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价格便宜,俗称“五毛食品”,却因为其独特的口味迎合了孩子们的需求。
为什么这么喜欢辣条?他们的回答总结为两点就是:一是因为其口味辛辣过瘾,二是筋道有韧性的口感。
筋道可以归功于面粉里的“面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辣条”的名字也直接冠上“面筋”二字。
这些孩子却不知道,他们眼中的美味恰恰可能是害人的毒药!
近期,媒体播放了一个视频,一个12岁的孩子,因为吃了辣条、冰棍,导致猝死。
我想很多人看了这个视频,都会痛骂这卖辣条的,甚至有人就在想,既然辣条这么严重,为什么不取缔它?
为什么不在全国关停它?
-01-
辣条的前世今生
其实,“辣条”主要是在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习惯吃辣的地方产出。
我一直就纳闷,辣条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看了看媒体介绍,才发现辣条可不简单哪,因为外国人也喜欢。
看,就是这张照片,让辣条一下子像流浪大师一样成了网红。
2014年11月,网络热点“老外吃辣条”,使辣条一炮而红,出道即巅峰。
时至今日,辣条仍然在网红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吃包辣条压压惊”“老外吃辣条挑战”“女朋友说她在吃辣条”“吃包辣条冷静一下”等“辣条梗”中持续走红。
辣条用自身的魅力吸引了一届又一届的网友自发为它传播。
-02-
度,关键是度!
那么既然那么多人吃了没事,视频中的那个小男孩是怎么回事?偏偏他就猝死了呢?
这就涉及到辣条生产过程中添加剂添加的“度”的问题。
按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辣条可以添加一些保持口味的添加剂,只要不过度就可以。
可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让辣条更能体现辣感,很多企业并不能一直严格按标准使用添加剂。
另外,按规定,每批次产品出厂都需要去进行检验,可是很多小企业考虑到检验成本的问题,都会最终选择放弃。
他们的通用的办法就是只选一批进行检验,其他的不再检验。
而加工辣条的小工厂,每年进进出出都会有很多工人,有时候这个工人刚掌握了添加的要求,就可能辞职或跳槽。
从而,导致严格的标准无法实施。
3.15晚会曝光了“虾扯蛋”辣条生产车间。
在“虾扯蛋”辣条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却是油污四溅、脏乱不堪的环境,所谓的“虾扯蛋”根本没有虾和蛋,除了面粉,就是各种调味用的添加剂。
这样的环境和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显然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然而,类似的企业在全国多地都被发现。
以下三种食品添加剂超标是辣条的常见问题:①安赛蜜:甜味剂,超标会危害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②糖精钠:甜味剂,超标可能致癌,糖精钠不能用于调味面制品;③甜蜜素:甜味剂,超标会危害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
-03-
由某县脱贫看关掉之难
为什么不能全国关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不能一棍子打死。
生产辣条既然有企业标准,就意味着国家承认这个食品,只要合规生产就行。
只有不合规生产,才会导致被重罚,乃至被关停。
就像不能把所有的坏人都杀了一样,小时候我就在想,他是坏人,就该死。可是,坏人也不是刚出生就变坏的,是有一个变坏的过程的。
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不能采取行政的强制措施,强制人家关停,这显然不合适的。
这个行业也养活了一帮人,是稳就业的需要,总要找个工作干呀!
今年3·15晚会,被曝光次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就在其官网挂出通知:连夜召集县内100余家辣条企业负责人召开整治大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辣条企业已突破1000家,产值达580亿元,其中平江就达200亿元左右,可谓占据全国辣条产业“半壁江山”。
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山坳里的小县城,3月1日才刚刚脱贫摘帽。
目前在全国上千家辣条企业中,由平江人创办的占比高达90%以上;全国99%以上的面筋经营者,都是平江籍。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着辣条问题的不断曝光,有媒体指出只有辣条建立国家标准才是将来的出路。但国家标准谈何容易?
目前只有河南、湖南等地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而这些标准已出台多年,很难说是否符合当前渐趋严格的食品安全要求,且标准之间存在“打架”的情况。
有的将辣条视为“调味面制品”,有的视为“挤压糕点”,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数量也不同。
有学者认为这些标准的高盐、高油、高糖问题都没有解决,铝限量标准也太高。标准不一,检测依据和监管尺度自然也不同,这给企业生产、市场监管、消费维权都带来了不少争议和困惑。
整治之路道长且远,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让我们的孩子选择远离吧。拒绝辣条,从现在开始、从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