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无论是持有还是买入的体验都非常的好。
每当我买入时,它的股价总会出现连续的下跌,这就让我的持有成本很低,今年的股息率达到了惊人的10%以上。
有球友认为:神华的股息率为什么能这么高?那是因为行业不行,没什么前景也没什么增速,分红后股价持续下跌,无法填权,分红就是在分自己的市值。换言之,即使十年累计分红可以收会投资,但届时股价也接近零,分红有什么用?长期投资其实投了个寂寞。
今年分红后,在我看来今年神华都已经明牌了,合理市值至少5000亿以上才合理,但市场投资者顾虑重重,依然给了我17块附近分红再买入的好机会。然后股价才颤颤巍巍的突破20块,是不是运气好的不敢想象?
昨天,动力煤突破2000块后,发改委发声要根据法律控制煤价了。有传言长协煤价不允许超过1200元。于是今天神华股价大跌。呵呵,按我的估算,别说长协1200元,即使能到900,神华也至少值万亿市值。
另外,煤价从低位快速涨到两千块,对神华的月度长协很不利,月度长协价格追不上现货价,外购煤就有可能高于月度长协价,导致赔钱。而煤价从两千块跌下来的过程,月度长协价就会慢慢恢复高于外购煤价。
142.当下的神华是一鸟在手(2021.11.5)
随便聊聊神华,想到哪说到哪。
如果在2015年,以14.75元净资产价格买入一万股神华,到2021年,共分红:8.15元。
2015~2020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大概是11%。按照这个回报率,这些年大约回报1.87倍。
也就是说当初一万股投入14.75万X1.87=27.58万。
实际上现在抛出这一万股,可以得到20万,再加8万的分红,与按照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收益差不多。
所以,如果买神华能贴近净资产买。未来几年的保底回报是有的。
目前拖累神华净资产收益率,大概有两大因素,
一,是现金太多。
二,投资收益过低。
现金太多这事,如果神华未来能进一步加大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净资产收益率就会有较大提升。
但目前从神华回购力度看,似乎并不太积极。进一步扩大分红的事,神华这次也说要考虑收购集团煤炭业务和新街台煤矿未来投入等,似乎暂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分红。
现在不知道集团煤炭业务的报表数据,不知花钱收归到股份公司后是助力还是拖累。
说到投资回报,神华投资出去的的大头是电厂,近300亿,如果电价能提高也会提高投资收益。另外,似乎还有个通往蒙古国的铁路目前没怎么发挥作用。
但未来电价和煤价的底部会相较前六年平均有所抬升。进一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也是可期的。
之前的六年,包含了2015年的煤炭最难过年份。所以我估计,目前按净资产投资神华,下一个六年的回报不会低于前面的六年。
这就是一鸟在手。
其他的,煤价、电价、股票估值进一步提升等,是两鸟在林。
143.高负债公司不适合用ROE和股息率估值(2021.11.19)
到一个朋友留言:神华会不会随着业绩的增涨估值不断降低?毕竟银行和地产就是例子嘛。
我觉得不会。
我虽然看不懂地产和银行,但笼统的看,地产和银行是靠负债挣钱的。它越挣钱,意味着负债规模越大。
这时看的不是谁挣钱多,而是看谁负债少。
(网上看但没落实真假)周小川去年曾说过:十年后,想买到年化3%的理财产品,可能会像北京的汽车牌照摇号那样难。
他说这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未来将长期处于低利率时代。
那么神华、高速公路这样稳定的的收息股的估值将逐步抬升
144.学巴菲特得学全套(2021.11.29)
昨天看某球友发的文,受到启发,把感想写成此文。
这世界的事情,就像一个洋葱,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比如很简单的一个例子。
投资者进股市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洋葱的第一层。
答案只有一个:赚钱。
赚了钱的目的?
这就是洋葱的第二层。
答案就五花八门了:
有人为了买房,有人为了买车,有人为了花钱泡妞,有人为了吃好的喝好的改善生活。
也有人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投资
这一类人赚了钱,可能就不舍得换房换车,不舍得把钱花到奢侈的生活上。便宜的股票对他们吸引力胜过其他。
也许,正是由于第二层的不同,导致了赚钱时看问题的角度及选择目标的不同。并最终导致投资结果的不同。
所以,我很早前就觉得:学巴菲特要学全套
145.神华于我就像保险公司于巴菲特(2021.12.9)
有朋友问:这轮白酒启动是什么性质?
