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二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8.03.21

本草纲目二

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

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野菊

释名苦薏。

气味(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

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

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淹闾

释名覆闾。

气味(子)苦、微寒、无毒。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

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苦、微温、无毒。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

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

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

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

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

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

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

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

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

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

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

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

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

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

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

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

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

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

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

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

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

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

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5、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

26、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

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茵陈蒿

气味(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

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

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

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

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青蒿

释名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

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

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

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

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

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

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

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

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白蒿

释名由胡、蒌蒿、蘩。

气味(苗、根)甘、平、无毒。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茺蔚(益母草)

释名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根)甘、无毒。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

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

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

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2)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3)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

生倒产,用炒盐汤;(4)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6)产

后痢疾,用米汤;(7)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8)产后中风,半身

不遂,用童便和酒;(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10)

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11)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

苦,用薄荷汤;(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及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

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

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

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

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

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烂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

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

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

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

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

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水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

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夏枯草

释名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茎、叶)苦、辛、寒、无毒。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

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

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

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刘寄奴草

释名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苦、温、无毒。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

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

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

多,加姜。

旋夏花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

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

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鸡冠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

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

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

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

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红蓝花

释名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花)辛、温、无毒。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

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

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

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

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

不用枯矾。

番红花

释名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甘、平、无毒。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燕脂

释名亦名赦。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

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

大蓟、小蓟

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甘、温、无毒。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

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

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

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

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

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续断

释名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根)苦、微温、无毒。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

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

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漏卢

释名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根、苗)咸、寒、无毒。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

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

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

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

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

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

“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

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

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苎麻

释名

气味(根、叶)甘、寒、无毒。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

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

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

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

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

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苘麻

释名亦名白麻。

气味(果实)苦、平、无毒。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

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

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

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大青

气味(茎、叶)苦、大寒、无毒。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

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3、热病下痢。用大青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

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4、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

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

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

汤”。

小青

气味(叶)温、无毒。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

气味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

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

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

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

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

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

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5、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

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

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

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6、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

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

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

蠡实

释名亦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

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实)甘、平、无毒。

1、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尽一升见效。

2、喉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许

搅匀慢慢饮下。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儿,共研为末,每服一匙,

空心服,温水送下。又方:马蔺根叶二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

慢饮下。又方:用马蔺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点喉部,一天

点五至七次。

3、水痢。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汤送

下。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研为散,每服二匙,热汤送下。

极有效。忌猪肉和冷水。

4、肠风下血。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何首乌半斤,

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

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不通。用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共研为末。每服

一钱,酒送下。

6、痈疽。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恶实

释名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

蝙蝠刺。

气味(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

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

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

关散”。

5、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

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

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

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

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

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

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

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

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

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

去。

15、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

膏,涂牙龈。

17、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

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

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

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

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呆耳

释名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

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1、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

一天服两次。

3、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

咽下。

4、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

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5、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苍耳子一升,研细,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肿毒疔疖,无头恶疮。每年五月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锉细,煮

烂,去滓留汁,武火煎滚,艾火煎稠,搅成膏,密封收存。称为“万应

膏”。用时取出敷贴患处。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诸风头晕。用苍耳叶,晒干,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若有呕吐,

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风疬疾(麻风)。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

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疮。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

熬成膏。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无名精

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

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

根名杜牛膝。

气味(叶、根)甘、寒、无毒。李时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1、吐血。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

2、咽喉肿塞,痰涎壅滞。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捣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细,点患处,

食吐脓血、痰涎即愈。

3、风毒瘰疬。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干后即更换。

4、疔疮肿毒。用地菘叶和酒糟一起,捣烂敷患处。

5、蛔虫、蛲虫。用鹤虱研为细末,每服一匙,肥肉汤送下。

希莶

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

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

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

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

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五十丸,热汤送下。

释名箬,音若。亦名辽叶。

气味(叶)甘、寒、无毒。

1、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3、月经不止。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肠风便血。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药

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每服三钱,

6、妇女吹乳。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累效。

释名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

无毒。(蓬)甘、寒、无毒。

1、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

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

碗,去渣,温服。

3、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

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

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效。

6、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

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

此方名“苇茎汤”。

7、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8、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9、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

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

释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甘、大寒、无毒。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蓑荷

释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3、月经不调。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4、受寒声哑。用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5、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荷根、叶一起捣烂,

榨汁服三至四升。

6、杂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灯心草

释名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茎、根)甘、寒、无毒。

1、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

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

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

服一钱。

4、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5、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木贼

气味(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味微甘苦,

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

升散火郁风。

1、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茶调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水送下,血出

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天服一次。

4、泻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肠痔下血。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

锅内炒黑存性,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甚效。

6、大肠脱肛。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药

中加龙骨亦可。

7、妇女血崩。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

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一天服二

次。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猪、

鱼、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贼散”。

8、月经不净。用木贼(炒)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每天服一

次。

9、胎动不安。用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

加金银一钱煎服。

10、小肠疝气。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沸汤送服二钱,有效。以热

酒送下亦可。

麻黄

释名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

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

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

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

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

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

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

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

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

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

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

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

(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

10、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

敷患处。

地黄

释名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

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

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

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

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

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

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

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

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

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

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

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

10、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

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

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

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黄为

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

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

丸”。

12、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

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

14、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以生

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

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

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

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

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

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

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

将汁涸下。

22、耳中常鸣。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

更好。

23、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牛膝

释名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根)苦、酸、平、无毒。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

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

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3、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

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

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

5、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

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

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10、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

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紫菀

释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1、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

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

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5、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麦门冬

释名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根)甘、平、无毒。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

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

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

分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

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

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萱草

释名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苗、花)甘、凉、无毒。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淡竹叶

释名根名碎骨子。

气味甘、寒、无毒。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

(根)堕胎、催生。

鸭跖草

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

碧蝉花、蓝姑草。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

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释名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苗)甘、寒、滑、无毒。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

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

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

匀后分二次服。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

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痈。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

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

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

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上疮疖。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

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蜀葵

释名戎葵、吴葵。

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

(花)咸、寒、无毒。

(子)甘、冷、无毒。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

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

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

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

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龙葵

释名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

草。

气味(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1、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2、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3、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4、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5、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

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6、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7、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8、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

亲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酸浆

释名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

珠。

气味(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子)酸、平、无毒。

1、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

醋调药末敷喉外。

2、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3、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

(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

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蜀羊泉

释名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苦、微寒、无毒。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败酱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

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

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

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

释名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辛、温、无毒。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

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

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

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

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鼠曲草

释名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同款冬花。

决明

释名马蹄决明。

气味(子)咸、平、无毒。

1、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

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3、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

一夜肿消。

4、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决明子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6、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

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7、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

升,分二次服下。

地肤

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

草、鸭舌草。

气味(子)苦、寒、无毒。

1、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

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3、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

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4、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

匙,温水调下。

6、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

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瞿麦

释名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穗)苦、寒、无毒。

1、石淋。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

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

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

无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

3、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麦穗一两、甘

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七钱,加

连须葱头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

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用瞿麦煮成浓汁服下。

5、眼睛红肿、生疮。用瞿麦炒黄、研细。以鹅涎调匀涂眼边。用瞿麦

捣汁涂眼亦有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狭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

象鱼脐,因此得名。是一种险症)。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咽喉骨鲠。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

服。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

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

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

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

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

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

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

晨篦去。

6、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

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

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

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葶苈

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

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

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

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

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

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

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

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

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

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

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疮。

车前

释名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

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

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

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

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

梧子大。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

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

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

景丸”。

8、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

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

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

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

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马鞭草

释名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苗、叶)苦、微寒、无毒。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

