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选购锦囊

如果你想开始尝试购买品尝进口葡萄酒,想了解其背后的知识,防止被商家忽悠、买到假酒或买到高价低质的酒……可能你就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找对购买渠道,同时具备一定的识酒知识和品酒知识。

要成为一名精明的进口葡萄酒消费者,我们在入门时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几个常见的误区,接下来的一切才好办。

在欧美国家,消费葡萄酒就跟咱们平时喝大碗茶一样稀松平常,当地不到1€的葡萄酒比比皆是。而进口葡萄酒多数是餐酒,也就是配餐的简单易饮的葡萄酒。算上各种税费,价格也就¥40~¥70左右。

昂贵奢侈如拉菲等名庄酒,不建议入门时就去买来喝。(关于名庄酒,在以后的篇目中会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讨论。)

图:在老外那里,葡萄酒是很平常的饮品

通过海关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必须有中文背标。

除非是托朋友从海外随身带回来的,这种情况通常每次每人限带2支,数量很少。

没中文背标的进口葡萄酒无非两种,一是水货,二是不良商人自己的贴标。我就碰到商家自己杜撰英文背标的情况,标签语句不通,用词错乱,专门忽悠不懂的人。

口感喜好是很个人化的事。

不是说非得大餐馆的工艺菜才好吃,有时候便宜的街边摊更合一般人的胃口,好吃不贵,经济实惠。进口葡萄酒也是同理。

喝酒是为了享受美酒,不是装门面。

如果仅仅是为了装门面,不用知识武装头脑,就会被骗、被坑、买到假酒,高价买低品质的酒—一句话,图样图森破,很傻很天真。

葡萄酒就是饮料,自己边喝边学习里面的知识,获得精神物质上的双重享受才实在。

市面上多数进口葡萄酒就是喝个新鲜,就是喝简单的果香,这种酒放的越久,只会变质,不会增加其他价值。

少数佳酿,比如法国波尔多的列级庄和勃艮第的某些特级苑的酒,是越放越好,会演化出层次更为繁复的香气。但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储存环境。

一般而言,要想在国内用100元左右买到可以陈放很多年(>10年),且越放越好的进口葡萄酒,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国内进口葡萄酒的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的一个事实:没有哪家葡萄酒进口商能跟欧尚、家乐福、麦德龙抗衡。所以一般的进口商只能避免自己进口的酒别跟这些超市撞车。比价格,无疑是死路一条。

原因在于,这些大型超市有专业的采购人员、进口渠道、销售界面……成本摊在每一瓶酒上,比一般要自己找渠道销售的进口商和经销商的成本低得多。

如果要给这三家的进口葡萄酒卖场排排坐吃果果的话,各有优势:

欧尚的价格最实惠,且促销活动多。

家乐福的酒品最全。

可能全国各地的家乐福略有区别,我所在的成都家乐福大世界店内销售的进口葡萄酒,种类算是比较丰富。虽然价格上不如欧尚实惠,但是一些小产区的酒,这里也能见到。钱包比较有实力的消费者,或者稍微懂一点葡萄酒知识的朋友,不妨常去您家周围的家乐福看看。

麦德龙的酒比较有特色。

欧尚和家乐福的法国酒多(废话,两者都是法国商家),麦德龙的低端酒价格比较实惠。尤其让我惊艳的是,在麦德龙找到了奥地利瓦豪产区的雷司令和绿菲特丽娜,着实兴奋了很久。奥地利的酒在市面上比较小众且少见。但是喝葡萄酒喝到后来就是喜欢这种冷门货!

胡胡TIPS:关于产区葡萄酒的产区意义在于,不同的产区的风土(气候、土壤)差异很大,导致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也不一样,所以喝酒喝产区就是喝小气候。小的产区、小的环境各有特色,酒的产量比大产区要少,且精。如法国波尔多是大区,左岸的次产区上梅多克,上梅多克下又分5个村庄级:波亚克、圣艾斯带夫、圣于连、莫里斯、玛歌。而从大产区,到次产区,再到村庄级,酒的价格与品质一样,呈现递增趋势。为入门级的朋友推荐葡萄酒时较少谈论小产区,推荐先喝大区酒,随着深入逐渐喝到小产区。虽说一般而言,越小的产区的酒的品质越好,越有自己特殊的风格,但在品尝小产区酒之前不喝大区酒的话,经验不足,无从品评好坏优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咱们去超市买进口葡萄酒,就要摆正心态--我们是买日用品,也就是日常饮用的酒。所以选购的时候尽量选择新产品,酒标上年份越接近当下年份的越好。

图:超市里陈列的进口葡萄酒

弊端显而易见:酒瓶竖立,强光照射,不恒温,经常变动位置,所以变质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超市出售葡萄酒最大的问题在于:存放环境不佳,酒品容易变质。干红还稍微好一些,干白更容易变质(原因之后会专门讲),笔者都在超市买过不下5支变质了的干白。在不懂得专业葡萄酒知识的情况下,个人推荐去超市买进口葡萄酒时,买特价为主,不碰200元以上的。酒柜里专门存放的高端酒例外。

图:存放葡萄酒的最佳环境是恒温、恒湿、避光和静止

并不建议不懂葡萄酒知识的朋友一开始就从一般的经销商手里买酒。主要是成本高,且存在乱标价的情况。除非你特别懂,会杀价,或者是很放心的朋友。但行内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是,酒商销售特别喜欢坑熟人,尤其不懂葡萄酒知识的熟人,所谓“杀熟”是也。

虽然笔者个人多年积累了不少进口葡萄酒商朋友,但也很少去他们那里买酒,只是一起参加酒会,酒友而已。主要是我知道他们的成本高,照价买了我不划算;我杀价杀狠了,他们吃亏。当然,偶尔他们送酒给我,我还是“勉为其难”地收下……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哈哈!

