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国内进入城市最多的便利店品牌之一、北京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全时便利店一度被外界视为中国版的7-ELEVEn。
可为何这样一家明星便利店,最终走向了拆分卖身、门店关停的境遇?
P2P暴雷、资金链断裂、超重资产运营模式、疫情影响……全时便利店能够找到足够多的借口,但总离不开这门生意的本质。
可惜了。
近日传出,全时便利店撤离京津市场,面临二次“倒闭”。
2011年成立之后,这个便利店品牌就一度被外界视为中国版的7-ELEVEn。
2015年,全时的北京门店数量超过7-ELEVEn,成为当地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
2017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的风口到来。当年市场规模超1900亿,同比增长23%;行业投融资事件达149起,为近5年里最高。
当时全时大约800家门店,布局在全国10多个一、二线城市,成为当时国内进入城市最多的便利店品牌之一。
年底时,全时更是宣布:将在5年内投入100亿,在全国5大区落地100个城市、铺设100万终端。
看当时踌躇满志,道而今物是人非。
全时便利店北京门店停止营业公告,图/网络
一
紧盯7-ELEVEn,重仓餐饮业态
中国版7-ELEVEn的称号,不只是因为规模比较,更是业态的类似。
2017年3月,北京7-Eleven人士表示,单店日均早已超2万,这几年也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能实现这样的成绩,离不开7-Eleven自有鲜食品牌,如包子、寿司、饭团、米饭、面条、关东煮等。
这是便利店最赚钱的销售品类,平均毛利能到达30%-40%,最高毛利可达70%。
这一年,全时在永安里门店,就新增了现场烹饪设备和多人用餐区,单店的投资规模超过150万。
为了减缓用户排队等餐,其还投资1000万以上研发管理系统“全时汇”。用户可以提前在“全时汇”移动端点餐,然后到附近的门店用餐。
全时总裁张云根曾表示:全时便利店要做中国目前唯一超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内资便利店。
但是有业内人士计算,这一套重模式运营下来,门店日均销售需达到8000-10000元才不亏本。厉害的是,永安里门店当时就实现了整体盈利。
紧跟7-Eleven的打法,紧盯7-ELEVEn动作,全时要贴着这家日资便利店走。
在永安里旗舰店附近,还有3家全时便利店,它们呈合围之势直面旁边的7-ELEVEn。
张云根称,2017年北京地区已经有32家店与7-ELEVEn形成了直面竞争的态势。
中国版7-ELEVEn的雏形已然显现。
全时便利店午餐菜品,图/网络
转折点在2018年。这一年行业融资金额达到145.39亿,达到了历年来行业融资峰值。
但这一年同样是钱荒之年。
与2017年12月相比,2018年1月的完成基金规模和开始基金规模环比分别下降了73.03%和75.06%,甚至低于2017年全年最低数值。
这一年,风靡一时的P2P迎来暴雷潮,至少1279家P2P平台停业或出现动荡。
这也间接影响到依赖于资本的便利店行业。
2018年8月,投资方善林金融资金链断裂,邻家便利店一夜关闭168家店铺;
9月,因投资方春晓资本出现问题,131便利店创始人失联,后被刑拘。
11月中旬,全时便利店也出问题了。
员工工资被拖欠、商品大面积缺货,供应商断供讨要货款……快成型的中国版7-ELEVEn轰然垮塌。
二
归因于P2P暴雷
全时便利店的问题,和邻家、131一样,与背后的出资方关联甚密。
这个便利店品牌,背后最大的股东是复华控股。
《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复华控股旗下海象理财大多数标的为公司借款,其中一部分流向了复华控股自己的项目,涉嫌高杠杆自融。
但2018年8月,P2P项目海象理财就被爆出兑付困难。
黑猫投诉一用户表示,当时海象理财大概有7万投资人,40亿存量。平台从7月开始就出现兑付困难,连续出了好几版兑付方案,最近两次完全没有实现。
8月末,复华控股集团总部社保未缴纳、工资未发,并被要求签署不平等协议辞职。
9月,复华控股旗下复华文旅就出现欠薪情况;全时兄弟品牌“全时生活”的北京门店近乎全部关闭。
网络上流传的讨薪群,图/网络
《界面新闻》报道,从工商关系看,复华控股及其子公司与海象理财几乎毫无关联。但多位在职员工表示,复华文旅的钱主要输送给了海象理财。
所谓的资金联动,也就是向复华文旅等股东共同调配资金。
现金流周转紧张,复华控股旗下不少公司运营艰难。10月31日,旗下瀚亚资本销售的非标类私募基金全线延期,其延期的14只基金,涉及金额至少10亿。
11月,复华控股旗下另一家便利店品牌“地球港”全国门店关停,供货商货款和员工工资悬而未决。
三
金融加盟动荡过渡
2019年,全时接盘侠逐渐浮出水面。
消息称,全时联盟把各地的便利店资产,单独进行剥离出售。其中长沙地区的门店由珊珊接手;华东、重庆地区的90多家门店直接改造成罗森门店,不再保留全时元素。
而北京、天津、廊坊等地的500多家门店则以3亿资金,出售给了山海蓝图。
从门店规模来看,山海蓝图可谓最大的接盘侠。其通过“资产转让”模式,收购了“全时”商标、软件系统及门店资产,并与门店业主换签了房屋租赁合同。
此后,山海蓝图在运营战略和人员架构上进行调整,并加快了门店的拓展速度,曾用三店同开宣告走出困境。
看似一切过渡正常,但内部纠纷暗流涌动。
山海蓝图接手全时之后,有媒体报道称,加盟商此前与全时签订了联合投资暨委托经营加盟合同,全时将按照一定利率按季度付息。只是合同尚未届满,全时却停止付息了。
