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句“小罐茶,大师作”,让有“营销大师”之称的杜国楹又火了一把,也把这位小罐茶的创始人推上了风口浪尖。正处于强势上升期的小罐茶一时备受争议。
▲小罐茶创始人兼董事长杜国楹
在大众眼中,杜国楹是能够屡次打造爆款产品的营销天才,但他和他的产品也时不时背负营销“收割”用户的骂名。
杜国楹24岁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杜国楹坦言,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让当时还是一名化学老师的他按捺不住了,“穷的时候一心就想着赚钱”。
他先后创造了四个极具知名度但又饱受争议的产品: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手机。
2012年,杜国楹将目光投向了茶产业。
那么,小罐茶希望走出一条怎样的中国茶之路?
茶叶产业化之痛待解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看来,茶行业缺乏清晰、直观、完善的标准,在新科技、新体验、新时尚方面比较落伍,这些都是行业发展不够理想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茶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工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起步并不算晚,但是由于产业链条过长等因素,茶叶产业化未如人意。
目前国内的茶叶产业链,上游种植端,产地分散,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游生产端,大量中小型企业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加工环节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弱,生产效率低、品质稳定性差;下游销售端,品牌能力差,茶叶交易多是在传统的茶叶店、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商店,相对廉价。
据统计,我国现有约1000个产茶县、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其中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每户平均仅1亩左右,精制茶加工企业仅1600多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5吨。
行业人士认为,中国茶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实际上我国的茶产业只有品类的品牌,并没有企业的品牌,比如一提西湖龙井大家都知道,但是人们却很少能记住,西湖龙井有哪个知名品牌。”一位行业人士说,中国茶产业同质化严重,不注重品牌营销传播。
直面质疑袒露心声
2012年,中国茶产业迎来了一位“品牌大师”。饱受争议的杜国楹冲进茶产业,创造了饱受争议的小罐茶。
多年来,杜国楹的名字一直和“营销大师”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从“背背佳”到“好记星”,再到“8848手机”,“智商税”的质疑也几乎贯穿杜国楹和小罐茶的过去10年。
杜国楹在小罐茶十周年“科学做茶汇报会”上直面质疑
“不喜欢,不讨厌。”对于质疑,杜国楹坦然面对。但是回想起2019年“小罐茶,大师作”引发的那场舆论危机,杜国楹至今仍认为那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长期以来,茶除了认识障碍外,还有产业链过长的问题,种植采摘在农业,生产加工在工业,销售品饮在商业,要整合三个产业简直是痴人说梦。”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如此感叹小罐茶的“野心勃勃”和心无顾忌。
杜国楹觉得,中国茶叶走到今天都是从田里到市场,但这个流动的过程一直就没顺畅,他的想法是从市场反作用田间——用商业的成功来驱动上游的效率,再一步一步往上推,提升上游稳定的产能供应和产品品质。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小罐茶所做的探索是打破中国茶产业原有产业逻辑,从而实现茶产业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将经历传统思维的质疑以及旧秩序的挤压。而一旦成功,茶产业的改变也将是革命性的。
“我原本以为10年该有一个定局了,但是现在看来,10年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杜国楹看来,打破茶行业旧秩序的过程比他想象中难很多,也慢很多。传统思维根深蒂固,小罐茶所受到的行业阻力超乎想象。
2019年的舆情之后,被质疑的杜国楹鲜少在外界露面,直到小罐茶黄山智能化工厂的落成投产。
这是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它完成了小罐茶布局科学做茶的最后一环,也给了杜国楹站到台前、直面质疑的底气。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
杜国楹说,不控评的底气一方面是源于将当年吹过的牛实现了,黄山工厂的投产是科学做茶理念的最好实践;另一方面,小罐茶子品牌茶几味定价245元/斤(最终产品价格以实际上市价格为准),相当于高端中国茶“小罐茶”品牌市价的4%,没有所谓“智商税”。
茶几味是小罐茶旗下首个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
