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多名求职者、网络卖家、多类企业员工及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调查付费内推背后套路的生意经,以及其中潜藏的骗局。有求职者表示,一些机构承诺帮其进入央企国企,但到了推岗位的时候很多承诺都给不了,“等到服务结束了,我才反应过来,他们可能是骗钱的”。
付费内推
“以前的内推机会好像还挺宝贵的,现在内推码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在网上随便搜一搜,都能够拿到内推码。”2024届硕士毕业生赵丽(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她正在为秋招做准备。
“内推”是一种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招聘方式,通过内部员工推荐,企业可以绕过第三方招聘平台与求职者直接接触。
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陈小姐向南都记者表示,在该公司标准的内推流程中,一般先有内推码,企业员工将之发给候选人,并把候选人的简历上传至公司系统,填写个人意见,然后推荐投递到比较合适的岗位。
但在当下的求职市场上,内推有偏离其本质的趋势,成为部分人获利的工具。
南都记者注意到,有不少人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兜售内推码,更有自称企业员工的卖家在闲鱼、淘宝等交易平台出售内推码,其中涵盖了互联网大厂、国内头部券商公司、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型车企、快消公司等,价格多在10元以内,包括实习、社招和校招内推。
南都记者随机点开一个闲鱼平台上的商品链接,该商品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内推码,页面显示有56人想要,上千人次浏览。另一名闲鱼卖家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正式员工,借助内推码投递简历一般都会得到反馈,其所出售的该科技公司内推码标价为5元,附赠简历和面试咨询的标价为200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少闲鱼卖家只出售一个企业的内推码,但也有卖家出售的内推码覆盖多家企业。南都记者点进一个闲鱼卖家主页,其在售的商品共有300多件,包括了海信、浪潮等企业的内推码。
卖家页面。
求职生意
随着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南都记者发现,除了内推码,付费现象已经逐渐蔓延到求职流程的多个环节。
另一位在香港上学的邱同学也告诉南都记者,她在淘宝等平台上购买了不少大厂的笔试资料,内容为笔试题库作答的录屏视频。“现在的秋招竞争太激烈,只希望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力争取,所以花点钱也能接受。”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闲鱼平台上,不少卖家在出售内推码的同时,会提供简历修改、笔试辅导、面试辅导、谈薪指导等收费服务,还有部分提供“求职一条龙”全包服务。好评率较高的卖家中,大部分都明确表明自己的在职身份,或有多年知名互联网大厂工作经验。
一名自称头部互联网公司在职员工的闲鱼卖家告诉南都记者,单独购买其内推码价格为50元,但购买其提供的面试辅导或简历修改服务则可赠送内推码。据其介绍,求职者自己投递的简历不一定能让HR查看到,有内推码则可以让HR查看,但也不保证通过简历初筛。当南都记者尝试询问更多信息时,该卖家表示需要付费咨询。
一名自称是互联网大厂在职员工的卖家页面。
在求职链条多环节付费化的同时,一些灰色地带也逐渐滋生。除了一般的求职服务,南都记者发现网上还有笔试代考的付费服务。有笔试代考团队宣称其“互联网、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四大八大,所有公司均可代笔”,并保证准确率。
笔试代考团队的宣传文案。
刘同学介绍,参加该公司线上笔试需要人脸识别,并全程开启摄像头以及电脑录屏,考试过程中点击与考试无关的页面会被提醒,同时,手机也需要进入一个小程序,不能退出到其他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笔试代考被发现的风险其实很大。
潜在骗局
除了在职员工出售求职服务,也有不少求职中介或机构进入至付费求职市场之中,企图分一杯羹。
南都记者联系了知名求职服务机构职问,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其求职服务分为单项和套餐的形式,价格大致是两千到几万元不等,包括简历修改、面试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还可以邀请到国内顶尖企业的在职导师提供一对一辅导。
在求职付费化的“潮流”下,这一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存在诸多欺骗、虚假销售的现象。
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的迟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他曾帮助同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发出后两天左右就删除了,但却被求职服务机构盗用和扩散,并称能内推,对方甚至还修改了对候选人的要求和条件。
不过,部分求职服务机构在报名前会承诺给求职者提供完善服务,甚至保内推、保offer,但与求职者购买服务后实际享受的服务存在巨大出入。
2023届毕业生田同学就是一名受骗者。“当时(今年1月)是讲价了的,最后花了6000多元,我妈付的。承诺服务是简历改写、筛选岗位、笔试面试VIP辅导,实际上简历是网上找的模板;筛岗位什么沾点边的都发给我,投出去人家根本不收;一对一面试辅导也从来都没有,最开始还给我预约一个,结果节假日推迟之后再也没有预约了。”
与田同学同一届毕业的小张也告诉南都记者,她的妈妈曾帮她报名了一家求职服务机构收费1万元左右的就业规划指导班,“我妈给我报上交费了我才知道的。”小张称,“报的时候是说他们专业做行政资源管理,意思就是他们有渠道资源,帮你进央企国企,还说他们帮很多学历一般的学员成功进入了央企国企。但到了推岗位的时候很多承诺都不给了,等到服务结束了,我才反应过来,他们可能是骗钱的。”目前,小张依然在继续求职。
蔡杨(化名)则向南都记者表示,自己去年11月报名的求职服务机构不保offer服务价格为3万元左右,保offer服务价格将近5万元。该机构每周会更新内推表,可以在表格里找到自己想投递的企业,由机构帮忙投递。“内推公司的名单在我报名之前是没给的,但我报名之后发现,不用他们的内推,我在招聘平台上跟HR聊天也会获得笔试面试机会。”
“保过”谎言
“付费实习是有一定风险性的。”有大厂实习经验的邓同学告诉南都记者,据他观察,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付费实习都是假实习,“比如你买了某四大事务所的一些实习经历后去申请这个事务所,这段实习是不会被承认的。毕竟是买的实习,公司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实习岗位,HR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在邓同学看来,这种通过不正规渠道付费找实习的行为也加剧了求职市场的不公平性:“教育和求职本身就应该是公平的,大家应当公平地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公平地在求职市场上竞争。”
就职于广州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一名HR向南都记者介绍,内推候选人和其他候选人一样,该有的笔试面试一轮都不会少。内推的优势更多体现在面试前的简历筛选环节,其公司在招聘时投递来的简历都非常多,而内推能让求职者在简历初筛时不会被HR错过。但该HR也表示,内推只在面试环节前有优势,面试环节全靠求职者自己的表现。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陈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出售内推码的行为公司大概率是不允许的。另一位来自一家车企的HR也向南都记者表示,内推在招聘流程中没有太大优势,内推只是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多一个渠道,“保过”的现象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南都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机构或个人卖家以“保offer”“保过”等名义,进行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甚至有虚假招聘,这些行为已为不少公司所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