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部出炉的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大部分白酒企业止跌回涨。其中,白酒大佬贵州茅台在营收净利方面依然遥遥领先,持续稳定增长。据其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31.49亿元,同比增长6.59%;净利润121.27亿元,同比增长6.6%。与此同时,洋河股份以及老白干酒则实现双位数增长,洋河股份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1.02%和12.01%,达到136.61亿元及44.61亿元;老白干酒则分别增长了22.78%和25.94%,六成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亏损了1.399亿元的水井坊实现净利润7074.58元。
除了五粮液、山西汾酒、伊力特与沱牌舍得净利润下滑外,截至目前,仅有皇台酒业在前三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1至9月,净利润亏损137.34万元,营业收入0.57亿元,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亏损幅度有所下降。此外,该公司预计,2015年净利润将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
受中秋等销售旺季影响,第三季度白酒价格也呈现小幅上升。7月,一直被认为是白酒行业价格风向标的53度飞天茅台,价格从1099元升到1199元。8月,五粮液方面公开确认,其52度五粮液出厂价由每瓶609元调整到659元,价格目前已上涨,实际成交价在680元左右。随后不久,泸州老窖也宣布全面调价。
对于第三季度业绩报表呈现的“回暖”态势,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公开表示,第三季度业绩报表表明白酒行业正处在一个筑底期,行业格局初显,并且酒业内部结构正在深度重构。行业调整三年,业绩从整体下降到小规模回升,乃至第三季度的大范围提升,说明白酒行业已经到了筑底向好的阶段。
白酒行业或进入深度调整
2012年白酒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在历经三年销售低迷、减产、降价后,限制“三公”消费对于高端白酒需求的抑制已经见底。2015年开始,白酒业初步出现转机,库存得到控制,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公消费带来的空缺,整个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但业内人士表示,白酒行业的调整期远未结束,大量资本向名优酒企集中,兼并重组将成为新常态。
据数据显示,国内约1.8万家白酒企业,近8000亿元市场份额,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基于白酒的刚性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以及通胀,白酒未来可能是一个万亿的产业。但与此同时,18家上市酒企的比重很小,白酒行业龙头企业茅台五粮液的总体销售加在一起还不到行业的10%。
业内专家称,看一个行业成熟与否,其标志就是要看这个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一个成熟行业或产业,主流的品牌一般不会超过10个,但是掌控着70%的市场份额。据2013年中国酿酒协会的统计,白酒企业前20位的骨干企业,其销售收入基本占全行业的40%之多,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如此看来,前10位的主流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将更加的低,所以白酒行业目前尚不太成熟,并购或可促使白酒行业渐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