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11月11日讯市民第一次进茶行品茶、选茶,跨过这道门槛,便就踏入了“茶市”江湖。
一泡茶便知茶客口味,谈吐间茶商便知茶客身价。一旦买了茶,成了回头客,茶商多半还会送点儿品质更好的茶。茶客口味越喝越高,很难再降,乐的是茶商......
据不完全统计,哈市茶叶销售商铺达到千家以上,茶商的数量数以万计。茶城、茶商的经营模式都在不断扩大,新茶城为了赚人气,不惜猛降租金,甚至打出免租金抢“茶亨”的招数。
茶市在变,但经茶之道却没变。茶城和茶商,茶商和茶客,都是双向选择的多选题。无论是茶商之争,茶城之争还是茶城、茶商之争,最终话语权握在拥有茶客最多的茶商手里。
茶商VS茶商
产地明争好茶
哈市暗抢客源
寒露的前3天和后3天正是铁观音产地出品质最好的秋茶时节,全国各地的茶商们蜂拥赶到福建安溪感德镇,不大的县城公路两边挤满轿车、摩托车。信恒国际茶城茶店老板王珏比预想的晚到了一天,能不能碰上好茶,他心里也在打鼓。
一进茶农家,王珏就碰到了冰城茶商老曲,两人寒暄几句便一起看茶。茶农家摆了4款茶,王珏和老曲都看上了同一款毛茶,茶农开口要价每斤600元。一旁的北京茶商率先开口压价520元全收,茶农不同意。北京茶商走了,王珏和老曲继续讨价还价,经过他俩的轮番“轰炸”,最终以每斤530元的价格收了21斤这款毛茶。
在茶商收茶时,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按照规矩,两人分茶时一人一半。现场尝了茶的王珏知道,这款茶对得上他3个茶客的口味和品质,他们每到这时都会在他店里每人消费至少5斤铁观音,其中一位还在他来之前特意嘱咐多带二三斤。王珏在回家的路上盘算着,如何破了老规矩。王珏跟老曲说,茶先放在他那儿,等回家后再给老曲送去。
回哈后的第二天一早,王珏拿上5斤带回来的铁观音和自家店里5斤市场价每斤2000元的金骏眉到老曲的茶行“谈判”。他冒着可能得罪同行的危险,到了老曲的店里,满面堆笑赔不是,老曲一直阴着脸,但碍于多年的交情和品质不错的金骏眉,老曲并没多说什么。
茶城VS茶城
降租金互挖“墙角”
茶城求的就是人气
茶商间的竞争很微妙,但并非你死我活。而茶城间的竞争却很直接,他们不惜降租金互挖墙角,求的就是人气。目前,哈市已经形成规模的茶城有3家,以批发为主的南极茶城、批发零售兼顾的博发茶城、零售为主的信恒茶城握有哈市绝大部分的茶商和茶客。
位于哈西地区的一品茶城虽然规模不及上述三个茶城,但在地域上有优势。而即将开业的华南城的烟酒糖茶专区和群力某茶城对老茶城已经觊觎很久。
上个月,即将在山水书城旁开业的某茶城到博发茶城招商,年销量4000斤茶叶的“茶亨”黄四洲今年第二次被重点“说服”。与其说群力某茶城相中了黄四洲的销量,不如说是相中了他这么多年养下来300多人的茶客群,茶客们喝的茶是黄四洲的,茶客的朋友们喝的茶也是他的。
第一次招商时,群力某茶城让黄四洲先出条件,他表现的并不积极,很慎重地回答“过一阵再说”。招商人员走后的第二天,黄四洲就和弟弟一起到这里实地“考察”。不避讳地说,当场黄四洲就看上了这里。黄四洲敏感地嗅到了这里的味儿很合自己的经茶之道。
与哈西商业气息浓厚不同,群力某茶城周边是中高档居民区、山水书城等休闲消费场所,这里的文化味更足,是销售中高档茶叶的最佳地段,以后的茶市定会很火。回去后,黄四洲就合计好,准备盘一个至少10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但他也深知决不能率先开口。
上个月,群力某茶城又找到黄四洲谈招商,他却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的态度。黄四洲说,来招商,自己不给政策,多没诚意,这样其实是在试茶商们的底儿。
像黄四洲这样的“茶亨”,一旦“挪窝”,最少损失四至六成的茶客,茶商们伤不起。博发茶城市场部于经理比茶商们更深谙这个道理。他略带疑问地反问黄四洲:“凭着这么多年的感情,四洲你会走吗?”
茶城VS茶商
租金博弈城大压商
商大也“欺”城
上周,位于南极街某茶城茶店经理刘同的一位茶客是某银行经理,看好了茶城进门处的大厅,想摆一张台子销售理财产品。银行经理让刘同帮着打通门路。
推开茶城市场部经理的房门,刘同率先摊牌说:“家里的一位远亲想在大厅摆摊卖理财,经理你看行不行?行的话,要多钱?不行的话,我马上告诉他。”市场部经理半开玩笑地反问:“一万块钱一个月,他能答应吗?”刘同边听着边掏出带在身上的一泡茶叶当起茶艺师,边沏茶边乐和地回答:“太贵了,他不能同意的。”说到这儿,双方没再接话,都端起了杯品茶。
刘同的茶店年茶叶销量千斤以上,在茶市上说话很有分量。市场部经理打破沉寂说:“这样吧,是你家里的事,你觉得行就行,刘同你自己定。”刘同没有就范,敏锐地回答:“这不行啊,这事不能我定,我这人好面子,你要是否了我,以后你也不能跟别人开这个口,别传出去以后让我刘同不好做。”
接着,刘同马上举例说,去年一楼大厅隔壁的商户在门口摆了一个摊位销售药茶,摆了一个多月都没人管。市场部经理起初说不太清楚,后来又说对,开始要摆3个月,再后来销售不好就卖了一个月。“拉扯”了半天,市场部经理说,哪天你把他叫来,一起唠唠。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事肯定不行,但刘同的一顿“神侃”,变得可谈。
其实,刘同也并不是一进茶市就有如此硬气的话语权,硬气的背后是他拥有的可以影响整个茶城的茶叶销量和巨大的茶客消费群。而其他的一些小茶商与茶城管理者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中间连在一起的无非就是茶城的店租。
哈市茶叶销量中最大的博发茶城,店租自2006年开业后每年的涨幅在6%至7%。2013年,哈市茶市下滑。店租首次未涨,至今保持2012年的征收标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茶店经理都认可这样的浮动,与逐渐增多的茶叶消费人群相比,这样的房租上涨对茶叶价格和销量的影响很小,茶店完全负担得起,而博发茶城茶店每年的易主率也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