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

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

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

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

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

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蛇含

释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

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酒

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

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鳢肠

释名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

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

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

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

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

存性,取出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2、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3、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

灸”。

4、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

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

缘用消毒膏护住。

8、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连翘

释名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

汗为见效。

蒴翟

释名朔吊。接骨草。

气味酸、温、有毒。

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

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3、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4、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一

二日即消。

5、浑身水肿,坐卧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

鉴别有吐泻。

6、头风眩晕。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

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产后恶露不尽。用蒴翟二十两,锉细,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

三次服。

8、疟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红,以不浓煎一碗,发病前服下。

9、腹内突然出现硬块,极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净切细,泡在酒二

升中三晚,每温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鳖瘕坚硬(肿起如盆,不能星卧)。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捣成汁,

和水服。

11、风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2、丹毒。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3、痈肿。用蒴翟烧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浓煎成膏,

敷患处。能蚀掉恶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气味(蓼蓝实)苦、寒、无毒。

(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吴蓝)苦、甘、冷、无毒。

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3、咳嗽气冲(喉里呼吸有声,唾很粘)。用蓝叶泡水,捣烂取汁一升,

空心服下。过一会,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药、

吃粥,待痰吐尽,病即愈。

4、腹中鳖瘕,用蓝叶一升捣烂,加水三升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

5、服药过量,中毒烦闷。用蓝叶捣汁服。

6、唇边生疮,年久不愈。用蓝叶一斤捣汁洗数次,有效。

7、天泡热疮。用蓝叶捣敷。

8、疮疹疼痛。用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

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调下。

蓝淀

释名靛

气味辛、苦、寒、无毒。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

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

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

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

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

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青黛

释名靛花、青蛤粉。

气味咸、寒、无毒。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

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

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

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

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

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甘蓝

释名蓝菜。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

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

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

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水蓼

释名虞蓼、泽蓼。

气味(茎、叶)辛、无毒。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马蓼

释名大蓼、墨记草。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杀肠中寄生虫。

荭草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

痛。

虎杖

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根)微温。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

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

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

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

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

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

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匾蓄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苦、平、无毒。

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

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3、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无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

作饼,一天吃三次。

4、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蒺藜

释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

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

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

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饭后服,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

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

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好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

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

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

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疮。用蒺藜叶捣烂敷患处。如无叶,可用子代替。

谷精草

释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气味(花)辛、温、无毒。

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

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

2、偏正头痛。用谷精草,研为末,加白面糊调匀摊纸上贴痛处,干了

改换。又方: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半分,混匀,随头痛的左、

右边,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为末,每服二钱,熟面汤送下。

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汤冲服,甚验。

5、小儿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张绍棠味古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

原物不洗,竹刀剖开,放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

忌用铁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后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茶送下。

海金沙

释名竹园荽。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

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

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俯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

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

此方名“海金沙散”。

半边莲

气味辛、平、无毒。

1、蛇咬伤。用半边莲捣烂,取汁饮下。药渣敷伤处。

2、气喘。用半边莲、雄黄各二钱,共捣成泥,放碗内,盖好,等颜色

变青后,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3、疟疾。治方同上。

紫花地丁

释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苦、辛、寒、无毒。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

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

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

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

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

效。

见肿消

气味酸涩、有微毒。

1、痈肿、狗咬。用见肿消捣烂敷贴。

2、一切肿毒。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

荣麻根,共捣成饼,加硭硝一钱,和匀,贴患处。贴时留头,药干即换。

用再加金线重楼及山慈姑更好。

大黄

释名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根)苦、寒、无毒。

1、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

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2、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

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温服。此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3、热病兼说胡话。用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加水煎成膏子,每

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伤寒发黄。

4、腰脚风痛。用大黄二两,切成小块,加少许酥油炒干,不能炒焦。

捣烂筛过。每服二钱,空心服,煮开过多次的姜汤送下。泻出冷脓恶物,

痛即止。

5、风热积壅。用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

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开水送下。如要微泻,每服可加十

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栅,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

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6、痰为面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黄(酒浸,蒸

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青礞石(二两)

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

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

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

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方名“滚痰丸”。

7、腹中痞块。用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煎成

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汤关定。能吐泻即验。又方:陈

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

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患处。又方:大黄二两、朴

硝一两,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

8、脾癖疳积。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

再加硫磺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

小孩,每服半钱,大人每服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

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9、小儿诸热。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在成

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

10、骨蒸积热,渐渐黄瘦。用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

渣服汁,分二次服。

11、赤白浊淋。用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

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

12、大便秘结。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服三钱。用厥

次序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

13、热痢,里急后重。用大黄一两,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14、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用

大黄、人参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热服即安。

15、食后即吐。用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温服。

16、产后血块。用大黄末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温醋化下。

17、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18、头眼昏眩。用酒炒大黄,研为末,清茶送服二钱。

19、风热牙痛。用大内烧存性,研为末,早晚擦牙。

20、口腔糜烂。用大黄、枯矾,等分为末,擦牙,吐涎。

21、鼻内生疮。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又方:用生大黄、

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重油调涂。

22、损伤瘀血(从高处跌下或木石压伤,痛不可忍)。用大黄(酒蒸)

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细,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鸡鸣时

服。至晚间有瘀血排下为验。

23、冻疮。用水调大黄末涂搽。

24、汤火伤。用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

25、蠼螋咬疮。用大黄研末敷上。

26、肿毒初起。用大黄、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

每天四至五次。

27、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

28、乳痈。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

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

散”。

29、大风癞疮。用大黄(煨)一两、皂荚两刺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

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再雄黄花蛇药(“通

天再造散”)

商陆

释名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

气味(根)辛、平、有毒。

1、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

日进食,病愈为止。

2、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

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又方:白商陆六两,

取汁半合,加酒半升,基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又方:白商

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

3、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

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

4、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一两半、甘遂

(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引方

名“白圣散”。

5、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

胁,或垒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

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

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用商陆根煎烂,装布

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

6、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

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狼毒

气味(根)辛、平、有大毒。

1、心腹痛。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

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丸止,

如此循环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证停痰,两胁痞满)。用狼毒三两、附子一两、旋复花

三两,共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饭前服。白开水

送下。每天服三次。

3、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

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4、寄生虫病。用狼毒研细,取一钱,加糖一块,临醒时空腹服,水送

下。次早即有虫排出。

5、干湿虫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捣烂,以猪油、马油调搽患处。睡

时勿以被蒙头,恐药气伤脸。

6、积年疥癞。用狼毒一两,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轻粉三合、水银

三钱,共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许),蘸油涂患处。同时

以口鼻在药碗上吸气以助药效。

7、积年干癣(抓破则出黄水,每逢阴雨即痒)。用狼毒末涂搽。

8、恶疾风疮。用狼毒、秦艽,等分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一天

服一至二次。

防葵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

气味(根)辛、寒、无毒。

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

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

方名“防葵散”。

狼牙

释名牙子、狼齿、狼子、犬牙、抱牙、支兰。

1、刀伤。用狼牙草的茎、叶熟捣贴伤处。

2、尿血。用狼牙草(焙干)、蚌粉(炒)、槐花、百药煎,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空心服,淘米水调下。

3、寸白虫(按:即绦虫)等。用狼牙五两,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麻子大。服药前一天,禁食,次日清晨,服药一合,浆水送下。全剂

服完,病即愈。

4、妇女阴痒。用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

5、妇女阴蚀(阴部溃烂)。用狼牙三两,加不四升煎取半升,洗患处。

一天四至五次。

6、停耳出汁。用狼牙研末,裹棉中,塞耳内。

7、毒蛇伤螫。用狼牙根或叶捣烂,加猪油调匀涂搽。

闾茹

释名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气味(根)辛、寒、有小毒。

1、痈疽肿痛。用闾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2、疥疮。用闾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3、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

