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白酒上市企业一季报已悉数披露,亮眼的成绩单无疑是给资本市场的“强心剂”。
高增长的业绩背后,究竟是酒企发力的见证,还是虚假繁荣下的“遮羞布”?本期搜狐商学院将从酒企报表、终端渠道等方面,全面剖析白酒上市公司一季报。
搜狐酒业商学院由搜狐财经主办,立足创新、开放的宗旨,商学院将聚焦酒业管理领域,基于财经、科技、文化、时尚等跨界领域的资源优势,集合各行各业学界、业界多方资源,为中国酒业的深耕者和领袖们,构建起线上线下沟通互动、合作共赢的平台。
随着白酒一季报的相继披露,“开门红”的字眼出现在各家财报和证券公司的研报中,资本市场也因此涨停一时。
搜狐财经走访市场获悉,多个经销商表示今年一季度动销并不理想。一位在北京多年的经销商选择闭店,并放弃品牌代理权,回老家从事当地酒水分销。
终端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再看白酒一季报,“繁荣”之下亦存在隐忧。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一季报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以及酒鬼酒等,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合同负债大幅下滑,应收票据则相应上涨。
在白酒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酒企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大量业绩腾挪与截留问题。当库存量极高,应收票据大幅增长,现金流忽高忽低,合同负债波动等情况的出现,说明当前市场并不稳定。
营收净利双增高,白酒集体“开门红”
白酒上市企业已披露的一季报中,除水井坊、伊力特净利润出现下滑,金种子酒亏损,和未披露具体业绩的牛栏山外,其余16家上市酒企默契地保持“开门红”。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百亿俱乐部”在一季报的排名并未发生改变,依然维持着茅、五、洋、汾、泸、古井的排位。
从增长幅度来看,前六家酒企营收、净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山西汾酒营收同比增长高达43.62%,净利润增幅高达70.03%,两项增幅均位居前六家酒企中的第一名。
同时,收获资本助力的三位“努力学生”也在一季报实现高速增长。
其中,复星投资的舍得酒业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83.25%、75.75%;金徽酒虽不及舍得酒业,营收、净利也分别增长38.79%和42.78%。
中粮投资的酒鬼酒营收增幅达到86.04%,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94.46%。
在一派“高增长”的祥和氛围中,水井坊的净利润下滑则显得“不合群”。
水井坊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10%至14.1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3.54%至3.63亿元。
“开门红”这一字眼也相继出现在天风证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的酒企研报中。
华创食饮在研报中表示,收入利润端,在春节备货和动销的平稳状态下,酒企整体表现良好,2021年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收入增长17%,利润增长21%,其中次高端弹性明显。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短期来看,近期疫情对白酒需求仍有影响,但淡季疫情对全年业绩影响有限,当前估值性价比高。目前一季度报整体情况较好,再次印证白酒板块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不同于券商的“唱多”,私募财经大V“否极泰董宝珍”在社交平台一则发文指出了不同的观点。
董宝珍认为,研究员并未深入终端调研,只是通过强调渠道库存、回款等看好白酒行情,从而质疑白酒市场研报的真实性。
尽管酒企的一季报实现高增长,但并非每一家酒企都如贵州茅台一样在资本市场实现翻红。
贵州茅台于一季报发布后第二日股价实现高增长3.60%,报收1794元/股。
在一季度实现高增长的山西汾酒、舍得酒业、酒鬼酒等酒企,也并未如期在资本市场实现高收益。
舍得酒业于4月21日盘后披露业绩,于22日仅涨1.48%,25日直接下跌超9%;同月27日发布一季报的山西汾酒,于当日股价涨幅4.40%,于28日股价涨幅仅1.17%;28日披露财报的酒鬼酒,更是于29日股价下跌2.82%。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贵州茅台市盈率32.2倍,山西汾酒21.21倍,五粮液、酒鬼酒、舍得酒业等市盈率也均在20倍以下。
显然,资本市场对这场狂欢也并未“买账”。
终端动销不足,经销商“保权打款”
如果说董宝珍的发言是猜想,那么经销商的一句话揭露了真实的终端销售情况。
白酒经销商张扬(化名)向搜狐财经透露,酒企的一季报亮眼,是建立在去年四季度业绩之上。