“10年前我选择做茶的第一天就已经决定了,后半辈子:茶。我说这话别人可能觉得我像营销,但10年前我们出发的时候,我个人就非常坚定,从来没有动摇过。没有任何一个人给我介绍一个品类、一个行业让我这样动心过。”杜国楹说,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茶更好的生意。
回望自己过往的创业经历,别人眼中的传奇、成功,最终都不能满足杜国楹对自己的价值认可。
“在别人看来我之前的创业是一次次的成功,但是在我看来是一次次的梦想破灭。”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下海创业的杜国楹,“野心”很早就被“燃烧”起来,但一次次重复的电子产品创业模式让他缺少成就感。而且,不是技术出身的杜国楹认为,电子产品创业是在苹果公司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点让他深感此前的创业并非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
杜国楹说,他想做一个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产品,今天看来商业化空间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茶。他不否认,赚更多的钱,改变命运是年轻时他走上经商道路的初衷,但当经历了失败和成功的洗礼后,赚钱已经不只是这个近知天命之年男人的人生目标。
他对茶的选择显得很坚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套现,不是为了上市。上市是干吗,是套现吗?套现是要干吗?买飞机吗?”杜国楹说。
小罐茶的下半场
“我给我自己这10年来的努力打90分,10分扣在对于茶科学和人文关系的理解,我曾经觉得要更接近终极真相才好,但现在看来,我还是有点偏激了。”杜国楹多少对小罐茶过去10年因极致追求茶科学而牺牲掉人文建设感到遗憾。不过,他也认为,如果当年的他像今天这样懂中国茶,小罐茶可能也不会如此果敢地突破束缚,迈出科学做茶的一步。
杜国楹坦言,科学道路已经走通,小罐茶的下一个10年将倾力解决茶流通和茶文化问题。也即是说,上半场,小罐茶解决了中国茶是什么样的产品的问题;下半场,杜国楹要解决中国茶怎么卖的问题。
“渠道变革是茶行业的最后一关,10年前很多人问我怎么卖茶?我说苹果怎么卖手机,咱们就怎么卖茶。”杜国楹推崇苹果公司的很多理念,在他看来,苹果不仅在各个城市有官方旗舰店售卖,在全国所有的手机店也都有苹果的销售渠道。“中国茶也可以这样卖。”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随处可见的烟酒店上。
在他看来,中国有600万家烟酒店,分布在各个社区楼下,密度很大,这是茶最好的天然流通渠道。但与烟酒不同,茶叶无标准、无品牌,所以茶对烟酒店的改造需要一个通用的渠道解决方案。
杜国楹的办法是通过一整套的品类解决方案,按照不同地区、价格、品类的不同,设计完整的展示、体验方案,帮助烟酒店老板们学会卖中国茶。
“当工业化、品牌塑造等问题解决后,需要把渠道通路打开,共享公共资源、渠道资源。”杜国楹说。
为此,今年小罐茶也推出了三个子品牌——主打性价比的茶几味、高端年份茶年迹、智能泡茶机品牌C.TEA.O,与“小罐茶”高端中国茶品牌一起形成了“一罐、一袋、一饼、一机”的产品矩阵。
杜国楹讲解小罐茶公司旗下“一罐、一袋、一饼、一机”的产品矩阵
除了渠道重塑,小罐茶在未来10年要做的另一项更重要的事情,是拓展茶文化。
“第一个10年是科学做茶的汇报会,在汇报会上我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科学做茶,用所有的设备、工厂来真实呈现。第二个10年,我希望是一个茶文化的汇报会。”
“我被中国茶泡软了,10年前我试图改变中国茶,现在中国茶改变了我。”杜国楹曾经单纯地以为只要解决了茶产业科学化的问题,就能做好茶产业的生意。而如今,他发现茶只有科学远远不够,要有文化,要有温暖,要有感情。
而在杜国楹看来,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三个方向:复古的、颠覆的(比如奶茶、泡茶机)、创新的,这三个分支都会存在。
“未来茶文化呈现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第二个10年的重要课题。”杜国楹认为,未来中国茶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功夫茶、奶茶、袋泡茶等都是中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人群、生活场景中,选择不同的方式喝茶,与中国茶发生关联。
“小罐茶对行业的影响力有限,只有一个原因——不够成功。如果按照最初我想象的路径,小罐茶今天做到了100亿,茶行业不用讲就都跟着来了。”杜国楹给小罐茶过去10年的表现打了60分,这个刚刚及格的分数表明,他对小罐茶的表现并不完全满意。
对于未来10年,杜国楹依旧给小罐茶定下了百亿目标,并且希望通过产业协同,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行业合力。同时通过多品牌的策略,尤其是生活茶的上市,对行业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过去10年,我们从没有将任何一家中国茶企当作竞争对手,我们最大的对手,最终是咖啡。”他说,如何让中国茶时代化、国际化,让年轻人去拥抱它,让世界去拥抱中国茶,才是中国茶应该努力的方向。
没人知道被打上“营销大师”标签的杜国楹最终会否如愿,但他需要用下一个10年来证明自己,中国茶也需要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