大戟

释名邛钜、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1、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

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2、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

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

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3、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

苗,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

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

吃下。

4、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泽漆

释名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茎、叶)苦、微寒、无毒。

1、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

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

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2、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进食)。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

捣烂筛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3、水所蛊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满,喘息、浮肿)。用泽漆晒干,研

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

次。如腹中觉暖、小便通畅,即为服药见效。

4、脚气赤肿,走路疼痛。用泽漆鹭鸶藤、蜂窠,等分为末。每取一两,

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处。

5、牙痛。用泽漆研为末,开水泡汁漱口。

6、瘰疬。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

碗,收存瓶中。用时先以椒、葱、槐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搽,几

次之后好可见效。

7、癣疮。用泽漆晒干,研为末,调油涂搽。

甘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

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

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

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

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

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

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

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

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

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9、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

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

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

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

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

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

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

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续随子

释名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拒冬、联步。

气味辛温、有毒。

1、小便不通。用续随了(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炒,加蜜捣成团,

装瓶中,埋阴焉得虎子。春末前取出,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化药送下。如病急,亦可临时合药。

2、水肿。用续随子一两,去壳,研细,压去油,再研细,分作七付,

每治一人有一付。男子有酒下,女子用荆芥汤下。五更现服,不久,腹

泻,但天大亮后泻自停。可另服厚朴汤补身体,习盐、醋一在昊,病即

不复发。

3、症块。用续随子三十枚、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共研为末加

糯米饭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破,以大枣一枚烧熟,去皮

核后,和药一起嚼烂,冷茶送下。半夜后泻出积聚恶物即见药效。

4、蛇咬伤。用续随子仁七粒、重台六分,捣烂,筛过,制成散剂,酒

送服一匙,另用唾液调药末涂伤处。

莨菪

释名天仙子、横唐、行唐。

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

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

病快要好的现象。

2、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

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

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

3、久咳不止(痰有脓血)。用莨菪子五钱,先煮后炒,研细,加酥油如

鸡收蛎的量,大枣七枚,同煎至油尽。取枣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

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极验。

4、长期水泻。用干枣十个,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烧存性。每服

一钱,粟米汤送下。

5、赤白痢。用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为末。每

服一钱,米汤送下。

6、肠风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晒干、捣烂、筛细;生姜半斤,取汁;

同入银锅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浓糖稀状,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进一步

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视病情可增至五、

七丸。安服有微热。勿惊异,病重的人服过三日,当有下泻病愈后,泻

亦止。

7、脱肛不收。用莨菪子炒过,研为末,敷患处。

8、风牙虫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内烧类。以小管引烟入病齿

处。又方:把莨菪子装入瓶内,热汤淋药得气,吸入口中,药冷即换。

有涎出,可吐去。

9、风毒咽肿或瘰疬咽肿,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为末,每服两小匙,

水送下。极效。

10、乳痈坚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药嚼破。

11、恶疮似癞,长期不愈。用莨菪子烧存性,研为末,敷患处。

12、跌打损伤。用莨菪子三工业区末,加羊油调涂伤处。

蓖麻

气味(子)甘、辛、平、有小毒。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

细细服下。

2、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有

3、风气头痛。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又方:蓖麻

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

4、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

鼻中。一天换药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

5、急性喉痹,牙关咬紧。用蓖麻仁研烂,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

部,此方名“圣烟筒”。

6、咽中疮肿。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一,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

进二、三服,很见效。

7、水气胀满。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

青黄水排出。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8、脚气病。用蓖麻子七烂,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

止。

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烂,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

10、子宫脱出。有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铺纸上,把子宫托入;

同时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顶心。

11、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用蓖麻子二个、巴豆二个、麝香一分,

共研匀,贴脐上并足心。

12、一切毒肿。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

13、疠风(鼻塌下,手指弯曲,指节疼痛,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

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

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肚子稍

泻,并不碍事,泡药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两月肥后,试吃大蒜猪

肉。用如不发病,即服药已经收效。如仍发病必继续服药。

14、瘰疬结核。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有效。但一生

不可再吃炒豆。

15、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枣各

三个、瓦松三钱、皂角一个,共捣烂,做成团子,用以洗面。

16、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钱,共研为末。以羊脑髓

和匀,每夜敷斑上。

17、突然耳聋。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

人乳,做成锭子。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一次。以二十

日病愈。

18、汤火伤。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为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

搽。

蜀漆

释名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气味辛、平、有毒。

1、截疟:

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

完,能吐为好。又方:用常山一两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

分三次服(先一夜、未发时、临发时各一次)。又方:常山(酒煮后晒

干)、知母、贝母草果各一钱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时热服。药

渣泡酒,发病前取饮。

截疟诸酒:用常山一两,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

服,过一会再服,发病前第三次服。又方:治间日疟:常山一钱二分、

大黄二钱半、炙甘草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发

病日蝗五更温服;原药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未发病之日温

服。此方名“醇汤”,甚验。又方:治久疟不止:常山一钱半、槟榔一钱、

丁香五分、乌梅一个,酒一盏,泡药一夜,五更时饮下。一服便止,永

不发病。

截疟诸丸:常山三两,研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瓦器内

煮熟,取出晒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叶汤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一

服,发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数年不愈的疟疾,服两剂即愈;一

月左右者,只须一剂。又方;常山捣成末,取三两,黄丹一两,加白蜜

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病发前服三丸,过一会再服三丸,临归

病时又服三丸,酒送下。此方名“丹砂丸”。又方:常山二两、黄丹半两、

乌梅(连核瓦焙)一两,共研为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三、五十丸,凉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时一服,午后才进食,此

方名“黄丹丸”。又方:用常山三两、知母一两、甘划昱两,共研为末,

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发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

又方:治一切疟,用常山四两,炒存性,草果二两,炒存性,共研为末,

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卧时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时再服

一次。忌鹅羊热物。此方名“瞻仰丸”。又方:常山八两,酒浸后先蒸后

焙,加要槟榔二两,生研末,拦糊作丸,如梧子大。如上方服法服丸子,

此方名“胜金丸”。又方:常山、槟榔各一两,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

焦)一两半,共三工业区末。以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黄丹

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2、牝疟(只寒不热)。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伤)龙骨各二钱,共研为

末。每服半钱,临发病之昌早晨一服,发病前再一服,浆水调下。如系

温疟(热多于寒)又加蜀漆一钱,此方名“蜀漆散”。

3、牡疟(只热不寒)。用蟓漆一钱半、甘草一钱、麻黄二钱、牡蛎粉二

钱,先以水二杯,煎麻黄、蜀漆,去沫,再将其余各药倒入同煎至一杯,

未发病前温服,得吐则疟止。

4、妊娠疟疾。用常山(酒蒸)、石膏(煅)各残,乌梅(炒)五分,甘

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时温服。

5、小儿惊风暴死。用蜀漆(炒)二钱、牡蛎一钱二分,浆米煎服。吐

出痰涎即愈。此方名“千金汤”。

藜芦

释名山葱、葱苒、葱炎、葱葵、丰芦、憨葱、鹿葱。

气味辛、寒、有毒。

1、风痰。用藜芦十分、郁金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温浆水

一碗送下。

2、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

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

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财服。又方:治中风后口吐涎沫,喉中发拉锯

声: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许,在火

上烘成黄色),共研为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温

3、痰疟。用藜芦末半钱,温齑水调下。引吐为好。又方:藜芦、皂荚

(炙)各一两,巴豆二址五枚,熬黄,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

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病时服一丸,临发病时又服一丸。宜暂时禁食。

4、黄疸肿疾。用藜芦在火灰中炮过,取出研细。每服小半匙,水送下。

数服可愈。

5、牙齿虫痛。用藜芦研为末,填入病齿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

6、头风白屑。甚痒。用藜芦末掺入头发中,把头包二天,避风。

7、疥癣虫疮。用藜芦末调生油涂搽。

8、误吞水蛭。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刚愎自用将水蛭吐出。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辛、温、有大毒。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