淘宝

我没在上面买过酒,没有发言权。但我相信经常在淘宝上买东西的人自然有一套用金钱换来的血泪教训,暂且不表。

京东

我网购的主要渠道,因为深爱它物流便利。我这里的情况是,晚上9点下单,早上10点就能收货,这一点各地有所不同。

单说进口葡萄酒这一块,京东的优点在于物流给力,包装妥帖。唯独酒的品质目前来看不算很好,无论价格标示如何,酒的等级多数偏低,餐酒居多,冷门的小产区酒很少。偶尔能淘到好品质的,全靠碰运气。

也买酒

笔者淘小产区酒的一个新开发战场。本人混了不到2个月就混成了黄金会员,算比较有发言权。

曾有一条业内八卦说,也买酒最开始创立时信誓旦旦放言:“我们只做进口葡萄酒,我们只做80后,90后的生意”。结果呢?现在也做白酒了--国内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不是那么好开发的。

也买酒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有一些小产区的酒和一些名庄酒,市面上不常见。而且经常会在晚上12点和中午12点放出来做特价,污标3折之类的,对于我这种不捡漏不下手的人来说简直机不可失。到最后酒友们都强烈要求我在也买上每次下单前都要跟他们说一声……等诸位入门级朋友进阶了,我们再来讲“如何捡漏”。

但也买酒的第三方商家的低端酒类比较混乱。这一块,也买酒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给其他进口商和经销商做促销。这部分的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购买时需要火眼金睛。

线下某酒类数字名连锁(XOXO)店

当初在成都只开了3家店的时候,恰好我们家附近有一家,那里成了我们每天散步必经的地方。仅仅几个月我就消费了不下8000元。当时它们家的进口葡萄酒便宜实惠,每逢特价超诱人。

当然,如果你有慧眼,不妨小试牛刀,自测功力。

咏萄

桃乐丝公司开的酒类体验店,不仅可以买,还可以在店内品尝。这家店刚开始时,买酒可以在店里喝,提供免费酒具和冰桶等。酒的价格也不贵,我跟朋友着实在那里消费了几次。后来可能因为店铺费和人工费太高撑不住了,现在店头喝酒要收50元左右的开瓶费。

若你家附近没其他可选项目的时候,它家酒的品质还是值得信赖的,价格也不算暴利,买回家自己喝蛮不错。

富隆酒窖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超市网店有大量的进口葡萄酒卖,那些酒窖还有生存空间吗?类似的问题,为什么超市里有那么多的茶叶品种,可大小茶庄一样有生存空间?

这个问题,也是我从业之后,才顿悟得道——服务的附加值。超市,网店可以提供给你产品,但是它们不负责教你如何消费。茶庄提供的是一个场地,有茶艺师当面给你沏茶,教你品茗和茶叶知识。酒窖也一样,有专业的侍酒师面对面地教你品酒。

从这个意义上说,富隆酒窖做得比较专业。我跟福隆酒业的销售人员聊天,惊呼:“好难得遇到如此专业的销售人员,懂那么多葡萄酒知识!”但是,我不会买富隆的酒。因为无论铺设店面还是培训侍酒师,这些费用体现在酒价里就是两个字,偏贵。笔者现在被公司出委派出去授课,一节葡萄酒知识的课程收费600~800元起。羊毛出在羊身上,昂贵的成本支出最后总归由消费者买单。

当然,如果你钱袋足够鼓胀,又不介意那点儿学费,到富隆买酒其实是个好选择,品质没得说。

个人建议:除超市网店之外的酒窖、酒类专卖店,如果能给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例如针对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导购介绍,试饮,传播葡萄酒类的鉴别品尝知识,那么这里销售的进口葡萄酒比超市和线上渠道稍贵一点是合理的。享受了服务,就要为服务买单。相反,如果酒窖、专卖店只是陈列酒品,不提供专业的服务,那么没必要在这里花冤枉钱。

图:一些酒窖为消费者提供试饮服务

比较了线上与线下渠道,还是要跟您聊一句业内的老话:葡萄酒消费者是最没有忠诚度的。

简而言之,我们作为葡萄酒消费者,可以在A家买,也可以去B家买,甚至去CDE家买,毫无问题。比较价格权衡品质,哪家店的软硬件稍微出现令人不满的地方,消费者随时可以放弃它。同时,消费葡萄酒,永远不会只认一个牌子或者一种酒喝一辈子。就拿法国香槟区的香槟来说,一个小产区,你穷其一生,一辈子都喝不完所有的香槟!我是认栽了!

胡胡TIPS:香槟、气泡酒香槟是一种气泡酒。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法国香槟区产的气泡酒才能叫“香槟”,其他的都只能叫做气泡酒。大多数传统方法酿造的气泡酒的气泡由天然发酵产生。少数新世界国家气泡酒的气泡是后来加入的二氧化碳(个人认为这种酒与可乐无异)。

现在您知道了很多购买渠道,但假使您现在来到某家超市,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进口葡萄酒,可能仍然无从下手。国家、产区、级别、葡萄品种……诸多问题令人眼花缭乱不敢轻易尝试。

太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于是经常有人问我:“胡胡,你推荐一款酒给我,我去买。”

我很为难。

因为葡萄酒这种东西,口感好坏非常个性化。所谓此之甘饴,彼之砒霜。我觉得好喝的酒,其他人不见得认同。好比吃得惯奶酪的人为之疯狂,吃不惯的避之不及;喝得惯咖啡的,尤爱其浓香柔滑,喝不惯的就觉得咖啡苦如中药。

一般而言,专业书籍会建议入门者从干白葡萄酒开始。因为干白葡萄酒没有单宁,不涩口,兼之果味清爽。而这种套路在中国则出现了“水土不服”,很多入门级的朋友会觉得干白太酸,无法下口。

而通常情况下,葡萄酒专业人士会建议从新世界酒入门。可实际情况呢?国人最早接触的是法国酒--法国酒出名么。

图:法国克拉克城堡

比如上图是一款我喝过的法国酒,从酒标上你会很迷茫,花体字让人目眩,品种根本没有写出来。

图:智利SantaAlvara

相比之下,这支智利酒的酒标一目了然:酒庄名“SantaAlvara”、葡萄品种“Camenere”(佳美娜)、生产国“Chile”(智利)、产区”ValleCentral”(中央山谷)。

由上面图片的对比,你就明白为什么从新世界的葡萄酒入门更为简单了--因为所有关于酒的信息都详细清楚的列在正标上,毫无玄虚。

胡胡TIPS:何为新、旧世界葡萄酒?酿酒传统从殖民国家引入到被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就是旧世界(法、德、意、西等),被殖民国家就是新世界(澳、美、智、新等)。

但是别忘了,开篇讲到排查误区中就曾提到过“中文背标”。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背标上的中文资料都一样详细。咱不懂外语没事,咱可以把酒瓶子转过来,看背标。

个人建议:入门级,抛开所有条条框框,从便宜的特价品买起(实体店、网店皆可)。入门喝便宜酒,即使不合口,觉得不好喝,也算不得浪费钱,以后有机会喝到好的,心里也有比较;若是合乎口味,觉得好喝,会更划算,有惊喜。这是笔者作为一个实践型进口葡萄酒买家的一点私人心得。