《凤凰网》对此进行了报道,并表示收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能使加盟商信服以及疑似非法集资的行为。
全时加盟商事后表示,整个解约协调过程给人一种威逼利诱尽快解除合同的感觉,所谓的委托加盟经营也就变成了非法集资。
加盟、联合投资、解约、非法集资……外界看得一脸懵逼。山海蓝图对于全时的整合,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这主要在于全时便利店复杂的加盟模式。
罗森、全家、7-ELEVEn等知名便利店的加盟模式,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特许加盟:加盟商自有或租赁店铺,可请专职店长经营管理。
第二,合作加盟:便利店提供即存店铺,委托加盟商经营,加盟商必须自己管理。
各大知名便利店加盟模式,图/网络
除了这两种普遍的加盟方式,还有全时还有两种更为独特的加盟模式:
第一是,内部加盟。
加盟商先到全时工作,从基础员工做到店长后,提交加盟申请书给总部审核即可。
内部加盟年限合约期一般为3年,3年之后续约不需要保证金。媒体报道,北京地区加盟费是30万,而内部加盟仅需18万。
第二是金融加盟。
全时与加盟商联合投资,然后委托加盟商经营门店。
这要求全时将按照约定利率,按季度向加盟商支付利息。全时通过金融加盟的加盟商,当时是69户,涉及资金5000多万元。
正是这个小群体在山海蓝图收购全时之后,没有再收到相应的季度利息。
四
新东家怎么了?
收购不到1年半,山海蓝图还是没能给全时带来新生。
4月份,全时便利店透露称,全国门店500多家,但还会增长,2020年Q4将尝试前置仓新业务模式,发力线上电商、深耕后台供应链等。
4月末,全时造物节还在继续。
谁知,全时便利店几大供应商5月11日收到消息,暂停继续供货。据称,此前合作还未到货款账期的,全时也未结算。
截至2月13日,全时在北京的店铺有320家左右。
《北京商报》援引全时工作人员消息称,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京津区域内将全部撤店。
“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我们进行战略调整,便利店这块业务先收缩,停业之后会有其他合作。”
一切来得太突然,全时便利店被P2P金融折腾之后,又造到了疫情的蹂躏吗?
2020年Q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发现,疫情对便利店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旅游、餐饮等行业那么大。
如果非要从疫情上来找理由,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全时背后真正的买主。
山海蓝图的股权结构向上穿透,全时背后真正的买主歌德盈香浮出水面。
这是一家酒业渠道公司,其嫡系山海酒业(山海蓝图股东)早就入股了福建最大的便利店。
在1919酒类直供通过阿里零售通进入便利店后,歌德盈香显然也打算在终端巩固实力。
2018年,这家公司不仅拿到了光大控股10亿投资,还预计未来3年,全国也买酒连锁酒行数量达到5000家。
只是疫情期间,国内酒水行业受到餐饮停摆的影响,销售额下滑严重。
数据显示,疫情致酒类消费需求锐减15%,黄酒和葡萄酒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则几近覆没,白酒营收损失也达到1500亿。
快速扩张下,歌德盈香的资金链是否在这场疫情受到影响?《新商业要参》暂时没能找到可以佐证的材料。
本身的便利店生意没做好,可能更具说服力。
《凤凰网科技》报道中就提到,一位接近山海蓝图的人士表示,“归根结底,是山海蓝图没有运作便利店的经验”。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不排除是蔡学彦(山海蓝图大股东)借多方收购,整合便利店业态集群的先行动作。从蔡学彦本人的投资及操盘经验来看,他未必擅长亲自运作便利店。”
疫情似乎并不是唯一的解释,一切的问题都要从资本、舆论回到生意本身。
五
做好一家便利店不容易
连锁便利店不那么好赚钱。
国内便利店的平均价格比传统超市高15%、毛利率多在20%-30%,但净利率很难超5%
《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80%以上便利店毛利不到30%;有62%的便利店直营净利润率不到2%,2%-4%占16%,仅23%的便利店≥4%。
中国便利店发展情况,图/CCFA
曾有媒体宣称,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的7-ELEVEn,直到2017年才弥补累计亏损。
要知道,7-Eleven日均销售额是红旗连锁的4倍,坪效达到红旗连锁的10倍。而后者,是A股唯一一家便利店连锁超市上市企业。
可想而知,单店投入超150万的全时便利店,其整体盈利的考验甚大。
对于便利店的运营,除了资金能力,一般意义而言还有两种:第一是前端门店的运营能力,第二是后端商品的供应链能力。
首先,前端门店运营能力已然偏向数字化、信息化。
2017年前后,有一群改造夫妻店的SaaS公司名噪一时。阿里零售通、掌合天下、中商惠民、51订货网……他们打算将夫妻店带到平台,通过数字化运营去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毕竟,他们能够拿到用户线上消费数据,在与线下夫妻店数据打通,就能够预测到用户的延伸需求,从而赋能门店。
但数字化是万能的吗?
