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属于重要因素,通过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可使设计作品内涵及意义得到更好表达,可使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作品内容,从而能够较好吸引消费者注意。因此,为能够更好实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重要手段。所以,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各种视觉符号合理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进行,进一步提升作品水平及质量,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得以更好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特性分析
1.1视觉符号具有定位性特点
1.2视觉符号具有认知性特点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对于所选择视觉符号而言,必须要具备明确意义,应当保证不会由于地域及文化特点差异而有歧义出现,从而使受众能够对符号信息准确进行解读。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而言,其成功决定因素主要就是对作品含义能够正确理解的受众广度,以及受众理解作品的深度,广度越大,深度越深,则所设计作品可能性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符号也就有越强认识性。
1.3视觉符号具有独特性特点
通常情况下,符号都比较注重于追求相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理解更加容易,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其关键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是追求差异。一般而言,虽然符号形式对识别以及传播比较有利,然而要引起注意相对而言却比较困难,很难对受众视觉神经造成刺激,也就很难使受众产生深刻印象。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依据不同环境及不同受众选择不同视觉符号进行运用,增强符号独特性,从而尽可能实现创新,使受众印象加深[1-2]。
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视觉符号运用分析
2.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指示性符号运用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其所利用的就是符号形式以及所需表达意义见所存在必然逻辑关系,其是在由因到果认识基础上而使得指示作用得以实现的,从而使受众能够对其意义能够进行充分了解。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由于其与其对象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其对象也就属于一种相对比较特定的事物,具有确定性、单一性及个别性特点,并且和具体实践及地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于某一事物而言,只要能够表明其真实存在,则指示性符号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便能较好发挥出其作用,很多记录性文件就是以大量指示性符号为基础,从而确证某种事实。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中,若缺乏指示性设计符号,则人们很难准确确定方位,也很难区分事实及虚构,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人们生活中指示性符号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2.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象性符号运用分析
2.3视觉传达设计中象征性符号运用
3结语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逐u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这一因素加强认识,并且要加强重视,对其特点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对各种有关视觉符号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其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艺术研究,2011(1).
[2]苏箐,昌蕾.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J].学术探索,2013(10).
[3]孟雪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大众文艺,2014(12).
[4]张成琳.论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与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6(2).
日本设计家原研哉曾说:“今天,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书籍设计作为信息设计的一种载体,确实有些过时了,又重又厚且容易变脏,也容易被风化。如果用数字媒体存储的话,一本书的内容只需要小小的一块记忆卡即可,但是信息并不仅仅需要被大量的保存和移动。我们需要冷静地观察,思考信息和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信息。”[1]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评价书籍,显然用合适的材料、设计来做信息表现的载体,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感和使用感。视觉化信息图表作为信息的载体之一,使信息的传达更方便、精准,更易识别,如何提升使用感和满足感可以分别从书籍设计的艺术意识和阅读设计来体现。
一、何谓视觉化信息图表
二、书籍设计中视觉信息图表设计的应用
信息编辑:对于文本理解、梳理、扩充的整体过程。书籍设计师除了懂得绘画和设计的方法之外,还要掌握运用除了视觉语言之外的知识去扩充,摆脱只为做漂亮的书籍的意识束缚,学会多维度、多角度地去把握文本创作。信息设计的过程是深刻地理解文字,创造出有利于文本的传达,扩充文本信息的有效传递,提升文本的阅读价值的艺术形式。当下的书籍设计,信息编辑的意义在于:重新梳理文本信息的逻辑关系,使信息更适合阅读。一定意义上说版面编排就是编辑、就是信息设计,但信息设计也不简单的只是“美化版面”及“格调设计”。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著作就是亲力亲为,并且会按照著作的内容去寻找与其文本视觉表达风格相投的设计师。还有著名的范用先生、杉蒲康平先生、松田行正先生等都是对编辑、艺术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编辑设计并不是替代文字编辑的工作,对于文字编辑而言,要了解阅读载体的特征的同时,更要多方位知识的补充,信息编辑设计与原有的装帧设计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装帧前应该具有的设计意识,编辑设计是深入解读文本并注入主观想法的沟通过程,是提升文本传达的重要一步。
文字——书籍的本意和载体,不同的文字阐述同一种传达语言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文字本来就具有图形之美,字号、字体的选择,可以从文字的字形、间架结构,从现实的设计生活中,发现容易表现和被理解的行为符号。除了调整文字外特征的图形化外,追求文字的意象化创意也是充分表达图表意境的较好手段。