就笔者个人和周围酒友的经验,来简单说说几种常见葡萄品种的通常口感。葡萄酒世界里没有绝对,本文仅为初入门级的参考,切记尽信不如不信,酒中妙趣还要您自己去多加体会。

除了很寒冷的地方,全世界范围内普遍种植的葡萄品种。很多国家都能找到这个品种酿造的红葡萄酒。

胡胡TIPS:关于单宁它是红葡萄酒的灵魂。喝红葡萄酒就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喝白葡萄酒就是吃葡萄吐葡萄皮。红葡萄酒是带皮发酵的,所以有单宁;白葡萄酒是不带皮发酵的,所以没单宁,只有果酸。单宁主要来自于葡萄皮,你吃葡萄皮啥口感?直接说,是涩。好的单宁,细腻,有质感。不好的单宁,粗糙,颗粒感强。打个比方,好的单宁如丝袜,糙的单宁似砂纸。

前不久,我为某西餐厅做餐配酒单,对方要求我找一款进口酒来搭配牛排。我按照葡萄酒配餐的经典原则“粗纤维肉质+重单宁酒款”,提出用比较常见的赤霞珠。结果对方说:“赤霞珠?听起来好低端,一点都不高档!”我一愣,心想:“赤霞珠可是葡萄酒世界中的国王,拉菲、拉图都主要用赤霞珠来酿造的。”但跟一心只想挣钱的商家去讲这些无非浪费口水,于是我灵机一动:“那改成卡本特苏维翁吧?”这个复杂而又“洋气”的名字一下就被选中了!

其实呢,赤霞珠就是卡本特苏维翁(CabernetSauvignon)。就跟好好的草莓(strawberry)非要翻译成“士多啤梨”一样的坑爹,但在某些人眼里,这才显得“高端洋气”。

我和老公在家经常用比较年轻的赤霞珠来搭配牛肉料理,肉质更细滑,酒体更香醇,真是不错的marriage!(在葡萄酒配餐中常用“marriage”——婚姻来形容酒餐搭配的完美)

代表酒品推荐:智利产的赤霞珠建议入手价格:¥120左右购买地点:欧尚、家乐福、网店皆有卖推荐理由:酒体厚重,酸度饱满,能体现赤霞珠的风貌。且在新世界葡萄酒里算相对比较细腻的酒款。

梅洛这个品种在法国波尔多是跟赤霞珠混酿的,以达到酒体的平衡(赤霞珠是骨,梅洛是肉)。

要想喝单品的梅洛,不妨试试美国加州纳帕谷产区,尤其适合喜欢口感丰满甜美的人。

我把纳帕的梅洛推荐给周围几个年轻的女孩,她们都纷纷表示喜欢。价格不贵,不过70~90元,没赤霞珠那么涩,更为柔顺,果香饱满,闻起来略有甜感,被称为“蓝莓冰淇淋”。但一些资深酒友私下讨论这种梅洛,就成了另外一种嘴脸:“靠!肥腻!肥腻得跟某女演员的假胸一样,两坨扣肉扣在胸前,真闷死个人!“

你看,这就是充满争议的葡萄酒。所以《杯酒人生》中迈尔斯放下狠话:“谁点梅洛,老子就走!”

不是梅洛不好,酒王柏图斯可不就是梅洛酿造的么?有机会我们继续深入讨论葡萄酒中的“风土”问题,应该可以再侃几万字吧。

胡胡TIPS:电影《杯酒人生》这是一部介绍酒与人生的电影。不建议30岁以下的酒友观看。只有当你懂得人生与葡萄酒一样,是充满了遗憾的,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代表酒品推荐:美国加州的梅洛建议入手价格:¥90左右购买地点:欧尚、家乐福、网店皆有售推荐理由:热情洋溢的梅洛,充分体现了加州的阳光和梅洛的甜美。

澳洲的西拉被称为设拉子。酒体颜色偏黑,果味与单宁共存,简直就是水果果酱的“炸弹”。很多平时喝浓茶、抽烟、嗜咖啡的人,会觉得很容易接受这种重口味。

我个人在08、09年曾是西拉的疯狂爱好者。逢酒友就推荐西拉,喋喋不休。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自己太浅薄了。

法国北罗纳河谷次产区hermitage产的西拉,就是细腻的单宁与少量的果香混合,构成内敛的风格。其轻盈的感觉甚至让人想到了勃艮第的黑皮诺……喝得越多,人越觉得自己无知。酒海无涯,何处是岸?

如果你想喝西拉(新世界的西拉),寻找那种强劲的口感,个人建议您在天气比较寒冷时喝。从那饱满的果味、炙热的口感,较高的酒精度数中寻找到一份暖洋洋。相反,夏天喝西拉,基本等于“找死”。葡萄酒的饮用要讲适饮温度,也要看当时的室温,一般而言,我夏天基本只喝干白、甜白、气泡和酒体比较轻盈的干红。冬天我偏爱干红,甚至是波特酒等加度酒。

胡胡TIPS:干红、干白这个“干”的反义词不是“湿”,而是甜。葡萄酒除了干红、干白,还有甜红,甜白。甚至有半干,半甜。

代表酒品推荐:澳洲的西拉建议入手价格价格:¥100左右购买地点:到处都有。需要注意价格,这家酒的代理费偏高,所以我一般要等到特价的时候,才下手。推荐理由:市面上最常见,品质尚佳,能体现澳洲的热,西拉的浓稠。这个牌子的酒在中国市场上很受欢迎,源于名字起的好—“奔富”,奔向富贵!

适合入门级的口感偏淡雅的人士,且对酸度不排斥。

胡胡TIPS:关于酸度白葡萄酒的灵魂。好比吃水果有果酸味一样。葡萄酒都是有酸度的,尤其是干白葡萄酒。好的干白果酸令人愉悦,醋酸味那是酒变质了。

一般法国勃艮第大区的黑皮诺(价格在100元左右),在我看来其口感极为像我们小时候吃的话梅糖。记得有一次,我去某酒窖选酒,当时深受《杯酒人生》的荼毒,想找黑皮诺这个品种的葡萄酒喝。可是导购人员一听“黑皮诺”,立即反应:“黑皮诺啊,您肯定是重口味。”顿时令我无语凝噎,转身就走。

恰恰相反,黑皮诺虽然名字里有个“黑”,但这个“黑”绝对不是“黑旋风”的意思。多数时候它酿的酒,是小清新,不是重口味。我个人甚至认为黑皮诺几乎等于是黑葡萄品种里最接近白葡萄的一个品种。