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

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

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

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

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

药,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

辛汤。”

3、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

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

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

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

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

4、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

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5、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

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

雳散”。

6、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

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后,每取

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

7、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

(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

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

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

8、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

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

末二亦可。

9、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

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10、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

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11、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黄八分,共研为末。

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

12、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

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13、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14、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

一天换药两次。

15、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

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

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16、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

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空心服,温酒送下。

17、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

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

次日须再次服药。

18、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

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送下。

19、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

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黄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

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20、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

温服。|

21、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22、痈疽肿毒辣。用川乌头(炒)、黄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

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

23、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

24、疥癣,用川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

25、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天雄

释名白幕。

1、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

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等分咬细,每服四钱,加水二

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温服。此方名“三建汤”。

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共

三细。每服半钱,酒送下。

3、大风癞。用天雄、乌头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捣成汁。另取细粒黑

豆(不脱皮者)浸叶中一夜。次日取豆晒干,如此七浸七晒,可供服用。

开始时每次吞服三枚,以后渐加至六七枚。禁忌猪鸡肉及蒜,犯之即死。

侧子

气味辛、大热、有大毒。

痈肿风痹、腰脚疼,筋挛急,遍身风疹等。

漏篮子

释名木鳖子、虎掌。

气味苦、辛、有毒。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乌头

释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

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

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

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

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

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

经丸”。

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

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

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

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

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

鼻内,牙关自开,又方: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

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

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

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

小时再服药一次。

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

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9、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

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

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

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

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

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

留通气孔。

白附子

气味辛、甘、大温、有小毒。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

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

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

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

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

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

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虎掌

释名虎膏、鬼。

气味苦、温、有大毒。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

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

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

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

病在右,敷左侧。

4、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

时烘炙印堂。

5、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

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

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

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

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6、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

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7、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

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8、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9、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

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10、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局箬

释名鬼芋、鬼头。

气味(根)辛、寒、有毒。

痈肿风毒(磨浆敷涂)。亦治消竭。

半夏

释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

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

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

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

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

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

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

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

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

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

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

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

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

忌食羊肉。

蚤休

释名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

草甘遂、白甘遂。

气味(根)苦、微寒、有毒。

惊阐、瘰疬、痈肿。磨醋敷痈肿蛇毒,甚有效。

鬼臼

释名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

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根)辛、温、有毒。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

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

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射干

释名乌扇、乌、乌吹,乌蒲、凤、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

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根据)甘、平、有毒。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

服下即通。

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

敷,极有效。

玉簪

释名白仙。

气味(根)甘、辛、寒、有毒。

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鲠,涂痈肿。

凤仙

释名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

菊婢。

气味(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

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

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3、蛇咬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

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坐拿草

气味辛、热、有毒。

跌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

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

麻、麦门冬、黄芪、木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加蜜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送下。

曼陀罗花

释名风匣儿、山茄子。

气味(花、子)辛、温、有毒。

1、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

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

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

五次,加入朴硝少许洗患处。

4、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

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羊踯躅

释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

枝。

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

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

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后服。

2、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

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芫花

释名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

戟、蜀桑。

气味(花、根)辛、温、有小毒。

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

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

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

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

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

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

煮,如上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5、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6、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枳壳煮烂,

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

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9、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10、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

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

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莽草

释名芒草、鼠莽。

气味(叶)辛、温、有毒。

1、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

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

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疾,可以棉裹药汁塞。

此方名“莽草膏”。

2、小儿风阐(抽筋、翻眼,重者一天发病数十次)。用莽草、舅丸各一

鸡蛋黄大,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

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有疾,可以用棉裹药汁塞住。此方名“莽草膏”。

3、头风久痛。作莽草煎汤洗头。勿令药汁入目。

4、瘰疬结核。用莽草一两,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帜疮。一天

换药二次。

5、乳肿不消。用莽草、小豆,等分为末,加苦酒和匀,敷患处。

6、风虫牙痛及喉痹。用莽草叶煎汤。热时含口中,过一会吐去,很有

茵芋

释名芫草、卑共。

气味(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有关茵芋的其它资料

查询「中草药图谱」

查询「中药偏方」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

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

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

止。此方名“茵芋酒”。

2、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

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

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石龙芮

释名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水堇、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气味(子)苦、平、无毒。

(叶)甘、寒、无毒。

(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钩吻

释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辛、温、大有毒。

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菟丝子

释名菟缕、菟、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

气味(子)辛、甘平、无毒。

1、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2、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

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

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

方名“茯菟丸”。

3、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4、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号晕心慌)。用菟丝

子、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

送下。

5、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

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空心服,酒送下。

6、肝伤目暗。用菟丝子三两,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干,研为末,以鸡

蛋白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7、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

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8、癣疮。用菟丝子炒过,研为末,加油调匀敷疮上。

9、痔疮。用菟丝子熬成黄黑包,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覆盆子

释名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

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使君子

释名留求子。

1、小儿脾疳。用使君子、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2、小儿痞块(腹大,肌瘦而黄,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

仁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个破

了顶的鸡蛋中,饭上蒸熟,空心服。

3、蛔虫病。用使君子为末,五更时以米汤调服一钱。

4、小儿虚肿(头面、阴囊都有浮肿)。用使君子一两,去壳,加蜜五钱

炙炙药,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米汤送下。

5、虫牙疼痛。有使君子煎汤频嗽。

木鳖子

释名木蟹。

气味(仁)甘、温、无毒。(有人认为:木鳖子有毒,不可食)。

1、酒疸脾黄。用木鳖子磨醋服一、二碗,有腹泻即见效。

2、脚气肿痛。用木鳖仁,先切开。麸炒过,再切碎重炒,去油至尽,

每两加厚桂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发汗即愈。

3、阴疝偏坠。用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蘖、芙蓉两药细末,涂敷患处。

4、腹中痞块。用木鳖子仁五两,分别放入切开的两副猪肾中,煨熟,

捣烂,再加黄连末三钱,与蒸饼一起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开水送下。

5、肛门痔痛。用木鳖仁三枚,捣成泥,倒入百沸汤一碗,乘热先熏后

洗。每日三次。

6、多年瘰疬。用木鳖仁二个,去油,研细,加鸡蛋白,蒸熟粕于饭后

服下。每日一服,半月见效。

7、小儿丹瘤。用木鳖子仁研成泥,调醋敷患处,一日用药三、五次,

有效。

8、风牙肿痛。用木鳖子仁磨醋涂搽。

番木鳖

释名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仁)苦、寒、无毒。

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马兜铃

释名都淋藤、独行根、土青木香、去南根、三百两银药。

气味(实)苦、寒、无毒。

1、水肿喘急。用马兜铃煎汤,每日服。

2、肺气喘急。用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一起拌匀慢火炒干,

加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七,用水一碗,煎至六成,温服,

或噙口中咽服。

3、痔瘘肿痛。把马兜铃放入瓶中,烧回熏患处,有效。

盍藤子

释名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仁)涩、甘、平、无毒。

1、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2、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肠风下血。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

