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球化、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工业设计传承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形式和表象,更要在意境与精神;不仅在要吸取传统精华,更要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不仅要传承与借鉴,更要注重发展与创新。
摘要:中国工业设计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也日益涌现有益尝试和成功案例。在西方文化强国工业设计纷纷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外部竞争环境下,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更亟待解决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新问题。现代工业设计传承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内容或形式的创新应用,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意象和精神的创新应用;不仅要传承与借鉴,更要注重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现代工业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应用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文艺、传统节日、传统思想(礼乐思想,克己复礼,道法自然)、传统建筑、传统习俗等各个方面,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艺术造诣等各个方面。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当中,经过层层筛选、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品格与精神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超越抽象概念,拥有了明确的展现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有传统颜色、传统纹样、传统图案和符号、传统精神等。这些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呈现出来,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万里长城、春节对联、剪纸、戏剧脸谱、水墨字画、彩陶、青花瓷、青铜器、篆刻印章、诗词歌赋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中华五色体现出美好的意蕴;彩陶的纹样体现了中国祖先对图腾的崇拜心理。牡丹是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荷叶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宁静而和谐,代表高洁之气。中国的传统绘画更加注重写意,山水画中的禅意、花鸟画中的生机、人物画中的平实等,往往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等思想的体现。唐诗宋词元曲形式押韵之外,更有对意境的塑造。
2、中国工业设计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状
3、西方文化强国在工业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先例
4、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创新实现途径
现代工业设计必须融入本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发展壮大,对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中国,更加迫切需要解决工业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新问题。
4.1对传统文化元素内容或形式的创新应用
4.2对传统文化元素意象和精神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着深刻的隐喻、意境和精神内涵,透过一些可视的外观、形态、色彩、功能、材料,往往寄托和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诉求,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经常在传统文化元素中塑造宁静致远的意境,传递“仁学”思想,传达“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形而上为之物,形而下为之器”。意境和精神是中国古代造物观追求的最高境界,现代工业设计要借鉴这种优良传统,探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式之下的意象,挖掘精神内涵。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神”和“意”,不是简单照抄照搬、机械生硬地套用一些传统图腾或造型等传统文化元素,而是经过提炼、分析、设计和再创造,精妙而了无痕迹地运用这些元素,凸显精神情感的表达,寓无形于有形。
4.3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的创新应用
吸收传统文化元素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切忌不考虑现代社会时代特征、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的变化,不加适应性调整与创新,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要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在特征、主要思想和精神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和社会习惯相融合、与现代艺术形式和审美思想相契合、与现代新兴科技手段和新型工艺材料相结合,进行二次创新设计。现代工业设计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神”“意”上升到新层次、新境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与时俱进。
5、结语
在西方文化强国工业设计纷纷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外部竞争环境下,如果中国工业设计止步于对西方国家的被动模仿与追随,不能有机结合本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将使得中国工业设计产品在全球化、现代化、科技化浪潮下,处于风格迷失的尴尬境地,中国工业设计势必被边缘化。现代工业设计要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塑造民族特色,形成卓越、独特的设计风格,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球化、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工业设计传承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形式和表象,更要在意境与精神;不仅在要吸取传统精华,更要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不仅要传承与借鉴,更要注重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庆华.浅析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及融合[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4(9):235-236.
[2]冯鹤.中国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4):146-147.
[3]孟国忠,徐丽,徐朝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5,7(3):60-63.
[4]王晓云.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2):13-15.
[5]张黎明,张暑军.工业设计教育中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探析[J].职业时空,2013,9(11):139-141.
[6]赵凌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应用视角下的产品设计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7):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