图像——图形、插画、摄影、符号、点、线、面、空间、留白等,图像是具有直观展现事物的优势的设计语言,是信息在传达过程中将其情绪感染力和精神辐射力能发挥到极致的信息传达方式。文字需要人们通过联想获得主观的形象,图像则是将主观的联想予以形象化从而愉悦人们的视觉。插图型(Illustrator)图表创作是传达文本内涵和阐述主要观点的方式手段。
色彩——颜色属性的终极应用,传达信息的思想和感受,不同的配色关系可以折射出传达者的能力和智慧,以使读者能清晰、轻松地认识书籍传达的本意,体会其中的意境,五种类别图表设计都要注重色彩的巧妙处理及应用。
1.明晰传达
2.元素传达
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单位,构成视觉化信息图表设计的每个设计载体、符号被称为信息图表中的设计元素,图表设计中的元素可分为: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视觉元素”不仅仅是信息的一种表面特征、具象的特点,它是可延伸成设计手段的基本单位和关系,通过视觉元素之间的重组、分离、重复、结合、减却、重合等手法,展现图表设计的丰富信息和内容。视觉元素可理解为设计元素、符号元素,设计元素都有其基础符号及具体的分类,信息设计中任何一种设计元素都有其内涵,如文字的字体、字号、位置、色彩等所代表的含义都不同,每一根线条的粗细、虚实、长短、直曲也都有其意义,每一组图像都可能与客观的文本有着隐喻的设计关系,可通过编排、归纳发现不同的诠释方式和陈述方式。每一版网格设计的数字比例关系可分为一栏至多栏,各元素及结构、框架都有其中曼妙的规律,通过规律而不呆板、严谨而不枯燥的原创网格模版,进行逻辑严谨的图表创作。具有张力的元素设计可通过信息图表设计的语言来提升书籍设计的思想和情感,开拓读者的思维模式,引领、影响读者的感知方式、体验方式。
3.客观传达
客观的信息图表传达在主客体的意识之外,是非意识或精神的,它不依附于人的意志,不以个体情感转移。客观的信息图表设计是和主观相对立,设计信息的内容不同,其性质和规律也会不同。信息设计系统强调信息是建立在客观的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分为客观数据、最小数据、最大数据。设计师不能将主观认知、偏见的信息附加于图表设计,客观信息、可视化数据在信息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逐渐失去其枯燥的属性,具有跨语种、跨国界的屏障的设计语言会满足更多读者的视觉需求,多元化、多维度、多智慧的阅读方式正在悄然形成。据统计:每年会有大约9亿到20亿幅信息图表被刊登在全球的杂志或书籍设计中,视觉化信息图表的潜力被逐步显现出来,满足对于书籍设计有较高诉求读者的同时,一改往日平淡的视觉语言。它已被应用在哲学、文集、作品集、杂志、教科书、旅游、文艺、年画挂历等分类中,并终将在发展中得到普及。
关键词:文字语言;图示化语言;视觉传达;表现力
一、文字语言图示化的概念阐述
在信息传播图示化的今天,人们要求文化传播者和设计者能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准确生动、画面优美的作品,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中获取更多的新信息。现今,文字语言图示化设计风格已成为时尚、新颖的设计走向。文字语言图示化设计就是将语言文字转换成视觉图形语言,将文字的表意转化为图形的意象表达。在图形文字中,文字是图形意义确立的支持和因素,图示化的特点则让文字的意义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直观、明朗,从而超越了普通文字的叙述功能。
所谓文字语言图示化就是将文字笔画做合理的变形搭配,使之产生有机或无机图形的趣味,从而强调文字本身的结构美和笔画美,使受众更能理解设计的意图。字体语言图示化不单纯只是把图形嵌入文字进行装饰,而是从构成的角度,将文字看作是一种独立图形形态,用图示化语言丰富表现形式而构成的有意思的图形符号。
二、文字语言图示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现
文字语言图示化的表现方式使得文字标志的图形感得到加强,同时在信息传递上更具形象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又增加标志的视觉亲和力和潜在的精神内涵。
(一)文字语言图示化在视觉传达中的信息传达
信息论美学提出了“信息”二重性的观点,任何信息都具有双重性,—种是语义学意义,另一种是美学意义,前者是指对象究竟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话,是以信息内容为主;后者是指告别我们美不美,这个“美”通常称为“形式美”。无论是何种设计信息,都要通过视觉语言和形式传达出来,文字语言图示化正是结合了“信息”二重性的特点,既能把信息内容传达出来,又具有形式美。因此,更能证明了文字语言图示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达信息的作用。字体语言图示化的首要目的就是准确,有效的传达信息,将文字传统意义上“读”的形式转变为“看”的图形,也就是说将文字的语言文字转换为视觉图示语言,将文字的表意转化为图形的意象表达。
(二)文字语言图示化在视觉传达中的符号表达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四周遍布着充满语义的符号,图形在我们瞬间的意识感觉上产生了美的魅力,它既是视觉的对象,又是感情的媒介,是保证创意视觉化的条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时代对设计就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图形设计的设计观念产生了新的变化。文字语言图示化的符号传达就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突破,是力求以集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设计作品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容,通过高度精炼的图形语言和易于理解的形式传达内在的意念。
(三)文字语言图示化的视觉传达优势
2.图形化文字更加使人愉悦
要实现视觉传达的可视性,就必须使文字在表现上更具形式美感,显得生动有趣、美观悦目。图形化文字与一般性印刷文字相比,形式上的美观和趣味性更能引起受众的视觉愉悦,使其更愿意阅读所要传达的信息。
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语言图示化的特征
(一)文字语言图示化具有视觉接受的可读性
用图示化语言明确地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产品,让使用者通过包装上的图形、色彩、文字等了解产品的属性、特点、用途、用法及档次等。在设计产品的同时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着力于人性化的设计来提高产品身价,同时让使用者更直观的看到产品的使用信息。在追求文字语言图示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图形的改造与文字表意性的关系。把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相互结合,重新构成一个全新的内涵,一个全新的视觉冲击。图形语言并不是直接地陈述意义,而是在可视的形式中保留了有意义的可读信息,并利用事物的相似性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意义进行视觉表述。一个产品必须要告诉消费者它是什么?如何使用?要让使用者快速认知产品并掌握操作方法,设计师必须通过设计传递出足够的信息,即要调动使用者的多个感觉器宫来接受刺激。包装的视觉容景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同等地传达给顾客。在多数情况下,一件包装只能突出一个重点,对非重点的内容可采取缩小或者放置背、侧面的处理手法。定位设计构思,可有效地帮助我们从重点入手,构想出简介的、个性突出的产品包装设计来。