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

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黄芪汤送下。

一天服一次。

预知子

释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

气味(子、仁)苦、寒、无毒。

1、精神病(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

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用预知子(去皮)、白

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

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每

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2、疠风(眉落、声变)。用预知子、雄璜各二两,共研为末。另以乳香

三两,同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药末熬成膏,收存瓶。饭前一匙,

温酒调下。

牵牛子

释名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气味(子)苦、寒、有毒。

1、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

方:加大黄等分。又方:加生槟榔等分。

2、水盅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

饼,临醒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气为验。

3、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

4、浮肿气促,坐卧不安。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成末,浸乌牛尿中

一夜,天明后加入葱白一把,煎开十多次,分二次安心服下。水从小便

排出。

5、脚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

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

6、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

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

7、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

五丸,葱汤送下,服毕,睡半时。

8、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

9、一切痈疸,无名肿毒。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

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此方名“济世

旋花

释名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毒。

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

毒,补劳损,益精气。

紫葳

释名凌霄、陵苕、陵时、女葳、茇华、武威、瞿陵、鬼目。

气味(花、根)酸、微寒、无毒。

(茎、叶)苦、平、无毒。

1、妇女血崩。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后服四物汤。

2、粪后下血。用凌霄花浸酒,随时饮服。

3、消渴。用凌霄花一两,捣碎,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下。

4、通身风痒。用凌霄花为末,服一钱,酒送下。

5、大风疠疾。用凌霄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

个,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以出臭汗为效。

6、悲羊疮(满脸满头,温烂成疮,延及两耳,痒而出水)。用凌霄花及

叶煎汤,每日搽洗。

7、月经不行。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营实墙蘼

释名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气味(营实一即蔷薇子)酸、温、无毒。

(根)苦、涩、冷、无毒。

1、消渴尿多。用蔷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

2、小儿尿床。用蔷薇根五钱,煎酒夜饮。

3、口咽痛痒(发声不出)。用蔷薇根皮、射干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每取二钱,水煎服。

4、口舌糜烂。用蔷薇根,打去土,煮成浓汁,温含口中,冷即吐去。

5、痈肿疖毒。用蔷薇皮交替炙热熨患处。

6、刀伤肿痛。用蔷薇根烧灰,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7、眼热昏暗。用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

温酒送下。

月季花

释名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活血、消肿、敷毒。

栝楼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

瑞雪。

气味苦、寒、无毒。

1、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

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

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

2、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

口含回汁。

3、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

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4、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

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

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5、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

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6、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

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7、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

至病愈为止。

8、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

服二次。

8、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

心服,酒送下。

10、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

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

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11、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12、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13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

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

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

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14、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15、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16、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王瓜

释名土瓜、钩、老鸦瓜、马瓞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

须。

(子)酸、苦、平、无毒。

1、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见效。

2、黄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从小便排出。

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3、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门内。

4、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5、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根、芍药、桂

枝虫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土瓜根

6、反胃吐食。用王瓜烧存性,取一钱加枣肉、平胃散二钱,酒送下。

7、筋骨痛。用王瓜子炒开口,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

8、大肠下血。用王瓜一两(烧存性)、地黄二两、黄连半两,黄研为末,

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米汤冲服三十丸。

释名鸡齐、鹿藿、黄斤。

气味(根)甘、辛、平、无毒。

1、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升,同

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2、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

同服。

3、心热吐血。用生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服完。

4、热毒下血。用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一升服下。

5、酒醉不醒。饮生葛根汁二升便愈。

6、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

天门冬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1、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

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2、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

子服下。

3、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

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4、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5、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

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百部

释名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

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

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2、遍身黄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

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

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3、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

煮汤洗亦可。

何首乌

释名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厂、桃柳藤、九真藤、赤葛、

疮帚、红内消。

气味(根)苦、涩、微温、无毒。

1、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用何首乌(以有花纹

者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晒干,捣烂,加枣

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搽,搽后用

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乌末,调唾液,封脐上。

4、肠风下血。用何道乌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5、破伤血出。用何道乌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疬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乌根洗净,每

日生嚼,并取叶捣烂涂患处。

7、痈疽毒疮。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

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为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

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

8、大风疠疾。用何首乌(以大而有花纹者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

天,反复蒸、晒数次,加胡麻四两,再蒸再晒,研为末,每服二钱,酒

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癣。用何首乌、区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可以解痛、生肌肉。

用何首乌茎、叶煎汤洗浴,也有效。

萆解

释名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1、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

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肉。

2、小便频数。用川萆解一斤,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盐酒送下。

3、白浊(漩面如油,澄下如膏)。用萆解、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

每服四钱,加水一碗、盐一小撮,煎至七成,饭前温服。一天服一次,

盐酒送下。

4、肠风痔漏。用萆解、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

温酒送下。此方名“如圣散”。

5、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

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菝葜

释名菝、金刚根、铁菱角、王瓜草。

气味(根)甘、酸、平、温、无毒。

1、小便频数。用菝葜根研为末,每服三钱,睡时温酒送下。

2、赤白痢。用菝葜根、腊茶,等分为末,加白梅肉捣匀,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每服五至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送下;赤痢,乌梅

汤送下。

3、沙石淋。用菝葜根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服后用地

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

4、消渴。用菝葜半,捣为小块,加水三碗、乌梅一个,煮成一碗,温

5、风湿腿弱。用菝葜洗净、锉细,取一斛,加水三斛,煮成九斗,泡

曲子,去渣,取一斛如常法酿酒,每日适量饮用。

土茯苓

释名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

山地栗。

气味(根)甘、淡、平、无毒。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

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

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

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

多吃为好。

白蔹

释名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1、疔疮初起。用水调白蔹末涂搽。

2、一切痈肿。用白蔹、赤小豆、网草,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又方: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为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3、脸上粉刺。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4、冻耳成疮。用白蔹、黄蘖,等分为末,加生油调匀搽耳。

5、汤火伤。用白蔹研末敷涂。

6、风痹筋急。用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小撮,酒

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山豆根

释名解毒、黄结、中药。

1、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

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3、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4、头风热痛。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5、牙龈肿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处。

6、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

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

7、疥癣。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

8、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黄药子

释名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1、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

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2、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

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

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3、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白药子

释名白药

气味(根)辛、温、无毒。

1、风痰上雍。用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后,共

研为末,加防风末三两,和匀。每服一钱,茶送下。

2、咽喉肿痛。用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咽一丸。

3、吐血不止。用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4、眼烂生翳。用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取五钱掺入切开

的猪肝中,煮熟吃下。

5、痈肿不散。用生白药根,捣烂置患处。药干即换。

威灵仙

气味(根)苦、温、无毒。

1、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用

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共研

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盐汤送下。忌茶。

3、喘咳呕逆,不能进食。用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共研

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至十丸,姜汤送下。

一日服三次。一月后见效。忌茶、面。

4、腹中痞积。用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

送下。此方名“化铁丸”。

5、肠风泻血。用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为末,

以鸡蛋白调作小饼,炙干后再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一天服

两次。

6、痔疮肿痛。用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

茜草

释名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

蔓。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却,用水调末二

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

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防己

释名解离、石解。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

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

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2、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

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

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3、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

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4、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

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

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5、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6、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7、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8、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通草

释名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

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通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通脱木

释名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甘、淡、寒、无毒。

水肿癃闭,明目退热,泻肺,利小便。

钩藤

气味甘、微寒、无毒。

1、小儿惊热。用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炙)一分,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温水服,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延龄散”。

2、班疹。用钩藤的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每服三分或半钱,温酒

白英

释名谷菜、白草、白幕、排风,子名鬼目。

气味(根、苗)甘、寒、无毒。

1、风疹、丹毒、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2、目赤头眩(风热上攻,眼花面肿)。用白英子(鬼目)(焙)、甘草(炙)、