有幸喝到过一些黑皮诺酿造的勃艮第佳酿,虽然轻盈,但是有力量,延绵不绝的触碰你的味蕾……我顿时就领悟了那句形容勃艮第优质黑皮诺的经典比喻——“丝绒手套里的铁拳”。

说实话,我身边的不少资深酒友,都从深爱波尔多那丰满馥郁的列级名庄,转向了勃艮第那温柔一击的一级或特级苑。

说到关于某些葡萄品种在不同国家不同产区的特殊表现,那可是一个很长的话题,以后在别的篇目中再带您深入了解。

代表酒品推荐:新西兰黑皮诺建议入手价格:¥90左右购买地点:麦德龙推荐理由:透亮的樱桃红,轻盈的果香,淡雅的酒体,既体现了新西兰的清澈,也展现了黑皮诺的娇羞,价格合理,适合入门级。

最为常见的白葡萄品种,很适合刚开始接触干白葡萄酒的人士。

在美剧里听到过一句话:“霞多丽加冰淇淋是医治失恋的良方。”不禁大笑鼓掌,太精辟了!失恋的人,感官已经被悲伤给挫败到近乎所剩无几,廉价的霞多丽没有特别的个性,不会高酸,不那么香,也不那么烈,更没有什么刺激,仅存一些酒精度数,加上冰淇淋的甜美,确实是一剂温柔的麻醉剂!

虽然优质的霞多丽能成就夏布利之类可陈年为“爷爷买,孙子喝”的神奇之酒,但一般的市面上的几十元的霞多丽(美国、智利等),就已经很顺口了。这是入门级最适口的干白之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么。50元左右,就能够治疗伤痛,抚慰心灵,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代表酒品推荐:美国霞多丽(莎当妮)建议入手价格:¥90左右购买地点:欧尚、家乐福、网店皆有。推荐理由:香气有热带水果(菠萝)味,颜色金黄透亮,酒体比较饱满。

一般的教科书最先讲“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等最经典的白葡萄品种,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多数入门级的人不太待见长相思的高酸和雷司令的寡淡。话说回来,入门级价格的雷司令的质量确实不那么令人满意。

而莫斯卡托作为唯一一种既可以酿酒,又可以食用的葡萄品种(酿酒葡萄品种与食用葡萄品种有天壤之别),用它酿造的半甜白葡萄酒的酒体和香气都极为接近“葡萄汁”。非常适合入门级,尤其是女生。moscato酿造的微气泡酒,在意大利当地被称为“泡妞杀手锏”,可想而之是多么的讨女孩子喜欢了。

我曾推荐一款美国的moscato甜白给一位北京的女孩子,因为她是入门级,又特别年轻,我猜她会好这一口。果不其然,她试过之后,一口气囤了两箱。

只有女孩子喜欢这种果汁般甜美的酒么?非也。很多星级酒店举办的酒会上,我发现,当室内空调开得猛足而与会者又西装革履汗流浃背时,干红的烈度往往让人有点吃不消。起初不屑莫斯卡托这种“果汁”酒的男士们,最终都纷纷拜倒在其“清爽甜美”的葡萄裙下——解渴啊,爽口啊,沁人心脾啊。以至于我亲耳听到某位男士在饮用了这种酒后,立刻对身边的妻子说:“我们买一些放在冰箱里吧,回头我们打完乒乓球就回家开这个酒喝!”

再讲一个八卦。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农业部或酒庄联合会组织,经常来参加中国成都的酒会。为了推广他们的葡萄酒,几乎每次各酒庄代表都会说:“我们的葡萄酒很适合搭配你们的川菜!”从博若莱新酒到法国的列级庄,从意大利等旧世界到南非新世界,无一例外。对此,我窃笑不已。有点葡萄酒知识的朋友,肯定会知道,葡萄酒,尤其是干红葡萄酒,用来搭配川菜、火锅?这不科学!

不信,你试试。

川菜多数偏麻辣、油腻、咸。当你吃了浓重刺激的味道,再喝干红,嘴巴里除了苦涩之外,再无其他。但我们私下尝试过,用moscato的微气泡酒冰镇之后,搭配火锅,不仅不难受,而且十分舒服惬意。那个感觉就好比用冰镇啤酒为火锅解热辣一样,效果着实令人满意。

代表酒品推荐:美国moscato甜白建议入手价格:¥70左右购买渠道:欧尚、家乐福、网店。推荐理由:就是这款酒,我推荐给那位北京女孩。淡淡的荔枝香气和水晶葡萄的口感,让初喝葡萄酒的人欲罢不能。价格也比较实惠。

现在你可能已经从网店或超市买到了一瓶进口葡萄酒,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品尝其中的美妙滋味……且慢!品尝葡萄酒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品酒过程中稍有疏忽也会导致葡萄酒的口感欠佳。如何开瓶?如何醒酒?用什么样的杯子喝?这些都将在之后的篇目中逐一道来。

很多人不理解我等酒鬼对于葡萄酒的痴迷,因为他们还未体会到品酒的乐趣。简言之,喝酒与品酒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般那么囫囵一喝,而品酒则需调动人的多重感官,品察个中细微的变化。

打个也许粗俗的比方,喝酒找醉式的仰天豪饮,好比撸管泄欲,唯快不破;品酒的过程,则类似与情人调情,慢慢欣赏对方的各种美态,最后水溶交融,从精神和肉体上得到双重的享受,回味无穷……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了解葡萄酒的脾气,知道该如何激发她最美的芳华。美妙的享受之前,需要做足功课。

图:香槟放在冰桶的目的就是冰镇到适饮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红葡萄酒的适饮温度在15℃左右,白葡萄酒与香槟在7~10℃。所以你经常能在电影里看到,男女主角的烛光晚餐旁边的香槟一定是放在冰桶里的。

原理很简单,红葡萄酒的香气相对比较浓郁,太低的温度会让香气封闭打不开,而温度超过20℃,红葡萄酒喝起来不仅有股类似酱油的怪味(温度太高,过度氧化),而且12°以上的酒精度数会让人的口腔与喉咙感到明显的灼热和刺痛。

而对于白葡萄和香槟而言,温度太高,喝起来缺乏新鲜饱满的口感,显得软绵绵的。这个跟啤酒冰镇以后比较杀口、爽口较为类似。

你如果有兴趣,不妨试一款白葡萄酒,先在常温下饮用,然后再冰镇到位以后,看看香气与口感有何不同。

图:新西兰马尔堡的长相思

这款酒在麦德龙有售,价格80元左右,算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新西兰马尔堡产区的长相思。如果没有冰镇,直接在室温16℃以上喝,你会喝出一股骚臭味,但是冰镇到位以后,则散发出明显的青草和青柠的香气,口感更为干净舒适。

