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西门南侧开了一家小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楼卖吃的喝的,二楼卖五金电料。这家小超市应该是整个小区最先入住的,钥匙还没交呢,超市就打了提前量,卖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给工地上的农民工。等心急火燎的业主们箱箱柜柜搬进来,随手用的一些小来小去的五金器材开始派上了用场,像什么开关插座了,钳子钉子了,要啥有啥,从不憋手。从春到冬,小超市红红火火了一年,后来小区西门北侧突然冒出了一家大型超市,这家相形见绌的小超市渐渐冷落起来,咬着牙又坚持几天之后便易了主人。
新主人一家四口,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儿,屁股后面经常跟着一个两三岁鼻涕拉瞎的男孩。我经常见到一家四口大眼瞪小眼地站在小超市的外面,看大包小裹的人们从几步之遥的大超市里兴高采烈地走出来。看了一会儿,男主人低下头开始大口吸烟,女主人则侧扬着脸,似乎在看天气的变化,女儿的怀里抱着男孩,男孩的嘴里含着一根已经化得不成样子的冰棍。
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半年多,直至小区人逐渐对定时开门概不送货的大超市失去兴趣,重把目光投向一天二十四小时开门、随时送货上门的小超市。于是,小超市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突然间吸取了充足的水分,一下子又蓬蓬勃勃起来。
小超市占地面积不大,一二楼加起来不过一百四五十平方米的样子,但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男主人头脑灵活,开春儿天一见暖,便在超市门口支起帐篷,卖些冰棍冷饮,有时也架上木炭,弄两桌烧烤,整个小区氤氲着孜然和羊肉被炭火炙烤之后散发出来的诱人气息;冬天到了,男主人便和那个亲戚帮手给小区里的车主们盖车衣,三个月下来,也能有个三五千块钱收入。
有时去小超市买东西,常见男主人委在收银台后一张旧椅上,精神有些倦怠,一副老花镜斜向下耷拉着,面前是一台巴掌大的电视,嘤嘤嗡嗡地响着。电视底下放着一个铝制的钱匣子,里面装满了花花绿绿的碎票子。收银台上,摊着一个边角飞扬的账本,账本上压着一个计算器,经常有一个嗲嗲的女声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加减乘除着。女主人脚不沾地忙碌着,点货,摆货,操起笤帚拖布打扫卫生。女儿屁股后面尾着那个吱哇乱叫的男孩,柜前柜后给顾客找货,递货。而那个亲戚帮手则风风火火地驾着三轮车四处送货,打火、起步、加油、拐弯、急刹,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驾轻就熟,似乎在进行车技表演,黑红的脸上始终覆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后来,听对门的邻居讲,小超市的女婿前几年跑到广东那边打工去了,不久就和当地的一个女人好上了,并且有了孩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小超市的亲戚帮手则是女主人从乡下知根知底的远房亲戚中为女儿物色的对象,现在那个小男孩不再叫那个男人舅舅了,而是改口叫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