(二)文字语言图示化具有设计作品的独创性
文字引导受众去解读图形,并起到了一种“优先解读”的作用,即使受众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解读,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受众对图形的误读及解码的不准确。视觉信息传达中的图形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文字体现的是一种距离鉴赏。但在更多时候,图形的指向性并不是唯一的,需要用文字引导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胡国瑞.关于“图形文化”[J].北京:美术出版社,2010
[2]戚跃青.平面设计中文字的图形特征[J].河北:教育出版,2004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运用,逐渐影响与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多媒体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式,改善了传统线性结构与单一形态的艺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被动接收与欣赏传统艺术的方式。人们通过多媒体界面上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接收到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以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在获得内容信息的时候,感受到特殊的艺术审美。新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出现,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交流。
1多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2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不足之处。积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视觉导向。人们往往在获取信息时,动态的信息资源往往比静态的信息资源更具有吸引力,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同时调动起来,通过主次分明的强调方式,将信息资源体现出来。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动态的往往比静态的系统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二是促进感知和记忆。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特性或者与众不同的图形元素,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促进感知与记忆。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将图形元素重怎么排列,然后对其中的一个作特性处理,如变大、缩小或者更换颜色等,可以增加图形元素的感知与记忆。三是强化视觉冲击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按照信息传播的需求作各种动态处理,如三维运动,可以使信息更生动、具有活力,从而体现出视觉冲击力的强化目的。四是有利于受众对信息的“过滤”。运用多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将信息的重点进行突出体现,以此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信息的内容随着图形与文字的运动方式而呈现,达到信息的“过滤”。
3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多媒体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的传达媒介,与传统的传播媒介大不相同,多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强调设计的重点,要求设计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交互性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表现形式。
3.1交互式设计环境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3.2信息设计重组环境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信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资料转化为信息。数据作为信息的记录符号,而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原始数据,例如发明成果、调查数据等,首先需要经过加工、组织,然后通过转换成信息才可以用于学习与交流。由此可见,信息的转换是良好交流的基础,而非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转换为信息,通过学习与交流转化为知识,最后进化为智慧。信息可以通过数据表达,知识则用信息体现,这就是知识、信息、数据的三者内在的联系。视觉传达成功与否依赖于良好的信息组织结构。所以,在基于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下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传达成功不仅关系着每一个页面内的信息内容,而是关系着各个页面之间信息的相互关系。在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的复杂、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信息的设计与转化过程。
3.3多媒体多元信息工具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艺术发展成一种技能、知识与经验的结合,伴随着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从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来看,多媒体设计与其他设计相同,都需要面对许多的问题,例如现代与传统、机械与手动、整体与局部等,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通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开创了新的领域,增添了技术水平,改变了艺术的创作途径与交流过程。
4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单向性的视觉传达方式,增添了多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质,其目的就是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也参与到信息的设计当中,改善信息的交流方式,使信息更加丰富化、与有效性。多媒体艺术的表现结合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艺术,是未来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2,06(15):27-31.
[2]孙伟.网络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2009,06(30):41-46.
[3]袁恩培,严富华,魏琼.论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