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表现方式。在这种表现方式之下,设计变得既庸俗又让人摸不着头脑。设计并不像媒体广泛报道的那样:或许有趣,或许令人愉悦,或许还具有一点点实用性;在短暂的流行周期和裁员周期影响下的经济领域内有利可图;但设计并不触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设计无足轻重,仅起到装饰作用。作为一个词而言,设计十分普通,但它本身充满了各种矛盾。设计有着大量的呈现方式,但是我们缺乏清晰的定义来对它们进行一一界定。作为一种实践,设计生成了大量的素材,其中很大一部分生命力短暂,只有一小部分能长久保留。
#设计发展史
人类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层次的变革与发展,然而人类的天性却鲜有改变。我们与曾定居在中国、苏美尔或者埃及的古人可以算是同一类人。对我们而言,通过迥异的渠道(如希腊的悲剧或北欧的传说)来表达同样的人类困境并非难事。具体过程略。计史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不会将之前的种种整个推翻,而是叠加在已有的成果之上,这就是贯穿设计史的轮回模式。它不仅有助于解释为何当下社会设计模式的构成中会存在如此多样的观念和实践方式,而且提出了一个问题——未来我们会在何种程度上面临类似的变革。未来具体会发生什么尚未可知,但是其征兆却确凿无误,比如新技术、新市场、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都在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毫无疑问,新的环境下需要新的设计观念和实践。
#用性和重要性
#物品
“物品”这个词被用来描述日常活动中,人们在家、公共领域、工作场所、学校、娱乐休闲场所和交通系统等环境下,接触到的数量庞大的三维立体人工制品。从简单的专用产品(如盐瓶)到复杂的机械装置(如高速列车)都属于这个范畴。其中有些是人类想象的表达物,另一些是高科技的产物。人们将可以或应该怎么生活的理念注入到有形的物品上,而物品就成了这些理念的重要表达方式。物品传达的即时性和直接性,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感官上的。比如,我们对于汽车的体验不仅来自它的外观,也来自对于座椅和操控性的感觉、引擎发出的声音、车内装饰发出的味道,以及行驶的状况。从多个方面协调感官效果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累加影响。物品的构思、设计、感知以及用途等方面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及阐释的多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