胡胡TIPS:白葡萄酒与香槟是否冰镇到位,看酒液倒在杯子里,是否能在杯壁形成一层雾气。

图:高脚杯形成的雾气代表白葡萄酒冰镇到位了。

因为侍酒的温度不同,所以最好因季节的温度变化来品尝不同的葡萄酒。春夏季,温度升高到16℃以上的时候,喝冰镇的香槟和白葡萄酒,是一种解暑的享受,而在秋冬季节,室温低于20℃时,喝红葡萄酒,则可增添一份暖意。

另外,桃红葡萄酒的试饮温度与白葡萄酒相同(本质上说,绝大多数桃红葡萄酒只不过是染了一点红葡萄颜色的白葡萄酒)。博若莱新酒及佳美、黑皮诺酿造的适宜年轻时享用的红葡萄酒,也可以chill一下,就是稍微冰镇,达到13℃的时候喝,比较爽口。

图:桃红

如果你对普罗旺斯的桃红和美国仙粉黛桃红感到不满意(觉得寡淡)的话,去找找TAVEL产区的桃红,这个产区的桃红是我喝过的最浓郁复杂的桃红酒。如果一般的桃红售价为100元以内的话,TAVEL产区的在150左右就可以下手了。TAVEL是法国罗纳河谷下的一个次产区,不是品牌,这里提供的图,就是告诉你如何识别TAVEL的酒标。

图:我喝过的TAVEL产区的桃红,当时购于家乐福,价格在120左右,现在没有销售了。

你知道了冰镇的奇妙之处,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去买个专业的冰桶了?资深酒鬼告诉你最省钱的方法,就是暂时不买。而且我身边的“穷酒鬼”们,喝得起上千元佳酿的人,都没买冰桶。我们买回干白、桃红、香槟、甜白,直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喝的时候取出来,便已经冰镇得非常到位了。临时需要冰镇,则只要一个能放下酒瓶的容器,加入冰块,即可。

图:我使用的“冰桶”就是家中焖烧锅的内胆。我相信你的厨房里一定有冰桶的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选择使用冰箱冷藏室来放置葡萄酒,那么你的冷藏室内一定不要再放剩饭剩菜等散发气味的食品。切一片柠檬放置在冰箱里,可以祛除异味,保证你的葡萄酒不受异味污染。

图:专业酒刀,又叫做海马刀,是利用杠杆原理,开启葡萄酒的软木塞。

其实关于酒刀这样的葡萄酒周边产品,都可以专门成立章节介绍,从入门级,到专业级,到发烧级,其实说白了,就是烧钱的过程。我个人一直比较推崇简单、方便、实惠的喝酒方式。酒刀这个专题可以留到后面讲述,对海马刀感兴趣的人,不妨在网络上搜索“开酒方法”的视频,进行初步的学习。一般的海马刀在超市都有售,价格在十元左右,有时候买酒,也会派送,我家里的海马刀基本都是参加酒会“顺”回来的,不花钱。

图:蝴蝶刀(螺旋式开酒器)

我比较推荐跟我一样手小力气小的女士,使用这种开酒工具。需要注意的是,钻木塞的时候不要钻穿,让木屑掉到酒里,这是葡萄酒的一个大忌。

海马刀用好了很方便,但是对于入门级的人来说,与其战战兢兢地使用海马刀装“专业范儿”,不是割到了手指,就是开断了酒塞,不如老老实实用自己最上手的方式来开酒。

这种蝴蝶刀也是超市、网店均有售。价格在20元左右,个人建议选择掂量起来比较压手,比较重的不锈钢材质的,其使用寿命要长一些。

至于其他花样翻新的电子开酒器等,我们之后再一起讨论酒刀形制的变化发展史,及烧钱的各种玩法(暂时定名为《最烧钱的葡萄酒工具》)。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端着高脚杯,摇晃着杯中的液体,这种行为非常高雅。殊不知,高脚杯的高脚,不是花拳绣腿的装饰,而是具有实用性。前面提到了葡萄酒的试饮温度,而几乎所有的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白兰地除外),都远远低于我们人体35℃-37℃的体温。所以高脚杯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我们的手掌给葡萄酒“加温”,影响口感。

图:正确的端酒杯的方式,应该是端着高脚,或拖着杯底。

刚开始接触葡萄酒的时候,我会很简单的从对方拿杯子的方式来判断其是否专业,是否懂葡萄酒。而现在,经历了万不得已使用旅馆的漱口杯喝酒,用纸杯喝酒,好几个人共用一个杯子喝酒……已经非常泰然了,看到有人端高脚杯的方式欠妥,也不会指出。因为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喝酒最终是为了快乐,而不是显得专业,如果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会让其心情不佳,自然影响到喝酒的状态。怎么舒坦,怎么喝吧。

图:没有任何专业人士会教你这样拿酒杯

但是我的经验是,冬天室温低于15℃的时候,红葡萄酒的香气显得封闭,散发不出来,此时,我就会双手抱住酒杯,用手掌为其加温(因为网络上没有类似的图片,笔者亲自上阵献双手)。

经常喝葡萄酒,基本的配置,你最好应该有三个高脚杯。

图:喝红葡萄酒,需要杯口稍微大一点儿的高脚杯。因为红葡萄酒的香气相对浓郁,大的空间利于香气散发。

图:喝白葡萄酒,需要一个敛口的高脚杯。因为白葡萄酒的香气相对于红葡萄酒要淡一些,聚敛的杯口可以让香气聚集,更容易被我们捕捉到。

图:喝香槟、气泡酒,需要一个香槟杯,修长的杯壁可以让你全面欣赏到气泡升腾之美。

图:ocean的酒杯,价格在20元左右,沃尔玛等超市均有售。

当然,除了这些基本配置外,很多人推崇使用全套的酒杯,比如按照产地与品种细分的各种酒杯,什么波尔多杯、勃艮第杯、霞多丽杯、长相思杯……对此,我不做评判。我在家只用两套杯子,一套是每天喝酒使用的Ocean酒杯,一套是喝佳酿使用的Schott酒杯。前者是超市特价19.9每个自己买的泰国产的高脚杯;后者是朋友送的德国的高档水晶杯(价格在百元左右一个)。

胡胡TIPS:无铅酒杯的必要性。因为酸性的物质会将玻璃中的铅元素析出,导致我们重金属慢性中毒。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人们使用一般的玻璃容器来饮用果汁或葡萄酒这样的酸性饮料。偶尔喝酒,则没必要太讲究,但是如果经常喝葡萄酒,最好选择无铅的玻璃酒杯。无铅的玻璃比一般玻璃要薄,要通透,碰撞出的声音也更清脆。高档水晶玻璃基本都属于无铅。

