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它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目前无从考证。黄杨木雕最早作为一件单独的圆雕工艺品出现,目前有实物可考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铁拐李”雕像,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们只能推测,黄杨木雕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门类,其起源不晚于元代。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擅长塑造戏曲人物、神仙佛道、婴戏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晚清及民国是黄杨木雕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刀法纯朴圆熟,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虚实相间,兼具诗情画意的特点。
主要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的象阳镇泮垟后横村、翁垟镇南街村、柳市镇、乐成镇一带,传播至温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2006年中国嘉德推出的两件清代名家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一件为“送子观音”,成交价为55万元人民币;另一件为“三星拱寿”,成交价为41.8万元人民币。2007年清代黄杨木雕“铁拐李”在北京诚铭国际拍卖会上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被一藏家以275万元人民币收入囊中,此价为目前黄杨木雕拍卖的最高价。
2008年,乐清有4件黄杨木雕作品在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现当代雕刻艺术”拍卖专场上也表现不俗。此4件黄杨木雕作品分别为王笃芳的“庄子”、高公博的“屈子行吟”、郑宝成的“屈原”和牟湘波的“人在旅”,成交价最高者为6.72万元人民币,最低为3.136万元人民币。福州市的雕刻名家阮宝光的作品“读给婆婆听”,以5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列黄杨木雕拍卖历史成交价的第四位,说明当代大师的精品和古代藏品在价格上已不相上下。而当代大师们的优秀作品还远未被收藏市场所认识,收藏者可适时把握机会。
黄杨木雕保养方法一
黄杨木雕保养方法二
湿度太高会导致霉菌和病虫害的滋生,从而引发霉变、虫蛀、腐烂等现象。尤其是南方的梅雨季节,对黄杨木雕伤害极大。木雕作品易吸水,如置于潮湿之地,就会出现木料蓝变现象,或是生长出非常难看的霉斑。如果木雕作品是上过漆的,那尽早用软布擦拭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上漆,霉斑很容易渗入木料,这时建议大家用400目左右的木砂纸轻轻打磨一下,然后涂上核桃油或清漆加以保护。切忌不能用水清洗,否则作品会因此失去光泽,得不偿失。
环境太过干燥(比如北方的秋冬季节),黄杨木雕很容易出现部分开裂的情况。所以注意不要把作品放在空调风口或暖气管附近。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房间里加一个湿度器改善一下室内湿度。实在不行,也可在木雕旁放一小杯清水,湿润一下周边空气。
黄杨木雕保养方法三
黄杨木雕的摆放一定要避免与腐蚀性化学物品接触,否则引起化学反应,木雕表面的保护膜就会因此受损,木质也会变色,失去光泽。
黄杨木雕保养方法四
因为黄杨木雕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它专门定制一个玻璃罩子,这样既不影响您的欣赏,又可以很好的保护黄杨木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黄杨木雕保养方法五
由于黄杨木雕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价格一路走高。近年来有不良商人用作伪的方式以假乱真。如用与黄杨木容易混淆的木材来冒充,主要是水黄杨,近年也有用栀子、卫矛等仿制的。但后几种树材年轮较粗,木色较偏白,比较容易区分。黄杨木原木皮色淡黄,直径一般不会粗过30厘米,大多数在20厘米以下较常见,断面打磨后年轮较细密,每圈年轮最多不超过一毫米,色淡黄至偏白,无边材,无毛孔,手感细腻,长直材料少见。水黄杨色偏白,年轮较粗,边材厚,有大型材料。黄杨木成品一般为小件圆雕,偶有透雕卡子花饰件,手感细腻。水黄杨一般多偏大型雕件,原木色偏白,手感偏涩。还有为了仿真而上色作旧的方法,此种作伪的色泽不自然,且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软布或棉签蘸取少量“香蕉水”擦拭,赝品会褪色,真品则不会。
黄杨木本是难得之物,这就使黄杨木雕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况且,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喜爱。因此,黄杨木雕以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强劲,名贵精品收藏前景看好。
对黄杨木雕颇有研究的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黄杨木雕有两点必须要记住:一是看雕工是否考究。工艺美术品讲究独具匠心,黄杨木雕要依据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状或纹理方向,巧加雕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二是看年份是否到位。作为艺术品,行家们更多的是欣赏黄杨木雕因年份而生发的那种厚重滋润的玻璃包浆。
乐清黄杨木雕历史悠久,初现于元、明时期,成熟于清朝。
纹理细腻,质地坚韧,直径20厘米的根材,要生长500年
自然存放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
黄杨木雕在存放中会自然变色,色泽会一年年逐渐变深,有经验的收藏家根据色泽深浅和包浆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作品的年代。常见的黄杨木雕作旧,是用一种“油麻色”染制而成的,这种作伪的色泽不自然,没有包浆,鉴别时可用棉签沾少许香蕉水擦拭,赝品会出现掉色,而自然变色的黄杨木不会掉色。
黄杨木雕作品经历一定年代后,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品一旦腐朽或残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完好无损者自然就弥足珍贵了。
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
由于受社会和民族历史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受到民间文化的直接浸熏,几百年来黄杨木雕多以戏剧人物,神、佛形象为题材。元代的黄杨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而明代的黄杨木雕作品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又突出了写实自然、简洁和不重细部,造型更加严谨,并追求精美细致;清代是黄杨木雕的繁荣时期,这时开始了强调艺术造型与写实相结合。清中期清内庭造办处领衔创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韵自如,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精品。清末,民间的黄杨木雕名师也佳作迭出,温州雕刻名师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间广为收藏,流传和仿制。