张扬坦言,“今年一季报的亮眼都是为了实现开门红,去年已经不太行了,想着今年发力,都是为了资本市场运作,但是今年一季度的酒确实卖得很差”。
搜狐财经于近日随机走访北京线下门店发现,今年一季度,终端店铺的销售量、消费者购买频次均出现下降。
张扬表示,今年一季度销售的货物还是中秋期间的备货,甚至春节旺季前也根本没重新备货。
张扬坦言,“以前销售飞天茅台的利润都有400元左右,现在飞天的利润和牛栏山一样,只有30元左右的利润。而且去年7月左右备货的300箱茅台,到3月底还有100多箱”。
大型白酒经销商林先生更是直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
据他描述,由于今年经济形势等问题,一季度白酒销售相对较差,甚至不如2020年疫情刚爆发后的销售情况。
此外,在北京市场以牛栏山分销为主的李想(化名)更是在年初将北京的门店关闭,回到了老家经营。
李想向搜狐财经表示,目前利润已经较往年下滑很多,“现在都不好卖,以前每瓶利润能有30元左右,现在也就十几元”。仅从其销售的牛栏山来看,利润下滑近一倍。
张扬也表示,在一季度时,自己手中不仅有不少存货,还有一些帮其他经销商代为处理销售的货。
而对于今年一季度销售具体下滑占比,多位经销商均对此闭口不言,只是称“卖得不好”。
高库存之下,不少经销商仍按期增加打款,张扬对此称,“不打款厂家就会停止代理权”。
一位食品行业研究员也表示,一季度白酒板块业绩靓丽的背后是假繁荣。终端渠道压货触目惊心,消费频次、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意愿非常不理想。
面对终端动销压力,五粮液管理层在投资者会上就提及本着“共商共建共赢”原则,在2022年一季度国内疫情多点反弹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经销商资金压力,公司及时优化调整收款政策,优化了订单计划管理,降低了本季货款中现金收取比例。
事实上,一季度的动销早在春节期间便已初现端倪。
据搜狐财经此前走访,相较于去年春节,今年终端店铺销量下滑幅度最高在50%左右。
除了动销不佳,终端店铺基本以消化库存为主,多数经销商在春节前期未备货。
合同负债、现金流下滑,应收票据增长
不同于其他消费品,品牌强势的厂家会要求经销商提前打款,打款的金额可以根据需求调节。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也提到,白酒公司具有较强的业绩调节能力,比如很多白酒一季度动销占比在30%左右,但是回款已经完成40%-60%,奠定全年业绩的确定性。
与往年相比,白酒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中,合同负债、应收票据、经营现金流三项指标的异常情况,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包括五粮液、山西汾酒等白酒龙头在内的14家酒企,一季度合同负债均出现环比下滑。
其中,今年合同负债环比下滑超过40%的有7家,去年则有5家。头部酒企中,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分别环比下滑47.39%、49.78%。
山西汾酒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对这一数据下滑做出解释,称主要系本期将上年预收货款确认收入所致。
搜狐财经从汾酒经销商处也得到了证实,山西汾酒存在“年前收款后期发货”的政策。
对此,业内人士向搜狐财经分析表示,酒企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大量的业绩腾挪与截留问题,将去年的预收款放到一季度来确认,今年一季度的打款未将去年的确认款覆盖,合同负债因此出现下滑。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即将步入传统淡季以及疫情影响了物流运输,白酒板块的合同负债环比增长率为-38.66%,为近2年以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披露应收票据的酒企仅6家,其中50%的酒企应收票据出现双位数增长。
五粮液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84.72亿元,同比增长52.6%。其中,应收票据282.93亿元,同比增长52.78%;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3.41%。
酒鬼酒应收票据6.64亿元,同比增长29.20%。
从现金流来看,贵州茅台、五粮液以及洋河股份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为负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水井坊、酒鬼酒以及金徽酒,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下滑。
华创食饮在研报中表示,酒企经营质量方面,企业现金流和合同负债项目开始显现压力,结合2021年四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整体看,行业收现比已经弱于去年,且酒企之间分化明显,这同样反映在合同负债和应收票据等科目上,外部不确定性之下,酒企经营质量已呈现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