我觉得还是:资产荒。
其实白酒经过上半年的大涨,谁都知道白酒并不便宜。但大家也都知道并形成共识:白酒这生意不错。
当经济整体上行有压力的情况下,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一定的。这两种情况下,优质资产就显得尤其稀缺。人们权衡利弊以后,宁可为值得溢价的资产付高价。我觉得这就是这轮白酒行情的性质。
还记得前几个月酱酒投资过热时,已经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并开会谈话吗?这就是现实投资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就是我即使觉得价格不便宜,我也知道白酒可能经历周期,也不愿意完全放弃的原因。
未来,为了保持经济合理增速,更低的利率,甚至零利率也是完全可能的。
今天很多人觉得神华太稳是个缺点,有一天,这就是优点。
我有个大学同学80年代毕业分配在大连市人事局,就负责人事调动,干了两年,觉得太稳定,一眼看到退休,自己的性格最多干到处长。于是辞职下海。现在,如果人事局招工,会有多少博士排队?
此一时,彼一时。一个道理。
神华对于我,就是给我带来现金流的,就像保险公司对于巴菲特一样。
146.价值投资不违反人性(2021.12.11)
价值投资不是要克服人性,更不需要调整什么心态,那样就太拧巴,太辛苦。
价值投资会改变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会让你学会用第二层思维思考问题。
你就会看到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东西,你的性格也会随之慢慢改变。
这时,你的性格和行为就匹配了。就不需要克服人性,也不需要调整心态了。
很多人说:价值投资违反人性。
确切的说:价值投资违反的是还没有适合做价值投资的人的人性
147.两件不靠谱的事(2021.12.17)
当你切切实实感受到经济出现下滑,并信誓旦旦的认为这只是开始的时候。
很大的可能是:最坏的时候正在过去。
靠预测宏观经济投资是最不靠谱的事。没有之一!
靠预测明年一季度动力煤下跌而看空神华股价,就和之前预测对了煤价暴涨而希望煤炭股也暴涨一样不靠谱。
靠调研烟酒店或者参考销售白酒业内人士的感觉来投资白酒。嘿嘿,我都怀疑我还能赚钱吗?
【后感:费雪的“闲聊”理论其适用性非常小。】
148.判断周期是为了自不量力的高抛低吸(2022.2.7)
我曾经是个趋势投资者,特别热衷判断各种周期:行业的周期,股市的周期。
现在我才知道,这其实是投资还没入门的表现。
周期这个词,对不同行业,差异巨大。
如果投资入门了,低位买入后就不要再谈周期而色变了。
说到底,判断周期的目的是为了高抛低吸。那么,行业的周期与股市的周期叠加后会怎么表现?行业的周期顶就是股价的顶吗?行业的周期底就是股价的底吗?
如果行业周期顶部确立时,股价其实已经跌了一大截。又如果,当行业的周期底部确立时,股价已经从底部涨了一大截。你的高抛低吸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试想,如果一个经历过1929年股灾的美国投资者,一辈子都试图避免再次经历类似1929年那样的股灾,他的投资收益一定大打折扣。
有句话说:悲观者总猜对,乐观者总赚钱。就是这么来的
149.花20年变成有钱人(2022.2.9)
每当聊到我的一些投资思路时,回复里总是有大概类似的回复:你因为钱多,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言外之意,这些理念太保守并不适合资金小的朋友。
其实,我能有点钱,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不怕各位笑话,我甚至现在都还不知怎么说话、怎么待人接物、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才能让自己像个有钱人。我的生活习惯、思维还是和以前没什么钱时一样。
说这个的意思是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有钱人的身份进入股市的。
我这两天算了下,如果你现在30岁,有10万资金,按我2013年后的思路(所谓有钱人的保守思路)来投资,那你不到五十岁就会比我现在还有钱。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现在钱多钱少,而是你是否愿意二十年后才有钱。
150.高端白酒的底层数据逻辑(2022.2.10)
我很赞成投资要看长远、要有格局。但首先要基于底层逻辑。这个问题看似看得长远格局很大,但并不是基于底层逻辑提出的。
首先,底层逻辑基于底层数据。
2016年前后,中国白酒产量达到1300万千升,名酒产量不到13万千升,大约占1%。
这就是底层数据。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如果有一百人次喝酒,只有一人次喝名酒。
有了底层数据,你才可以用你的格局去判断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并得出底层逻辑:未来喝酒人数有可能减少到90人,那喝名酒的人有没有可能变成2个?再过若干年,喝酒的总人数降到80人,喝名酒的人数会不会增加到三个人?
