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业调整期,修炼内功、塑造品牌已成为企业共识,但如何打造超级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对很多酒企来说,这一具体路径仍是未知的,也是他们发展中会遇到的难点。
酒业家在现场获悉,君度咨询此次邀请了众多业内业外营销专家及学者,包括地头力学创始人、稻盛和夫与任正非研究专家王育琨,今自在酒业创始人、原丰联武陵酒业总经理浦文立,飞鹤奶粉用户教育顾问徐欢生,国学与管理专家、黄帝内经酒创始人丁千城,小禾科技CEO、酒业chatGPT第一人知识风暴CEO史治国等,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为酒企如何打造超级品牌提供丰富的案例及开放的思路。
当下经济形势不景气,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包括白酒行业在内的众多消费品行业都在研究如何缩短链路,直击C端,将业绩增长与消费者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以此为背景,君度咨询董事长林枫带来《20纳米,超级品牌的塑造之道-白酒业态变迁下供需重构法则》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应对下一阶段的白酒变化周期,厂家和经销商要从C端入手,推动市场发展及品牌塑造。
至于如具体如何做,他提供了五大思路:
其一是以超级坐标成就口碑品牌,公域私用讲出好故事;
其二是重构供需关系,顾客会更加趋于相信、依赖他们的熟人建议而做决定;
其三是酒业进入C化时代,需要打造建立B端渠道——关系导向的供给模式,C端品牌——教育导向的塑造模式;
其五是构建超级品牌,需要训练有素的组织体系,将渠道从交易、销售职能升维到关系、营销职能。
“做C端口碑是现在白酒周期仅有的机会。”知识风暴运营总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课题组组长王媛对林枫的观点表示赞同,她提到,口碑营销就是把渠道和消费者从小白培养成专家的过程,其关键是形成价值传播,给渠道和消费者传播的理由。
“只有高质量、强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赢在终点”。贵州珍酒酒业总经理郭亮认为,酱酒的领域核心在于发展战略、产能规划、质量把控、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等方面,不仅是其产品存在的物理属性,还需要做好商业模式构建、分利模式、用户服务。
葛辉则主要聚焦于百元价位的烟酒店私域销售,提出通过对费用线,推广线,业务线的调整,对于组织线赋能,从而加强对消费者购买吸引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7月规上企业白酒产量为236.70万千升,同比下降13.3%,而从白酒上市企业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呈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且这种趋势在头部及区域龙头企业中更为明显。
对此,安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国防指出,根据过往调整周期的复盘,龙头公司往往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发生金融危机,行业刺激之后,它的景气度反而更高,体现出增速更快,体量更大,收入、利润都会快速的增长。
“白酒未来市场将更加高端化、品牌化,类似十几年前啤酒拼杀的时代已经到来,强势酒企的市场竞争壁垒加强,两极分化将更加明显。”酒鬼湘泉销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徐礼洋表示。
“中国酒业(特别是白酒)已经到了调整期,而且这个这个调整期不是现在才来,而是从2020年的下半年就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了”。酒业家总编李宇谈到,在这个调整期,会有一些优质的公司脱颖而出,“因为在行业好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不出来到底哪家公司的能力强,但是当行业不好的时候,越是优质的公司,越是能力强的公司,越能在这个时候跑出来。”
随着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名优白酒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发明显。对于酒业未来发展,林枫也给出了一些判断。他认为,根据宏观经济产能周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PPI下行周期,白酒大盘消费不振抑制渠道信心,库存之围面临持续加剧风险。其次,渠道信心衰减会拉高新品建网成本,倒逼产业进入竞争红利窗口期。
但与会嘉宾也都提到,从中长期视角来看,白酒依然具有确定性,在白酒行业的结构性持续调整的情况下,行业仍显库存出清加速,品牌集中化的趋势。具体来看,2023年以来,各价位优势产品还能做到持平或增长,但其他产品实际动销则在持平或下滑的边缘。因此,唯有做好“品质+品牌”,酒企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