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全球烟草产业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烟叶出口困难重重。然而2021年,云南烟叶出口与2020年同比增长4%,占比全国出口烟叶量达43.3%;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加2.9%。
尽管这不是云南烟叶出口的历史最好成绩,却是在国际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下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烟草云南进出口有限公司多年探索提质增效工作,得出了稳定市场的“金科玉律”:“出口”不是坐等客户上门,在内外环境压力叠加下,找到“出口”,能够“出口”,稳住“出口”,开拓“出口”,发展才能“出头”。
一片“金叶”的分量
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核心烟区建设力度,优化烟叶种植布局,科学安排烟叶种植品种和规模,稳步推动烟叶种植计划向生态条件优、生产水平高、烟叶质量好、市场需求旺的区域集中,全力推行烟叶绿色生产转型升级。借助云南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国际主流客户对云南烟叶的需求稳中有升。
稳住“基本盘”的劲舞
进出口公司始终坚持以“大市场、大品牌、大客户”为主,合理适度开发具有发展潜力、规范经营的中小型客户的经营原则,培育以五大跨国卷烟制造企业及东南亚印尼市场、中东阿联酋市场的区域性大型烟草公司为主的最终用户。其每年稳定、持续的采购量和履约发运量,构成了云南烟叶出口稳定的“基本盘”。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及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海运费用持续飙升,封港、塞港、大船取消等问题导致国际物流运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云南烟叶出口发运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出口发运比例大幅下降甚至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摆在了进出口公司面前。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大,国际烟叶市场需求低迷、竞争加剧。与此同时,云南烟叶可持续发展规范(STP)不断拓展推广范围,顺利通过国际主要卷烟制造商委托的第三方评审;清洁能源烘烤比例逐年提高,烟叶安全性管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部手机种好烟’促进出口烟叶可追溯系统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用户需求;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项目启动全链条实质性试点。这些前瞻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不断提升云南烟叶出口竞争力,极大增强了国际市场主流用户对云南烟叶的采购信心。”说起近年来以贸易为载体,不断引进国际理念并不断本地化取得的效果,原料业务科副科长王越茂信心满满。
丝绸路上的“云”香
为应对国际物流运输的紧张局面,进出口公司在已拓展的广西钦州至中东航线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物流运输新线路,主动融入昆明中欧班列及中老铁路建设布局,积极拓展新的物流运输方式,缓解烟叶出运严重受阻的局面,做好云南烟叶出口物流运输保障,为保出运和保履约打牢基础。
2022年11月20日,搭载着43个集装箱的烤烟、香料烟、烟梗的“中欧班列”从昆明王家营站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站出境后并顺利达到目的地。云南烟叶出口首次应用“中欧班列”发运。
在之前的2022年9月28日,从昆明仓库发运的3个集装箱烟梗,经公路发往广西南宁南站,最终搭乘“中亚班列”出关并送至客户仓库。
更早时候,2022年9月24日晚,装载烟梗的6个集装箱,搭载车次号为21017的中老国际货运列车,从昆明驶向老挝,这是通过“中老铁路”上首次发运云南烟草类产品。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云烟的清香,在“丝绸之路”上散发,在“一带一路”上飘扬。
蓄势逐风的行囊
“走出去”是远行,但不是旅行。只有羽翼丰满,才能翱翔长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作为云南烟草商业的专业外贸公司和中国烟叶出口量最大的行业外贸企业,我们要跳出‘一亩三分地’,在云南烟草国际交流和中国烟草‘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聚焦国际主流市场,维护与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巩固云南烟叶国际市场优势和份额。以贸易为载体,搭建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解决方案交流平台,持续扩大云南烟叶国际影响力。”中国烟草云南进出口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洁说。
随着跨国烟草公司加快产品多元化布局,原料采购标准发生重大调整。进出口公司借助软科学项目,加强对国际烟草市场原料需求的分析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新原料供应体系的构建,为云南烟叶出口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借助烟叶出口贸易,积极发挥平台和窗口优势,持续引进先进的烟叶生产管理理念,助力云南烟草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