图:肖特水晶玻璃酒杯是德国的品牌,最低端的产品每个的售价在百元左右。

如果你才开始喝葡萄酒,属于入门级,消费的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在百元左右,那么我不建议你去买动辄几百元的高档水晶酒杯(酒杯是消耗品,经常会打碎,到时候会比较肉痛)。去超市买一般的高脚杯(比如法国弓箭的Luminarc系列属于餐饮店产品),价格在30元左右的即可,如果家里人多,则可以考虑去买宜家的高脚杯,一套6个,百元左右的预算,也很实惠。

图:法国弓箭的低端Luminarc乐美雅系列酒杯,各大超市均有售,价格在30元左右。

如果你喝几十元的酒,用上百元的杯子,就类似于开长安面包车,配的是全套真皮手工坐垫皮套……如果你觉得爽,我也没意见。

而且,国内现在高端水晶高脚杯,造假的情况也蛮严重的,没有慧眼,还真别忙着下手。至于具体的专业高端酒杯,还是放在《最烧钱的葡萄酒工具》里详谈。

与此同时,我们免不了参加一些高端的葡萄酒酒会,如何判断酒会提供的酒杯是否够规格?是否值得顺走呢?

水晶酒杯的几大特征:

符合以上几点,基本可以判定为高档水晶酒杯,至于顺与不顺,顺几个?就看你见机行事的能力及随身背包的大小。

另外,我们平时判断是否是水晶杯,还可以通过轻轻捏酒杯的杯口,如果有弹性的话,证明是水晶材质。但这个方法不建议大家效仿,因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杯子捏破,碎玻璃也会划伤手。

胡胡TIPS:水晶玻璃酒杯喝酒的好处。水晶玻璃的通透性好,可以更清楚的辨别酒色;水晶玻璃酒杯的内壁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凹凸点,扩大了酒体的接触面积,更容易醒酒,让酒散发出香气;同时水晶比玻璃有韧性,还不那么容易碰破。专业的水晶酒杯还可以放在洗碗机里清洗,比较节省人力。

酒会举办的成功与否,不在乎酒的价格有多高,最为重要的是氛围,及一些例如酒杯这样的细节。如果提供的高档水晶酒杯上有污渍、口红印、水渍……则让人觉得该酒会的举办者很不专业。

在家喝酒使用的酒杯,最好喝完以后就立即清洗,可以用海绵刷加一点儿洗洁精,但切记不可使用钢刷。我们喝酒时难免要吃东西,油渍会残留在杯口,用洗洁精是必要的,只是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影响下次品酒,尤其是香槟杯,如果有残留的洗洁精,根本就看不到香槟酒本身绵延不绝的气泡之舞了。

图:洗完的酒杯最好这样倒过来悬空放置。

倒置酒杯是为了避免灰尘再次落入酒杯,悬空的目的在于防止酒杯内产生“霉味”。但是北方水质较硬的地区,每次洗完酒杯最好彻底擦干后再放置,否则水渍会在杯口形成很难清洗的水垢。

记得看韩国喜剧片《非常主播》,里面的男主过着奢靡的生活,喝红葡萄酒时会用到一个很拉风的醒酒器。

图:《非常主播》中露过脸的天鹅型葡萄酒醒酒器。

图:漫画《神水之滴》上出现的使用醒酒器醒葡萄酒的画面。

胡胡TIPS:《神水之滴》的漫画。介绍进口葡萄酒的一本漫画,后来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当年这本风靡日本乃至亚洲的漫画,导致亚洲市场的葡萄酒进口量和销售量大增,属于葡萄酒爱好者绕不开的一本漫画。我曾带着挑刺和找茬的心态看此书,居然没有得逞。同时建议感兴趣者选择看漫画,不看电视,日本的电视剧实在是节奏慢得要死。

通过某些媒体的宣传,葡萄酒醒酒器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不少外行人觉得喝进口葡萄酒必须要倒在醒酒器里。是这样的么?

我们先来说“葡萄酒为什么要醒酒?”

醒酒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散去。二氧化硫是添加在葡萄酒中防止其继续氧化或变质的抗氧化剂与防腐剂。不要担心二氧化硫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危害,因为随着开瓶以后空气的进入,二氧化硫作为一种挥发物质,会很快消失殆尽。

所以不少人反映,进口葡萄酒一开瓶有一股臭鸡蛋味,那就是二氧化硫的味道。

一般情况下,开瓶后5到10分钟左右,随着葡萄酒倒入酒杯,摇晃后,你闻不到臭味了,二氧化硫就基本散尽了,也就是说,酒醒好了。

简言之,葡萄酒醒酒只有2个目的,一是为了二氧化硫散去,二是为了酒体打开。

趁年轻时享用的美酒,也就是我们经常喝的百元左右的酒,通常醒酒只有第一个目的,没必要倒入醒酒器充分接触空气;而陈年佳酿好比一个老年人,身子骨都不那么健硕了,如果再折腾着倒入醒酒器,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喝酒是不需要醒酒器的。

而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酒很好,但是未到试饮期,比如现在喝2010年份的拉菲、拉图,本来不该为之,却不得不为之(佳酿未到试饮期好比未发育完全的女孩,该有的曲线美都还没有出来,所以行内也把喝这种酒戏称为“强奸幼女”、“扼杀儿童”)。就需要用醒酒器,强行使其接触空气,打开酒体(这有点像打激素催熟)。

图:意大利索拉亚庄园巴巴莱斯科

这款酒很多网店都有销售,最便宜的是京东99元,我买了很多把四川地区都买断货了。

这款酒在刚开始开瓶的时候,只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高酸。等在常温下(15℃左右)醒3个小时左右,依次出现红色水果的香气、干花的香气、巧克力、烟草的回味,非常优雅古朴。99元绝对超值!

胡胡TIPS:什么是巴巴莱斯克?barbaresco既不是葡萄品种,也不是产区名称。而是一种酒。巴巴莱斯克还有个兄弟,叫巴罗洛。它们都是产自意大利皮尔蒙特产区,使用内比奥罗酿造的葡萄酒。巴巴莱斯克与巴罗洛的关系有点像法国右岸与左岸的区别。前者更柔美,后者更刚毅,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相对好醒的是新世界的葡萄酒。比如澳洲、新西兰、美国等。新世界的葡萄酒,大多数都走得是开放性口感,一开瓶就能让你感受到新鲜的果味,或红葡萄酒的馥郁,或白葡萄酒的清香,无需醒很久,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很适合入门级和急性子的人士。

所以推荐给没耐性的人,这样一款新世界的干红。

图:新西兰马尔堡MarthaHills(阳光谷)的黑皮诺。

属于新世界中比较典型清爽的黑皮诺干红,右边的图是我自己配的,上面是其酒色,下面为其典型的香气。这款酒就不需要醒很久,开瓶3、5分钟后就可以喝,而且始终如一的新鲜口感。另外这家的长相思也比较好。我是在家乐福做特价的时候买的,折合下来150一瓶的价格。

经过上文漫长的介绍,你已经买好了葡萄酒,也开了瓶,醒好了酒,倒进了高脚杯。现在咱们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等等,如果我告诉你,葡萄酒最美妙的部分不是靠嘴喝出来的,而是靠鼻子闻出来的……你会不会很诧异?

