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家仔细想想,这些标准,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吗?如果这样下定义都可以的话,那么我们评价一个男人,可否这样评价:女人看上的男人就是好男人;评价一位学生:老师认可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很显然,这样的标准似乎过于笼统,也无法精准捕捉事物的本质。更糟糕的是,这些评价大多都是结果导向的,只有事情发生以后才知道。比如,“顾客认可”这件事,只有跟顾客接触以后才知道。
如果我们策划一个品牌,所有的策划内容只能等待顾客反馈后才知道对错或好坏,风险是否太大了?万一反馈的结果是错的呢?从头再来,再去试一遍吗?在现实中,市场不会给你这么多机会。所以,把宝压在“事后”的结果上,没有太大意义。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用同一个品牌来举例。
然而,现在大家的品质都差不多了,不分伯仲,这个时候,你再喊“选品质,选XX”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六个路径只是我们的总结,不代表所有路径,而且,这六个路径只是聚焦于顾客的左脑,涉及品牌的价值部分,并没有涉及到右脑里的感觉。
1从众路径
很多企业人士总觉得自己的品牌有很多优点,甚至觉得每个优点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对顾客而言,判断一个品牌好坏的标准很简单:销量大不大?在顾客的心智里,销量大的品牌就是好品牌,因为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验证了它。这就是从众心理。
不过,有很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人看到“遥遥领先”四个字,就觉得恶心,认为没有创意。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走进心智的好路径,好办法。那么,“遥遥领先”四个字能否用其他方法描述出来呢?有两个品牌给我们做出很好的示范:
加多宝:10罐凉茶7罐加多宝;
拼多多:4亿人都在用,拼着买更便宜。
2好奇路径
好奇心是人类固有的心智模式,从古到今,可以说好奇心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人类好奇苹果为什么往下掉?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人类好奇沸水为什么能顶开壶盖?于是发明了蒸汽机;
人类好奇鸟儿为什么能飞到天上?于是发明了飞机;
人类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人?于是登上了月球;
……
所以,足以勾起人们好奇心是一种很好的走进心智的路径,我们称之为好奇路径。那么问题是,现在人到底对什么东西好奇呢?
有人说,这首歌火的重要原因是它唱出了民意,唱出了百姓多年压抑的情绪。我认为,这个解读,在火爆的后期也许适用,但在前期不适用。
3攀比路径
攀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态,从小到大,人们可谓无时无刻不在攀比,小时候,比身高,比长相,比衣服;长大了,比学历,比收入,比车,比房,比幸福;年老了,还比谁活得更年轻、更健康,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如果你利用好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走进心智。
利用这个路径,企业能拿出来攀比的东西有哪些?其实也有很多,比如:技术创新、生产工艺、管理规范、销售网络、物流配送,等等。你只要把握好差异化策略,拿出你的亮点,攀比路径可以把你的品牌送进顾客的心智,成为心智中的首选。
通过我们的洞察发现,这个品牌在生产工艺上有独特之处,采用注胶一体一次成型工艺,彻底解决了矿工安全鞋容易开胶、漏水问题,可谓引领了一个新的品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双鞋的舒适性做出了其他厂家无可企及的努力。比如:更宽、更高的鞋底和鞋面设计,更适合亚洲人脚型,不压脚,不磨脚;鞋头的保护钢头换成铝合金,不仅提升抗砸性能,而且减轻重量,穿起来更加轻盈;鞋底采用爆米花运动鞋底,鞋垫采用优质的军工鞋垫,而且对内衬面料进行透气、防臭处理,让穿鞋体验更加舒适。
那么,这里攀比路径体现在哪里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攀比心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你无我有”,第二才是“你有我好”。如果你强调“你无我有”,这叫差异化;如果你强调“你有我好”,这叫同质化。
当时,我们也研究了特安护竞争对手的产品,发现一个问题:大家都清一色地诉求“安全”,在安全方面的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接近,非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我们也跟他们一样诉求“安全”,会是什么结果呢?
很明显,就意味着同质化,陷入红海,跟他们短兵相接,头破血流。
因为,现在的矿厂,安全性越来越好,矿工的作业,也大多都手持对讲机喊来喊去,具体干活儿都是机器,矿工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越来越低。但是,穿鞋要是不舒服,问题可就大了,双脚酸痛,臃肿,甚至起泡,出血,严重影响矿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所以,“舒适才是王道”在矿工心目中必将产生共鸣,会把其他品牌逼向一侧。
4焦虑路径
如果你也想用这个路径进入心智,就必须要懂得如何放大焦虑。也就是说,本来事情没那么严重,被你说得很严重。
大家也可以继续回忆:当王老吉出现之前,有多少人怕上火?从来没有听说过谁那么怕上火,而且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下火”方案,无论是饮食调理,还是药物调理,“上火”对中国人而言,根本不是个事儿。
然而,王老吉的出现却放大了这个焦虑,突然大家都变得那么怕上火,而且为了防止上火,听从王老吉的那句话“怕上火喝王老吉”,拼命地喝,把王老吉的销量推向200亿,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成就了一个凉茶领导品牌。
不过,放大焦虑,贩卖焦虑,要注意法律风险。当你放大焦虑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你的解决方案经得起法律的拷问。否则,很有可能引火烧身,弄巧成拙。
5期望路径
很多客户问我们一个非常基础却触及灵魂的问题: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做品牌?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常常反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做人?
反问的目的不是为了抬杠,而是为了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一定要找到“做人”和“畜生”的区别在哪里;同理,我们也一定要找到“做品牌”和“不做品牌”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诚信、有正义感的人,因为这就是我们与畜生的区别。人要是没了理想,没了诚信,没了底线,就跟畜生没有什么区别。企业也一样。企业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解决一个问题,为人类坚守一个底线。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在利益面前不择手段,跟畜生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商务酒店里,为什么汉庭后来居上,异军突起?认知思维认为,汉庭就是满足了那些住不起五星级酒店的商务人士的一种期望。
6归属路径
经常开长途汽车的人可能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在车上常备几罐红牛饮料。目的就是当自己困了,累了,喝一罐,醒醒脑,以免因疲劳驾驶而导致交通事故。
警惕“行动指令”
吉野家:为梦想,吃好饭;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
益达:饭后嚼两粒;
妙可蓝多:奶酪,就选妙可蓝多;
杉杉西服:穿西服,选杉杉;
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
汉庭:爱干净,住汉庭;
跨越速运:货急,找跨越;
六个核桃: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后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看似很难,实则简单;而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营销属于后者。
我们给客户做认知思维营销理论体系的培训时,培训前都会让学员做一套测试题,一共才15道题,10分钟就能做完。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学员答题合格,每次测试,都是全军覆没。按理说,都是一些选择题,标准答案都在里边,不应该吧?如果要是加上几道问答题,将会怎样呢?
这就是“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如果你没有学习和实战营销理论10年以上,根本无法掌握其真正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