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HGFI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收录于合集#温室气体1个#国际能源署2个#工业1个#碳市场8个#核算方法1个
文丨刘晔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2021年全球能源排放和工业过程排放共约363亿吨,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0%以上。其中,我国能源和工业过程排放超过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2.8%。毫无疑问,减少工业过程碳减排至关重要。我国承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定量评价碳达峰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对国内外现行的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国际通行方法
GHGProtocol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在1998年联合建立,该体系为企业公开报告和参与自愿或强制性的温室气体项目、进入温室气体市场提供了指导,也能帮助公司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并排序,减少公司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现有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由四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标准组成:《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价值链(范围3)核算和报告标准》、《产品生命周期核算和报告标准》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项目量化方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公约。根据《公约》要求,附件一的缔约方(主要是发达国家)每年都需要编制和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而非附件一缔约方则视情况编制和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清单。IPCC为各国编制清单提供了方法学指导。1995年IPCC发布了第一版《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作为世界各国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主要方法和规则。后来,IPCC又先后发布了《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2006年的版本及以后的修订主要从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这五个部门出发,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的核算方法,其主要方法为排放因子法和质量平衡法。
二.我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三.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
自2011年开始,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等陆续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从2017年末开始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篇章。2018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从国家发改委划转至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也进入了基础建设期。为提高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的准确性,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该指南细化了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在检测、记录、传递、保存、取样、制样、送检、存证和核算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压缩数据造假空间,提升了可操作性,以确保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兼顾到对参与企业的减排成本计量的公平统一。
发电行业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达到2162家,履约完成率达99.5%[1]。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量为统计期内发电设备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和;而对于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则采用购入使用电量乘以电排放因子得出;发电设施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等于当年各月排放量之和。目前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调整为最新的0.5810tCO2/MWh。在全国碳市场的运作下,我国发电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降低水平收效很大。
四.小结
随着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认识逐渐趋同,原本属于外部性问题的碳成本将逐渐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情况,不但有助于企业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碳达峰行动中,而且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规避因此产生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的正向影响力,甚至能够为企业产品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做好储备。在2030碳达峰行动中,准确核算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布局,是企业不能逃避的责任与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机遇。碳市场建立之日起,工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就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了工业企业参与碳达峰行动、谋划低碳转型之路的基础工具。
[1]张希良.积极发挥碳市场的重要作用(说道).人民日报.2022年07月12日07版
原标题:《产业研究|碳达峰背景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