品酒的第一步是观色:欣赏酒色之美,好比欣赏美女的容姿。很多人说:“葡萄酒,干红不就是酒红色么?有啥好看的?”美女都长一个样子么?爱车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汽车的喷漆颜色中,有细分为波尔多红和勃艮第红,前者更艳丽,后者稍微浅一些。其实这两个颜色就是根据两个产区的葡萄酒的颜色来命名的。

同样是红葡萄酒,因为品种、酿造、产区、年份等差异,红得也是千差万别。

我为了上课做PPT,专门在一个晚上开了两支不同的酒,在相同的灯光下进行了拍照,进行对比。如果在我不知道两者的具体酒款的情况下,我会根据酒色做出以下的判断:左边的颜色更偏向紫罗兰,那么正常情况下,左边的酒比右边的酒要年轻;左边的酒色显得浓稠,这种品种很可能来自新世界的澳洲或法国南部等炎热一些的产区;而右边的酒色很清澈,应该更偏向为旧世界。

现在你知道观察酒色有多么有趣了吧?就好比你看美女的肤质很白皙,猜其产区为中国的南方水乡,美女个子高挑,可能产自北方……但这不绝对,葡萄酒的酒色也一样,充满例外。

你还可以倾斜酒杯45°,观察酒裙:

图:倾斜酒杯,观察酒裙,就是酒液的边缘颜色。

一般而言,酒裙越深,酒龄越轻……你在酒会上能做出这个动作,基本就属于专业人士了。

图:酒泪(酒腿)是欣赏美酒的一个侧面,但不能单独作为判断酒质的标准。

然后摇晃一下杯中的美酒,看挂杯。我记得小时候外公教我辨别食醋的质量,就是把一点儿醋倒在白瓷碗里,摇晃一下,如果醋液粘稠挂在瓷碗壁上,则为优质食醋,葡萄酒也一样,如果挂杯后,流下的液体(酒腿、酒泪),均匀而缓慢,葡萄酒的质量一般不会差,如果很慢很慢,则显示酒的度数偏高。但也有例外,如果是勾兑的假甜酒,因为富含大量的糖分,也可能会导致出现粘稠感的酒泪。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而那些很老的酒,变质的酒,则更容易出现不挂杯的现象,因为酒液中营养成分已经不复存在了。

另外,一次授课间,讲到葡萄酒挂杯的问题,某学生提问:“老师,你说葡萄酒度数越高挂杯越明显缓慢,为什么白开水也能挂杯呢?白开水有酒精度数么?”我很直接的告诉他答案:“你的杯子没洗干净!”大家在一片哄笑声中,认识到葡萄酒杯的洁净度对于品酒的重要性。

图:别不好意思,请把你的鼻子放在酒杯里,努力的嗅。

葡萄酒中的各种香气不会像芬达汽水的橙子香精味那么重,那么明显,是需要努力的搜索,才可能捕捉到的。这个时候,鼻子要尽可能的接近摇晃后的酒杯,去抓住那转瞬即逝的香气。

具体描述葡萄酒香气的专业词汇很多。在此我不赘述,我只根据实际的品酒经验(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嗅觉)来对某些葡萄酒特有的香气进行阐述。

图:最容易辨识的葡萄品种:琼瑶浆。

该图为法国阿尔萨斯产区巴赫世家的琼瑶浆。琼瑶浆在我看来,具有明显的荔枝味与略带白胡椒的辛香(如果你分不清白胡椒与黑胡椒的香气,最好到香料摊边补补课)。阿尔萨斯产区的酒,因为产量小,一般偏小贵,但是为了认识一下琼瑶浆,还是值得的。

图:另外一个个性鲜明的白葡萄品种:长相思。

英文为SauvignonBlanc,也翻译为白苏维翁。其实是赤霞珠的妈咪(赤霞珠是品丽珠与长相思的杂交品种)。因为香气特殊,也被称为“长相骚”。

去年我一个同事去新西兰旅游,给我们带回来了一支新西兰知名度最高的酒庄“云雾湾”的长相思。因为在坐准备品酒的人中,有好几个人之前没有品尝过长相思(国内进口白葡萄酒的销售量一直上不去,比干红的知名度还低很多)。在我一番隆重的介绍后,大家跃跃欲试,结果一闻味道,十个人里有九个都打退堂鼓:“啥味道啊?”“好臭啊!”“骚味!”……这一点儿都不出乎我的意料。不是说价格300+的云雾湾的酒不好,而是长相思这个品种太具有个性了。

长相思典型的香气,有人觉得是湿润的青草气息,有人觉得就是猫尿的骚气。这跟有人觉得孜然的味道妙,有人觉得孜然就是一股狐臭味,北京人的豆汁在川人闻起来就是“潲水”,同理。

无怪乎电影《127小时》里,男主受困岩石夹缝中无法脱身,只好喝自己的尿维持生命,边喝边对自己说:“没事,就当喝长相思吧。”你看,也有老外喝不惯这个品种的味道,所以不喜欢也没什么奇怪的。

图:澳洲布朗兄弟的Moscato的气泡酒。

莫斯卡托这个葡萄品种,具有典型的水晶葡萄味,澳洲的这款酒度数低,也属于很适合入门级的人品尝(我喝觉得太寡淡,但是不少年轻人觉得很顺口)。同时记得,使用香槟杯。

记得一次意大利酒会上,我正与两位业内人士聊天,旁边有人端过来两支酒,我分别一闻,就告诉对方:“这支是莫斯卡托,那支是桑乔维斯。”令身边的人惊诧不已:“哇!好厉害,不喝,光闻都能闻出品种!”其实不是我厉害,而是限定了产区,产区内的红、白葡萄品种是有范围的,再加上以上两种葡萄品种的香气很具有典型性,只要经常喝,你也可以轻松辨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品酒只要靠鼻子?