其实,投资神华大概也是这个思路。
151.如何控制“风险”(一)(2022.2.4)
在不同的人眼里,风险是不同的。
更确切的说:买入时的态度,决定了你看风险的角度。
1,如果选股时的标准是基于公司本身的长期价值,把买入股票当做是买入了公司的一部分。那么,凡是不影响公司长期价值的,都算不上风险。再拓展一下,遇到影响公司短期业绩的突发事件,且造成股价大幅波动,就是买入的机会。
2,如果你选股的态度是基于未来股价的表现,那股价的波动就是风险。这里面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选股完全基于股价的,股价涨了=好股。股价跌了=坏股。还有一种选股是通过判断公司未来业绩来预测股价的涨跌。无论如何,只要买股时是基于未来股价的涨跌,股价的波动就是风险。
第一种情况的风险如何规避?也就是如何避免自己选的公司会出现长期价值受损的事件发生?
其实是没有一种具体的方法来做到的。
只能说:你对企业长期价值的理解能力,对所处行业前景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你控制风险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控制风险的能力?途径有两个:第一是不断的学习和“正确”的思考提高自己的选股能力。第二是选简单,容易看得懂的企业和行业。
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控制风险,还必须保持现金流。
最后,就看国运和个人的运气了。
如何控制风险(二)
如果买入时考虑的重点是随后的股价涨跌,就会把股价的波动当做主要风险。要规避这种风险就必须知道引起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我想了下,大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绩波动。
2,行业周期变化。
3,市场热点转化。
4,股市牛熊。
5,公司暴雷。
要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就要在上述几个方面下功夫。
不怕各位笑话,我以前投资就是侧重这些方面的,那时的自己很忙,也很紧张,睁大眼睛,竖着耳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样做能否控制风险呢?回头看,有时似乎是躲过了一些下跌,但也错过了很多的上涨。由于股价和基本面并不完全同步,搞不好,还会左右挨耳光。
换句话说,以短期股价的涨跌为导向选股,其实是一开始就放任或者忽略了主要风险。而随后的所谓控制风险,都是靠碰运气的后手。
所以,我现在选股一开始就尽可能的立足于企业长期价值,在这个角度上尽可能的把风险考虑的清楚全面一些。这时,股价的波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我就可以悠闲一点过自己的生活。
最后说明一下:我和大家一样,既不是大V更不是权威。仅仅是一个正走在投资路上的散户,一切都还在摸索学习中。我的话仅仅是我个人认知下的一点感受,供你参考,千万别当成令箭!
152.谨慎与胆小的区别(2022.2.15)
考虑周全与胆小多虑,看似挺像,都显得挺谨慎想的挺多,但其实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考虑周全,一定要基于底层逻辑,而底层逻辑一定要基于底层数据。胆小多虑,是或凭空想象或道听途说的搞出很多可能性,然后自己吓唬自己。所谓市场的情绪,我猜也大多是由后者促成
153.看书记住的3句话(2022.2.18)
我平时看书不多。买价投的书不超过五本,而且其中被奉为投资圣经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我根本就看不懂。印象里看过的两三本书也没有一本是全部看完的。我只看前面的部分:理念的部分。后面涉及到枯燥的学术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我看巴菲特的书,目前只记住两句话:
1,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
2,不会花1秒钟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
我看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只记住了:
第二层思维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这句话和巴菲特的第一句话对我的投资影响巨大。
154.最好的礼物都是自己送给自己的(2022.2.18)
我这一辈子,收到最好的礼物,都是自己送给自己的。大道理是针对所有人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道理,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悟出来的。一开始就把这些寄希望在别人身上,就是往错误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155.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2022.2.22)
佛在回答什么是禅时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我个人理解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二是禅的境界也是无止境的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人对禅的解释都包含了个人的主观成分。
其实,投资也是如此
我越来越感觉到,投资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或者知识。它也是含有两个部分:既有一些财务指标和基本原理这些可以说的部分,也有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部分。
究竟怎么才是成功的投资?其实就无一个固定的模式。
就拿芒格和巴菲特来说,他两个都是价投的典范。
但从近几年他两个的投资目标看,显然已经不同了。
每当有人提到芒格买的股票时,巴菲特总是笑着推给芒格去解释。
以我对巴菲特的了解,芒格投资的有些股票他其实是看不懂的。他之所以不反对伯克希尔买入这些股票,应该是因为他相信芒格的投资智慧和理念进而相信他的判断。
因此,大家在看我写的关于投资的帖子时,一定要明白一个前提:我对投资的理解是受我的学识,投资经历、投资额、年龄等诸多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的,只能供你参考
156.学习和忘记(2022.2.25)
我91年入股市时不懂预测股价和估值。我花了20年研究如何掌握预测股价和估值的本领。然后我又用了近十年研究如何能忘记这一本领而不被它误导
呵呵,我为什么要忘记长期辛苦摸索的预测估值和股价的方法?我估计点赞的大多数人不一定清楚。很多朋友会认为我在装高深。
一方面,预测股价和估值在关键时刻并不准确,有点类似于算命,无法做到高准确率,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决定长期投资回报的更重要和准确的指标.