菊花(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醒时温水送下。

乌蔹莓

释名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酸、苦、寒、无毒。

1、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2、颈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3、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

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

用大蒜代亦可。

4、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律草

释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气味甘、苦、寒、无毒。

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3、尿血。治方同上。

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

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

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痰涎为愈。

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

络石

释名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

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喉痹肿塞,喘息不通。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

细饮下。

3、痈疽热痛。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

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各药混

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木莲

释名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气味(叶)酸、平、无毒。

(果实)甘、平、涩、无毒。

1、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2、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又方:木莲子、

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3、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

酒送下。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

等分为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4、脱肛。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

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销阳丹”。亦治梦遗。

5、痈疸初起。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作用

与忍冬草相当。

6、乳汁不通。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7、血淋。用木莲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每日小煎服。

8、白癜风、疥癣等。用木莲藤汁涂搽。

忍冬

释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

蜜桶藤、金银花。

1、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

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2、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

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3、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4、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

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

再用生肌药,病即愈。

5、热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浓饮服。

6、身上发青。用金银花一两,煎水服。

7、脚气(筋骨引痛)。用忍冬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8、中野菌毒。采忍冬藤煎服。

藤类概述

1、甘藤:亦名甜藤。断藤流汁,甘美如蜜。有解毒和血之效。

2、含水藤:解渴。

3、天仙藤:疗水肿,解疝痛。

4、紫金藤:补男子肾,敷恶疮肿毒。

5、南藤:治风。

6、清风藤:治风湿麻痹。

7、百灵藤:治风痹。

8、紫藤:有小毒,治水(一种心疾)。

9、落雁木;治脚气肿。

10、千里及:有小毒,治赤痢、眼疾。

11、海藤:汁名“藤黄”,有毒,杀虫。

泽泻

释名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根)甘、寒、无毒。

1、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

2、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

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羊蹄

释名蓄、秃菜、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鬼目、东方宿、连

虫陆、水黄芹,子名金荞麦。

1、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

2、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是炒赤,以

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

3、喉痹。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

上。

4、顽癣。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

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

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

5、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用羊蹄根捣烂,和醋调匀

涂搽。过一阵,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采得的羊蹄磨醋涂癣,有奇

酸模

释名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酸、寒、无毒。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菖蒲

释名昌阳、尧韭、水剑草。

1、癫阐风疾。用菖蒲捣成末。秤三钱。

2、喉痹肿痛。用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服。

3、鼓胀(食积、气积、或血积)。用石菖蒲八两,锉细,斑蝥四两,去

翅足,同炒黄后,去掉斑蝥,研为细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水送下。

4、肺损吐血用。用九节菖蒲末、白面等分,每服三钱,新汲水送下。

5、赤白带下。用石菖蒲、破故纸等分、共炒为末。繁服二钱,以菖蒲

泡酒调服。一天服一次。

6、产后流血不止。用菖蒲一两半,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去渣,分三

次服。饭前温服。

7、病后耳聋。用菖蒲汁滴耳中。

8、眼长挑针。用菖蒲根同盐一起,研为末,敷患处。

9、痈疸。用生菖蒲捣烂贴疮上。如疮干燥,则以菖蒲研末,加水调匀

涂搽。

10、热毒湿疮(遍身生疮,痛而不痒,四肢更我,粘着衣被,不能安睡)。

用菖蒲三斗,晒干,研为末,撒床上,令病人裸卧,遍体着药,再盖衣

被,既不粘衣,又可得睡,其疮如失。

释名茭草、蒋草。

气味(菰笋)甘、冷滑、无毒。

(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水萍

气味辛、寒、无毒。

1、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

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2、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

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

药数日可愈。

3、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

4、吐血。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

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5、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

6、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此方名“水圣散”。

7、风热隐疹。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

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一天服二次。

8、风热丹毒。用浮萍捣汁涂搽。

9、汗斑癜风。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了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

搽抹。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

10、大风疠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避

日光收存。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忌食猪肉、消风散五两。每

服五钱,水煎,频饮。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

11、毒肿初起。用浮萍捣烂敷患处。

12、烧烟去蚊。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灰,可将蚊虫熏去。

释名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甘、寒、滑、无毒。

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萍蓬草

释名水粟、水栗子。

气味(子)甘、涩、平、无毒。

(根)甘、寒、无毒。

厚肠胃、益气力。

水藻

释名甘、大寒、滑、无毒。

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海藻

释名单、落首、海萝。

气味苦、咸、寒、无毒。

1、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

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

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2、蛇盘瘰疬,头项交接。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

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毒气必泄。

昆布

释名纶布。

气味咸、寒、滑、无毒。

1、瘿气结核,瘰疬肿硬。用昆布一两,洗其咸汁,晒干为末。每取一

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2、项下渐肿成瘿。用昆布、海藻,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杏核

大。随时含咽。

石斛

释名石、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骨碎补

释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1、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

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2、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3、屙血。用骨碎补(烧存性)五钱,酒或米汤送下。

4、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为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石韦

释名石革、石皮、石兰。

1、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2、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3、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4、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金星草

释名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用根泡油涂头上,能大生毛发。

景天)

释名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

主治有关景天的其它资料

1、小儿惊风。用景天(干)半两、麻黄、丹参、白术各二钱半,共研

为末。每服半钱,浆水调服。三、四岁的小儿可服一钱。

2、婴儿风疹及疮毒。用景天苗叶五两和盐三两,同研细,绞取汁,以

热手抹涂。一天两次。

3、热毒丹疮。用景天捣汁涂搽。一昼夜宜搽一、二十次。

4、漆沧作痒。揉景天涂搽。

5、眼中生翳,涩痛难开。用景天捣汁,一天点三、五次。

虎耳草

释名石荷叶。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1、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2、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石胡荽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

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

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

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

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

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

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螺旋草

释名镜面草。

气味辛。

1、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净。捣烂,泡酒服。

2、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3、手指肿痛。用镜面草捣烂涂搽。

酢浆草

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

小酸茅、赤孙施。

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

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

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地锦

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

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1、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

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3、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4、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5、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6、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7、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

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

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

二次。

陟厘

释名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甘、大温、无毒。

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昨叶何草

气味甘、酸、寒、无毒。

1、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

2、通经破血。用鲜瓦楹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

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

3、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六、七次后即见效。

4、汤火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

5、恶疮。用瓦松阴干,研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

药末涂搽。

土马

1、鼻血不止。用土马二钱半、黄药子五钱,共研为末。水送服二钱。

服两次可止鼻血。此方名“寸金散”。

2、二便不通。用土马洗净,瓦上焙过,世细,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

3、少年发白。用土马、石马、五倍子、半夏各一两,生姜二两,胡桃

一个,胆矾半两,共研为末,并捏成一块,每次取弹子大一团,薄布包

好,泡少量酒中,浸汁洗发,一月之内见特效。

卷柏

释名万岁、长生不死草、豹足、求股、交时。

咳逆,脱肛,淋结。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石松

气味苦、辛、温、无毒。

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麻木。

马勃

释名马批、马譬、灰菰、牛屎菰。

1、咽喉肿痛,不能咽物。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浇为末,棉裹一钱,

含咽。

2、失音。用马勃、马牙硝,等分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

噙口内。

3、久咳。用马勃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

4、积热吐血。用马勃研为末,加沙糖做成丸大,如弹子大。每服半丸,

冷水化下。

5、妊娠吐血及鼻血。用马勃研为末,浓米汤送服半钱。

木部

释名侧柏。

气味柏实:甘、平、无毒。

柏叶:苦、微温、无毒。

柏实:

1、平肝润肾。延年壮神。用柏实晒干,去壳,研末。每服二钱,温酒

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服。又方:加菊

花等分,以蜜和丸服。又方:用柏子仁二斤,研为末,泡酒中成膏,加

枣肉三斤,白蜜、白术末、地黄末各一斤,捣匀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嚼一丸,一日三服。

2、老人便秘。用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加蜜、蜡做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饭前服,少黄丹汤调下。一天服二

3、肠风下血。用柏子十四个,捶碎,贮布袋中,加入好酒三碗,煎至

八成服下。

4、小儿惊明腹满,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研为还想,温水落石出调服

一钱。

柏叶:

1、中风(涎潮口噤,语言不出,手足垂)。用柏叶一把去枝,葱白一

把连根研如泥,加酒一程式,煎开多次后温服。

2、霍乱转筋。用柏叶捣烂裹脚上,另外再煎汁淋洗。

3、吐血。用青柏叶一把、干姜二片、阿胶一挺(炙),加水二升,煮

成一程式,去渣,另加马通汁一升,再合煎为一升,滤过,一次服下。

4、鼻血不止。用柏叶、榴花,共研为末,吹入鼻中。

5、尿血。用柏叶、黄连焙过,研细,酒送服三钱。

6、大肠下血。用柏叶烧存性,研为还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7、月经不断。用侧柏叶(炙)、芍药等分,每取三钱,加水、酒各半

煎服。对未婚妇女,用侧柏叶、木(炒至微焦),等分为末。每服二

钱,米汤送下。

8、汤火伤。用柏叶生捣涂搽,二、三日后,止痛灭瘢。

9、大麻风(眉发脱落)。有侧柏叶九蒸九晒后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十丸。白天服三次,晚间服一次。百日之后,

眉中可再生。

10、头发不生。用侧柏叶阴干研末,和麻油涂搽。

丁香

释名丁子香、鸡舌香。

1、突然心气痛。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钱。

2、干霍乱(不吐不泻)。用丁香十四枚,研为末,开水一碗送下。不

愈再服。

3、小儿吐泻。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成丸子,如黄豆大,米汤送

服。如呕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钱,泡姜汁中一夜,晒干为末,

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适量,姜汤送下。

4、婴儿吐乳,粪呈青色。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

一钱,煎开多次后,细细送服。

5、胃冷呕逆。用丁香三个、陈桔皮一块(去白,焙干),水煎,乘热

6、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个,研为末,加甘蔗汁、姜汁调成丸了,如

莲子大,口中噙咽。

7、反胃,气噎不通。用丁香、木香各一两,每取四钱,水煎服。

8、妇女崩中。用丁香二两,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9、妇女难产。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钱六分,共研为末,加活兔胆

同捣,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10、鼻中息肉。用棉裹丁香塞鼻内。

11、唇舌生疮。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12、乳痛。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释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气味松脂:苦、甘、温、无毒。

松节:苦、温、无毒。

松叶:苦、温、无毒。

松花:甘、温、无毒。

1、关节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炼酥三升,搅

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在次。服药期间,以面食为好。忌食

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

2、肝虚目泪。用炼过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

3、妇女白带。用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捣烂,加酒、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4、风虫牙痛。把松脂在滚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5、龋齿有孔。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6、久聋不听。用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

一天二次。

7、一切肿毒。用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

患处。

8、疥癣湿疮。有松香研为末,加轻粉少许,先以油涂疮上,再撒上药

末。几次即见效。

9、阴事宜湿痒。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内,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

令纸筒燃烧滴油,取油搽患处。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处洗净。

松节:

1、关节风痛。用松节(按:即松的茎干上的瘤状节)泡酒,每服一俣,

一天服五、六次。

2、转筋挛急。用松节一两,锉细,加乳香一钱,慢火炒焦,出火毒,

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热木瓜酒调下。

3、风热牙痛。有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七个,浸热酒中,

乘热再加飞过的白矾少许,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见交。又方:用松

节二两、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煎汤漱口,热漱冷吐。

4、反胃吐食。用松节煎酒细饮。

5、跌扑伤损。用松节煎酒服。

松叶:

1、预防瘟疫。有松叶切细,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时

疫。

2、中风口邪。有箐松叶一斤,捣成汁,放酒中浸两宿,又在火旁取温

一宿,初服半升,渐加至一升,以头面出汗为度。

3、关节风痛。用松叶捣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一天

服三次。

4、脚气风疮。用松叶六十斤,锉细,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

照常法酿酒。七日后,取酒饮,以醉为度。

5、风牙肿痛。有松叶一把、盐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

6、大风恶疮。用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锉细,泡酒二斗中。

几日后,每次温服一小碗,服至见效为止。

7、阴囊湿痒。用松叶煎汤多洗。

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

释名杉、沙木。

气味杉材:辛、微温、无毒。

1、脚气肿满。用杉木节一升、桔叶(切细)一升(无叶可用皮代)、

大腹槟榔大一枚(连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若初服即见效。则不必再服。此方名“杉木汤”。

2、小儿阴肿。用老杉木烧灰,加腻粉,调清油敷涂。

杉皮:刀伤、汤火伤。取老树皮烧存性,研末敷搽。或调鸡蛋清涂搽。

杉叶:风虫牙痛(同芎、细辛煎酒含漱)。

释名筒桂、小桂。

气味(皮)辛、温、无毒。

养精神,和颜色。

筒桂

木兰

释名杜兰、林兰、木莲、黄心。

气味(皮)苦、寒、无毒。

赤疱酒、痈疽水肿,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辛夷

释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鼻渊、鼻塞。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降真香

释名紫藤香、鸡骨香。

1、刀伤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伤处。

2、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气味(楠材)辛、微温、无毒。

1、足部水肿。削楠木、桐木煮水泡脚,并饮此水少许。每日如此,直

至病愈。

2、心胀腹痛,不得吐泻。取楠木削三、四两,加水三升,煮开三次,

饮服。

3、耳出脓。用楠木烧存性,研末敷耳内。

气味(樟材)辛、温、无毒。

1、干霍乱,吐不出。用樟木悄煎成浓汁服,即可引吐。

2、风湿痛。用樟木屑一斗,泡在煎至极滚的水一石中,乘热熏洗痛处。

注意勿使热气入目,以免伤眼。

3、宿食不消,常吐酸水。用樟木屑,酒煎服。

钓樟

释名乌樟、枕、豫。

气味(根皮)辛、温、无毒。

(根皮)辛、温、无毒。

(根皮)辛、温。

刀伤止血(刮屑敷涂)、霍乱(磨服)、脚气水肿(煎汤服)、疮疥(研

末敷涂)。

枫香脂

释名白胶香。

气味辛、苦、平、无毒。

1、吐血、鼻血。用白胶香、蛤粉,等分为末,姜汁调服。

2、吐血、咯血。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

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3、便痈脓血。用白胶香一两,研为末,加麝香、轻粉少许,掺敷患处。

