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是党中央赋予金融机构的政治使命,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在现实生活中,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企业经营的“小生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是推动地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金融担当。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陕西农信”)以其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卓越的创新实践,在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致力于数字普惠贷款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
打造形成了在全国农信系统具有先进性的数字普惠贷款体系及服务模式。“县域及农村线上线下一体化信贷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应用”课题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成果水平国内领先。从2019年8月第一款产品上线至今,5年来,陕西农信数字普惠贷款已成为服务客户最大化的最主要渠道和方式,数字普惠贷款授信客户占陕西农信所有授信客户数的81%,数字普惠贷款累计授信客户数已超过400万户,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大关,累计投放超过6000亿元。
如果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为了将金融服务送达千家万户,农信人靠的是一双铁脚板,每一次的走访、每一笔的贷款,都凝聚着农信人对“三农”事业的深情厚谊和坚定承诺。然而,这样的传统服务模式虽然温情满满,却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坚持普惠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注定了陕西农信寻求变革、探索创新的决心。他们敏锐地洞察到金融科技的力量,意识到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地惠及广大农村群众。于是,陕西农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数字农信”为引领,开启了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华丽转身。
五年时光,陕西农信以科技创新为翼,深耕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实现了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型,尤其是在数字金融方面。如今,只需轻点手机或电脑屏幕,农民朋友们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普惠贷款、支付、理财等金融服务,再也不用为山高水远而烦恼。数字普惠金融的春风,已经吹遍了陕西的每一个乡村角落,让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了“触手可及”。
服务民生数字金融成了乡亲们的“依赖品”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变得愈发重要。然而,由于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滞后,普及率不高,网络覆盖范围有限,给数字化金融服务的推广带来了一定阻碍。且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传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覆盖面有限,制约了数字化金融等技术的应用。对此,陕西农信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和优化“助农E终端”及其不断进化的“金融e站”系列。
从最初的刷卡、简单转账汇款功能,到如今集小额存取款、社保医保缴纳、电费话费代缴、远程视频客服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便民金融服务平台,“金融e站”4.0版已经成为乡村客户的“依赖品”。农民朋友们再也无需为办理金融业务而奔波于城乡之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创新产品数字金融服务客户更精准
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浪潮中,陕西农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智慧农业的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等举措,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陕西农信数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特别是“2+N”数字普惠贷款服务体系的推出,更是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亮点,引领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2+N”数字普惠贷款服务体系,是陕西农信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成功实践。该体系以个人数字普惠贷款(秦e贷)和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为两大支柱,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化、场景化和高效化。而“310”的基本要求——线上填报资料3分钟、系统审核1分钟、0秒放款到账,更是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秒批秒贷”。
自2019年8月“秦e贷”正式上线以来,陕西农信便开启了其数字普惠金融的加速之旅。从最初的“e农贷”到后续的“e点贷”“市民e贷”“e房贷”,再到小微数字普惠贷款“秦V贷”及“乡村V贷”等系列产品的推出,陕西农信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产品体系,逐步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广泛、服务精准的金融生态圈。特别是“秦V贷”的横空出世,不仅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选择,也标志着陕西农信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陕西农信之所以能够推出如此多专业化、精准化、场景化的信贷产品,离不开其对实体经济脉络的深刻把握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秦e贷·市民e贷”为例,该产品针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及新市民群体,通过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客群特征和消费场景等因素,研发出了多款符合客户需求的子产品。如“优e贷”针对优质企事业单位员工,“汽车贷”和“车位贷”则分别针对购车和购车位客群,“烟商贷”和“电商贷”则专注于服务特定经营商户。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陕西农信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得益于陕西农信在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上的不断精进和创新实践,其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效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7月末,陕西农信数字普惠贷款累计授信客户数已超过400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100亿元。其中,“秦e贷”和“秦V贷”两大支柱产品更是表现抢眼,不仅为广大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为陕西农信在智慧农业转型中的金融服务创新树立了标杆。
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助力县域经济动力强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支农道路上寻求突破,愈发注重以数字化方式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社会民生。陕西农信,作为深耕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的领头羊,正以其独特的数字化战略和创新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县域经济及涉农产业一直是陕西农信的主战场。数据显示,陕西农信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占全省同业13%的存款,发放了全省同业95%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63%的普惠型涉农贷款、56%的创业担保贷款、55%的农户贷款、45%的县域贷款和31%的涉农贷款。
这些数据背后,是陕西农信对“三农”事业的深情厚谊和坚定承诺。
为了进一步深耕地方特色产业,陕西农信积极响应陕西省“3+X”农业特色产业工程和“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编印了《陕西农信县域经济调研汇编》,为精准服务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陕西农信还与多个设区市政府签订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合作协议,逐县(区)研发专属信贷产品,为地方特色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在陕西农信的支持下,陕西多地特色产业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以富平县的陕西博富乐关中奶山羊育种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陕西省关中奶山羊育种中心和省级奶山羊核心育种厂,在数字化信贷的支持下,成功解决了流动资金压力,顺利完成了订单任务。富平联社通过“乡村V贷”为其授信88万元,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
同样,在兴平市辣椒产业中,兴平联社也为当地辣椒经销商淡先生提供了及时的金融支持。面对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兴平联社迅速行动,通过“秦V贷”为其授信50万元,有效缓解了其资金压力,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背后是陕西农信“一县一业”“一县一策”的精准施策理念。作为扎根农村的陕西农信,对乡村振兴的把控掌握十分到位,他们根据不同县域的实际情况和特色产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确保每一笔贷款都能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正是这种精准施策的理念和行动,使得陕西农信在支持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间,陕西农信累计投放数字普惠贷款超过6000亿元,为陕西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他们也践行了金融为民的初心,让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农户、贴近企业、贴近实际。
五年时光,陕西农信的数字普惠贷款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背后,是陕西农信对“支农支小支实”战略的深入践行,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普惠金融理念的坚守与传承。陕西农信的数字普惠贷款不仅为乡村创业者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更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种植养殖到乡村旅游,从农产品加工到农村电商,陕西农信的数字普惠贷款正助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而这才是陕西农信数字普惠贷款5年跃升6000亿元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