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酱酒市场上,几百元的产品已经遍地可见,就是上千元的品牌也数不胜数,利润之高令人咋舌,但成本之低、操作之易,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也让外行人嗅到了商机。
日前,陈先保旗下的江洽食品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下称“江洽食品”),已增资入股新锐酒企贵州酣客君台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酣客君台”)。
企查查显示,酣客君台为贵州酣客君丰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酣客君丰”)子公司,而酣客君丰则是由2014年成立的酣客酒业与1996年成立的君丰酒业合并而来的。目前,酣客君丰拥有茅台镇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生产区和合马生产区两大生产基地,年酿造规模超过6500吨。
2022年9月,酣客君台的实控人就已变更为了陈先保。而在更早之前的4月,江洽食品就曾在贵州省仁怀市成立江洽酒业(仁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由江洽食品执行董事孟虎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目前该公司已更名为贵州万师酒业有限公司。
暴利之下,资本开始蜂拥至贵州,传统产区酱酒酿造资源,遭到大大小小酒企的争抢。酒类制造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也让当地涌现诸多小酒企。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初,仁怀市共有1779家白酒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有346家,拥有小作坊登记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有915家,无登记生产许可证的有266家。整体来看,规模以上企业仅占酒企总数的5.17%。除酒企资质良莠不齐外,诸多新涌入市场的小酒企选择了低质发展,贴牌酒、制贩串酒、蹭名酒热度等乱象丛生。
比如酣客君台的大股东,即酣客君丰,就通过委托代工的方式,生产一批次酒,结果还被通报处罚了,更暴露了这家酱酒企业的家底。
范某则在仁怀三号区印制了“中囻杯”酒包材500箱套,印刷费用为53元/件,共计2.65万元。
2020年12月11日,范某在茅台镇君丰酒业有限公司装载了3000斤“CPJ04”散酒,后委托贵州某某酒业有限公司灌装生产了该批“中囻杯”酒;酒有贵州省酒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检测报告(NO:WJ20205509),检测项目均合格,还有贵州某某酒业有限公司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明。
2020年12月12日凌晨灌装完成后,范磊通过物流将3000瓶(500ml/瓶,53%vol)“中囻杯”酒发往北京。
2020年12月16日,孙某伟使用尾号为6312的账号向茅台镇君丰公司法定代表人佘小兵个人账号打了18.4万元的尾款。划重点,对公合作,竟然直接达到了个人账户,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已经涉嫌违规了。
据统计,该批500箱(每箱6瓶)合计3000瓶成品“中囻杯”酒,合计货值金额28.4万元。
2020年12月17日范某将“中囻杯”酒的包装设计图提交给茅台镇君丰公司审核员王某进行审核,王某告知该设计上“10”“监制”“奖杯”等内容不符合规定。
加工协议中明确委托加工990瓶(500ml/瓶,53%vol)的“中囻杯”酒,但实际是委托加工数量是3000瓶。2021年3月25日,茅台镇君丰公司开具了10万元的销售发票。
但是,茅台镇君丰公司生产的“中囻杯”酒产品包装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使用的“中囻杯”商标谐音为中国杯;
第二、外包装中使用了“奖杯”图案、“LVSEJIANKANG”意为“绿色健康”“金奖酒”用语;
第三、宣传语中使用了“惠民商标”“彻底打破行业暴利现状”“文献记载‘囻’与‘国’音意相同,寓意为以民为本的思想,中囻杯品牌就要走进民心,服务于民,创造百年品牌,树立万众品牌”等描述语言。
然而,经调查,酣客君丰公司的“中囻杯”酒未取得任何奖项,未取得“惠民商标”称号,销售的“中囻杯”酒的价格是市场价,不存在酣客君丰公司宣传的“彻底打破行业暴利现状”情况。
基于此,遵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酣客君丰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罚款金额在10万元左右。
酣客君丰正是酱酒乱象的一个缩影,部分企业为了快生产、快销售、快回本,都是委托代工,但实际上就是一家销售公司。
何故?
换句话说,前期的大额资金投入对于新入场者来说是一个考验,而上述白酒生产企业中,有8家企业注册资本不超过2000万元,资本金最低的一家仅18万元。其中有7家均属于2015年左右新成立的企业。
让人感到讽刺的是,需要委托代工生产酱酒的酣客君丰,竟然大言不惭地宣称拥有6500吨年产能。
所以有人说,陈先保入股酣客君丰的子公司,即酣客君台,算是掉入了酱酒的大坑,但其实也未必,如果陈先保也是抱着投资甚至投机的心态,那就算是“志同道合”,反正能快点挣到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