4、瘰疬软疖。用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搅

匀,成膏后摊贴患处。

5、疮不收口。用白胶香、轻粉各二钱,猪油调涂。

6、恶疮。用白胶香、松香各一两,加麻油、黄蜡各二钱半,一起溶化,

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调匀,摊贴患处。此方名“水沉金丝膏”。

7、小儿疥癣。用白胶香、黄蘖、轻粉,等分为末,加羊骨髓调匀敷涂。

8、大便不通。用白胶香如半枣大一块、鼠粪两枚,共研匀,加水调成

挺子,纳入肛内,过一会即可通便。

薰陆香

释名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

气味微湿、无毒。

1、口目斜。用乳香烧烟熏病处,以顺其血脉。

2、急慢惊风。用乳香半两、甘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

3、小儿双目内钓、腹痛。用乳香、没药、木香等分,水煎服。

4、心气痛。用乳香三两、茶叶四两,共研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

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醋化下。

5、呃逆不止。用乳香同硫磺烧烟频嗅。

6、梦遗。用乳香一块,拇指大,卧时细嚼,含至三更时咽下。三、五

次即见效。

7、血淋。取夹石的乳香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8、难产催生。用乳香五钱,研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酒冲服五丸。又方:用乳香、朱砂,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酒送服一

钱。

9、风虫牙痛。用乳香细嚼咽汁。又方:用乳香、川椒各一钱,共研细,

化蜡和成丸子,塞病齿孔中。又方:用乳香、巴豆,等分研细,化蜡和

成丸子,塞孔中。又方:用乳香、枯矾等分,化蜡和成丸子,塞孔中。

10、漏疮脓血。用白乳香二钱,牡蛎粉一钱,共研为末,加米糕为丸子,

塞孔中。

11、阴茎肿痛。用乳香、葱白等分,捣烂敷涂。

12、丹毒。用乳香研末,羊脂调涂。

没药

释名末药。

1、关节疼痛。用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研末)三两,和匀,每

服二钱,温酒调下。

2、筋骨损伤。用米粉四两,炒黄,加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

膏,摊贴痛处。

3、刀伤。用乳香、没药各一钱,以童便半碗、酒半碗,温化服下。

4、妇女务晕。用没药末一钱,酒送服。

5、产后恶血。用没药、血竭末各一钱,童便、温酒各半碗,煎开后送

服。过一阵再服一次,恶血自下。

骐竭

释名血竭。

气味甘、咸、平、无毒。

1、白虎风(两膝热肿)。用骐竭、硫磺末各一两,每服一钱,温酒送

2、新久脚气。用骐竭、乳香,等分为还想,取木瓜一个,挖一孔,放

入药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锅中煮烂,连面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温酒送服,忌生冷。

3、慢惊风。用骐竭末半两、乳香二钱半,同捣匀,煎熔为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化下(夏月则用人参汤)。

4、鼻血不止。用骐竭、蒲黄,等分为末,吹入鼻内。

5、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6、产后血晕(昏不识人或说胡话)。用骐竭一两,研为末。每服二钱,

温酒送上。

7、疮口不收。用骐末二、三分,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共研

为末唾液调匀涂患处。

8、臁疮不愈。用骐竭敷涂。

安息香

1、突然心痛。或时发时止。有安息香研为末,开水送服半钱。

2、小儿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

角茴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五钱,共研为末,以膏和炼

蜜调各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苏汤化下。此方名“安息

香丸”。

3、关节风痛。用精猪肉四两,切片,裹安息香二两,另以瓶装一层灰。

药放灰上,在大火上(火与瓶之间隔一铜板)烧出烟,即将瓶口对痛处

熏治,勿令烟散走。

龙脑香

释名片脑、羯婆罗香。膏名婆律香(按:即现在通称的冰片)。

THE END
1.河南人喝酒“怪象”,不喝宋河,不喝杜康,却偏爱3款小众酒有道是“无鱼不成宴,无酒不成席”,在河南人的酒桌上,只要鱼这道菜一上桌,整个酒桌的氛围瞬间就会被推向最高潮。 什么“鱼头一对大富大贵”“头三尾四腹五背六”“高看一眼唇齿相依”等等,就如同说相声时的贯口一般,每一杯酒都对应着鱼身的一个特定部位,而且都有相应的吉祥说辞。一条鱼吃下来,一桌人少说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1100152124834354/
2.点庄酒酒知识历史渊源:千年酿酒传承 点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据传最早起源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的一个名叫点庄村的地方,因而得名。点庄酒以其古朴、纯粹的酿造工艺闻名,历经千年仍保持着传统的酿酒方式,如今已成为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酿造工艺:匠心独运的艺术 点庄酒的酿造过程非常注重细节和匠心,传统工艺需要https://www.psohqvaau.cn/bai-jiu-jia-ge/257604.html
3.以诺千金07的个人主页可是,政审时,他被淘汰了,因为当年搞运动他多次做了头头! 这时,他暗暗感动岳父大人的英明!若不是做了人家的女婿,还不知自己这个山晕子会蹦跶成啥样子呢! 他一下泄气了。看着那么多不如自己的人都上了大学,他痛悔万分,觉得前途无亮了。 他开始自暴自弃,天天喝酒,夜夜抽烟,焦虑失眠。怀疑老婆出轨,喝了酒就到https://story.hao.360.cn/user/LtrXEhO0NXKCPj
4.什么是缸头酒?白酒百科知识常常听和酒的人提到缸头酒,很纳闷难道是有一种酒的名字叫缸头酒?这名字也太奇怪了,就上网搜了一下什么是缸头酒,找到了一些答案,不知道是否标准,下面为大家详细说一下什么是缸头酒。 所谓的缸头酒就是指酿酒的缸子中较上面的一层,上面的一层度数一般比较高,也被称为蒸出的头一锅酒,一般度数在70度之上,http://bk.9998.tv/baijiu/26482
5.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B)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元夕即元宵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6.曾国藩酒业连山春头曲,枫叶芦花半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杆5,头曲是什么酒 6,戚夫人诗 宋李觏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 当时应 7,笑傲江湖的篇头曲高潮歌词是狂风吹大海啸这首歌叫什么 1,枫叶芦花半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杆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枫叶芦花半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杆酒昨日少…2969 https://www.meijiu.com/cs/896972.html
7.酒浸头的意思和解释酒浸头是什么意思(字词含义和详细解释) 1、酒浸头读音为jiǔ jìn tóu,意思是詈词。犹酒鬼。指贪杯的人。 2、汉字解释:(1)、酒 <名> (会意。从水,从酉。“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同本义 [liquor;wine;spirits;alcoholic drink] 酒https://www.qiminglu.com/ciyu/55437624bec1fc32f7d678ddae6ee1c3.html
8.贯头山酒——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田中角荣与贯头山酒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座落在京东腹地万里长城脚下的贯头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旅游开发区内,毗邻京、津、唐、秦和避暑山庄承德等大中城市。她群山环抱,层峦叠障,林密草茂,溪水潺潺,原始的风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北方酿酒企业绝无仅有的。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贯头山村傅老尚以清冽泉水酿造佳酒,厂名为全盛局烧锅https://blog.csdn.net/xiaoshu7580/article/details/126699596
9.《中国文化》期刊第3期——李中旺律诗600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023 年的春风吹绿了柳枝,多么像诗人的笔杆子在字里行间寻找温暖,记录时代,讴歌社会,书写赞歌。 《中国诗词》队伍争先恐后的涌现壮大,作品数量飞速增长,令人感佩的诗词歌赋作品,催人奋进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中华诗赋集锦》栏目的加入,为时光的韵味底色,补上缺空的短板,继承中华文化https://www.whw.ki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1535
10.破洗头的正确方法喝太多破的坏处夏季喝破的四大禁忌经过巴氏杀菌后的啤酒就成了熟啤酒,因为酒中的酵母已被加温杀死,不会继续发酵,稳定性较好,不会在胃中继续繁殖,所以胖人饮用较为适宜。 4.干啤酒 这种啤酒源于葡萄酒,酒中所含的糖的浓度不同,把糖降到一定的浓度之下,就叫干啤酒。适合怕发胖和有糖尿病的病人饮用。 https://m.120ask.com/news/p/20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