到广东考察,1月26日离开深圳,不辞辛苦坐船到中山,此前没有发表片言只语,29日上午到珠海,在珠海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后来又为深圳补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作者:谢长贵)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明路13号邮编:510623E-mail:gddswzg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