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那些成功的品牌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都深刻而简单的理解重复这件事的重要性,从今年不过,不收礼、到怕上火,喝王老吉;从去屑,海飞丝、到恒源祥,羊羊羊,他们都不厌其烦的重复再重复,哪怕到了恶俗——即使恶俗,但真有效。
很多人会谈美誉度,甚至会告诉你什么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如此种种。本质上企业只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认知度,既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这个度永远不够用。
酒水是个大市场,市场越大细分机会就越多,你说男人的胸怀,我说容者大成,市场哪里是竞争出来的,都是细分出来的、更是定位出来的。媒介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占据空白心智的机会。
市场先行者多会成为先烈。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想教育市场的都有可能被市场教育,爱多开创了一个大市场却被后来者淘汰,从先行到先烈只差一步,就是占领消费者认知的那一步。你不能只占领市场,你也要率先占领消费者的认知。
另外,有时大市场不如大趋势,小米虽然不是第一个做智能手机的。却是第一个发现另一种消费升级的新趋势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便宜的智能手机的需求,红米成就了小米的第一步)。所以,与其说没市场不如说是没眼光。
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风口是什么,就是趋势。不过话说回来,这是能力不是运气,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词,命是失败者的替罪羊。人总是喜欢用别人的成功给自己找失败的理由,成功者不一定全对,但他一定错的没你多。
雀巢就简单、粗暴,不管你觉得:好喝不好喝,我先告诉你: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粗暴。同样的还有,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
从「农夫山泉有点甜」、到「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再到「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一个品牌的发展,要有更为宏观的叙事能力与语言表达支撑。
我们从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让我想起了依云,高价格要窄渠道、高势能渠道支撑。依云不只是在定价上的成功,更是在渠道上的成功。从这个路数来说,农夫山泉算是,降纬攻击。
不要谈创新,首先要会模仿,模仿就是创新。山寨不一定是贬义词,做起来就是正统、做不起来那才真是山寨——对于企业来说模仿就是创新,创新从模仿开始。伟大的艺术,来自于伟大的抄袭。
传播与受众是营销的关键,很多传播都表错了情,传错了意。很多企业只做了播,还远远没能达到传的境界。所以从现在开始,传与播要分开看,口口相传才是目的、朗朗上口那是关键。
为何不能,因为总想求新求变、总想着敢为天下先,却恰恰的忘记了——不变的才是价值,不变的才有可能创造价值。
要么激发潜在的需求(怕上火、喝王老吉)、要么明确竞争替代关系(高档装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简一),进而达到两个目的:传递独特的价值、给消费者清晰的购买理由。
类似的还有:
“送礼”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提到“送礼”,自然的会想到逢年过节、有事相求、初次见面、亲朋好友、大包小包、笑脸相迎的画面,这时候已经不用反复提需求的问题了,消费者需要的是选择理由,提供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场景下,需求已经变得再明确不过了,需要的就是解决方案,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服务。生活中有无数的具体、特定的场景,发现场景、占据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场景是唤醒需求最直接的方法。
以前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今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创新有理。
把产品的在原料、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某个点拎出来,用戏剧化的方式放大。之所以用戏剧化的方式,是最大限度的放大信号,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不过,这类有关产品的功能、利益、工艺的戏剧化表达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最终要落到产品所要占据的那个特性上。
比如:就在这里晒,晒足180天的核心是要占据鲜,而不是只停留在180的晒;充电5分钟,通话1小时,传递的背后是快充;27层净化,背后是纯净水的净。
作者:后山客居
本文由@新消费品牌研究社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