但令人意外的是,重庆一些夫妻店的收银台始终放着一盒大蒜。“大蒜的动销效果十分好,但这恐怕也只有夫妻店才会想得到的商品。”
而这一盒大蒜,就是数字化到不了的地方。
其次,后端商品的供应链能力聚焦在SKU差异化。
传统消费,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十分成熟的领域。
按照西斯国际执行总裁刘宝红的逻辑,这样的领域做供应链,大多可以借助社会分工,高效整合上游资源。
也即是说,从大视角来看,供应链能力已经出现了同质化。最终比拼的,要么是常规产品的爆款,要么就是鲜食产品的效率。
常规产品上,天猫小店整合夫妻店时有一个故事。
当时,杭州一个夫妻店挂上了天猫LOGO的红色门头。与其他门店不同的是,其货架最底层的多了一种火鸡面。
单价是普通泡面的3倍,这包产自韩国的变态辣泡面,在其他传统小店是找不到的。这使得火鸡面每个月能卖5-6箱,销售额超过康师傅。
只是,更多在犹豫加入天猫小店的店主也在犹豫,这个品牌能否给小店带来更多“火鸡面”这样的爆款?
况且,到现在来看,火鸡面也不再是爆款了。
竞争依然回到了餐饮+便利店模式。包子、寿司、饭团、米饭、面条、关东煮……便利店们如何整合这一块供应链?
7-ELEVEn通过联合开发,与上游加工厂合作。在与7-Eleven合作的178家加工厂中,有163家使用专有的原材料和食谱,专门为7-Eleven生产便当、饭团和三明治等产品。
这个比例是行业内最高的。放到其他中小规模便利店那里,他们没有这样的话语权优势。
全时便利店则在早期砸重金弥补这个板块的弱势,单店投入成本超过150万。商业就像一道轮回,最终的竞争又回到了资金。
复华控股资金链断裂,全时卖身;山海蓝图疫情影响现金流,全时再度关门。
运营经验之外,小店真的需要大钱养。
参考文献
[1]全时便利店北京、天津大规模关店——界面新闻
[2]便利店侵入餐饮成常态,热闹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亿欧
[3]全时便利店之死——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
[4]全时便利店全面败退,疫情该背锅吗?——凤凰网科技
[5]你家小区门口的夫妻店,可是阿里巴巴都眼馋的地方——商业模式观察家
[6]北京全时背后真正收购方歌德盈香浮出水面——联商网
联系我们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再喜一下子
这昵称我pick了
同学推荐的o,不用去图书馆在宿舍就可以看文献写论文啦,再也不用早起去扒位23333
你说的都dei
多喝热水
地狱拖油瓶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慌的一比zzzz
十分适合想偷懒的我哈哈~,不用看折磨**的英文报表简直圆满!直接问!满分满分!!!
吃货老司机
写行业报告需要一些数据呀方法论,老师回复很快,。连县级数据都有我老奶奶都不服就服你23333
消消乐接班人
赶着交毕业论文~~~用了前瞻币当天就回复了~~~希望你们一直维持这,。么高效造福大学生o( ̄▽ ̄)d
陈志峰
自己寻思想做创业,在上面问了被直接否定了idea。。。。还是j感谢啦好评pick你!下次有想法再来问、、
金之谜
非常好,毕业两年了还是对前途很迷惘想转行,,老师回答了我十几个问题,都很用心,真心感谢啊!~~~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库盖
非常好用,界面很清爽,直接就可以下载,不像有些网站下下来一大堆水印叫人怎么看?
Lance
不服尬舞(>▽<)
好多报告,,各个行业都有?我每天下几篇,重点是不用钱!!适合学生党!!。给传报告的加鸡腿好嘛~~~
学习委员长张阳阳(>▽<)
好评好评!!终于有个专门提供行业报告下载的app,上网找不是太老旧了就是不能下载真无语。
Nore(>▽<)
西西里的冬天
JoyceChen
Mike在伦敦
打算和朋友创业,在网上找资料看到这个,写商业计划书和产品说明书都有用到,就是图片有点不清晰,希望改善~~
蜕变中的海瑟薇
一些大咖前辈的最新动态和创业历程上面都有,用来作为素材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得了名次,打call打call,希望继续保持!~~
这昵称不能告诉你
非常好哈哈哈,不知道为什么可以有那么多那么详尽的数据?可以开课教一教怎么自己找数据吗?收费也可以噢笔芯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