既然发现了更重要的、更准的,自然就要放弃之前不准的咯。
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忘记之前的呢?就是怕干扰到现在正确的方法嘛
157.读一本书后能记住一句话就行(2022.4.3)
经常有人问我都读什么书。我其实不是读书的料,也很少看书。记得有一位大师说过,读书不要有功利心,不要有目的去读,才会博览群书。
比如我对人生的很多事情看不透,我有一次刚好陪女儿去买教材,看到一本钱穆的书:《人生十论》。里面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
想着发财,买了本《穷爸爸富爸爸》。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要:大公无私。但实际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己的私心?买了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为自己着想》。
如何能让自己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有品位,买了一本美国人的书《格调》。这本书的作者把美国社会的人分了五层,并介绍每一层人的行为举止穿衣打扮的特点
想着怎么才能学巴菲特投资赚钱,就买了本介绍巴菲特的书。
后来看到介绍说巴菲特很推崇《投资最重要的事》,就业买了一本。
再后来又买了一本被誉为投资圣经的书《证券投资》。
《人生十论》我看了80%。《穷爸爸富爸爸》看了60%。介绍巴菲特的书看了80%,《投资最重要的事》看了50%,《证券投资》看了几页就看不懂了。
我看书喜欢看些大道理,一涉及到具体的理论部分,我就看不下去了。
《人生十问》告诉我:人生是有意义的!
看巴菲特,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
看《投资最重要的事》,记住了一句话:用第二层思维思考。
看《为自己着想》,记住了一句话:人首先要为自己着想,要达到为自己着想的目的,首先必须理性,否则,一个处处只考虑自己的人将寸步难行。只有把自己搞好了,才有能力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和帮助。
看《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有句话让我明白: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因为我从小身边就没有富人,后来,我的朋友也没有富人。富人对我来说很神秘。
这句话我在雪球说过不止三遍,因为它太重要,我就再重复一遍: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不是因为智商上的,而是因为他们走在不同的路上。
158.喜欢的公司特点(2022.4)
问:你眼里的好公司是个什么样子的?
既然长期买入做股东,那首先就是要股东权益回报率较高,比较稳定。分红率高,可持续发展。历史最坏的时候也不太坏。
后感:分众、凌霄完全符合啊。
159.赚钱的原因(2022.5.2)
我这几年赚了点钱。其实就一个老窖一个神华。
这两个股都是大路货,既不复杂,更不神秘,也不是行业里涨的最多的股。
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也买过。
我的财务也是很水,有一次我好像没搞清楚消费税和营业税而被人耻笑,类似露怯的事不胜枚举。
很多朋友想和我学投资,我就自己总结了一下。
首先,是国家这些年发展的好,其次是有运气的成份。而真正是自己的因素可能有三条:
1,乐观。对未来有信心,乐观才拿得住股。
2,别人押5%了仓位,我押了全部。据段永平说:一个押5%的人和一个押身家的人功力差了20年。
3,我91年入市,今年60岁,也许经验就是功力吧
160.离开股市5年的感受(2022.5.2)
2008年那轮牛市5000多点,我离开了股市,一直到2013年底才重新回来。
一个91年进股市的人,为什么会离开股市近五年?
我一直在耐心的等待这些负面爆出,产生一个最佳的买入时机。
经过这五年的学习,观察,思考,等待。最终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1,投资要把目光聚焦在公司本身,而不是大盘,更不是宏观。
2,投资的最佳时机,往往是好公司遇突发事件,或者投资者形成一致悲观预期时。
3,遇事喜欢看负面,容易产生悲观和负面情绪,它会让你产生幻听,似乎总有个声音让你逃离股市,这是价值投资的最大敌人。
4,买股票之前一定要尽可能把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要有底线思维。而一旦买入后,就要坚定不移,对未来充满乐观。
乐观,不是要盲目乐观,是在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基础上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