因为如果把你的鼻子捏紧,在你闭着眼睛的情况下,你口中吃到的是梨还是苹果,你都无法区别。不信你可以亲自做个试验。

闻酒香后,喝一口酒,酒的香气还是会随口腔的温度到达鼻腔,通过嗅觉对香气进行再次的确认。

而口腔,只能品出基本的酸、甜、咸、苦的味觉和单宁带来的触觉。

人类的味觉不仅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又是极为容易受到干扰的。

所以仅仅喝一款葡萄酒,你是很难喝出好坏的。比如对酸度的认识,对单宁的感受。要想在品酒上获得快速的长进,就需要对比着喝。

例如赤霞珠、梅洛、西拉这样的干红的香气,因为产区不同,差异也很大,所以留到下节来详细说,而以上三款白葡萄酒,因为限定了产区,具有典型性。举个例子:有次有朋友问我:“你说西拉和梅洛到底区别有多大?”我说了半天香气与口感,他还是一头雾水,没办法,我只好请这个朋友到我家,当面开了两支同一个澳洲酒庄的酒,一支为西拉,一支为梅洛,他喝过以后,恍然大悟:“确实区别很大!”并从此走向了不归路……成为了一个葡萄酒爱好者。

所以你看,葡萄酒的味道,必须亲自喝,对比着喝,才能有心得,实战最重要!

胡胡TIPS:葡萄酒买回来,或者网购到家,千万别立即打开就喝,因为路途颠簸,酒体可能会出现酒水分离的情况(虽然品质超级好的酒,抗颠簸能力要稍微好一些,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教科书上没有说过),所以参加比赛的葡萄酒都是要提前2周以上运送到参赛地,通过静置让酒体恢复。建议买回来的进口葡萄酒,放置2天以后,再开不迟。

篇幅有限,下一节我们来对不同产区的酒,进行对比品尝,从入门级走向专业级。

THE END
1.创业投资资产配置酒类专卖店创业 投资 资产配置 酒类专卖店全哥价值投资 山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不愧是糖精车间的,说话都那么甜 二虎撩剧 1715跟贴 打开APP 宁可冒惹怒向华强的风险,也要拍周星驰的电影,谢贤图什么? 说于娱乐v 1774跟贴 打开APP 这个降央卓玛很有意思,多次侵权刀郎而且屡教不改 北京作家编剧肥猪满圈 702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VI98SDIK.html
2.美女微信卖红酒套路升级聘模特满足事主视频通话要求女模卖酒图片(左)和被抓获时的图片(右) 95后俏佳人,微信频频“加错好友”,10天一周期撩汉,只为卖红酒。为博红颜一笑的你,是否会“帮衬”生意呢?近日,广州增城警方打掉了一个以推销红酒为名、公司化运营的网络诈骗团伙。与此前报道的“美女加好友卖红酒”套路不同,为了骗取事主的信任,还专门聘请了嫩模坐班,以https://www.chinanews.com/m/sh/2018/06-07/8532421.shtml
3.附近一家专门卖酒的专门店。品种很多,日常附近一家专门卖酒的专门店。品种很多,日常的红酒、白酒、黄酒、都有。还会有些小众的酒。有果酒,还有些很美颜值很高的香槟。万一临时请客或者像圣诞节,万圣节这样的活动买酒就会很方便。而且一直会有活动,买一送一等!推荐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歇业关闭 https://m.dianping.com/review/652273740
4.醇酒舌尖深度解析卖酒销售口才的900个精髓句式了解目标市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其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卖酒销售口才900句中的某些句子专门设计用于识别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有效地与他们交流,并促进更多交易。 利用情感连接:激发购买欲望 情感在任何买卖过程中都是一个强大的驱动力。当我们能够与顾客的情感相连时,https://www.ndspwjgi.cn/bai-jiu-pin-jian/229584.html
5.卖酒与酒店如何合作6 卖酒与酒店合作需要:确定好结算方式。卖酒和酒店合作,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要罗列清楚,这一点很重要,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算账目,对于酒店和卖酒的都有很重要的影响。7 卖酒与酒店合作需要:安排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情,可以在酒店之中选择一个地方来陈列自己的酒,然后厂家选择一个负责人专门讲解酒及销售自己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ed2a5d1f95177509f7be1763.html
6.酒市网(99shi.com)华遂酒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文人墨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也是如此。酒是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123260白酒论坛习惯了 喜欢的可以私聊,库存多,量大优先考虑 16662酒水卖场冰冰的酒 https://www.99shi.com/
7.醉心经典揭秘酒文化中的笑谈与哲理"君子远游必有所寄,君子饮食必有所欢。"在繁忙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简单而真挚的地方,那就是朋友之间共享一壶好酒。每一次相聚,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沉默交流,都能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温暖与安慰。 醉卧长安街——探寻历史上的盛世佳酿 从宋代至明朝,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系列名贵佳酿诞生,它们不仅成为宴席上https://www.hrmbqgwb.cn/xing-ye-zi-xun/239355.html
8.盘点加拿大超市在加拿大生活的小伙伴们注意啦当然,每个省都会有省政府开的专门卖酒的店,但店铺的名称都不一样。比如在BC省,这家店就叫BC Liquor Stores。 对于很多学生党来说,聚会或是生日,都会买一瓶网红酒作为礼物,既好看又好喝! 不过,每家LCBO在记账的时候都会要你出示证件,以确保你满足了喝酒的年龄。未成年不能喝酒哦! https://www.yzmywulm.cn/liu-xue-sheng-huo/463083.html
9.鉴酒与常酒在饮用体验上究竟有多大差距这正是人们追逐不同类型食品和饮料的心理需求表达,也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现象——即使是在物质丰富的时候,我们依然渴望探索新的世界、新的事物,并通过这些事物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标签:开一家专门卖酒的门店、加盟酒仙网实体店怎么样、2005年的五粮液现在值多少钱、中国酒协会长什么级别、用什么可以https://www.gy9ph3ne.cn/xing-ye-zi-xun/275317.html
10.卖酒的网站哪个好,专门卖酒的网站大盘点卖酒的网站哪个好,专门卖酒的网站大盘点 淘宝是个好东西啊!上班族平常没有时间去逛街,酒逛淘宝,买各种生活日需品。那么,淘宝卖酒好卖吗,下面是淘宝卖酒方法。先来知道一下淘宝卖酒必须走的程序。 1、年终较具性价比的葡萄酒淘宝名单 2、微信怎么卖酒,怎么利用微信卖酒http://www.sxmch.com/know/103847.html
11.酒吧的相关词酒吧词典反查酒吧的相关词:吧台、吧女、吧娘、吧蝇、异形酒吧、歌女、疆进酒、豪夫街、酒吧、酒吧间、酒排间、高粱酒,酒吧[ jiǔ bā ]的解释: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也有专门开设的。也说酒吧间。[吧,英bar] 酒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吧台拼音:bā tái释义:酒吧里供应饮料等的柜台,一般旁边设有座位。 https://cidian.gei6.com/fancha__fe1qj8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